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宋之我主沉浮-第4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身为魏王的吴邵刚,是不需要掏银子的。

  所有搬迁的事宜,务必在来年二月之前完成,不得扰民,不得耽误春耕。

  听见李庭芝的安排到了如此细致的地步,吴邵刚没有理由表述反对了。

  吴邵刚其实明白深层次的原因。

  大宋朝廷是不可能搬迁到开封府城来的,大概贾似道也没有那个底气,而设置在开封府城的魏王府,必定成为吸纳天下人才的地方,不知道有多少的能人志士,将前往开封府城而来,将归属于魏王府门下。

  这恐怕才是李庭芝等人想着在开封府城设立魏王府的真正用意。

  商贸等事宜更是不用担心,已经有不少的商贾,跟随大军前往开封府城而来,在这些商贾的眼里,越是早到开封府城,越是能够赚取到银子,毕竟这里是大宋曾经的都城,是天下最为繁华和富庶的地方。

  吴邵刚同意了李庭芝等人的提议之后,忙碌马上就开始了。

  春节已经不可能安心的度过了,吴邵刚的家人,节度使衙门、云川学府以及合州御前诸军、鼎坤军的指挥署,首先开始搬迁,而负责此次搬迁的主力,则是即将驻扎到开封府城外围的五万合州御前诸军将士。

  有了将士的参与,搬迁的速度快了很多。

  先期抵达的两万将士,部分被抽调到府城内,开始对府城进行休憩。

  被蒙古官员占据的府邸被腾出来,或者作为官署,或者作为府邸,不管是官署还是府邸,里里外外都是要修葺的。

  魏王府更是重点,是必须要精心修葺的地方。

  吴邵刚的反对,没有作用,李庭芝等人认为,魏王府的光鲜靓丽,代表的是实力,任何人来到了魏王府,看见威严气派的景象,都是要拜服的。

  更多具体的事宜,都是河南行省制置使吴绍武办理的。

  十二月二十五日,由李涵薇带着的吴邵刚的家人,以及吴氏家族的大部分人,离开了成都府城,前往开封府城,按照时间计算,他们需要一个月半月左右的时间,才可能完全抵达开封府城,合州御前诸军的两万将士,护卫吴邵刚的家人,前往开封府城。

  让李庭芝都人想不到的是,这一次的搬迁,队伍无比的庞大,就在李涵薇等人动身的时候,很多官员的家人,也跟随动身了,性格本来就温和的李涵薇,没有拒绝众人跟随,相反要求军士要保护众人的安全。

  后来不少的商贾和富户,也跟随大队人马,前往开封府城而来。

  十二月二十七日,节度使衙门、云川学府以及合州御前诸军、鼎坤军指挥署,开始了搬迁,一万合州御前诸军将士,护卫官署的搬迁。

  这一次跟随的人不是很多,主要就是官员的家人。

  留在成都府城的军士,仅仅剩下一万人,将来他们是不是还会驻扎在成都府城,还是说不准的事情,而且兴元府御前诸军和金州御前诸军驻扎地,也可能会出现变化。

  指挥作战、以及民生等重要的事宜,已经开始转移到开封府城。

  作为魏王府长史的李庭芝,负责全面的事宜,郝经与张文谦,负责相关的事宜,刘秉忠和许衡等人已经在赶赴开封府城的路上。

  魏王府正式开始署理政务,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要等到皇上的圣旨到来,需要吴邵刚的家人搬迁到魏王府,那个时候才能正式对外宣布。

  不过所有人都是明白的,魏王府已经在开封府城署理政务了。

  搬迁的事宜,是复杂的,有很多的事情需要操心,吴邵刚是不会过问具体事宜的,他的注意力,依旧集中在河东路,以及大都方面。

  京城的情形,吴邵刚已经不是特别关心,从现在开始,不管京城出现什么变故,都无法影响到开封府城了。

  情报署搜集到的情报越来越多,关于大都方面的情报也越来越清晰。

  大元朝廷没有派遣大军前来驰援开封府城,只是山东方向的防御,比以前强了一些,而驻扎在京西南路和两淮的蒙古大军,丝毫没有撤离的迹象。

  情报的分析,让吴邵刚明白了,忽必烈确立的重点,依旧是彻底灭掉大宋王朝,目前不会将主要的兵力投入到中原作战。

  英雄所见略同,吴邵刚是有这样感受的,虽然他与忽必烈之间未曾谋面,但内心还是佩服忽必烈的,能够弃中原于不顾,集中精力进攻南方,这是需要勇气和决心的。。

  a



第四百二十八章 开封府规划


  咸淳八年正月初五,朝廷派遣的使者、礼部尚书抵达开封府城,宣圣旨,自此,吴邵刚被称呼为魏王,圣旨加魏王平章重事之职,令魏王统领四川、云南以及开封府的一切事宜,临机决断。

