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好地主-第13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士官在南军中,担任的是管事士兵、训练士兵以及充当班组长的位置。

    各级军士长则担任着各级军官们的助手,属于教头、副职这样的位置。

    至于军官,他们必须经由军校培训,然后从排连这样的底层军官做起,他们的任务就是作战指挥。

    训练和管理规士官,作战指挥归军官。

    七级士官也各有任期,基本上是三到五年一任,如果不能晋升,顶多两任之后就要退伍。张超并不赞成终身制的士兵军官,认为职务固定不变,既会影响各级的正常晋升,也容易整个整个士官军官队伍的稳定,容易产生兵油子等。

    就连军官也一样是如此,一个军校毕业生下到军中从排长开始当起,一般任职三年,就能直接升连长,这几乎是百分百升的。而连长任职三年后,也应当升为更高。

    张超还制订了制度,军官职务和军衔匹配,这个军衔不是原来的武散阶,而是专门隶属于军官的,也没有那么多品阶。

    从少尉到上将。

    除排级军官外,每级职位对应一级军衔,职务不变,则军衔不变。上尉为连长军衔、少校为副营长军衔、中校为营长军衔、上校为团长军衔、准将为副师长军衔、少将为师长军衔、中将为军长军衔、军级以上为上将、元帅。

    这种职务军衔制的最大好处就是等级清晰、平时利于管理、战时便于指挥。南军中讲究等级分明,强调下级必须服从上级,以此保证军队管理和作战的需求。

    少尉晋升中尉率均为100%,中尉晋升上尉率基本保持在98%,上尉至少校的平均晋升率为90%,少校至上校的晋升机会逐级下降,将军晋升完全遵守“退一进一”原则。

    理论是,士官最高就晋升到一级军士长,另外各个军种兵种会特设总军士长,做为高级军事顾问。

    士官与军官是两个完全不互通的。

    义务兵能升士官,但士官绝不可能升军官。

    军官由军校专门培养,甚至是从少年开始培训。士官虽然也会进入士官学校进行培训进修,但不会转为军官。

    士官是军中的基石骨干,而军官是领头羊。

    至于士兵,三年一轮换,少量士兵晋升为士官,余者都返退伍回乡。

    三年在军营期间,会有一些津贴。役满退伍之后,除非遇战事,否则不会再征召第二次入伍。

    每个人都有服兵役的义务。

    张超也希望这些在军营里锻炼了三年的年轻人,到了地方后,能够成为支持朝廷的主力。三年军营生活,不但练武,也会教育他们文化,让他们接受支持朝廷等的宣传。

    甚至还会教他们一些专业工作技能。

    设计这一套募兵制,也是考虑到更长远。

    毕竟府兵制,其实有许多缺陷。战乱年代,府兵制还是有不少优点的,但府兵制的缺点就是在统一年代,战斗力会迅速的下降,下降的会非常的厉害。

    而建立一支终身制的禁军常备军,也一样有许多缺点。比如宋代的募兵制,就是职业兵,但这种把兵当成职业的军队,其实也一样容易战斗力迅速的降低。

    一支军队最重要的还是指挥的军官和骨干的士官,所以张超才选择用军校培养军官,以士兵中选拔士官。

    拥有一个专业和精锐的军官和士官阶层,朝廷军队的战斗力能够一直保持。而士兵使用义务兵制,则让养兵费用大大降低。

    三年换一批新兵,也能让军队保持着强盛的战斗力,以及良好的风气。

    虽然这种兵制也不可能是完美的,但张超认为,这种兵制更能适应以后的大唐。

    新军制在广州的内阁会议上讨论后通过,然后拿到了议会两院咨询,也得到了他们的支持。最终,由太子下诏,正式通过了这个新军制。

    现在,南军的军队已经完成了整编。

    基本上是按这个制度架构的。

    广州军校也已经建立起来,另外还有钦州士官学院,广州海军学院等也纷纷建立起来。

    军官们也都授予了军衔,使之与军职相符。

    南军中的水师,也正式更名为大唐监国朝廷海军。

    枢密院下设有陆军部和海军部。

    这是海军成立后的第一次正式出征。

    陆军有多个集团军,而海军也设立了数个舰队。

    “等拿下杭州湾,我们就能再添一个东海舰队了!”张超望着北方,微笑着说道。




第1253章 株连九族

    汉京。

    中书门下。

    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两人与一众宰辅们,正在商议如何救出三位皇子的事情。

    “用张超之女交换三位皇子殿下。”房玄龄提出。

    “还可以把张琳的尸首也还回去。”

    长孙无忌点头,“如果张超愿意,我觉得这个计划可行。”

    有人道,“只怕张超并不会愿意做这陪本生意,三个换一个半,他会愿意吗?”

