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朕的霸图-第2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李处耘骑马过来请示,拱手道:“士兵已用过早膳准备就绪,是否出营列阵?”

    “当然……按昨晚军议预定方案列阵!同时,注意褒城韩保正部动向。”章钺点点头回了一句。

    “得令!驾!”李处耘作为虎捷左厢都虞候,并兼领排阵使,战前一系列的布置都要准备到位,当下便打马回营。

    “我们也回营吧!不能让下属大老远跑来禀报军情!”封乾厚笑道。

    “行!听你的……”章钺心情不错,与封乾厚一起打马回了营地。

    士兵们已在各自都头的催喊下出营列队,一都都的兵力完成集结,在井然有序地前往各自指挥使帐前集合,然后等待军都虞候派人前来点数验收带到预定位置,最后再汇聚成军。

    上万大军的集结可出不得一点差错,军队兵力越多,集结起来越缓慢困难,这就需要统一协调的指挥机构,通常都由行营都虞候来协助完成。

    然后军令传达更重要,都是由打着三角小红旗的主帅亲兵来充任,若是节帅的话,有专业的押衙或者牙兵扛着牙旗帅旗,加上一应的仪仗钲钶鼓角,那真是威风八面。

    章钺和慕容延钊都没兼领方镇,当然没有这么高的规格,两人的亲兵合起来也就两个指挥多点。慕容延钊的亲卫指挥是他的三弟慕容延卿,长子慕容德业。

    章钺现在的亲卫指挥使是杜悉密、副使杨玄礼,符昭吉、章铖刚升任都头。再加上从城固县回来的宋凌光从会州带来的那三百人,作为中军随员,由郝天鹰统管,与慕容延卿一起为中军部属。

    战场阵地这一块有方圆十多里,是早就斟察选定了的,基本还算平坦,有一点点坡度,覆盖有齐漆还高的野草野花,其间还有一丛丛半人高的芭茅草,长得青翠崴蕤,一眼望不到边。

    主力大军还没出营,先期派出的是斥候哨骑在战场阵地来回奔走,蜀军那边同样如此,布阵位置是必须要选好的,还不能让对方斥候接近,双方在互相追赶拦截,防止靠近。

    那些芭茅和小树从,加上太高的杂草会成为士兵行走推进的障碍,这也是要清除,双方也都派出了五十人一队队的散兵在挖除或收割掉,而战场中间那一块恰好是低洼一点的地方,有方圆两里,草丛更高更密,都有意忽略掉了,到时就看谁更能适应。

    辰时中,往常这个时候太阳都出来好高了,而现在是阴天。反正蜀军还在集结,过褒水河桥的还只是一些先头小部队,中军还没出县城。

    章钺也就不急,回营喊来二弟章铖帮着披上山纹铠,戴上翻耳铁盔,挂上腰刀出中军大帐,符昭吉已牵了战马在外等着,章钺接过玄鹿枪,见马背上弓弩各有一副,箭有两壶,满意地点点头。

    “这种大战你们两个就不要上场了,先跟在我身边与众将混个脸熟,做做斥候,做传令兵跑跑腿,积累一些行军调兵布阵的经验,以后再从指挥使做起。”章钺拍拍符昭吉肩膀,又拍一下二弟的头盔,笑着鼓励。

    “都快从军三年了,都没上阵过一次,会宁之战时运气不错,捡着便宜砍了两个脑袋……高平之战又没去……”章铖一歪头闪开,满是委屈地说。

    “那不就行了!见过血了以后上阵就不慌了!”符昭吉可不是新兵,十几岁时就在伯父符彦卿身边做过牙兵,他是上过战场的,便笑着开解道。

    “中军列队集合!行营要员速速准备,迟到者斩!”郝天鹰在中军营门勒马横枪大吼,几名主帅的亲兵也开始忙碌集合。

    慕容延卿先带着亲兵过来,与郝天鹰合军一处,然后慕容延钊不慌不忙地带着几名随从出来,看见章钺拱拱手算是打过招呼,一起到中军营门外列队。

    除了值哨,还有工匠和伤兵,大营内显得有点空荡荡的,李处耘已带士兵们已出营集结待命,就等着章钺下令开赴战场。

    

 第0298章 此大吉之兆

    丢他老细!加班加的吐血!求订阅!求订阅!

