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同甘共苦,没说拼命发赏钱。田牟这样拼命发赏钱,只会把兵卒养得恃宠而骄,不知感恩。虽然这些兵卒早就在王智兴时期,被养得非常骄横,不是你得错。可是沿例旧方法,不想办法矫正,早晚会出问题。
抱着满腹疑惑,李忱走了,杨二向李忱说,明天她会宴请节度使和一干徐州名流,会再跟节度使提一次,田牟还是可以管得住银刀军得。只是,要请人总要有由头,结果李忱又贡献出了一首诗词…
‘主人。’,李忱走了,福伯进来,给杨二行了一个礼,‘那个邵泽纠缠不休,要不要老奴…’,杨二摇了摇头,叹了口气,‘只是想要过点安生日子,怎么就那么难呢。那个人不是好对付得。’
‘阿勇怎么样了。’‘无甚大碍,将养半个月就好了。’听到杨二问起阿勇,福伯烦恼起来,‘只是最近这样骚扰力度大了起来,如果不反击,恐怕这徐州我们也待不下去了。’
‘节度使靠不住的。’,杨二发愁,‘不过现在也只能这样试试看了。唉,这还是大唐吗?渔阳颦鼓动,惊破霓裳羽衣曲,当年难道错得都是…’抱怨了半句,杨二不说了,说起他事
‘说起来,李郎君可是为女子平反了呢。’,杨二笑着说,‘说决定都是男人下得,为什么要女人来背?妖女蛊惑帝王,难道圣君在朝,就没有美女了吗?’,听到这话,福伯也笑了。
李忱也在唉声叹气,他现在感受到了唐代那些藩镇之害。其实他一直很奇怪,唐代藩镇与朝廷得关系,说是地方割据,也行。可是又与朝廷若即若离,很多节度使还要仰仗朝廷威望来威摄地方。
像王智兴,藉着朝廷对河北三镇出手的机会,夺下了徐州。这形同反叛了。可是他抓紧机会,赌朝廷在河北方才惨败,不敢对他怎么样。反戈一击,夺下徐州。这样看起来像割据了。
可是之后他又很讨好朝廷,几次响应唐廷出兵,最后又因为迁延日久的战事,丢掉了武宁节度使的职位,他向朝廷求了个官位,把节度使位置抛下,跑了。
李忱觉得,唐代藩镇奇怪在于,说是割据,很多时候也不见得父死子继,经常继承人跟上一代节度使没关系。拿东汉末来看好了,刘焉死了,刘璋接他的班,刘表也是,彻底地把自家管理得州郡,当成自家产业了。可是唐代这种父死子继得现象并不是常例,就算继承了也有人不愿意,有人是想当继承却不被承认。
你说服从中央,很多节度使要靠朝廷来维持威望,王智兴不是个案,但是地方军士又经常自行推选新节度使。
‘思前想后,这种东西始终和兵卒脱不了干系。’,自行推选也好,朝廷指派也罢,好像最后都要看军卒承不承认。这种现象还会持续到宋朝,即便宋朝再怎么打压武人地位,可是他们就是拿最底层士兵没办法,一方面黥面,防止他们逃走,一方面又不得不优养士兵。
你说那些厢军,一年到头,饱饭吃不上几顿。可朝廷还是想方设法得养着。
几百万大军阿,如果宋廷真的不怕他们,早就裁个干净了,哪会拖着这些负累,想办法找钱也要养活他们。
不过不管怎么说,李忱都认为,大唐现在就剩下一个惯性维持,建国上百年得唐朝,在人民心中,变成一个惯性存在。就像历史车轮那样,被人推着上百年,现在没人推了,就继续地维持原先轨道前进,直到它再也走不动为止。
李忱现在走到了一户大宅外面,敲响了门,门房出来应门,李忱把帖子地进去,不一会,一个老者就来把李忱迎了进去。
‘王帅何至于此?’,见到王通,李忱大吃一惊。他思前想后,觉得光靠杨二不可靠,决定再找人问问,毕竟杨二也是初到彭城,要问,当然要问地头蛇了,就来到王通家。
‘小事,当不良帅,难免会受点伤。’这已经不是受点伤了,王通头上包起来,身上也是多处伤口,包得着布条都染红了。
‘既然王帅有伤在身,在下改天再来拜访。’,李忱起身,人家都这样了,不好再麻烦人家,‘不妨事,不妨事,李君有话请说。’,王通连连摇手请李忱坐下。
‘事情是这样的。’,李忱把事情经过说了一遍,王通不说话,只是闭目沉思。
‘李君可知道,本帅为何如此。’‘还请张帅细说一二。’‘实不相瞒,我跟老不死交情也有十几年了,作为本地大族,互通有无,守望相助是理所当然得。’王通这样说,李忱心里吐槽,不就是沆瀣一气吗,讲得好想很应当。
‘只是阿,最近老不死得铺子,找碴的人很多。’,王通得伤,就是这样得到得。
‘什么人胆子如此大?’,李忱奇怪,王通是不良帅,相当于警察局局长了,虽然不入品,但是那个胆子那么大,敢老虎头上拔毛,‘难道…,就是银刀军?’
