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霸世唐朝-第1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早这么识相不就得了,就你们在淮南干的这点事,难道还瞒的过朝廷的密探么,太子气蒙了头往死里审你,可曾看到我操过半分心,不过是借他的手给你点教训而已,只要你们配合朝廷,不仅不会让你们受损失,还能让你们大发一笔。粮食今日装船,明日起运,超级市场的经营建造你们还需要系统的学习,趁着我还在扬州,你们有问题赶紧请教学习,这一系列的建厂事宜投资比较大,朝廷必须参与,明天之前,你们扬州商会核算出你们能用于投资的钱数,把那三十万贯粮食钱也算进去,朝廷不会占你们的便宜,你们也别想着占朝廷的好处,只有通力合作,咱们才能一起赚更多的钱。”

    阳林一番话就像摘了扬州众商家心头的一块石头,一下子敞亮了,千恩万谢之后退下了甲板,只有那一瘸一拐的陆炳昌走了几步又偷偷的退了回来。

    “驸马爷,草民是来请罪的。”陆炳昌恭恭敬敬的给阳林拱手行了个礼道。

    “请罪?你有什么罪?”阳林笑了笑,有些恶趣味的看着这个满身伤患的家伙。

    “草民不该向朝廷用手段,好在也没造成什么损失,请驸马爷见谅。”陆炳昌是个聪明的商人,聪明的人最大的本事是认清现实,永远不走错的路,同时聪明人一般都有贪心和野心,尊严和面子从来不会是他们赚钱的阻碍。该舍弃的时候,他会毫不犹豫的舍弃,认错服软要是能让自己长本事,陆炳情愿天天在这认错。

    “呵呵,你倒是个妙人,把前前后后的事都老实给我说说吧!”阳林不故意摆谱的时候,一般都没什么架子,扬州城的情况早在淮阳商演还没开始的时候蝎子已经摸过了,后来催二凡又通过朝廷密探做了些补充,这些商人们有什么动向。阳林都一清二楚,五十万石粮食那可是六千万斤,谁能把这个人员密集的城市将这么大的目标藏住了,就算商谈之路不成功,阳林随时可以用动刀子的办法解决问题。

    陆炳昌用了一个多时辰才将他鼓捣扬州商人如何瞅准了商机收购淮南各地粮食,通过什么手段敲诈朝廷,想取得什么利益,都讲了个清楚明白,要不是中臣大相的突然出现将局面搅乱了。阳林除了动刀子,还真没有多少解决的办法,不过也由此看出了陆炳昌确实是个商业人才,一介古人。已经懂得利用优势的信息资源抓住商机狠赚一把,算是入了商道的门槛,在知道他对唐朝现流通的古物件,金玉器皿的鉴定和商业价值样样了如指掌后。阳林觉得这就是自己想寻找的商业一把手,王二牛太蠢,跑腿都嫌笨。只适合放在身边使唤,朱刚鬣格局有点小,适合外派,陆炳昌则是可以抓全面的系统性人才,最适合当大掌柜了,他现在已经有通过东西十大厂现有在的产品,推理下一步市场发展的能力了,稍加培养,阳林在商业这一块基本可以全全交由他处理,不由升起了招揽之心。

    “陆理事,我听说你出自江南陆家,本可以无忧无虑的富贵一生,却迁出了本家跑到淮南来做生意,可是心中有什么理想在本家难以实现?”阳林听陆炳昌讲完了经过,岔开话题道。

    “哎!我陆家乃是书香门第,从东汉时期就是江南大族,族中读书识字的人才没有过万,也有数千,只可惜他们一心遵照祖训,一不出仕,二不经商,只在江南摊种着几顷祖上传下来的薄田,教导乡间孩童读书识字,资助贫寒子弟求学之资,随着族内人口日益增多,日子已经过的是一年不如一年,家兄大才,尚在炳昌之上,为了整个家族数十万口子人操碎了心,吾苦思发展之计,决定迁出本家,自立门户,经商以滋养本家,这样一来,一不违背祖训,二又能解决家族困境,临出家门时,大家将族内大部分资产交付于我以做本钱,然大唐这几年经济并不好,炳昌急于求钱,是以打起来朝廷的主意。”陆炳昌有些惭愧道。

    人呐,都是给逼的,没有千斤的压力在,谁又敢去冒险呢!阳林在长安城混迹了一年多,自然也是知道一些陆家的事情,凡是出自江南的官员,又有几个没受过陆家恩惠呢!一二品的大员都有,也正因为如此,光有名声没有钱财实力的陆家才能在这些官员的照顾下屹立不倒支撑了这么多年。

