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几乎所有战俘一起感到不解,为什么李三狗要这么做?
为什么?其实原因也很简单了,李三狗给的“酬劳”确实很丰厚,但这么多战俘,几天惨战下来,还能剩下多少人?最后真正能拿钱到的夏兵数量不会有很多。
再看官兵,养一个官兵一年得要好几十贯钱,若是牺牲了,朝廷还需要发放大量的抚恤,但这些战俘,以前宋朝发放过薪酬吗?他们战死了,宋朝会发放抚恤吗?
不错,下令强行让他们这么做,他们也不得不去做。可是有了金钱刺激,一旦投入进去,那与强行下令效果是两样的。
李三狗说完了,还真与这些战俘签订契约。
然后来到城头上,夜色降临,可是战场很平静,一个蕃将说道:“赵将军,恐怕西夏人现在头痛了,所以今晚没有攻城。”
李三狗哈哈大乐,说:“明天他们头更痛。”
这几千战俘,简直是上天送来的好牌啊!(未完待续)
第502章 惊喜
“子纯,王知州怎么知道曲珍的?”刘温润纳闷地问。
“我也不清楚哪,”王韶不解。
王巨写信给王韶,又用快马迅速将信送到王韶手中,信上主要就是向王韶先借用苗授。
这个要求容易理解,当初苗授能去三原,就是王巨提议的,两人很熟悉,苗授又对郑白渠的保捷军十分熟悉。如今环庆路正打着,王巨借苗授,增加宋军实力很正常。
然而王巨在信中又借了几个人,比如张守约。张守约成名很早,也能打,但张守约乃是秦州驻泊都监,这能借吗?而且秦州并不是王韶一个人做主,尽管他这个“文字”有便宜行事的权利,可实际上还受着秦州知州的掣肘。
不过现在要好一点,王安石害怕秦州又出现一个李师中,因此将韩缜调到了秦州。大家都是自己人,就不要再闹了。
但就是韩缜也不会同意将张守约借到庆州去的。
因此王韶将这一借自己儿略去,没有考虑,但王巨又借了两将,一个是秦州本地人赵隆,此时担任着缘边弓箭手的指使,十分骁勇。但因为还没有参加战斗,名声却不显。
不知道王巨从哪儿听说的。
那就借吧。
然而另一人让他不解了,那就是曲珍。他派人打听了好一会,才知道这个曲珍。刘温润来到秦州后,挑选将才,因此将乡间英雄豪杰聚集在一起,然后将一枚铜钱悬于一百步外。又拿着一把宝剑。据说是价值三百多贯最上等的桃溪剑。
好吧。王韶也有一把桃溪剑,那个不管。
然后刘温润又说,诸位,你们谁能射中这枚铜钱,某便将此剑赠送给谁。这时候曲珍站了出来,一箭中的。这个箭术太高明了,要知道一百步外,一枚铜钱能有多大?
这个难度无疑是真正的百步穿杨。
这时刘温润镇守着古渭寨。刘温润对曲珍的箭术十分赏识,便将曲珍带到身边做了亲卫,刻意培养。人就在古渭寨,不过王韶与刘温润很纳闷,王巨是怎么知道曲珍的。
苗授在边上说:“我听说曲珍自幼就喜好练习武艺,有一次他与叔父去边境打猎,突然被一群夏人围困,曲珍杀出重围,不过回头却看到叔父没有突围,于是再次杀回去。生生从一百多名夏人手中将叔父救出,这件事在当地成为美谈广为流传。大约明公也听说了这件事。因此借用。”
这倒是有可能,毕竟那个烧酒作坊就等于是王巨的,有许多管事时常去秦州这边与蕃人交易,大约这些管事听说了,又传到了王巨耳朵里。
“那么此人如何?”王韶问。
不是问武艺,而是指军事。王巨既然刻意借用,最少也会让曲珍担任一员偏将,没有军事才能,光有武艺,还是不行的。
“中。”刘温润道。
曲珍是他赏识的人,当然刘温润也希望曲珍出人头地,但想出人头地,自己说不算的,得在战场上打出来。那么还有什么战场比庆州这次大会战更容易立下战功?因此刘温润又问了问:“这次庆州会不会击退敌人?”
