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将这个大型互市打着段家的旗号,那么就会有许多支持段氏的乌蛮交来交易。
只要商贸交易了,商货流通起来,不仅改观了各族百姓生活,而且南北通流,也能改变一些地区封闭的情况。那么巴蜀地区以后就能与大理紧密联系在一起了。
这个王巨换不着说的。
“至于你们所担心的交易商货数额不足,估计也不会出现,东川郡上面就是巴蜀,这个交易量很庞大,并且税赋少了近半,这里未来交易极限肯定不止五十万贯,一百万贯同样也有可能。这是第二个优惠条件,第三个,你们来看。”
王巨拿出一张大理地图,上面标注得很详细,甚至每一座山峰都标了出来。
段正明色变,人家情报都如此发达了,大理还能用什么来抵挡?
王巨指着洱水边上的三座山峰与下面一块平地说道:“这里十顷耕地,它们将作为你们段家的永业田,这三座山峰上有一些茶叶,同样赐予你们段氏,作为永业田。当然,你们得派相关的人手去管理了。”
大理有茶,不过现在的普洱茶名气不大,产量也低,不过若经营得池,这个产业也会带来一笔收入。
“那么我们要做什么?”段正明问,他不傻,得到了这么多好处,就得有付出。
“你们要做的就是对大宋忠心,适度地号召百姓听从朝廷管理,当然,你们做为大理未来最高的阶官,名义上的首领,也可以向朝廷提出一些建议,比如一些官员做得不好,一些政策不当,以便让大理百姓过上更美好安定的生活。同时若有大型活动时,你们也能做为最高官员参加,不过有一条切记,你们有监督之权,但不可以真正参与到军政政务当中,非是对你们不放心,而是怕你们的后代会产生不好的想法。这就是对你们唯一的要求。”
“就这样?”段正明有些不相信。
“大世子,你以为要怎样?”王巨道,段氏号召力没有想像的那么大,但也不可忽视,不仅眼下的用兵,将来的治理与稳定人心也会发挥作用,所以王巨才给予了这么多优惠条件。他又说道:“不过这段时间,你们最好不要外出。”
得暂时将他们软禁起来,不过挑明了说,段氏兄弟内心就不会排斥,王巨又说道:“这一路长途跋涉,你们吃了不少苦。早点下去休息吧。”
然后安排人手让他们下去休息了。
等他们离开,王巨对黄骅说道:“醇之兄,你看看这份诏令。”
也就是王巨提出那个旅游业的设想。
朝廷同意了置飞钱务的建议。并且还在京城置了一个飞钱司,与邮驿监结合起来。反正都有兑换系统,两者不相冲突,并且不是王巨所说的南方城市,普及到了全部各个商业城门,一共有四十六个城市置了飞钱务。
还有的大臣聪明的,曾计算了一下,如果措施得当,一年可以为朝廷敛出一百多万贯。甚至两百多万贯的收益。
这么多收入,不算少了。
但王巨其他建议,朝廷则没有再提了。
黄骅说道:“一是朝中有大臣担心长途旅游,会有风险。二是朝廷还以敛财为主。”
之所以有飞钱司的想法,是王巨从旅游业中联想起来的。
为何有旅游业,为的是改善南方许多落后地区的收入,加强交流。而且一旦普及起来,确实会养活许多人。
简单的,一路过来得要吃喝穿住行,这无疑就养活很多人了。还有王巨所说的,各景点销售当地的工艺品,观看当地人的风俗。以及导游的啥,这些杂七杂八加在一起,养活的人可不少。
但朝廷在中间受益不是很大。
又加上有风险存在,这才是朝廷没有批准的原因。当然,王巨自己派人组织,朝廷也不会反对。不过以后若是出了事故,其责任就是王巨的了,或者是王巨手下的了。
“无妨,太过完美。反而容易让君主忌惮。”王巨自嘲地说。
黄骅想劝,不过转念一想。如果宋朝真容不下王巨,还有海外呢。于是没有劝,只是说了一句:“朝廷如此敛财,长久下去,会严重缺乏货币。”
现在朝廷一年盈余多少,王巨不大清楚。但知道盈余会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这些盈余将分成三条储蓄,一是粮食,各常平仓严重缺少粮食,所以东南那次旱灾,导致饿死了大量百姓。储蓄过多,必然带来沉重损耗,但最少得储蓄一部分,这样无论大灾或用兵,国库里就会拿出充足的粮食赈灾或用作军粮了。
第二部分便是贵重财货,包括香料珠玉,这个多放在内库了。
第三部分就是帛与钱,帛一般不会储蓄很多的,有一个保质期,因此一旦盈余多,必须储备铜币与金银。
可是宋朝货币严重不足,即便王巨从海外带来大量铜,还是不足。那么就会导致货币进一步恶化,也会妨碍商业流通。
王巨笑了笑说:“不会,朝廷可能会用兵西夏。”
“用兵西夏?”
