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好地主-第10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来的阿史那思摩赐姓李,封和顺郡王,最近也改名了,改名李思恭。

    现在又封三藩王。

    阿会苏支见那三位都得大唐赐姓赐名,这个时候思忖着,是不是也应当讨个赐姓名,这样一来,以后在奚族里,有大唐做靠山,那他早晚能成为奚王,真正做奚族之王。

    借着酒劲。

    苏支先找上李超,求李超帮他向太子求赐。

    李超听了,倒也觉得这事可行。

    他刚才也知道了,这颉利等人赐姓赐名,都不是李世民的意思,而正是这位年轻太子的意思。虽然觉得这事情有些过,但也有一定的好处。

    当下想了想,便同意了。

    他过去跟承乾一说,承乾最近正迷上给人赐姓赐名呢,一定苏支居然主动要求,这好事啊。

    “孤为饶乐郡王赐姓名为李国昌,可好?”

    “李国昌。”苏支念了几遍,越念越觉得好。

    国昌国昌,承乾意思当然是大唐国家越来越昌盛,而苏支则觉得他将来也许能跟夷男一样,建立一个自己的本族王朝,国家昌盛。

    阿会苏支成了饶乐郡王李国昌。

    大贺咄罗便也跟着来请赐姓名。

    承乾来者不拒,想了想,“孤便为松漠郡王赐姓名李尽忠可好?”

    “好,李尽忠这个名好,臣一定为大唐为殿下,尽忠到底。”咄罗拍着马屁。

    欲谷设也腆着脸过来求赐名。

    李宝臣。

    承乾给欲谷设选了一个名字,宝臣。

    宝臣听起来没国昌啊,全忠好听,但也还不错,欲谷设千恩万谢的退下了。

    于是乎。

    现在大唐六位异姓藩王,本来有突厥有奚有契丹,结果全都成了大唐的藩王,还都得了赐姓赐名。

    颉利可汗阿史那咄苾,现在成了大唐的定襄郡王李全忠。

    郁射设阿史那摸末,现在成了大唐云中郡王李茂贞。

    原夹毕特勤阿史那思摩,现在成了大唐和顺郡王李思恭。

    而原来的欲谷设,现在成了大唐楼烦郡王李宝臣。

    奚族大酋长阿会苏支,现在是大唐饶乐郡王李国昌。

    契丹大酋长大贺咄罗,现在是大唐松漠郡王李尽忠。

    全忠、茂贞、思恭、宝臣、国昌、尽忠,这六个名字,听着李超想笑。

    不过看着这六位归附的民族首领那份高兴的样子,李超也只能说一个现代人不太能理解那个时候人的想法。

    对外族赐姓赐名,可不是一般的奖赏,而是唐朝招抚少数民族首领的最有力手段了。

    一旦赐姓,特别是赐国姓,就意味着成为了大唐帝国的自家人。

    这算的上是至高荣誉,天下人普遍地都是羡慕和向往,更不用说那些异族。他们得赐姓,不仅意味着被吸收于具有高贵血统的李氏宗族,而且还标志着他们从此不再会因夷狄之种而受人之讥。他们从此也成为堂堂正正的大汉族的一员了。

    这一殊荣,可是让无数人趋之若骛的。

    这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同化手段。

    中国古代,对于这些还是很看重的。

    就好比会有许多人去攀附名人为祖先一样,哪怕是李唐皇族,也一样要把老子攀成他们的祖先。

    还有许多人,会千方百计的,跟那些名门望族攀扯上,说自己是什么赵郡李啊,或者陇西李的分支啊,是什么荥阳郑啊清河崔后人啊这些,都是一个道理。

    没有人会觉得赐姓有什么不好,相反,视赐姓为至高荣誉。

    李超当初被赐姓,他还不高兴,这事情别人就会难以理解。

    不过六位异姓藩王,还都是异族的首领。

    但细看,突厥的四位降王,只有和顺郡王李思恭算是有实权,其它三个原来地位更高的突厥首领,其实都只是大唐养起来的三条狗了,被拔掉了牙齿,戴上了项圈,拴上了绳子,要不是突厥还未平定,大唐都没必要养着他们。