  这是一道大宋朝廷从未出现过的圣旨,也可以被称之为奇观了,圣旨不仅是册封异性为王,而且默许了吴邵刚割据存在的势力,四川等地的事宜,吴邵刚可以自行决断,不需要奏报朝廷,也不需要皇上的圣旨。

  云川节度使这个职衔,自然是不存在了。

  诏告天下的圣旨,没有说明魏王可以临机决断的权力,这让吴邵刚明白了,一定是贾似道专门加上去的,怕是为自己设立的后路。

  接到圣旨之后,李庭芝等人自然是欢天喜地。

  魏王府的诸多官署,已经全部都设立起来了,六房以及御史台,包括枢密司。

  六房负责一切的民生事宜,御史台负责监督和弹劾官吏,枢密司则是负责军队事宜。

  合州御前诸军、鼎坤军御前诸军指挥署,合并进入到枢密司,蔡思伟、张炳辉和马华轩出任枢密司副使,枢密使则是由吴邵刚亲自兼任。

  宣旨的朝廷吏部尚书,在开封府城逗留了三天时间,便绕道重庆,回临安去了,吴邵刚并未挽留,他知道这位吏部尚书是贾似道的心腹。

  正月底,吴邵刚的家人李涵薇等,以及诸多的官吏,悉数抵达开封府城。

  入住魏王府的李涵薇,对于府邸的豪华,很是惊叹,吴邵刚父母居住的府邸,距离魏王府不过五百步左右的距离,府邸同样是很大的。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是规矩,何况是魏王殿下的双亲。

  二月初一,魏王府正式成立,且对外发布了敕书。

  也是这一天,迟来的团年饭在魏王府摆设,吴邵刚与家人吃了迟来的团年饭,喜气洋洋的气氛,让吴邵刚的心情很好。

  二月初五,捷报传来,蔡思伟与张炳辉率领的大军,占领了河东南路与河东北路所有的府州县。

  吴邵刚原计划是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占领河东南路与河东北路,蔡思伟与张炳辉仅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可谓是所向披靡。

  这也在预料之中,忽必烈与大元朝廷的重心,已经转移到灭掉大宋方面,自然不会特别关注中原的局势,也不会派遣大军驻守这些地方。

  吴邵刚旋即下了第一道敕书,合并河东南路与河东北路,设立山西行省,李润出任山西行省制置使,制置使衙门设立在太原府城。

  紧接着,第二道敕书也下达,原四川制置副使、夔州知州陆秀夫出任开封府府尹。

  开封府城复兴的步伐,超乎了吴邵刚的想象。

  大量的商贾朝着开封府城云集,大街小巷迅速热闹起来,开封府城内的房屋价格直线上升,其价格在很短的时间超过了成都府城。

  大量有功名的读书人,也朝着开封府城云集,他们纷纷报名,参加改名为开封学府的招生考试,甚至有不少的读书人,直接去求见大学士窦默,以展现自身的才华。

  爱才的窦默。没有拒绝这些读书人的求见,一时间开封学府热闹非凡,成为了读书人聚集的地方,窦默更是成为了读书人崇敬的先生。

  开封学府亦进行了调整,分为了两个部分,一个部分为太学,相当于领导干部培训中心,凡是进入太学读书的学生,学制为两年,一半时间读书,一半时间在魏王府或者是开封府衙做事情,两年学制结束之后,直接进入到府衙或者州衙做官,成为知府知州的主要辅佐官员,也有部分太学的学生,直接出任县令,而能够进入太学读书的学生,一般都是进士和举人出身的有功名的读书人,或者是制置使衙门举荐的官吏。

  另外一个部分为学府,主要承担教谕读书人的责任,进入学府读书的人,不一定有功名,但只要通过了学府每三年举行的考试,就可以进入太学读书了。

  进入太学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