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宋之我主沉浮-第2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触和商谈,双方愿意维持之前的局面,相互之间不再生大规模的战斗。

  这些问题,吕文德悉数都思考过,在他看来,只要朝廷不派遣援军,不允许吴邵刚调遣兴元府御前诸军以及金州御前诸军,仅仅凭着合州御前诸军抵御蒙古鞑子,那么吴邵刚就是死路一条,一旦蒙古鞑子的大军前往成都府城,吴邵刚必死无疑。

  吕文德还有一个判断,那就是吴邵刚是绝不会主动撤离的,相处那么长的时间,这方面的判断,吕文德还是有的。

  一直到吕文德离开府邸,贾似道也没有开口说什么,就是未置可否。

  不过吕文德一点都不担心了,他相信贾似道听进去了,而且很有可能采纳他的建议,相比较来说,他提出来的建议,可以置吴邵刚于死地。

  吕文德高兴的是,从此事可以看出来,贾似道与李庭芝之间的关系肯定出现了裂缝,不是那么好了,若不然贾似道肯定是会维护吴邵刚的。

  一直以来,吕文德都想着能够取代李庭芝,出任两淮制置使,要说两淮制置使这个位置太实惠了,有钱有权,朝中人人都是羡慕的,如今的大宋朝廷,最为富裕的地方,出来京城,就是两淮,从某些方面来说,两淮甚至强于京城。

  至于说朝廷的利益,以及大宋的未来,那不需要吕文德考虑,出任吏部尚书之后,吕文德的想法出现了很大的改变,朝中的很多事情,让他明白了自身利益是高于朝廷利益的。8



第二百五十一章 无声的支持


  后乐园,贾似道的府邸。

  两淮制置使李庭芝进入府邸的时候,脸上没有太多的表情,看见熟悉的管家,也就是略微的点头,当然管家的脸上还是带着谦卑笑容的,贾府的管家,聪明绝顶,知道什么时候应该要拿起架子,什么时候需要放下架子。

  进入到府邸,贾似道正在前院逗鸟。

  看见了李庭芝,贾似道连忙迎上前去。

  “李兄,我们可是好久都没有见面了。”

  贾似道的态度很不错,可以说除开李庭芝等极少数之外,贾似道不会如此的热情。

  李庭芝的脸上同样带着笑容,抱拳问候,可惜眼睛里面几乎看不见笑容。

  李庭芝太了解贾似道了,在他看来,贾似道并非十恶不赦之人,否则也不会受到孟珙的重视和提携,只是贾似道特殊的出身,以及从小饱受的屈辱,让其与一般人有着略微不同的认识和心智,贾似道最为痛恨的是遭受他人的轻视,遭遇这方面的问题,其一定会报复,而贾似道掌权之后,力推打算法,那些倒在打算法之下的文武官员,大都是因为轻视贾似道,故而遭遇到灭顶之灾的。

  说到底,贾似道其人因为特殊的出身,导致其心胸不是很宽阔。

  李庭芝对贾似道的能力还是认可的,尽管对贾似道推行打算法颇有微辞,但贾似道后来推行的公田法,李庭芝还是佩服的,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贾似道推行公田法,都是为了朝廷,为了大宋能够继续维系,而大力的推行打算法,也让贾似道险些成为满朝权贵的对头。

  总的来说,李庭芝认为贾似道是一个颇为矛盾的人,其狭窄的心胸,难以承担右丞相、枢密使的职责,其能力又是能够维系大宋朝廷继续发展的。

  可惜的是,最近一年多时间以来,贾似道出现了不少的变化,也许是得到了皇上无以复加的信任,也许是掌控了太大的权力,贾似道变得自负了,也变得贪图享乐了。

  若是换做以前,李庭芝一定会找寻时机与贾似道好好聊聊,哪怕是得罪了贾似道,他也要指出贾似道自身存在的某些问题,可现在不会了。

  李庭芝也是有私心的,毕竟他的女婿吴邵刚,已经展现出来非同一般的能力,要说真正能够振兴大宋王朝的,是他的女婿吴邵刚,满朝之中没有吴邵刚此等的人,就连已经故去的孟珙,恐怕都比不上吴邵刚。