    “想不到堂堂江南陆氏居然有缺钱财的时候,感念你陆氏这些年来为朝廷无偿培育了许多人才,我有一场大富贵要送你,如果你接下了,只要大唐不倒,保你陆氏几百年内不用为钱财发愁,你可愿意接下来?”阳林一指陆炳昌问道。

    能被天授驸马说成是大富贵的,那可是了不得的生意,陆炳昌是识相的精明商人,那有不纳头便拜的道理,指天发誓磕了好多个头之后,阳林不不得以让蒙毅和赵一发将他抬下船,这家伙,身体不好还强撑,居然晕了,但愿他醒来之后不要把自己对天发下的誓言当成做梦才好,撑了个懒腰,一屁股倒在躺椅上的阳林呵呵笑的呼了一声:“淮南的事妥了,连带着江南的事也应该一并妥了。”就继续闭眼补觉。(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九章 唐时苏州

    

    数量逐渐减少的船队驶到苏州的时候船上的大部分人见识到了大海的广阔,在古时候,关中人一辈子都难有机会见到一次大海,所以他们的心情是绝对的兴奋,最兴奋的要属阳林,他终于看到千年以前的故土,唐时的长江水很清,就算是入海口也不见浑浊之气,大海更是一片碧蓝,比后世的夏威夷,新西兰也有过之而无不及,虽然是炎热的七月,但他还是顶着烈日在甲板上看了整整一天这美丽如画的海景,只怪这个时代的交通不够发达,从长安到苏州,竟用去了快半年的时间。

    唐朝时期的苏州在江南属于绝对的霸主地位,甚至现在的人们还没有将苏杭并称的习惯,杭州虽然与苏州相邻,却是在宋朝时期开发发展起来的,此时的苏州,一般被人称之为‘大苏州’,这个称号的由来阳林大概清楚,汉朝时期的战乱不用说,大多集中在北方以及关外,三国时期三足鼎立,江东孙氏虽然没有最终夺得天下,却是保得江南之地数十年没有战祸,后来的两晋,五胡乱华,前隋,三百多年的时间里,江南之地都是汉人文化最后的根据地,没有受到大的战火的波及,一个一直不打仗,也没有战火波及的地方,不发达才怪事,所以江南道州府林立,人口密集,其中以苏州为最,经济最为发达,又因其自然风光优美,往往被士子文人称之为天堂,这里也是大唐读书人最多的地方。

    船队的到来受到了苏州刺史以及一众官员的热烈欢迎,有江南第一大族陆氏的家主陆炳坤亲临,光是到码头迎接的贫寒士子就有过千,这些人都是阳林想要争取的对象,现在东西十大厂缺急了文案,管理阶层的人,就连他的三千文工团员目前也只招募到了六百人。需要大量的人才充实,要人才,阳林首先想到的自然是江南,因为江南人不像北方人那么能征善战,却是温文儒雅,善于动脑经营,正符合阳林搞经济的需求。

    苏州是商船的最终目的地,阳林在这里会停留超过两个月,贩卖货物是一方面,将江南各地夏秋两季的粮食收上来也是关键任务。江南道数十个州府阳林都打算让属下的人跑一跑,选拔人才和一些商业建设行动也会就此展开。

    阳林和李承乾等一干朝廷使节被陆炳坤请到了陆家大宅居住,随同的苏州刺史刘允忠也认为这样最为恰当,论到奢豪,陆家在苏州算不得第一,但是论到大,陆家大宅可是稳稳的苏州,甚至整个江南第一,要住下太子一行这么多人。也是非陆家大宅不可了。

    阳林对后世的苏州可谓是熟悉的不得了,可对眼前的苏州却是到处充满着好奇,听了刘允忠的讲解,阳林才知道这座规模和经济都比不上长安和扬州的城池里居然蜗居着不下于长安和扬州城的人口。人们生活的居所简直可以用精致来形容,只能容下一张床榻和一张桌子的袖珍小屋到处都是,只因苏州地贵,处处都有主。土地利用率完全不是荒野遍地的比方可比的。

    人多的地方就钱多,在后世通行的道理在唐朝却不一定通用,比如陆家。比如苏州城的百姓,武德初年苏州的人口不过四十余万,这才十来年的时间,就已经接近七十万,阳林问过了原因,其实都是中原大战惹的祸,居住在苏州城内的百姓,没有户籍的流民占到了三成,以苏州之富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