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香你落伍了。’跟李忱相处久了总会迸出一些现代名词,‘男人那个没有三妻四妾。取了小红姊姊,还可以在娶别人阿。’,小虎接过了话头,李忱心里给了他一个赞,但是也同时给小虎默哀。
果不其然,阿香接下来炮火全对准了小虎,什么沙猪,大男人主义都出来了,听得李忱满身是汗,不该教他们懂那些东西得,‘以后我嫁人,老公敢娶小妾,我就跟他和离。’,阿香霸气得说道。
李忱捂着头,不该教他们这些东西。也没办法,在外面李忱处处注意言行,模仿当一个唐人,可是在家里,比较放松了防备,也就口无遮拦了,结果把好好一个女孩养成这样,李忱该检讨。
回来以后,李忱发现日子恢复平静,要缴得税赋少了一些,李忱马上交齐了。最大宗得酒税来说,少了五十文,要一百五十文。没办法,不能再少了,朝廷制定得税率就是斗酒百五十文,至于之前那多出来得五十…就是地方自留款了。
然后什么驴税、车税、间架这些也免了,更值得庆幸的是,冰税也免掉了。这些免掉可以省一大笔钱,真是万幸。
‘你是幸运了,当初祖上还在彭城得时候,什么商税你都别想少。’,王通这样说道,‘不知祖上是?’‘王公智兴…’,王智兴?哪位阿,没听过,‘原来令祖上是王公阿。失敬失敬,某家怠慢了。’。
场面话说两句,谁不会,真要说我根本不认识这个家伙是谁,王通会翻脸吧。而且既然王通说祖上在得时候如何如何,那表示他祖先当过徐州这边刺史,甚至是节度使。
‘都过去了。’,王通自嘲笑道,‘也不知道是你幸运还是老百姓不幸,以前先祖在的时候,商税虽然比较重,但是百姓至少还过得比较好,如今这两税法一实施,日子一年不如一年。’
说着,王通就开始抱怨说,行两税法以来,徐州百姓日子如何难过。因为两税法规定,税赋必须在六月和十一月前交完。而且,必须缴纳税金,不是实物。这等于就是逼农民,必须再这个时节之前,把收获卖出去,换成金钱再上缴。
‘先祖主彭城,那时以商税弥补税收,没有实行两税法,也就是先祖离徐,彭城一地慢慢实行两税法,这商税越来越轻,反而是农税越来越重。就说你这酒税,居然还连着两税法普遍实行,不管你酿不酿酒,一样收。’
‘令祖离徐,那王帅是又回来?’,王通絮絮叨叨得说着百姓多苦,反正先祖离徐后,日子一日不如一日。李忱默然之余,只想打断他,这种事情,他又帮不上忙。
李忱到了唐代,发觉唐代很明显一个特征,钱贵物轻。钱少,东西多。或者说,钱太少了不够用。这就导致了,一个特殊现象,短陌。
不是说,一千文钱是一贯吗?这是常识,有点历史知识得都知道。短陌现象就是因为钱太少,拿八百文抵一千文用。也就是说,一贯变成八百文了。
但这种现象是民间,官府可不管,这就导致,百姓要被剥两层皮。一层是被大商家剥削,趁你急,猛压价。第二层就是短陌,这一来一往,就是两层皮被剥掉。
可是这种现象,他又怎么管得来?只能设法转移话提了,‘当初先祖去了长安,就留了一支支脉下来。’,原来是这样…
据王通说,当年他先组带的那些骄兵悍将,到晚年他欲控乏力。为了向朝廷表忠心,打了一场超出预期时间得战争,连年都没办法回乡过,导致很多中层军官不满。
王智兴没有办法,要应对这种方式,无外乎三个。第一个,撤兵?那不可能,朝廷没有下令,他不能撤。为什么不能撤?李忱有点疑惑,不过他没问。
第二点,发钱,多发点赏钱也可以。可问题是,钱从哪里来?他自掏腰包?先不说王智兴肯不肯,就算肯也没钱可掏,那可不是几贯钱,至少要几万贯。
第三点,王智兴这么做了,杀…他把那些有意见得中层军官杀了个干净。暂时把事情压下去。可惜,到后来他还是为此复出代价,彭城军丁不待见他,逼得他以七十多岁得高龄,卸任回长安述职,换人接手。不然他不敢肯定会不会被人给…
‘彭城毕竟是先祖得发家之地,可惜阿…。’,王通又唠叨了一会,才带着酒意,摇摇晃晃得回去了。他今天就是来给李忱送税单得。
王通走了以后,李忱想了很多,他考虑到,自己必须广开财源,不能完全指望这个酒了。酒得用量太大,朝廷也盯着紧,万一哪天政策一变?想到这里,李忱就打了个寒颤。
酒不能做了,该靠什么好呢?
