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主宰江山-第4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书记员打扮的人坐到董威身边,边说着还边递给了董威一支烟。

“听你口音,你是河南的?”

“我也是河南的。老家在陈州……”书记员很意外的是个话唠。杂七杂八的基础情况还有闲话说了一堆,却也给刚到的董威很好的填补了一下脑子里的认知空白。

甘肃这个地方本来就穷。往年常要靠川陕接济钱粮。

但是现在四川北上的通道被堵了,陕西自顾不暇了,万幸甘肃这两年的收成还好【相对】,不然的话,这里早就是一片饥荒,一片乱像了。

不过即使如此,这里儿的百姓日子也是不好过的。清军是石头里都要榨出油花的德性,越是缺钱就越要从低下百姓手中掏食儿。他们永远不会看到‘他们艰难,百姓的日子更艰难’。

所以各地州县都有大批农民逃离家乡。

就以眼下的河州为例,从去年开始就陆续有百姓成群结队的西出积石关,奔入西头的积石峡讨生活了。这些人如果在积石峡谷里不能求活,甚至还会继续向西投奔藏地。

而河州的满清官府本身呢?自顾不暇的他们对此不管不问。河州眼下连衙役的响钱都发不出来了,还如何顾得百姓?

早前满清在河州布置有重兵,打积石关以下等二十四关,每一大关设汛官一名,兵丁五十名负责把守,一年一换。中小关设丁十余人或五六人,仍一年一换。总体驻军不下千人,再加上河州城守军,以及各地乡勇,总兵力不下五千人。

可现在满清的经制之兵早已经被抽调一空,乡勇也尽数散去,连河州城里都只剩下四五百战力参差不齐的乡丁守卫。

“这边都是汉人,那边是回回。”暗营在民族区分上很粗暴简单,信不信绿教?信的话你就是爹娘都汉人也往回回那一边去,不信的话这边走。是赤果果的区分对待。汉人的待遇要比回回的待遇好上不少。

“这地儿的回回不少啊!”董威低头问道,“起事的时候他们能信吗?”

“当然能信得过。这些回回的命都是咱们救得,自然要乖乖听话。而且回回全部是老绿教。河州是回回在甘肃的老巢,是回回最多的地方之一。不过这些回回他们要饿死的时候,也没见河州这边的回回多伸出手来拉他们一把啊?

所以啊,这也人也是能用的。绿教算个屁,河州那些一样信教的回回,这些回回都把他们恨死了。”

“再说上面传下信了。起事的时候回汉、反清啥的旗号,全都不打。就叫嚷着吃饭,乞食、乞活。到时候首先抢的就是回回。”

董威对这个真心不了解,惊疑道:“那他们能愿意吗?”这书记员说暗营手里的回回都很是河州回了,董威怎么觉得不相信啊?

书记员摆摆手,不以为意道:“怎么不愿意?绿教这玩意儿跟佛道没什么区别。看着都是一家,实际上各有来路。”

“河州这里近些年绿教新派大盛,都不用鞑子官府的挑拨,马明心这一支信徒跟老绿教信徒就矛盾激烈着呢。从河州到循化,新几年多有火并之事。”甘肃清军大批的东调,清廷对甘肃的地方掌控力大大的降低,回回自行火并,民不告官不究,河州、循化等地的地方官府都只做睁眼瞎。反正死的都是回回。

当然满清也不是全都视而不见,这个大前提是他们不要做得过火了。乾隆三十四年,清廷就以高压手段封闭了新教三座寺院,并将马明心的学生、循化地区新教首领贺麻路乎刑杖后,披枷发往新疆乌鲁木齐为奴。这些措施,固然加大了新绿教对于清廷的痛恨,可也更加深和扩大了绿绿新老两个教派之间的矛盾。

随后的乾隆三十五年,甘肃的清军再被调走一批,满清对地方的掌控力又下降了一截。光河州的回回,去年百人规模以上的火并就不下十场。

陈鸣很早就对北方暗营西北部分下过指示,有机会就剃除绿教在当地的影响力,少了星月寺。而若要在绿教当中则一而取,老教胜过新教。后者以马明心为首的‘政教合一’主张,那是绝对要铲除的,坚决要铲除的!

