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事事关重要,我须得入宫求见陛下,当面禀报。”夏鸿升对李承乾说道:“但我如今不便被人知道同陛下有所接触。我自从吐谷浑归来之后,就不曾同陛下有过对奏,朝臣可猜度陛下袒护于我,不会猜陛下串通与我。若是让人见了,便知我与陛下是事前已经是商量好的了。”
李承乾想了想,对夏鸿升说道:“你且去换身衣物,扮做我的随从,同我进去东宫。我请父皇移驾东宫便是。”
“也好!”夏鸿升说道:“如此,且待我去外面渐渐阿尔罕。出征吐谷浑之前,我且让他到西域收集棉花,以备制作御寒之物,留待辽东所用。”
李承乾点了点头:“好,升哥儿自去便是。”
夏鸿升将李承乾留在书房,自己出来去往正堂,见了阿尔罕。
阿尔罕一见夏鸿升出来,立刻就上前拜见道:“小的拜见侯爷!小的不负侯爷所望,此去西域,收得棉花四十七万斤!”
言语之中,阿尔罕十分自豪。
夏鸿升听了大吃一惊,饶是他,也不禁一问:“多少?!”
“四十七万斤!”阿尔罕面露得色,不过却仍很是恭敬的对夏鸿升答道。
四十七万斤!加之朝廷原本就收的那些……
辽东苦寒,一个士卒身上,棉衣棉裤加起来至少得四斤棉花做成,才能不受冻。加之每人一条棉被,要想保暖,至少也得七斤棉花做成的才行。这已经是最少的情况了,也只是让士卒勉强不受冻而已,绝对谈不上十分暖和。就这样,一个士卒连穿带盖,一身下来也得十来斤棉花才行。
而李世民预备发大军十万,那就是一百多万斤棉花才够。
倘若阿尔罕真收来四十七万斤棉花,那加上原本朝廷有的,这……这便差不多够了啊!
“阿尔罕,你如何能收来这么多棉花?!”夏鸿升有些吃惊的问道。
看见夏鸿升吃惊,阿尔罕就更加得意了,行了一礼,说道:“回禀侯爷,您交办给阿尔罕的事情,阿尔罕如何敢怠慢?当即便亲自带着商队去了西域。到了西域,正好逢上从西边儿回来的几条商队。小的这么一合计,没让他们回长安,全都让他们散到了西域诸国里面。原本,咱们商队不拘是从长安带过去,还是从更西边儿带回来的东西,经过西域诸国的时候,那都是十分受欢迎的。西域的王公贵胄们争抢都不一定能买来咱们的东西。您说过此事关乎甚重,棉花要得越多越好,小的一斗胆,就自作主张,这回不论是长安带去的货,还是西边回来的货,全都不限量了,就地卖,全卖!且不收钱财绢帛,金银珠宝了,只要棉花!只能用棉花来换!另外,若是谁有棉花,拿来卖给商队的,有多少收多少,不怕它要价高,就怕它棉花少!西域诸国的王公贵胄为了从咱们这儿换东西,发了狠的找人收棉花,最后都到咱们这儿了!”
“干得好!”夏鸿升一拍桌子:“棉花呢?在哪?”
“回侯爷,头一批小的亲自带了回来,棉花轻,奈装,带回来了二十多万斤。后面的二十多万斤还在路上,估摸着这会儿已经入关了。”阿尔罕答道。
“哈哈哈哈,好!好啊!”夏鸿升心中高兴,因知道阿尔罕虽然是商人秉性,但是这种事情上却是不敢骗自己的。说是四十七万斤,应该不会虚报。
“阿尔罕,你这次做的很好。”夏鸿升对阿尔罕说道:“本侯说话也是算话的。等棉花都到了长安,本侯就带着你就面见圣上,你是如何收棉花的,收来了多少,都由你自行禀报于陛下。这个机会,你须好生把握啊!”
阿尔罕一听,顿时大喜,立刻就向夏鸿升行了跪礼,激动道:“阿尔罕多谢侯爷提携!阿尔罕多谢侯爷提携!多谢侯爷提携啊!”
