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暗黑大宋-第1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欢献出的那一万两千贯只能神会,不能言传。

    司马光想了一会,这事儿有些难办,是一次机会,但程勘没有装腰包,那么弹劾就没有多大作用了。

    他想了一会说道:“好好读书,某听闻你是烈士子弟?”

    “是,家父是保捷军十将,在抵抗西夏人越境抄掠时牺牲。”

    “陕西子民苦了。”

    是苦了,可司马光话中有话,王巨不能作声了。

    “好好读书吧,省试快了,大约正月初七就开始。”

    “谢过司马公教诲。”

    王巨对司马光看法有点儿不大好,尽管他修了《资治通鉴》,不过表面上的尊敬得保持的。

    所以一直很礼貌,这让司马光感观不错,语气再次变得温柔:“那就去吧,不打扰你苦读了。”

    王巨要辞别,司马光又补充了一句:“对了,王巨,元旦时可以抽空拜访一下吕微仲。”

    “谢。”

    王巨离开,司马光继续在苦想,想不出好办法,可能曲解哪。

    于是写下一篇奏折。

    不管怎么说,程勘这个捐献是不正当的,不然人家为何跑到京城来申冤?

    边境以维稳为要任,难道程勘不知道吗?

    若是没有这些勒索,丁牛两家财产不受损失,何故做贼,这是程勘逼良为贼……

    反正人嘴两块皮,调过来一种说法,调过去一种说法。而且玩这个,乃是司马光最拿手的好戏。

    再引经据典,一篇花团簇簇,论证有力的劄子出来了。

    这个眼药上得不轻……

    新年眨眼到来。

    几人都在苦读,包括张得胜。

    其实程勘提前举行科闱,若非王巨赖上了小苏与老苏,对王巨帮助作用不大,相反的,对几名延州举子都起到了极大的帮助。

    不过王巨却在初二出去了一趟,先是拜访了老苏。

    老人家身体不大好了,若没错,熬不过今年。

    得来感谢一下。

    王巨来,能说是受教吧,虽然他有些思想也启发了老苏与小苏,不过他们两人都是官员了,学问对他们的帮助仅仅是锦上添花之功,况且他们本身就有学问,王巨只能添一朵肉眼都看不到的小花朵朵。

    可是老苏与小苏有些释疑,却对王巨产生了极大的受益。

    三人说了一会儿话,王巨这才离开,又去了吕大防府上。

    吕大防在京城担任监察御史里行,他是知道的,但关中四吕当中,吕大防与吕大忠兄弟不能称为张载的学生,顶多象王巨与小苏一样,有过一些学术交流,就算吕家老三吕大钧也只能称为张载半个门生。

    因此才有了这句话,张载倡道于关中,寂寥无有和者,吕大钧于横渠为同年友,心悦而好之,遂执弟子礼,于是学者靡然知所趋向。

    是同年好友,因为张载有学问,吕大钧才执弟子礼的。

    直到吕家老四吕大临,那才算是张载的门生。

    所以若司马光不提,王巨也未打算去吕府登门拜见。

    然而这次相见十分愉快,听说王巨来了,吕大防立即命下人打开半个中门,虽只开半门,但本人却迎到门前。

    还没有等王巨说话呢,吕大防便说道:“王巨,为何今天才来某府?”

    “晚生正在苦读呢。”

    “应当的,张子厚前段时间还写了一封信给某,让某在京城关照你。”

    “恩师对晚生恩德如山。”

    “你啊,你恩师就怕你这个性子,”吕大防哈哈乐道,这小子好哪,到那一处,那一处都多少有些热闹。

    “进来吧。”

    两人说了一会儿话。

    张载说关照,那是客气话,如何关照?难不成自己对冯京说,你想办法给王巨作一个弊吧,还不得给冯京喷死。

    不过吕大防也传授了一些考场注意的细则。

    帮助作用不大,不过是好心一片。

    随后王巨回去,这才闭门苦读,仅是吩咐全二长与陆平带着弟弟妹妹出去转一转。毕竟大过年的,开封热闹非凡,他们岁数还小,不能关在客栈里。

    初六到了,两万多名来自各地的举子,一起来到国子监……

    ps:四天传了十五更,只码了六更。哭求收藏,各种票。

第一二一章 省试

    李万元也订了亲,正月初一要拜未来岳家的年。

    初二便骑马匆匆赶向京城。

    但他马骑得不熟,快不起来,尽管从延州到开封为军事运输修建了大道,但赶到京城也初七了。

    来到了大盛客栈,王储说道:“省试开始了,大哥已进了国子监。”

    “这么快?”

