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暗黑大宋-第6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州百姓于这塞外寒天,撤离家园。惨不忍睹。又有兵士拷打。酷吏刑讯。早点结束战争,是王巨明智之举。

    吕惠卿想抽他的大嘴巴。

    因为庆州之战,后方陕西路百姓确实苦逼了。

    但战争打响,百姓岂能不苦,关健以前各场战争百姓苦了,前线依然还吃败仗。再说,西夏三十万大军入侵环庆,不打怎么办?难道默视西夏拿下环庆。以后再徐徐拿下整个陕西?

    还有呢,他虽然未去陕西,不过也听到一些消息,这次王巨钱用得很多,但最少在对待撤离的环庆二州百姓的安置上,做得还可以的,那来的惨不忍睹。是动用了兵士与胥吏,这也是有原因的,撤下来的百姓良莠不齐,有的不宵之徒趁乱胡作非为。兵士不镇压,胥吏衙役不刑笞怎么办?

    这小子简真颠倒黑白哪。

    而且这样一说。王巨好象是戴罪立功似的。

    不过也好,王巨一直学习苏味道,模棱两可,看看这些人是怎么对你的,以后你还站不站队?

    王安石倒是清高公平地说了一句:“虽如此,然而不将西贼击痛,以后还会屡屡入侵,到时候累加起来,百姓更苦,兵士伤亡也更多。”

    说怎么打,他是不懂的,但道理还是明白的,不将西夏打痛了,以后还会有的打,死的士兵会更多。而且朝廷要开边河湟了,不将西夏打痛,说不定就演变成两面开战了。

    “即便大胜,得陇望蜀,何日能休?”吴充说道。

    这又是一种说法,今天打胜了,明天就有胆量反击西夏了,战事还不会结束。事实也是如此,就是西夏被打服了,暂时太平了,马上又用兵河湟了。

    但问题的就此议和,宋朝就不用兵河湟了吗?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这是什么意思?养归养,但到打的时候,将士得敢打。然而还有一层意思,养三年多兵,就要打上一仗,只有经过实战的考验,三军才能强大,大战来临,手中才能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可用。

    为什么三年多时间呢,这是一个虚数,是指根据国家的财力,适度地打一打,其实就是王巨所说的度,中庸。

    因此又有了另一句话,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实际这些话虽不同,真正的含义却是一样的。

    吴充也等于是深层次有学问的颠倒黑白。

    不过王安石并没有再说了,不是他对王巨反感,而是反感王巨的这种用兵方法。太浪费钱财了,如果象王韶那种自力更生的打法,也许还能支持一下。

    赵顼感到一种孤独,他转了话题,道:“如果西夏不同意呢。”

    王巨在奏报里分析了同意的原因,西夏死了这么多将士,梁乙埋当真不心痛,不怕打到最后,惨败而去?

    自己也表达了足够的诚意,连自己万分痛怪的宋吉也释放回去,等于给了足够的台阶,让梁乙埋回去。难道梁乙埋真不知死活,不识大体?

    说不定过两天,董毡出兵河西的消息也传到了梁乙埋耳朵里,不回去也要回去了。

    因此臣才斗胆与西夏议和。

    事实是……反正大家一起颠倒黑白吧。

    不过万一梁乙埋就是一个不知死活,不识大体的人呢?

    这还真不大好说。

    冯京道:“陛下,探报说契丹集腹里兵三十万,勿说三十万,就是十万压境,两面受敌,我朝也危矣了。能支持一场庆州之战,但我朝财力还能再支持一场代州之战或府州之战?因此夏人不想和,也要逼他们和。依臣之计,最好派一使者前去庆州主持。”

    “冯京此言有理。”文彦博道。

    吕惠卿眼睛一亮,在边上说:“陛下,若此,最好派一得力大臣前往庆州,否则庆州眼下全是一群虎狼之士,未必听从朝廷诏令,万一生变,徒是不美。臣以为,最好派冯公亲自前往。”

    冯京怒视,俺与你有仇啊!

    文彦博也急了,道:“西府数相贬离,本已空虚,岂能再让冯京离开西府?”

