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巨有异心,这样做岂不是很傻?
“醇之,你得站在陛下那一方想一想。”王巨笑道,如果纯粹从官场角度来分析,王巨这次做得还是很傻,自己儿暴露了所有的力量,这个力量包括庞大的财力物力人力。
不过王巨也不后悔。
宋朝是根本,南方安定了,特别是交趾,或多或少,能使宋朝变得更强壮。宋朝强壮,海外才能强壮。两者才能相辅相成。再说王巨忠的乃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而非是赵顼本人。反正也做了,斗智斗法就是了。
王巨便写回奏。
说朝廷重心乃是北方,郭逵南下,牺牲已经很惨重,可是交趾不灭,南方不稳,终是隐患。然而在南方付出巨大牺牲将交趾歼灭,又颇是不值。因此用了一些非常手段,让士大夫们不喜,自己也知道不好,可这是不得己的办法。
某种意义上说,确实是过于凶残了,王巨也老实地“承认错误”。
朝廷下诏责问,自己想办法筹得大量粮草物资,这些本来是用作安置迁徙百姓的,可一起交给了昆仑奴们,让他们减少死亡。不过这样一来,朝廷还要从东南抽调大量粮食与物资,以便让移民熬过收获来临前的艰难时光。
“妙。”黄骅说道。
想做好人,就得掏钱。
这么多嘴张着要吃饭,要吃大半年的饭,朝廷就要准备大量粮食物资。看看这些大臣们肉不肉痛?黄骅又说道:“少保,再让陶希言他们,向官府放言,他们只承诺少保押运百姓去交趾,而非是替朝廷携带粮食,余下船只是准备带商货去海外的,如果朝廷要携带,必须付出船费,用那五百万债务抵消。”
现在宋朝经济好转了,也用不着拼命地倒贴。
这样,这些大臣会更肉痛。
王巨想了想说:“也行。”
一个个想要做圣母,那就掏腰包吧,况且王巨手中经济真的很紧张。然后王巨继续写到,至于昆仑奴们的安置,自己已经派人北上游说各州县的各大主户,让他们用各自手中的佃农交换昆仑奴们。一是给这些昆仑奴一条生路,二是将他们打散了,就不会再象交趾那样到处流窜,三就是舒解各个主户的劳力压力。
至于使用昆仑奴成本会更低的什么,王巨就不用写了。
而且这事儿也瞒不了,马上朝廷就可能知道了。
王巨又继续写下去,所以只要官府配合,包括迁徙百姓的来源都不会很困难。同时望朝廷速决,否则错过季风,那就要到来年了,来年周边各族各国百姓涌入,朝廷再也无法轻松地治理交趾,除非重新再来一次卷席。
写好了,又用特脚递送向京城。
两府几个宰相看着这封奏章,有人感觉也不大好,但除了这个办法,还有其他什么良策?再说以前也有“故事”,比如唐朝征收高句丽之后,就将高句丽大量百姓安置在江淮。
那就摊派吧。
但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王巨开始“灭”第二个国家了。接下来几个月会很热闹,越来越热闹,不仅南方,还有大苏同志……现在的扯皮,仅是一个小小的预热。(未完待续。)
第665章 半郡之国
“宋朝上大人。”
“呼我少保即可,”王巨。
“少保大人。”
“少保,”王巨皱了皱眉头说,宋朝还不兴大人的说法,大人一般缀在父母后面,等于是父母的代言词,但俺可不想做你的父亲!不过这个叫陀罗跋的使者汉语说得还行,虽有些磕巴,交流足矣了。
“少保,这回是我们占婆国错了,我们愿意退还义安州。”陀罗跋说道。
说这话时,王巨已经到了升龙府。
一是为占城,二是为水稻。
交趾与海另一侧一样,不是分四季,而是分为旱雨两季,一年多是两熟,旱季稻,雨季稻。宋真宗引进的占城稻就是旱季稻,超级耐旱,甚至都推广到河北南部地区种植。不过经过百姓反复改良后,宋朝的占城稻与占城交趾的稻种已经两样了。想种三季也可以,但那样会引发诸多问题,百姓也很苦,因此百姓迁徙到彼岸后,王巨还是让管事们教导百姓种两季,而非是什么三季。