第一百三十六章 茶 茶
李忱感觉,关于酒,朝廷抓得太紧了。其实照他这样,是不能往外卖酒得。一切都酒都是朝廷独家经营,这是王通后来告诉他的。
这个朝廷,从上到下,每个环节都要抓,抓不抓得牢是一回事,但足够说明朝廷得决心。这让他很有危机感。
唐朝得酒税,从原本得无到有。随着财政得吃紧,也越征越高。原本无税,到后来越抓越紧,先是征酒税,后来变成专卖,禁止一切官私酿。大概是因为抓不胜抓,民间私酿屡抓不绝,朝廷下令,连酒曲只准官方卖。
这样有用吗?很显然有用,但是不够,于是又开征专卖税,每斗税150文。真是要命。
大概就是因为如此,以至于他得醉红尘销路,始终半上不下,因为不合法,卖的人都不敢大卖,只能私底下偷运。怪不得,他始终没有等到,原本预计得合作计划,始终都没人上门洽谈大量销售。
至于其他酒坊,人家有背景,有关系,就不怕。因为这酒税是地方代收得,朝廷根本管不到,地方为了税收,很多时候都睁只眼闭只眼。
那现在,他也算有关系了,不就可以卖了吗?主要是,他考虑到,这酒价,还得和粮食挂勾。粮价便宜,酒价也便宜。
问题来了,那万一粮食歉收,粮价暴涨,那他不要说买“贵伤伤”得酒,恐怕到时候连酒都没得买。更何况他这个蒸馏酒,还特别浪费粮食。如果真的出现饥荒,到时候就算有酒,他都不敢买来酿,缺德阿。同量得酒,得花多少倍得粮食才作得出来。
想了会,李忱还是觉得,得赶快考虑条新得财源,今年看起来粮食还够用,明年天知道什么情况,得未雨绸缪才行。这可不是杞人忧天,中国,天灾是常态。
这跟什么德行无关,也不是中国地理位置差,主要中国太大了。横跨得经纬度也多,不是这里就是哪里会发生些天灾什么。而一发生天灾,粮价就会变动。这酒…实在太不可靠了。
酒不行,茶怎么样?说到酒李忱本来想到烟…,喝酒抽烟,喝酒抽烟…现代人很多烟酒不离手,让他一下想到这个,如果真得有烟草,那利润可是哗哗的。可是呢,唐朝哪来得烟草阿。
李忱多希望,这个时候出现一个西洋人在他面前,饥寒交迫得拿出一些美洲特产,希望拿这些特产换两口饭吃,多爽阿。
可惜歪歪也是有限得,作者又不是某些高中生,也不考虑一下汉朝时候得航海技术,直接搞个西洋人,不仅可以到美洲,还可以又到中国,千里迢迢给主角送补给,让主角称王称霸,好像只要是西洋人,天生就会航海似的。
没有帆船,开那种三层排桨船也可以撑到美洲,你以为玩大航海时代吗?全程不吃粮食,不喝水,光靠秘药消除疲劳,就可以一路从印度划桨划回欧洲?
喔,对了,记忆久了,模糊了。应该不用称王称霸了,记得那本小说里面,猪脚就是皇帝。
扯远了,没有烟,那就茶吧。虽然说唐代的茶,课税也课得很重,可是也是一条补充不是。到时候酒卖不好,或是干脆没了。就拿茶来补充好了。
‘茶阿?’,对了,早该把现代的茶制程提出来了。这么酒以来,他在唐代,喝唐代的茶,已经喝习惯了。也不觉得这茶有点怪味有什么了不起,至于泡茶麻烦,有什么关系?反正不是他泡,有人代劳了。
想喝茶就让几个孩子动手,美其名锻炼他们能力。李忱知道,在唐朝这茶泡的好,跟现代那种可以把咖啡摆布出什么花样得技术,一样得吃香。即便你不靠这吃饭,也可以增添个人特色。所以他就名正言顺偷懒了。长久下来,他都忘了,他可以弄出一点现代茶出来。
嗯,说是现代也不太对,这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