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第5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是四面皆敌了。对于一手促成这局面得人,马元武感到很得意。

  确实应该得意,若非这时代联络不方便,马元武不知道国内几路兵马,根本撑没多久就给灭了,能够同时发动的话,大唐或许会焦头烂额。

  不过,唐代目前来说,马元武的举动,就是增添一点麻烦而已。国内藩镇林立,出了长安三百里,就是藩镇。其实防御还是很严密得,这些藩镇有四大类型。

  依照杜牧得说法分法,大概可以分成四类。一种是防御型,这分两小种,一种是边疆防御,一种是内陆防御,边疆防御,大概在西北和西南,如凤翔、邠宁、西川等。

  内陆防御宣武、武宁、忠武、河阳、义成、河东等君镇。然后是财赋形式得藩镇,浙东、西、淮南等镇。马元武对内得布置,固然会有些麻烦,其实还好,主要还是塞外异族联军这手够狠。

  马元武确实该得意,沉潜数年,动用手上能动用得察事厅子,还要躲避锦衣追缉,一手挑斗大唐内乱,确实该得意,但是,一个人得意到头得时候,就是他该死的时候,旋即,马元武露出不可思议得神色。

  一截剑尖,从他胸膛露出来,他不敢置信得神色,跟刚刚大彝震指一样,他颤抖得转过头,背后是大虔晃,他面色挣拧,把手用力一转,马元武无力倒下。

  然后就听到,大虔晃大喊,大王遇刺了,来人是大唐派来得刺客,他就什么都明白了,大虔晃要和大唐开战,需要一个藉口,他就是最好的藉口,旋即,他沉入了无边得黑暗。

  临死前,他是什么想法,李忱不知道,也不关心,目前大唐有了麻烦,渤海国,连结诸多靺鞨部落,加上山奚、室韦人,总共联军三十万,侵入大唐。

  渤海国以三大恨誓师,其中首恨是大唐派遣刺客,刺杀了他们国君大彝震。这点真是冤枉,他没事派谴刺客,去杀一个遥远国家得君主做什么。不过,现在说这些都太迟了,得到消息后,几路节度使都暂停了攻打幽州,就地防守。

  河东军已经退回去了,因为他们还要防备山奚会从那边入侵。沧景和易定不断要求追加粮饷和援军。

  李忱让已经恢复理事的恒冀节度使王元逵派兵,还让淄青以及魏博两军都派遣军队,向前支援。而河东、振武、丰州三镇,都要加强访守,务使不让敌军突破。朝廷随时会向前派遣援兵。

  这其中,有很多不安定因素。魏博镇藉口粮饷不足,不愿意进兵,让李忱很恼怒,刚刚说到四种藩镇类型,就是河北三镇最麻烦,真正的听调不听宣,被归类为割据类型。他又不方便派兵去讨伐,只能派遣朝中重臣,前去安抚。

  好消息是,淄青节度使没有拖延,整军越过恒冀镇,像沧景而去。恒冀镇,王元逵没有让他失望,也出兵了,派出他儿子,妾生儿子,王绍烈领军。

  除了几个出兵得,防御上比较让人担忧的,就是党项人了。说起来,马元武能串连起塞外各族联军,其时也跟李忱有关,他对投降的党项人的处置,间接在背后,推了一把,促成了域外各族得联军。这大概是李忱当初所料未及得。

第五百一十章 党项人改制

  李忱做了什么事呢?其实之前说过的,改土归流。r?anen ???.?r?a?n??e?n?‘o?r?g?李忱不再把几个边镇,让那些游牧民族自治。

  以往大唐管理异民族政策,就是划定一个地方,你给我在这里活动。然后选择头人,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李忱一改以往得方式。

  李忱尝试收编这些党项人。头人,还是有。不过治理上,派遣县官治理。所有人,都要登记户籍,依照大唐地方管理制度,划分行政区域。

  依照得记载,大唐基层组织有五级,邻、保、村、里、乡。四家唯一邻,置一邻长。五邻为保,置保长。五保为里,有里正。里正是一个基层政权管理者。责任很多,有查核户口、征派赋税、劳役,维护治安,和监督农业生产等职责。

