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林羽之穿越日常-第1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倒是一桩巧宗,别个青楼妓馆,又是忙着拉客,又是好酒好菜的奉承,又是掐肩,又是揉背,又是陪酒又是暖床,忙碌不堪,才得几个银子?这家倒好,光陪坐着聊天,大把的银子就到手了,哎哟哟,真是笔好买卖!”贺禀也凑热闹的笑言道。

    “可不是,别的窑子吧,费劲不少,挣钱不多。他这好,不费劲,嘿,挣钱不少。

    别的窑子进门直接开始,他这里得慢慢滋润,等滋润透了,再说下一回。差不多也滋润透了,钱也花完了,最后还是什么事儿也没有。”

    吴太奇说的热闹,逗的众人哈哈大笑。

    “你想办实事,那可只好去别的馆子了哦!”

    林羽之三人不怎么参与这个话题,又被几人取笑了一番。

    众人笑闹间,已是未正时刻,酒足饭饱。让下人小厮抓紧套了马车来,林羽之命十三结账,共花用了150余两,花费不算少了,众人便要往这“怡情馆”而去。

    。。。。。。

    与林羽之众人的悠闲时光正好相反的是,朝中的官员们很忙碌。

    消息总是传的很快,政治上敏感的人太多。

    今科乡试考题“不违农时”,为专修《孟子》的今科顺天府乡试副主考官、礼部尚书朱彦成所提的揣测和议论最多,众人的苗头和视线纷纷对准了这个乡试副主考,朱彦成成了妥妥的“背锅侠”!

    可怜他现在还在贡院批阅试卷,“桂榜”未公布前,这些个主副考官、同考官们是不能离开贡院的,消息闭塞啊!

    而另一题“必得其寿”,却被众人将“谄媚小人”的帽子戴在了高季文的头上!

    两位考官被蒙在鼓里,不知实情的考官们则更加忙碌,数千近万份的考卷,其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很多的试卷若相差不大,又是全凭个人主观判断,落卷的又要略点评两句,这份幸苦差事争到手,却实实在在得付出辛劳,想从中挖到可造之才,也须慧眼识珠。

    如此,也就更加不知道外面对于他二人的奏折,已经堆到荣景帝玉案上了。

    养心殿中,空气清新凉爽,荣景帝对着玉案上的一堆奏折却来了火气。

    拿了一本翻开“圣上承继帝位,勤政爱民,然士为农之首,士绅稳,则农事平,赋税徭役应时不误,升斗小民,田少者可据租士绅土地耕种,辛勤劳作,终有所得。”,荣景帝丢开一本再看,依然是这些陈腔烂调。

    仅仅只是一道乡试考题,下面的这些官员们就坐不住了,纷纷上折子,旁敲侧击的有之,试探究底的有之,劝诫规导的有之,总之就是赞同者了了。

    直隶巡抚李维钧曾上奏折,提出取消“人头税”,而改为“据田计税”的赋役提议,同时建议取消儒户、宦户,限制绅衿特权,此利民之策如施行,则会成为赋税史上的重大革新。

    父皇一朝后期,士坤土地兼并严重,“一邑之中,有田者十一,无田者十九”。又造成大量的流民四散,不少人丁聚而复逃,“丁额缺,丁银失,财政徭役以丁,稽查为难,定税以亩,检核为易”,而“丈地计赋,丁随田定”,即实行“据田计税”之法,通过采用赋役合一的办法来消除前弊。父皇在位时已有先例,并饬令各省奉行,但又因父皇治下宽和,自下并未切实执行。

    此条陈自己一直留中未做最终的裁夺,就是观之时机未到。今次借高季文一题,何尝不是对朝臣的一种试探!其结果便如玉案上的奏折一般!

    “皇上,不如休息休息再批吧!您都批了两个时辰的折子了,用点参汤吧。”常全做为荣景帝的心腹总管太监,对皇上的龙体是要负责任的,有规劝之责。

    “罢了,朕去冯美人处坐坐吧!昨儿个听说她身体略有不适,去看看!”荣景帝起身说道。

    “是!”