  吴邵刚夺取成都府城的事宜,李庭芝非常了解,吴邵刚曾经给他写来密信,信中已经说明了一切,且刚刚收到的第二封密信,表明吴邵刚基本取得成功。

  皇上和朝廷是什么态度,李庭芝有所想,其实吴邵刚在信函之中也有分析,两人的想法大致是差不多的,现如今,李庭芝就是需要想方设法让吴邵刚的愿望实现。

  刚刚贾似道的态度,看上去是很不错的,但这里面有着太多的虚伪成分了。

  李庭芝进入到府邸,贾似道居然在逗鸟,这个动作本就不寻常,换做以前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贾似道会等候在前院。

  “王爷说笑了,这段时间下官有些忙碌,一直都是在两淮力推公田法,故而很少有时间到京城来,此番若不是王爷的召见,下官还是不会到京城来的。”

  “两淮推行公田法很是得力,我是很相信李兄的,只是这次朝中遇见了一些事情,需要商议和做出决定,我才决定请李兄到京城来一趟的。”

  贾似道一边说,一边从怀里拿出了吴邵刚的奏折,递给了李庭芝。

  “这是李兄贤婿写来的奏折,吴制置副使还真的是不错,居然收复了成都府城,说不定哪一天还会收复开封府城,想来李兄对吴制置副使是最为了解的,不知道李兄对这封奏折,有着什么样的建议。”

  李庭芝看的很认真,他回到京城不过两天的时间,还不是很清楚奏折的事宜。

  很快,李庭芝的脸色变得严肃,在官场上多年,经历了那么多,他迅即明白其中奥妙。

  “王爷,此事下官没有什么意见,一切都以王爷之意见为准,王爷亦知道吴邵刚与下官之间的关系,如此情况之下,下官需要避嫌,不敢随意乱说。”

  贾似道应该是料到李庭芝会这样说,脸上再次显露出来笑容。

  “李兄,你我之间情投意合,关系可不一般了,李兄在两淮忙于落实公田法,如此关键时刻,我还是请李兄回到京城,就是完全相信李兄的,且不管吴制置副使与李兄之间的关系,如此重大的事宜,李兄还是应该说说看法的。”

  其实李庭芝早就嗅出了味道。

  皇上一味的求稳求和,压根不想有任何的风吹草动,这么多年过去,朝廷早就灭绝了打回北方、收复京城开封的想法,能够稳住临安府城,就算是阿弥陀佛,几年前的钓鱼城之战与鄂州之战,曾经让皇上与朝中大臣惶惶不安,甚至想着再次迁都,如此的志向,怎么可能支持吴邵刚收复成都府城的行为,怎么可能会惹怒蒙古鞑子。

  百年之前的岳武穆,其遭遇尽人皆知。

  吴邵刚恐怕也要遭遇这些方面的问题,只是收复成都府城乃是值得高兴的好事情,皇上与朝廷不好发作,再说这也是成都府路军马经略使刘元振主动发起的进攻,吴邵刚不过是被动应战,总不能够说不能够打败蒙古鞑子。

  恐怕正是因为这种矛盾的心理,让皇上与朝廷不知道如何处置这封奏折。

  李庭芝有些失神,他想到了吴邵刚的志向,也想到了吴邵刚的诸多分析,看来吴邵刚看问题是很准的,对皇上和朝廷也是没有抱什么希望的。

  贾似道咳嗽了一声。

  李庭芝抬头,看着贾似道,不紧不慢开口。

  “既然王爷如此的信任,那下官就实话实说,吴邵刚收复成都府城,这是巨大的胜利,朝廷理应表示明确之态度,予以赞赏,至于说失去了成都府城,以及军马经略使刘元振被斩杀的事宜,是不是会激怒蒙古朝廷,那也是说不准的事宜,若是不出意外情况,忽必烈恐怕会派遣大军前来围剿。”

  贾似道的眼睛里面射过了一丝的精光,李庭芝说到最为要害的地方了。

  “下官认为,吴邵刚既然能够率领合州御前诸军打败蒙古鞑子,那就应该要想到后面可能会发生的诸多事宜,就应该有所准备,其奏折之中,没有要求朝廷派遣大军,亦未要求拨付粮草,那朝廷可以应允,如之前一般,让吴邵刚继续负责潼川府路和成都府路的事宜,从王爷的角度出发,下官认为可以拨付一定的粮草。”

  “吴邵刚在奏折之中提出之要求,下官认为可以应允,这也表明了朝廷之态度。”

  “为以防万一,下官建议,朝廷可派遣使者前往泸州府城,一旦战局出现变故,则可以代表朝廷想方设法予以挽回,做出一切有利于朝廷之决定。”

  。。。

  贾似道的脸上,终于露出较为舒心的笑容。

  “李兄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