    “夏花是张超嫡女,还是承乾的妻子,这不是一个还是三个的问题。只要我们拿出诚意来,他没有理由拒绝。”长孙无忌说道。

    “只怕张超愿意,陛下也不一定愿意。”有人又道。

    “总得试试,我觉得如果张超肯答应,那么就没有理由拒绝。一换三,我们赚了。”

    “李绩那边还没有进展吗?”

    “自上次进攻受挫之后,到现在还没有进展。这本来就在预料之中的,张超若是那么好对付,那就不会有军神之名了。”房玄龄摇头,“眼下李绩的进攻完全被张超所算到了,两军对峙九嶷山,僵持难下。我建议,应当再选一位上将军,率一军另辟奚径。不然,这僵局难破。”

    长孙无忌还寄希望于水师。

    “水师不是已经在杭州集结吗?还没完成集结?”

    “也没有这么快的,要从登州、辽南、平壤还有扬州等地抽调各种水师,大大小小得几百条战舰,集结两万水师,另加三万陆战步军,可不会这么容易的。”

    “哼,我看水师也是怠战,若不然,哪用的着这么多时间集结?现在我们全指望这支水师能够给李超一记突袭刺杀,若能令李超抽调五岭驻军回防广州,那也能帮李绩制造不少机会,有助打破僵局。”

    “指望水师,有些太乐观了。我感觉水师想要建功,太难。诸位可别忘记了,李超的船更多,如今的新式战舰、商船那都是由他所发明设计的,包括水师的战列舰的战斗方式,他都是鼻祖。”

    “要我说,应当让李靖出山。李靖统兵,还是很稳健的。”

    ???????

    御书房。

    长孙无忌和房玄龄、宇文士及三位令公前来向皇帝禀报中书门下刚商议出来的结果。

    “用张超之女换李泰他们?”李世民眉头挑了挑。

    “不用了。”

    “陛下?”长孙无忌急了,“如果张超真愿意换,我们更有利啊。”

    “换人之事不用再提了。”李世民面色很不好,“那三个逆子,朕只当他们死了。”

    三位令公一头雾水。

    “承乾一去不返,跟着张超背叛朕,他宁愿当张超的儿子也不想当朕的儿子。朕已经没有了承乾这个儿子,如今,李泰、李佑、李恪三人,也背朕而去。朕又失去了三个儿子。”

    “陛下,这从何谈起?”

    李世民从御案上拿起一封信,扔到了大舅子面前。

    长孙无忌捡起,打开。

    一目十行。

    看过之后,他脸上表情十分的精彩。

    “这??????怎么可能?”

    “白纸黑字,有什么不可能的。而且,你应当认识,那是李泰的笔迹。李泰自小随我学习飞白字体,很有几分成就。”

    房玄龄也看完了,“陛下,这明显是被胁迫的,并非他们本意。“

    “胁迫?哼,这可是已经明示天下了。瞧这里面的用词,和朕断绝父子关系,说朕昏庸无道,成了暴君。哈哈哈,不管再怎么胁迫,这些话他们也不应当说。既然说出了这些话,他们也就不再是朕的儿子,也不配成为朕的儿子。”

    “朕只当他们已经死了。”

    说出这话,李世民心很痛,但也很愤怒。

    承乾是自己曾经最看好的皇子,是他一手选定,并十分看好的太子,是大唐的接班人。可他最终却与自己背道而驰,选择了背叛自己。

    如今,这三个年长皇子,做出的举动,也令他万分的失望。

    如此软弱的皇子,有何资格当他李世民的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