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低声道:“万岁,朝政固然不能懈怠,但也要注意身体。”
朱皇帝悠然一叹,道:“朕也想歇息,朕也想有人分忧,可是这帮臣子啊!”
他伸手在椅子的扶手上敲了敲,森然道:“就是变着法子不让朕安宁啊!”
说着拿出了一个奏本递给王伦。
“你看看吧,陕西的军报传回来了,杨贵第又开口要钱要粮了。”
王伦干笑了几声,他是司礼监提督,这份军报自然是知道的。
陕西的民变越演愈烈,地方官已经安抚不了了,所以朝廷当机立断,川陕总督杨贵第为帅,提调川兵入陕平叛。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自从川兵入陕之后,朝廷的粮饷就像流水一般的花了出去。
开始的时候,这样杨贵第也不负众望,打了几个胜仗,收复了一些地方,可是越进入陕西的腹地仗打的越艰难。这些乱民太多,往往是官军来了,立即投降,等到官军走了,复又反叛。杨贵第应接不暇,只得步步为营,这样一来平叛的日期就长了一些。
平叛的日期,这后勤供应就叫苦不迭了,五万人吃喝拉撒人吃马嚼的每天的耗费都是一个巨额的数字。周边的州府粮草储备就吃不消了,开始向朝廷诉苦。
五万人在前线打仗,朝廷也不能让他们饿着肚子啊,于是下令让浙直总督李忠有和浙江巡抚李四真为后勤部队,负责押运和筹集粮草。
李忠有接了任命不敢怠慢,立即组织人马开始运粮。
自古北方粮食不及南方产量丰富,除了少部分时间能够自给自足之外,其他的时间需要南粮北运。
说到南粮北运就要说到大运河。
古时候没有方便的交通工具,大宗物品的运输是很费时费力的,况且道路运输受制于天气,天气不好道路难行,所以水运就成了唯一的方便快捷的途径。
历代皇帝对水运都十分的重视,隋朝皇帝杨广更是开凿了贯穿南北联通黄河、淮河、长江等水系的京杭大运河,连接了南北东西的水上运输。
隋炀帝虽然是个混蛋,但是他做的这件事情绝对是对古代甚至是现代都有重大意义的事情。
当然他开凿运河的目的也不是为了天下苍生,而是为了自己得瑟。
正是有了这位爷的得瑟,这才有了京杭大运河。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隋朝以后的历朝历代都受益于这条运河。
京杭大运河成为了南粮北运的重要枢纽。
得益于这条血脉,朝廷才能将江浙湖广的粮食源源不断的运输到北方。
杭州将粮食运送到淮安的丰济仓后,再由坐落在丰济仓的漕运衙门组织漕运粮船逆流而上,运送到陕西巡抚熊应征的手中。
杭州到淮安这一段是没问题的,但是从淮安去西安就没有那么顺利了。
黄河水道淤塞已久,逆流运输困难,漕运衙门只能将少部分的粮食运送到陕西。
陕西巡抚熊应征不仅要提供粮草给杨贵第的大军,还要分出一部分粮食安抚归顺的乱民,没有粮食,乱民即便是归顺了,还是会复叛乱的。乱民的数量可是以数十万计,这样一来这点粮食可就是捉襟见肘了。
没有办法杨贵第和熊应征二人联名上书,请求皇帝多拨粮饷。
王伦虽然没有什么学问,但是对于朝政大是大非的事情还是分得清楚的。
他当下说道:“万岁,杨部堂所言极是,没有粮食就没有安排陕西的灾民,不能让这些灾民吃饱肚子,他们还是会闹的,到时候还是会加重朝廷征伐的难度的。”
朱皇帝苦笑了一声,道:“这件事朕岂能不知,可是……”
他脸上闪过无奈道:“怎奈漕运的运输能力已经发挥到了最大了,漕运衙门已经没有人手和船只了,现在就算是有粮也运不过去了。”
王伦顿时一阵头大,人手没有了可以招,但是漕船可不是一会半会能够造好的。
第三九五章 试炼
运输问题一直是古代最大的问题。
那个时候没有汽车,没有公路,杨贵妃想吃荔枝,皇帝只能派快马八百里加急从两广运回来,就算是快马的话也要十天。而现在得益于便利的交通网和交通工具,北方的人第二天就能吃到新鲜采摘的荔枝。
凡是有利必有弊。
伴随着生活的便利和交通方便的就是污染,我们之所以能够享受到生活的便利,完全得益于物流网的达。
享受便利的同时就要承担负面影响,比如环境污染什么的,这也是没法子避免的。所以就不要抱怨大车这么多了。没有这么多的大车运输,你吃得用的都没有这么方便。
当然在大明朝是不会出现pm2。5这种问题的,因为皇帝吃个荔枝快马都要十天,更别说平民百姓了,北方的人一辈子就没见过荔枝。
巧妇难做无米之炊!