‘确实如此。’,王通无奈,‘那些凶徒,以前都是牛四得手下,现在纷纷自立,一个个浑不楞,四处抢地盘,本帅把人抓到大牢里面,想要好好招呼他们。’
‘可是不用多久,刚关进去,就被银刀军捞了出来。’‘这…节度使不管吗?’
‘管什么?’,王通讥讽的笑道,‘这个彭城,谁不知道节度使就是个摆设,不要看他跟银刀军得兵奴把臂言欢,言谈无忌,兵奴也很拥戴他,不过那就是看起来。’
‘这世道,谁不知道真正作主得是那些兵奴。动辄逐帅。’,王通得讽刺跟深了。
第一百四十七章 牛四的背后
‘你们看到了吗?之前跟你说过任何事物都有三态,今天给你们看了,三态中,很有可能出现变化。”李忱晃着手里一个小瓶子,演示给几个孩子看,‘很多物质都不纯,提纯得方法很多,这是一种,蒸馏。’
‘每个物质得三态变化,温度都不相同,就拿蒸馏酒来说好了,酒精得气化点就比水低,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这点来提纯酒,现在又提炼石漆。唯一你们要注意,千万注意安全知道吗?在不了解提纯出来物品的特性前,千万不能大意,不要接触,小心火烛。今天课先上到这里,下课。’
让孩子们下课,李忱小心得拿着手里得东西,回到自己房间,魏玄在等他了,只是李忱专注得没空说话,小心得把东西收好,才松了口气。
‘主人。’,魏玄行了一个叉手礼,‘吃过早餐了吗?’‘用过了。’‘今天有两件事情吩咐给你办。这两件事情比较急,其它事情可以先放放。’‘请主人吩咐。’
‘首先,你帮我找几个会匠人。’,李忱吩咐道,‘会搭窑得匠人,某要烧砖,要他们搭个能耐高温得,然后找几个会烧砖,会看火候得匠人。’吩咐完第一件,开始吩咐第二件。
‘第二件,你到南方,帮我买作茶山回来。现在应该是个好时候。’‘茶山?主人,现在可不是买茶山得好时候。’,魏玄一愣,劝阻道。
在李忱看来,现在就是买茶山得好时候,可在魏玄看来现在买根本是败家。会这么说,因为朝廷又提高了茶税。茶税重到不像话。
本来唐代没有茶税得,也就是安史之后国用日蹙,便开征茶税。原本是10%,穆宗时期就提高了50%,到15%。新皇帝上任,朝廷又加了50%。到达20%。
其实这些都还好,只是朝廷加50%,地方就赶给你再往上加。新皇帝对吏治不太注意,或者说有心无力,茶税要靠地方征收。
诸道置邸以收税,谓之榻地钱。榻地钱,类似过境税,地方节度使也视茶商为肥羊。唐代茶税,在穆宗时期,收税方法是直接按车征收,拿茶抵税。你也可以拿钱、粮食或布疋来取代
到了现代,地方吏治败坏,很多地方,收了你的茶抵税,连运茶的车、船,都一并抢走,他们也不好好保管,把茶叶露天堆积在雨、露中,导致天下私贩大起,也导致很多人把茶山给卖了。
‘放心,不是要你买那些现成得茶山。’,李忱笑着说道。唐代,已经有很多知名得茶叶,可是,有些知名得茶叶,现在还未崛起,像有名得六安瓜片茶。
有些是唐代已经产茶了,也有地方名茶。可是,开发得力度不够。拿西湖来说好了,后世著名得那十八株茶叶,现在没人听说过。西湖很多地方,开发要等到五代至宋以后了,如今就是个白堤在发挥他的效用。
所以现在,去买些茶山回来,也好确保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