    “如此,可以让杨绘前往庆州。”吕惠卿道,这才是他真正的用意。这小子不是好东西,让你去庆州,尝一尝滋味吧。

    赵顼又想揉脑袋,然而灵机一动,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主意哎,于是未等杨绘反应过来便说:“就依吕卿之意,杨卿,你马上准备行装,火速赶往庆州。”

    杨绘脸都气白了,庆州一群虎狼之士不怕,可那个倔强小子,自己也怕哪。况且庆州整是那小子的地盘!可赵顼都下旨了,他敢拒绝么,只好站起来说:“臣领旨。”

    文彦博略有些痴呆,怎么成了这个节奏,他脑海里转了转说:“陛下,郭逵与韩绛在延州略有不和,老臣之见,西府正好空虚,不如将郭逵召回,以赵卨权知延州。”

    这很有深意的,韩绛是什么人哪,王安石变法的哼哈二将,然而郭逵却是韩琦的人,韩琦以前与文彦博不能称为亲密好友,但因为王安石变法,却变成了亲密战友。因此郭逵等于是保守派的人,文彦博一派系的人!他重新进入西府,利于文彦博巩固西府势力。

    再说这个赵卨,他担任的官职有些模糊,掌鄜延路陕西安抚使机宜文字,似乎与王韶那个官职差不多,实际不同,从字面理解王韶主管的是秦州军政事务,但不能从字面理解赵卨这个官职,一他不是王巨的副手,二也无权过问整个陕西路的军政事务。真正的官职是前面的鄜延路总管,这便是文人的待遇,无论张玉、杨遂或是窦舜卿,他们只是兵马副总管,但到了文臣身上,就是总管。

    实际这个官职就是是做为郭逵的助手处理陕西军务的。

    为何文彦博要推荐赵卨,因为赵卨去年写了一个奏子,上面说:种谔又欲修配岗及义合镇。谔贪狡,所为皆取谋折继世。继世庸奴,利在兵兴营私计。谔恣睢屠戮,务以立威,凶德参会,恐贻近忧。罗兀城必不守,宾草、抚宁悉未有绪,遽兴配岗之役,至以被边为近里,亟彻守具,以苟难必之功。篱落堕坏,人民单残,甚於寇至。劲兵良将咸隶偏裨,臣之所管城郭斗讼而已。既修义合,又规配岗,辽邈相望,足明欺罔。

    种谔不是好东西,折继世仅是一个庸奴,不但是奴才,还是一个平庸的奴才。

    这让替宋朝拼死拼活的折继世何以情堪哪。

    因此种谔成了韩绛的人,赵卨却是郭逵的人,由他坐镇延州,足以能牵制种谔与韩绛。

    这些关系理出来了,也能明白文彦博提议的含义了。

    这才是真正的庆历五大名臣的真面目,范仲淹绝对可以,庞籍同样不错,富弼一般般,虽然就那么一回事,不过富弼好歹还要一张脸面。至于韩琦与文彦博这两人,那就别当真了。

    但赵顼却未反应过来,只认为文彦博说的是事实,韩郭二人在延州撕逼,他也听说了,想了想说:“就依卿意。”

    文彦博大喜,又说:“曾公亮年老,知永兴军力不从心,不如让他继续判永兴军,然后再由司马光知永兴军,协助曾公亮,处理具体事务。”

    看,我办事多公正哪,主动让司马光外放。

    然而吕惠卿急了,说道:“陛下,王巨在庆州,再由司马光去永兴军,恐怕不妥。”

    这小子一去长安,准得扯王巨后腿啊。

    但是他弄不懂了,为什么文彦博主动让司马光外放?

    这才是文彦博的心机。(未完待续。。)

第526章 开胃菜(上)

    司马光去了永兴军,上面有曾公亮压着,能扯王巨后腿吗?能,绝对的能,曾公亮真的老了,所以司马光一去永兴军,马上就能将具体的事务接手过来。

    庆州的后勤得从永兴军调拨吧,郑白渠属于那一州府管辖,永兴军!近半撤离的环庆百姓安屯在哪里,郑白渠!

    就凭这两点,就足以让王巨喝上一壶了。

    还有呢,司马光笔杆子好,他到了永兴军,得看,得听,这个没关系,关健是他看只看他想要看到的,听只听他想听到的,那怕不添油加醋,只要将他这个想看想听的记录下来,献给朝廷,朝堂再替他掀风鼓浪,最后王巨就是将西夏三十万兵马全部吃掉,顶多也落一个功过相抵的下场。

    实际在另一个时空,司马光还真去了永兴军。

    西北多处与西夏交战,曾公亮年老,力不从心,同样在文彦博运作下,司马光去了永兴军。当然,这也是宋朝古怪的官制,就象延州,现在有两个一把手,那么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