    “皇上摆驾毓庆宫!”常全唱和道。

    。。。。。。
………………………………

第二百二十章 春梦了无痕

    冯莞瑶因得圣心,已被加封为美人,赐居毓庆宫,在宫中颇得圣宠。

    毓庆宫中的冯莞瑶得报皇上要来,自是欢欣雀跃,忙碌着备好荣景帝的一应喜用之物,指挥着小宫女给殿内加冰,又换上新做的宫衣华服,一应料理妥当,准备接驾。

    “臣妾参见皇上,皇上万安!”冯莞瑶行礼后将荣景帝请至殿中。

    荣景帝歪在榻上,享受着美人的贴心伺侯,心情舒爽放松。

    用了两盏茶,与冯莞瑶闲聊间就慢慢说道“哎,最近朕政务繁忙,疏于到后宫,看你身子现在康健了,朕也放心了!”荣景帝边说边叹息,眉头紧皱,颇有感慨之意。

    “皇上再是政务繁忙,也应保重身体,更有朝中大臣可为君分忧才是。”冯莞瑶轻声出言劝慰。

    “唉,若这朝中大臣都像你这样乖巧懂事,体谅朕心,朕又有何可忧愁的!”荣景帝忧虑状更甚,闭目养神轻寐。

    冯莞瑶在一旁轻摇团扇,默默沉思。皇上这是责怪臣下不能体谅圣心,为君分忧吧!不会是提点自己父亲的吧?

    荣景帝次日午时用膳后去看了在孕中的苏嫔,晚间又是到了蔡贵人处。多日流连后宫,一时间,后宫鸟语花香,百花齐放,一派欣欣向荣之象。

    前朝试探的折子少了起来,坐山观望之人见多,荣景帝像一只猎食的豹子,也不着急,仍然在蛰伏。猎物若不能一击即中,则只会错失良机,徒留遗憾!是以必要慎重为之,以求达到最佳效果。

    。。。。。。

    “怡情馆”坐落在朝阳门南大街苏州胡同,林羽之等人乘坐马车来到苏州胡同附近,便下了马车。实在是此处人来人往十分繁杂,行车不便。

    几人在苏州胡同街道口向里慢慢行走,举目间望去,一条街道都十分的繁华热闹,酒楼茶肆,钗环首饰,胭脂水粉,杂货店铺,各式小吃等等应有尽有。

    而更具特色的却是各色的青楼妓馆遍布其间,大红灯笼高高挂起,新鲜的招牌惹人注目,又有窑姐们在门口招待,穿的花红柳绿,打扮的花枝招展,呼朋引伴,招揽生意。

    林羽之还是第一次见识到这古代青楼一条街的风采,果然不俗。很好很热闹,也算是长见识了。

    “瞧着瞧着,你们看看这两边的街道,什么话情馆,什么奇情馆,什么悦情馆,一个个的都跟风冒出来了!学了个四不像!画虎不成反类犬!”何琪经验丰富的样子,很是侃侃而谈,把个众人唬的直点头称道。

    “这个怕是在‘怡情馆’单说话,办不成事儿,出来了可不就急着到其他馆子里找逍遥自在去了!这生意热闹自然是有道理的,嘿嘿!”吴太奇自认经验老道的分析道。

    “你说的这个倒也在理儿!哈哈哈哈!”

    众人说笑间已来到了“怡情馆”。

    众人住步抬眼望去,只见这“怡情馆”是一座三层高的小楼,正面是五间大门面,古色古香,外观看去就十分雅致。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这对联好,放在此处正是应景,意趣幽远,令人回味无穷。”谭宗边念道边品味。

    “谭师兄,你可是有主的人物,可别在这上面湿了鞋才是,不然我们大家岂不是罪过!老师恐怕第一个就不会饶过我们,师兄可一定要把持住啊,多念几遍阿弥陀佛,把那清心咒也吟起来吧!哈哈!”林羽之笑着打趣儿谭师兄,拿眼睛去瞧他的反应。

    “羽之说的有理,谭兄可要小心了,别丢了魂!”蔡冒也跟着打趣儿,笑眯眯地逗笑。

    “羽之、仲明何苦取笑于我,只这里面的姑娘我不见便是了,看你们还有什么话可说?”谭宗打定主意绝不参与,绝了他们的话头。

    “哦,谭师兄莫非是怕了不成?所谓眼不见心不烦?哈哈!”林羽之再笑。

    几人说笑间已进了“怡情馆”内。楼内厅很大,摆着圆桌和几把圆凳,整洁干净,气氛静谧,布置清雅一。桌上摆着一整套的茶具,乃是景德镇一套白瓷茶具,造型精巧,装饰典雅,其外壁多绘有山川河流,四季花草,缀以名人书法。

    “只这一套茶具就已十分讲究,著名的景德镇白瓷,其色泽洁白,能反映出茶汤色泽,又可保温,加之色彩缤纷,造型各异,堪称饮茶器皿中之珍品。可见这‘怡情馆’确实不俗。”吴太奇惊,奇的说道,又是一番啧啧称奇,充满期许之状。

    众人说话间,已一个三四十岁左右的老鸨子,带着两个伺候的小丫头过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