………………………………
第972章 情势不同了
阿尔罕满心欢喜的离开了夏府。
李承乾在夏鸿升家中吃过午饭,然后一直等到天黑,夏鸿升换上一身下人的装束,二人才一道出了门,夏鸿升跟着李承乾到了东宫。
“升哥儿,你且在这里先等些许时候,我去同父皇说说此事。”李承乾屏退了其他人之后,对夏鸿升说道:“此间之人,都是我精心挑选出来的,断然不会将你在这里的事情说出去半个字儿。我让他们都出去,待会儿的谈话,他们也听不见。”
夏鸿升点了点头。李承乾便离开去见李世民去了。
待李承乾离开,夏鸿升又将那封王玄策写给自己的书信拿了出去看过。
他在波斯的所作所为,同夏鸿升自己之前在突厥和薛延陀之间所做的手段倒是颇为相似。在那一片土地上面,大食就好比突厥,波斯就好比薛延陀。不过,那里的情形比突厥同薛延陀之间更加容易操作一些。
毕竟,薛延陀同突厥的差距太大,而波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眼下虽然在同大食的对抗之中处于劣势,甚至已经到了岌岌可危,不得不向大唐求救的地步,但是凭借波斯的底蕴,只要有外部的力量协助的话,不说反攻大食了,但至少僵持不下是可以做到的。
而大唐眼下还有高句丽要去处理,西域也还没有经略到可以让大唐为所欲为的地步,大食同波斯僵持不下,是对大唐最有利的局面。
夏鸿升在东宫之中等了一会儿,约莫过去一炷香的时间,便忽而听见外面传来了“拜见陛下”的声音。
知道是李世民来,夏鸿升起身,刚走到门口,李世民便进来了。
“臣拜见陛下!”夏鸿升对李世民行礼说道:“劳烦陛下亲自移步东宫,臣之罪也!”
“你我翁婿,不必多礼。”李世民摆了摆手,说道:“小心些总是对的。过去坐下说,真听承乾说,王玄策从波斯传回了密信?!”
几人过去坐下来,夏鸿升将密信拿了出来,连同翻译过来的,交给了李世民。
李世民接过书信,凑到灯前,立刻低头细看起来。
“好!”李世民轻轻一拍桌子,低声说道:“做得好!”
夏鸿升同李承乾二人对视一眼,继续等着,又见李世民又说道:“好法子!此法同当初大唐在突厥与薛延陀之间的做法颇为相似,而用在波斯与大食之间,较之用在突厥和薛延陀之间更为合适!”
见李世民这种反应,夏鸿升便知道王玄策在信中提出来的建议,李世民多半是要采纳,而不是搁置不理了。
也是,原本的历史上面,大唐当时在中亚和西亚的声望很高,政治影响力比较大。当时,大唐帝国和阿拉伯帝国是当时世界上的“超级大国”,就算是东罗马帝国,也是日落西山,尚无暇自顾,且同波斯亦是敌对的关系。
所以,波斯王子认为只有大唐才能救波斯。
波斯最早的一次向大唐遣使朝贡求援,似乎是在贞观十二年的时候。此后高宗时又陆续有两次求援。
其实,李世民在位期间,对于波斯的求援,是有心无力的。
波斯同中国的关系自从北魏开始就一直还算不错,虽然政治上的往来不多,但是经济上的来往却极为密切。而贞观时期,大唐同波斯之间的经济往来更是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始兴起,而更加密切。
然而大食不一样。大食热衷于宗教推行,对于商路屡有破坏。
而且,阿拉伯人侵略性极强,他们的最终目标就是中国。若无波斯,而西域诸国面对大食又毫无抵抗之力。这等于说将大唐直接暴露在了阿拉伯人的兵锋之下。这从后来的历史就可以看得出来。波斯灭国之后,阿拉伯人一路东征,控制中亚地区,进犯西域诸国。阿拉伯人同大唐之间大大小小的刀兵相见二十余次,被大唐将士惊人的战斗力所震慑。最后的怛罗斯之战中,高仙芝对抗十数倍于自己的阿拉伯军,先前打的阿拉伯人节节败退,若不是因为其中一个部族阵前反叛倒戈,战争结果未曾可知。
这是大唐同大食最直接最激烈的一次对抗,本该是两大超级帝国之前的“世界大战”,然而,因为中原的安史之乱,吐蕃的干涉,大食国内的内乱,种种原因,大唐失去了葱岭以西的控制权,而阿拉伯人的脚步也停止于此。
故而,眼光长远的李世民,从心里来说,出于大唐的利益,是想要帮助波斯的。
然而,一番计较之下,却也只能是有心无力,力不从心了。
若不出兵,无法帮助波斯战胜大食的军队。
而若是出兵,那么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