“李秉常渐渐成年,梁氏为了掌权,居然将儿子禁锢起来,朝廷有许多人以为这是一个机会。”
“似乎是一个机会。”
“不是机会!朝廷小视了西夏,当真西夏有那么好灭的?若此,我都不会让韩韫在陕西苦心经营那么多年了。与西夏相比,大理弱爆了。”不是大理百姓不勇敢,而是西夏那是真正的游牧民族,真正的骑兵,这时代骑兵无疑是最无敌的兵种。一旦面临国破家亡之时,反扑起来,战斗力绝对不可小视。
“若是无功,少保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士气,又会跌落。”黄骅担忧地说。
“可是朝廷没有下诏询问我,我如何上书?”王巨道。
而且不知道王韶现在的情况,南方又离不开章楶,或者让他率领大军西征,然而扪心自问,王巨可做不到立即灭掉西夏。
除了这三个人,其他人更差。
特别王巨又远在南方,不大好过问,因此他在心中默默说了一句,小皇帝,你可千万不要冲动啊。(未完待续)
第688章 歪理
小皇帝可不是小皇帝了。
这个也是必然,让王巨担心的是赵顼未必会全完相信他。
这才要命的。
不完全信任,如何能灭掉西夏?
王巨默想了许久,也未想出好办法。
但飞钱司的推出,也不是一无是处,其实它是进一步替银行打下基础,银行很复杂,不过飞钱司要相对简单得多,也容易执行。
能不一一否决,就让王巨很开心了。
想到这里,他又写了一道奏章,将段氏兄弟来投,以及对未来大理治理的设想,段氏兄弟的安置又写了一遍。
这才是真正的奏疏,而非是段正明看到的那张纸头。
又再次要求朝廷迅速将章楶调过来。
非是王巨指望章楶替他出谋划策,等章楶涉过千山万水,来到大理,大理估计多已平定了。主要还是为了完成顺利交接,让章楶熟悉大理事务后,王巨才能放心地离开。
况且辽国得到了好处,河北危险已经解除。
黄骅说道:“段正明安置办法,是否是那个君主立宪制度?”
都不是傻子,相反王安石等人智商绝对在王巨之上。只是区别一个在局内,一个在局外,一个是纯粹的能力,一个是带着大号外挂。
黄骅随王巨最久,受王巨的启发,同样想得更长远了。为什么小功臣反而能得善终,大功臣却往往没有好下场?君王忌惮也。如今王巨快接近能让君王忌惮的地步。
所以黄骅想到了王巨所说的君主立宪制度,尽管王巨没有多做解释,但他从王巨安置段氏兄弟,隐隐看到一些奥妙所在。
王巨摇头道:“有点儿接近了。真正的君主立宪制度比这个复杂,我设想当中乃是由首相带领的内阁去治理国家的军政。不过首相任期不得超过两届,每届四年。内阁成员则是有君王指派人选,并且内阁如果做得不好。期满一届后君王有权罢免,大规模的战争同样需要君王批准。但除此之外。君王不得干涉国家军政。”
这也不是真正的君王立宪制度,当然,很接近了。
“这样啊……”黄骅在反思其优劣,毕竟在中国历史上可一次未出现过。
“醇之兄,切不可外传。”
“喏。”黄骅郑重地说,他有些理解这个君主立宪的用意了,之所以每一个朝代开始时都是好的,乃是君王草创江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