朱皇帝无奈道:“朕已经命工部和兵部暂停一些不必要的运输,加紧运送粮食去陕西,沿途组织民工开挖运河,可惜也是杯水车薪了。”
去陕西水路险阻,粮船的运输有限,远水根本解不了近渴。杭州的粮食也只运到丰济仓为止,再往西运的话就很困难了,河道淤塞运输量有限,对陕西的大局已经是杯水车薪了。
想到这里,朱皇帝忽然一阵烦躁,他猛的一拍桌子,怒道:“这帮书呆子跟朕顶牛那是一个比一个有出息,如今出了事情了却集体哑口无言了,更有甚者还上书说什么陕西旱灾是上天示警,要朕恭身罪己。他么的,这个混蛋惹得麻烦,居然还敢推到朕的头上,朕早上就把那个混蛋御史给贬到运河上当差去了。”
王伦伺候皇帝这么多年,还是头一次听皇帝爆粗口。
看来这帮臣子把他气的不轻。
“万岁息怒!”
他只得规劝了几句。
朱皇帝忽然长叹了口气,道:“朕这些事件一直心优陕西粮草运送不力的事情,满朝文武没有一个能够真心为朕分忧的。”
王伦哑然,这等军国大事他也插不上什么嘴。
再说西线漕运的事情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够解决的。
“万岁,要不要在找张阁老他们商议一下。”
王伦小心翼翼的问道。
他们?
朱皇帝冷笑了一下,道:“除了抢修水道征调民夫,他们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说到这里,他忽然想起一个人来。
那就是一肚子鬼点子的苏则。
要是这小子在的话会有什么好的法子呢?
想到这里,朱皇帝的双眼顿时眯了起来,他所谓的好法子就是省时省力最最重要的是省钱。
话说陕西这一场民乱,几乎把老皇帝的家底子给折腾光了,要不是前段时间杭州锦衣卫千户所送来了三百万两的金珠,老皇帝还不知道要怎么办呢。
这帮文臣就是废物,除了知道伸手向朝廷要钱之外,一点建设性作用都没有。
还不如苏则这小子呢,至少老皇帝在他的身上已经赚取了数百万两银子了。
这数百万两银子可是救命的稻草。
“苏则在干什么?”
朱皇帝忽然问了起来,他这段时间精力都放在了陕西的民患上,没有时间关注这小子。
“苏则……”
王伦迟疑了一下,还是说道:“被调到了南京锦衣卫了。”
南京锦衣卫!
朱皇帝愣了一下,道:“那不是养老院吗?他去哪里干什么?”
苏则不过是锦衣卫的一个小旗,他犯了事情不可能引起皇帝的注意。
王伦低声将苏则私通白莲教的事情说了。
对于苏则的事情,他是十分上心的,话说皇帝看中的人物他都上心。
王伦私底下准备了很多功课,当下拿出一本卷轴递给了皇帝。
这里面是锦衣卫南镇对苏则的处理结果。
他的情报大部分来源于张之问,对苏则的事情也不太了解,其实也并不清楚他跟李忠有之间的龃龉。
南镇的案卷十分的简单,只是记载了李忠有在苏则的住所抓到了白莲教的匪徒。
愈加之罪,何患无辞!
朱皇帝看了几眼,忍不住嗤之以鼻,他本人就是政斗的高手,哪能看不出这是有人在栽赃嫁祸。
是了,这小子搞出了锦华会这一出,彻底的惹恼了地方官员,这是有人看他不顺眼要除之而后快了。
看来这小子日子过得也不怎么样吗?
是时候启用苏则了吗?
见到朱皇帝的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