去年卷席后,交趾也要恢复农业生产,于是发动百姓迅速种植庄稼。一季旱季稻让他们抢过来了,但迅速成为流民的口粮。还有一季雨季稻,现在也开始成熟。
相比于宋朝的种植技术,交趾种植技术还是有些落后,只能说比占城稍稍好一点。再加上去年卷席,交趾百姓广种薄收,再加上今年的卷席,疏于管理,稻谷长势皆不大好。
可现在粮食太重要了。
即便长势不大好,这么大面积的稻田与其他的一些庄稼,也能获得大量粮食。
因此王巨发动了长城那边的各个村寨百姓,让他们过来抢收。收割的粮食全部是你们的,如果官府需要,则花钱帛向你们购买。又提前将广南近二十万“昆仑奴”转移过来。让他们于求江两岸将庄稼抢收上来。
王巨自己带着大军,渡过富良江。抢收升龙府一带的庄稼。
收割后,还发动这些人用踏犁耕耘,稻秸搁在水田里沤烂,反正旱季稻要到腊月才开始移载,还有好一段时间。这些做好了,移民过来就可以直接接手耕作了,到了明年春天就可以迎来收获。有了收获,便容易治理了。花了那么大心血。王巨想的就是久治,而非是短时占领。
但在这个收割过程中,有一部分交趾百姓胆子大,又逃回来,与这些百姓争抢收割。
王巨听到消息也不问,反正人数少,掀不起风浪,放他们一条生路吧。
这是北部,还有南部。
南部属于流民的地盘,这个流民并不象外面想的那么乱。虽然成员很复杂。来自诸多岛屿无数个部族,但从前年开始席卷,去年继续在席卷。只是不在交趾席卷,而是彼岸各个岛屿。所以形成了双层核心,最核心的便是吕何让带上去的几千士兵,接着有数万名各岛土著人,吕何让给他们最好的待遇,如粮食分配,配偶择选的优先权,武器,衣帛。帐蓬等等,让他们形成第二层核心。余下的百姓就由着他们了。
由于两层核心率领。分工渐渐明确,包括战斗。运输粮草物资,不能再象去年那样,没有粮食就没有粮食,那怕人吃人,也不问,今年要给这些人生路,这些就得全部领手管理起来。因此两股流民没有象去年那样,卷着卷着,甚至没有交趾军队来进攻,就自己儿卷散了。
而且这两股流民数量很大,现在达到了一百多万人。
不是后来又运来许多土著人,而是许多交趾人也加入进去。没得吃了,加入进去,多少还有捞一点食物充饥。看到时机来了,这些交趾人又能逃走,不过走投无路后,又有不少重新回来加入。
韦胜与朱庭光只管他们两点,不让他们大规模成团,一旦大规模成团了,立即拆散,也不准他们手持武器。至于这些人来来去去,韦胜与朱庭光则不问了。因此导致了流民规模反而越来越大。
不过这次席卷中,又陆续集拢了一万余名被交趾掳掠或买去的宋人,先后送回广南,至于余下的,基本断定没有好下场了……
两股流民在升龙城汇合,随后又重新分开,向南席卷,同时也在一路收割,只不过割了一半,糟蹋了一半,但这回有了初步的分工,以及这些交趾人加入,居然还抽空将稻谷借着晴天翻晒,让后面的流民借助交趾一些村庄的水舂舂成稻米。
然后大队人马重新来到清化路、演州路,前锋则来到了义安路。
占城已经派军民占领了义安路。
就在占城军队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这支前行流民袭击了随占城军队来的百姓,而且这支前行流民数量又少,于是冲突不可避免爆发。
在两千占城军队追杀下,五千流民几乎被杀死了一大半。
但第二支小股前行流民又到来了,战斗又开始爆发。
连续来了四支小股流民,被占城人前后击杀了一万余人。
第五股流民又接着到来,但这一股流民数量变得很庞大了,足足有四五万人。
占城军队终于慎重起来,连忙请求后方支援。冲突随着又开始爆发,流民再度惨败,但这次冲突也造成占城牺牲了近千士兵。问题是后面的流民大部队来了,第一股就有十几万人。
不过后面占城的军队也增援过来了,两相僵持着,就在这时,杨从先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