    灰白色的云层在蓝空微微涌动,完全遮蔽了阳光,东方天际也不过那么一片火红的亮色。空气沉闷燥热,没有一丝凉风,连城墙头上各色旗帜都下垂着一动不动。

    远处葱绿的原野上,周军已经出营开拔走向战场,几条黑线同时涌动,如浪潮滚滚向前,渐渐堆积展开,越铺越大漫山遍野,气势惊人之极。

    隔着六七里远的距离,单个的人根本看不清,密集成块的大军调动,也只能看到一片片的小黑点在绿色的原野上飘忽着。

    韩保正头戴铁盔,面色微黑,身披重铠,外着斜襟深绿战袍,脖领间系着大红披风,手按剑柄,在褒城东北角楼上站了整整一早上,观察着天气,密切注意着战场,以及周军的动静。

    韩保正,亦名保贞,字永吉,河东潞州长子人,现年四十多岁,后唐时曾为孟知祥帐下押衙,后随孟知祥入川霸蜀,可谓身经百战,及至孟昶即位,官至检校太尉、兼加侍中、枢密副使、宣微南院使、兼兴元府留守、山南西道节度使。

    这年头各国都是一样,凡是资历深厚的老臣老将,无不是集大权于一身,反正军政体制全混乱,官职早就不值钱了。职官兼加、遥领什么的都不算什么,要看人在何处,实际任何职事。

    韩保正现在兴元府,那么侍中、枢密副使什么的都是遥领,不管中枢的事,但蜀北沿边诸镇若出大事,他还是可以过问一下的。

    原本周军南下,韩保正以为不过志在秦凤,也就没过多在意,反正北面雄武、威武两镇兵力不少,粮草器械屯集也还丰厚,成都朝庭也十分重视,派人监军。

    然而,周军打下了凤州还继续南下,而且褒斜道这边也有一路兵力,直到留坝军城告破,韩保正终于明白周军直正的意图。

    那时李廷珪还在路上,韩保正怕兴州有失,便从利州借调三千昭武军北上兴元府,准备支应前线,结果赶上雨季来临,周军也放缓了攻势,这支昭武军便一直滞留在兴元府,加上镇兵和一个月前征募的乡兵,总兵力实有两万人。

    若非周军分兵攻取城固县,进军源州,韩保正是不打算决战的,那风险太大了。可现在源州武定军宠福诚自身难保,李廷珪去了兴城关,面对凤翔军万多精兵,胜算也不是很高。

    不像中原年年有战事,蜀中自立国起便偏安一隅,民众富庶安定,禁军和方镇都很少经历大规模会战,皇帝孟昶虽有北伐之心,但也只是挂在嘴边,自开运末得秦凤,乾佑二年图谋关中失利,便英雄气短,沉醉温柔乡,耽于享乐。

    自开国到如今,对于国情和军力,韩保正心中有数,蜀军粮草充足,武器却缺乏保养,士兵也疏于训练,大量的将家子充斥禁军,所以,蜀国现如今是外重内轻的局面。

    而李廷珪这次出征,如果是以保宁镇军为主力那还好点,可他偏偏带的是护圣控鹤军,韩保正就一直提心吊胆,这些天来都没睡个好觉,就担心兴城关再传来败绩。

    “大帅!兄弟们已出城集结,准备就绪,是否开赴战场?”牙军都使牛弘亮快步进了角楼,在身后问道。

    “昭武军都使李康诚三千人到达预定位置了吗?建威军都使张令真有没有消息传回?”韩保正不慌不忙,镇定自若地问。

    “回大帅!李康诚部一刻时前抵达褒塬里北面林地,张令真部昨天傍晚出城,今早卯时初出,无论如何也应该过了牛头山。”牛弘亮大声回道。

    “很好……起行!”韩保正面带微笑,挥了挥手。

    牛弘亮抬头看了自家大帅一眼,见他脸上还有笑意,不由心中一定,躬身一礼,转身快步出了角楼。

    韩保正微微转头俯瞰城下褒水河东岸,那边出城有一片平地,只是小了点,麾下一万多大军密集排列,河堤路面两头也是一片钢铁从林,一直向远处延伸。

    近处是不到一里远,士兵们很安静,没有交头接耳的情况出现,只有军官在队列间来回跑整队,并训话安抚士卒。至于搬运后勤军械的还在城内,等待随军。

    “辰时中了!走吧!”韩保正对旁边肃立的亲兵喊了一句,转身出了角楼,沿斜阶甬道下了城墙,翻身跨上亲兵拉过来的战马,带着数骑从出城。

    主帅一到,蜀字大旗与韩字帅旗随之高高耸立,仪仗全副打起,钲钶叮叮作响悦耳之极,锣声呛呛极富节凑。全军士兵们都跟着站直了腰,刀枪武器与铠甲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