马明心这个所谓的在绿教圣地麦加学习了十六年的‘留学生’,直接就是原时空同治回乱的罪魁祸首。他的那些教义主张,对于整个中国绿教都有着很重大的影响。

在马明心之前,传入中国数百年的绿教已经与中国本土思想、哲学和文化深深的相结合了,相互之间有着影响、沟通、融合,即使门宦制度也温和了许多。可马明心‘取经’取回来的‘政教合一’理论,就像一头初生的牛犊,放肆的在中国西北土地上传播蔓延,偏偏时间点还正赶到清王朝由盛转衰的节点,并且最终在下个百年中后期爆发。千万人流血啊!

同治回乱对于中国来说永远是一道沉重的历史伤痛,其影响力到了网络时代的21世纪都屡屡泛起。此刻新教的那一套与中国传统的政治社会制度,就是绝对的矛盾与对立!不以根除,遗祸无穷……

【到了同治年间,起兵的可不只是新教。满清在西北实力跌落谷底,老教也上来分一杯羹,或者说老教也受了新教很多的主张】

“所以,我部起兵后的第一目标——黄国其。”【这人在历史上的乾隆四十二年起兵作乱】

而事实总是比故事更加的离奇。

站在董威等一干军中干将面前详细解说着河州新教徒分布位置的王伏林,根本就不知道,时空如果转回原来的轨迹,他这个元顿教的教主大人,在几年后的乾隆四十二年就会联手黄国其,共同反清。

王伏林,乾隆五年生人,甘肃狄道州沙泥站红济桥人,曾出家为僧,后还俗。在原来的时空里,他于乾隆三十八年来到河州,兴立元顿教,实际上还是白莲教那一套,有《十转经》、《弥勒真经》等宝卷,自己自称是弥勒佛转世,其母系五圣老母转世,其妹系观音老母转世,自己法力甚大,能点石成金,有避火的咒语,不怕刀兵水火,如拜他为师可以消灾延寿。

而在现下这个时空里,王伏林却被暗营收编,早早来到了河州,顶着元顿教的名头干着暗营的勾当。同时也果不其然的跟新绿教的人有了接触,后者推出来的一颗棋子来与王伏林联系,那人就是黄国其。新绿教对于王伏林这两年在河州汉人当中的传教,甚是支持。最初的时候王伏林还真靠着他们的庇护躲过了满清的几次搜查清缴。

但是黄国其和他背后的人绝对不会想到,王伏林也是一个别人推出来的棋子,而且这个棋子一开始就有一部分矛头指向的他们。

王伏林去年在给陈光汇报的时候很清晰的写到:“新教欲使元顿教为其前驱,野心甚大。”

“漠泥沟。”河州境西部,小积石山麓,距州城十余里,黄国其的老家。“要一举拿下,把这里的新教一扫而光。”

说到这里,王伏林的眼睛看向了马和。这个姓马,还有着一个经名的忠诚老绿教徒,在元顿教里毫无地位,他在外头的身份是被元顿教收拢的老绿教流民,可实际上他姓王,他是王伏林的亲侄子。

王伏林起兵以后要夺取漠泥沟不成问题,但如何‘名正言顺’的剃除新教,可就要看马和的本事了。

“站长放心。绝对不会出错。”混迹在长宁驿古城难民群的这段日子,马和已经接触了好些个对新教心怀怨恨的老绿教徒了。不管马和在心底里多少次腹诽老绿教徒们,肚子都空荡荡的了,还他娘的关心这个?但这些个老绿教徒就是最好的引火线。

“这些人与新教矛盾极大,一点就着。”马和充满自信的说道。

六月十七日,就在陈鸣从汉中返回鲁山的当天,千里之外的甘肃河州,一场震动整个西北的乱子掀起了。

王伏林以元顿教的名义率教众及难民共两千多人在长宁驿古城起义,然后联系攻破了漠泥沟、莲花堡,而就在王伏林率军欲进攻河州州城的时候,一道骇人听闻的消息随之在河州境内传播了开来。

义军在打破漠泥沟的时候,跟随着义军的老绿教将新教徒黄国其一族尽灭,还在漠泥沟及周边村落搜杀新教徒五六十余户,男女老幼三百余人。并且放火烧掉了新教的星月寺。

何家庄华寺门宦阿訇马忠贤曾经出面阻止过老绿教人对新教信徒的屠杀,但是没用。

东乡的新教阿訇马仲真聚集新教信徒数百人急向漠泥沟赶来,与当地聚集起来未曾散伙的老教徒大大火并了一场,两边都杀的‘畅快淋漓’。天亮后清点死伤,遗尸数百具之多。并且混乱中有小股新教丁壮闯入漠泥沟何家庄,将当地十分有威望的马忠贤阿訇满门杀害,同时莫泥沟星月寺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