“击退?你小视了王子安。”王韶哈哈乐道。
不管是王韶还是章楶,或者是苗授与刘昌祚,都将王巨高估了。虽然王韶信心满满,但就是王韶,都不敢将自己的军事才能凌驾于王巨之上。
这个理儿……是没办法说的。
但王巨对王韶确实很看重,而且善心满满,甚至在这份重要的信中提到一件事,那就是许多重将生背疽而去世,比如狄青,后来的名将徐达,以及王韶。
可这个背疽究竟是什么玩意,它就是毒疮,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致命的毒疮,一是天气热造成的结果,特别是将士,天热了依然穿着铠甲,又在一些湿气重的地方行军,那么就容易生致命的毒疮。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中了刀剑,铁锈让伤口感染,造成伤口严重发炎,产生的致命毒疮。
因此王巨在信中不胜其烦地将产生背疽原因详细地解说,又说了,战后得立即用特制烧酒清洗伤口,再敷上药膏,那么就减少了伤口发炎的机率,也就不容易生背疽了。
史上王韶这个背疽很惨的,据说都将肉烂得看到骨头,最后病重去世。这个原因多半与湿热无关,因为王韶主战场就在熙河。但王韶喜欢冲锋陷阵,虽然这样做会激励士气,不过可能就因为这个原因,身上受伤,然后伤口发炎,才出现了那种恶性背疽。
这是一件很可惜的事。
如果王韶不象史上死得那么早,章楶在飞快地成长,诸将也在王巨带领下,在迅速成长。几年后,宋朝再也不用为将帅发愁了。
不过王韶觉得有点儿好笑,并没有太在意。
“哦。”
“刘都监,胜负不在庆州,而在湟州。”
“怎讲?”刘温润傻了。
“我刚刚接到的情报,说董毡开始集结三军。为什么集结三军?兰州、凉州。”
“我会意了,此时西夏河西兵力空虚,因此董毡集结三军,趁机抄掠。那样西夏必然会将庆州大军撤回。一旦撤回,王子安就能大败夏军。”
“正是。”不过王巨怎样击败西夏三十万大军,王韶同样也不大清楚,但看到王巨向自己借将借兵,能猜出王巨这一回玩的很大。他又说道:“董毡这厮也没有安好心,西夏很早就从河西将兵力抽调走了,直到现在他才集结,这是有意让西夏与我朝大军火拼,好以最小的代价抄掠到更多的财富。”
这个得解释清楚,不然未来自己开边熙河,朝廷指不准有人用此做文章。看人家吐蕃多义气哪。但咱们宋朝是如何回报的?在这一点上。他的想法与王巨惊人的吻合。
不过王韶也不生气。就象吐蕃与西夏火拼,宋朝以前的做法同样是坐山观虎斗。西夏来宋朝火拼,唃厮啰同样乐得看热闹。这才是吐蕃与宋朝联盟的真相。
敢情他将老唃当成了金大与胡志胡。不过虽然这样理解有点儿略失偏颇,然而吐蕃对宋朝的态度确实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不知王子安可预料到了?”
“预料到了,在信中还问了这件事。”王韶道。战前,王巨与章楶都估猜到了,不过王韶同样也估猜到了,这才派了斥候潜入青唐。否则没有这么快得到情报,毕竟中间隔了一个若大的河州。
王巨既然有如此之能,那么这一战大获全胜的机率无论很高,刘温润更不会阻拦了,他立即派人去将曲珍叫来。
但这次王韶还给王巨带去一份小小的惊喜,那就是久经训练过的五百蕃骑。
这个人数也不能太多,这时最重要的便是赢得时间,所以马上这一行人就要出发,晚上赶到秦州休息,明天早上再次出发。如果道路好,想办法赶到泾州休息。如果道路情况不好,那只能在陇州休息了。然而无论如何,后天必须赶到宁州。然而兵力多了,夜晚休息就是一个大问题,无论是陇州或是泾州,不可能有那么多客栈,所以得备帐蓬,干粮,以及其他物资,速度就会自动的慢下来。
人数虽少,但个个都是虎贲之士。
五百零八人骑马向东飞奔,王韶目送着他们远去,不过他心里面同样在打着“小算盘”,他要开边河湟哪,但那就需要得力的将领来协助,可那些将能打,那些将不能打,他却不大清楚。那么这次庆州之战,便是最好的验证场所。
王巨能借,他也能“借”吧。
…………
梁乙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