    今年是有点快,不但省试快,后面殿试也快,二月初就开始了殿试。

    李万元又来到国子监。

    国子监外面布满了兵士,身穿整齐的铠甲,或手持长枪,或腰佩提刀,不知凡几。

    李万元看了看,一缩头就跑回来了,可莫要弄出误会啊。

    不过来了,那就到处转一转吧。反正因为一个细盐,李家这两年辰光越来越好,若是竹纸销路好,那么情况会更好,不在乎钱。

    不但他转,还带着王储与二妞转。

    王巨却在里面考试了。

    题目出来后,王巨讶然。

    巧了,也是三道策题,一道经务,两道时务。只不过与程勘相反的,经务在前,时务在后。

    实际也不稀奇,宋朝科举一直在变,早期甚至得考三十场,或者考十五场,或者考七场。直接范仲淹才定下来,三场,先策,次考论,再考诗赋帖经墨义。

    然后到了王安石再一变,罢诗赋帖经墨义,第一场试本经,第二场试兼经,第三场试论,第四场试时务策三篇。

    这个策也在变,有的时候只有一策,有时能七策,五策为多,也有三策的。

    是一个巧合。

    王巨没有动笔。

    他在想冯京三人,这三个人第一有才华,个个都有才华,至少比老程有才情了,冯京更是**。

    **的什么就不要想了。

    第二这三人思想都略有点保守。

    想清楚了三人性格,那么就好着手。

    得要写出一个新意,老生常谈固然是稳,可想在几万名举子当中脱颖而出,那个太难了。但能写出新意,却不能激进,否则又是画蛇添足。

    其次不懂的典故最好不要乱用,苏东坡那次是侥幸,偷机取巧的事最好少做,弄不好是弄巧成拙。

    得适当地引用典故,这会讨三位主考官的欢喜,词藻也稍稍华丽一点,但不能华丽过头。

    定下宗旨,王巨开始破题。

    策论都是他最善长的,三篇策子写好交卷,与在延州一样,交卷的时间稍稍居后,但不是最后一位,可出来后十分满意。

    应当做得不错吧。

    主要因为开头吃了闭门羹,王巨与其他州府的学子没有交流,因此心中一直没底。

    要么与老苏小苏交流了,那能算数吗?

    现在省试的人太多了,两万多名举子,竞争那几百名贡士(通过省试的举子)名额,何其之难。就是当年最牛的状元胡旦放在此时,他也不敢说大话的。

    在黑压压的人群中将张得胜他们找到。

    人数太多了,一眼望不到边。

    王巨在心里说,难怪以后宋徽宗修了贡院,即便国子监地方大,现在也挤得要命。

    “师道,平云,你们考得如何?”

    张得胜想了想说:“还好吧。”

    虽考得好也不行哪,这么多人,也将他吓着了。

    罗曾、葛少华与熊禹方也是同样的回答。

    不过洪士信与王峻、项遵脸色就有些差了。

    洪士信在延州考得不错,第三名,然而这也要有运气的,有一道时务他不大熟悉,胡乱答了。再看看这么多举子,再想想延州教育的落后,不用说,这次省试大约没戏了。

    王峻也是如此。

    项遵做了多年的教授,基本功塌实,不过临老了,得了一个举子,心中忽得忽失,一紧张,到了考场直接迷糊起来,虽写了,也等于是交白卷。

    “项教授,我不是说过嘛,一定要放松,权当来京城玩一回的,考中更好,考不中也不丑,以前延州那么多举子,有那个得中的。”

    “可我想不通啊,不知道在想什么。”

    “下一回再努力吧。”王巨只好安慰道。以这种心态来考,就算后面的考题对了项遵口味,那也彻底没戏了。

    并且他自己也有一个难题呢,在延州第二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