    相比起来,饶乐郡王李国昌和松漠郡王李尽忠,这两人却还是很有实权的。他们是真正的藩王,有自己的部族土地和兵马。

    而且这两族也确实对大唐比较忠顺,能调的动。

    相比之下,朝廷在西南也还有不少藩属,但那些太遥远,实力也不算强,因此到现在也没有一个封王赐姓。

    承乾端着一杯果酒站在李超身边,对李超很认真的道,“其实孤以为,这大唐最有资格封王的其实是老师。老师为了大唐立下无数汗马功劳,封王酬赏毫不为过。”

    李超却只是笑笑,端起手里的桑酒轻抿了一口。

    封王,确实好听。

    但他虽然记在了李家皇族的族谱上,可实际上他并不是李家人。他本姓张啊,十足异姓功臣,虽然开国之初时,罗艺等好几个割据反王,曾经被李渊赐姓封王,但那时跟现在不同。

    那时大唐只是占地一隅,能拉陇一个是一个,什么样的条件都能开。而现在大唐一统天下,怎么可能再分封异姓为王。

    之前李世民出的那个制度,就明说了,异姓不得为王。

    至于眼下这六位异姓封王,那是因为他们是异族首领。

    李超对封王也不太感兴趣,听起来很拉风,但真正封了王,那就真的处于一个相当难受的位置了,到时皇帝猜忌,朝廷防范,一不小心,就是万劫不复。

    李超没想过哪天篡了李家的天下,因此对封王并不感兴趣,当个赵国公,也不错啊。

    欢迎兄弟加群:VIP验证群:普群:


第919章

    身上带着酒气,李超被王太监带到紫微宫。李世民正在喝茶,他自己动手泡,有模有样的。

    紫砂茶壶,小火炉。

    看那茶叶,是茶饼。

    “这是蒙舍诏进贡的茶叶,蒙茶。”

    李超行礼后便也在旁坐下,他打量着面前那杯茶。

    茶汤橙黄浓厚,香气高锐持久,香型很独特。

    端起来抿了一口,滋味很浓醇。

    喜爱喝茶的李超一下子喝出来,这是普饵。

    当然,在唐朝李超还是头一次喝普饵,这时代还没有普饵呢。李世民称为蒙茶,说是蒙舍诏进贡来的,倒也没错。

    “这茶是好茶,茶树高大,能达数丈之高,茶叶片大,嫩枝有微毛,顶芽有白柔毛。茶讲究冲泡技巧和品饮艺术,其饮用方法丰富,既可清饮,也可混饮。”

    “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发酵加工成散茶和紧压茶,陛下这茶,应当是经自然发酵而成的紧压茶。此茶,堪称上品。不过,加工手法还有些欠缺。”

    李世民哈哈大笑。

    “朕倒是忘记了,你灞上李是卖茶叶的老祖宗,这如今茶叶市场上一半以上的份额都是你们家的。各种茶的分类,以及各种茶的加工和饮用方式,都是你们家炒起来的。朕还想在你面前谈茶,真是班门弄斧啊。”

    说到茶,确实没有人比李超,比李家更有发言权了。

    “你可是写了一本《茶经》的人。”李世民笑着摇摇头,把茶壶放下,“不过实话实说,这蒙舍诏贡来的茶,确实好喝。你们李家可以考虑,派人去收茶,把这茶好好加工下,别浪费了。”

    李超端着茶杯,思索着。

    他不认为皇帝找他来,就为了谈个茶。

    李超现在有些看不懂李世民了,觉得李世民不再如从前那般外放,变得更内敛,他的想法,已经很难猜到了。

    “文远既然能这蒙茶都如此了解,那想必对于蒙舍诏也很了解了?”李世民问。

    李超点了点头,蒙舍诏他当然是知道的。

    蒙舍诏是在洱海地区的一个小国,在隋末唐初之时,云南洱海一带,小国林立,互不役属。其中,又有六个实力较强的小国,称为六诏。

    其中蒙舍诏在诸诏之南,因此也称为南诏,这算是六国中稍强一些的。

    而且这南诏相对其它诸国要开化一点,对汉文化有所接受。

    过去诸诏经常侵犯蜀中,有时也会去劫掠东女等国。

    而大唐立国之后,对蜀中的控制加强,防御也增强了。东女等西南诸国也归附了大唐,成了大唐的藩属国。

    东女国过去就与诸诏是死对头,经常战争。但这两年,西南的丝茶之路开通,东女国与大唐的贸易大大增加,他们尤其是向大唐购买了许多军械,并得到了大唐派出的军官帮助他们训练军队,这使得东女国与西山八国等实力大大增强,诸诏几次如往年一样去劫掠,都是铩羽而归。

    南诏看到了这一变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