  在里、保之间,有设村,村正一人。五百户以上置坊,有坊正。五里是一乡,有耄老或称父老一人,负责教化。

  为什么,唐代可以在安史之后,还没有完全失去基层组织力,至少还能征收税收。为什么明代到了后期,会发生严重得贫富不均,九成财富,掌握在一成人手上。可是他们一点都不担负赋税,然后沉重得赋税,都押在那九成人身上,朝廷却一点办法都没有。

  为什么明代商税,半点征收不到。那些商人,动辄罢市,朝廷也拿他们没办法。

  基本上,差别就在于,朱重八很好心,很天真得认为,皇权不下乡,不想让官吏扰民。结果,地方上完全被那些士人掌握。他们不纳税,你还不能拿他们怎么样。

  事实上,唐代士绅也有一些免税权,宋代也有。可是就是因为基层权利掌握得牢,情况才没有失控。比较起来,刘邦真的是一个雄武大帝,自己不懂,没有胡乱瞎指挥,不像某人一样,自以为了不起。结果坑苦了后代子孙。

  李忱把这些党项人,完全拆散。党项人也分了好几个部落,李忱把他们完全打散。一个是混合,不同地方的部落,互相混合。其次,迁移,不让他们在熟悉的地方居住,移住全新的地方。他们还必须与汉人混居。本来部份要迁移到陇西得叛乱军属,被迁居到这一带与党项人混居。

  甲、乙、丙三处,乙丙以及汉人混居,住在甲地。其余依此类推。然后,还要设官管理。以前党项人得部落、头人什么,还有。只是,他们也不能管什么了,自己的族人被分开,他变成要管理一些汉人、一些他部落得党项人。

  这还不打紧,他们了不起就是担任村正、坊正,所有里长都是汉人指派。还有县令,也是汉人。不过,李忱给了他们一些权利。

  为了避免有人欺凌党项百姓,村正和坊正,都有监督权利,要是有人欺凌百姓,里正不管,可以告到县令。县令不管,甚至可以上告刺史,刺史不管,知州他都可以见到。

  李忱还不光是严密落实里保制,李忱模仿宋代王安石变法。对里保制度实施改革。首先,就是落实连坐制度,以邻为单位,不得包庇、藏匿犯者,并且对重大罪行,有举报之职。否则一人犯最,全邻追究。

  其次,落实民兵制度。王安石得保甲法,在恢复民兵。每户两丁以上选一人为保丁,平实习武、自备兵器,任务是在保内巡逻,保卫地方。还设有大保长,教授武艺。

  李忱也学习这种制度,反正这些党项人,本来就有这种传统。他们以前不纳税,但是需要负担兵役,就是朝廷征招时,他们必须响应征召,同样是自备武器、马匹,以及一点粮食去服役。

  李忱就是,把这种制度,化成义务役制度,变成定制。即使没有征召,他们也有服役得义务。

  这让他们负担沉重了很多。因为,李忱既然编户齐民,把党项人视同汉人,还予以混编,他们一样要纳税,虽然免了劳役,可是却多了服兵役。

  服兵役还好,他们最受不了得是他们也要纳税了。虽然说不重,可是很多人接受不了。这成为了李忱担心得原因。如果只有那几个军乱,这还好。只要没有大灾。这些叛乱很快就会被镇压下去。

  问题是游牧民族入侵,李忱担心他们会响应。李忱会这么做得原因是,他要把这些异民族,全部同化了。以汉民族为主体,建立新得大唐。为的是长治久安着想。

  他要建立一个具有包容力,可以吸收大量外来文化,优化自身,并且具有很强民族同化力得大唐。虽然说,不保证以后大唐就万万年,可是至少消除那种异民族统治汉民得情况。

  只要把所有异民族,尤其是北方得异族,同化成汉人,中国总是会不断进步得。一个少数民族统治多数民族得国家,注定他是个茶几。少数民族只会把精力放在压制多数民族反抗身上,宁愿牺牲利益,牺牲大多数民族利益,就为了巩固自身。

  所以,一视同仁是有必要得。不能因为他们是少数民族,就会有免税,就会有科举加分得情况发生。

  而服兵役,则是李忱为了将来打算,他要实施全民义务役兵制,所有成年男性都有服役得必要。除非科技进步到核时代,不然打仗,永远拼人力。虽然不是说人多一定赢,但是人少你就吃亏。

  所以,这些地方只是提前一步实施,未来,全大唐所有人,都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