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世:长安城下-第2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本破勃律的吐蕃兵在西边,与崔希逸所在吐蕃在东边,根本就是两批队伍。

  这就有一点迁怒的味道了。

  还有一点,崔希逸有个猪队友。

  他的手下、一个叫孙诲的人正好去长安奏事。

  孙诲是一个好大喜功的人,他主动跟玄宗请缨,说吐蕃乞力徐和崔希逸交好,正是毫无准备的时候。

  这个时候偷袭他们,肯定会大获全胜。

  玄宗正因为对方忤逆自己的话气得肝儿疼,立刻命令内给事赵惠琮与孙诲一同前去。

  这俩死孩子到了之后,跟崔希逸宣读了假的诏书,让他去袭击对方。

  崔希逸进退两难。

  一边儿是需要效忠的君主,一边儿是特别聊的来的兄弟。

  但是军命不得不受。

  开元二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

  崔希逸从凉州发兵,南下二千余里进入吐蕃境内。

  两方在青海西相遇,吐蕃原本就没有准备,几乎被唐朝全歼。

  斩杀了两千多人,乞力徐在左右副手的掩护下逃走。

  这场仗怎么看都是唐朝挑起来的,胜之不武。

  赵惠琮、孙诲却因为这件事得到了封赏。

  知道真相的崔希逸一直心怀愧疚,染上了心病,第二年刚过,就抑郁而终。

  吐蕃莫名其妙被打了,更是气得不行,他们显然觉得自己攻打勃律是没有错的。

  从此之后,吐蕃再也没有进献过朝贡。

  今年四月,张九龄被贬为荆州长史。

  真的是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监察御史周子谅是张九龄推荐的。

  他弹劾牛仙客没什么文化,根本就不配担任尚书一职,并引用谶书为证。

  谶书就是记载预言应验的书。

  这个之前提到过,裴虚几就是被人诬陷大谈谶纬,而被玄宗流放,然后弄死在途中的。

  周子谅引用的那一段谶词,是武后时期的:“首尾三鳞六十年,两角犊子自狂颠,龙蛇相斗血成川。”

  这句话原本只是一段预言,并没有单指是谁。

  但是有好事者把这一段话曲解为:“两角犊子,牛也,必有牛姓干唐祚。”)

  两个角的犊子,不就是牛吗?

  看来将要有姓牛的人,撼动大唐基业。

  流言愈演愈烈,到最后全国人民都知道了。

  李林甫立刻去给玄宗哭诉,说牛仙客一心为主,忠贞不二,怎么可能会干出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呢?

  其实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牛仙客是李林甫举荐的。

  如果这件事真的坐实了,牛仙客肯定第一个被处斩,紧接着倒霉的就是李林甫。

  主要是李林甫的嘴皮子确实太厉害了,玄宗跟他说:“我怎么会不相信你呢?肯定是有人故意在陷害你和牛爱卿。”

  玄宗立刻派人着手调查,最终没能查出来到底是哪个好事的人在曲解这句话。

  但是全国范围内搜查了一顿,总不能没有结果就不了了之了吧?

  玄宗立刻把矛头对准了弹劾牛仙客的周子谅身上。

  如果他不弹劾牛仙客的话,就不会出现这些事情。

  谶词也是他提出来的。

  当场下诏:

  奉开元圣文神武皇帝诏,曰:

  监察御史周子谅引谶荒谬,妄陷大臣,杖一百,流瀼州。

  钦此

  诏书刚刚宣布完毕,玄宗立刻派人当庭痛打了周子谅一顿,把他直接打到昏死了过去。

  但是当时只打了七十杖。

  于是一盆水把他浇醒,接着打完了剩下的三十杖。

  打完之后,把奄奄一息的周子谅流放去了瀼州。

  但是正常人根本挨不下一百杖,就算不感染,也会发烧的。

  果不其然,周子谅挨完这一百杖之后,已经被打得皮开肉绽。

  高烧了三日不退,到了蓝田就病死了。

  李林甫又去跟玄宗进献谗言,说,“周子谅应该只是从犯,主犯应该另有他人。”

  “你知道是谁?”

  “我不知道,但是他是张九龄举荐的。”

  玄宗对张九龄所有的好感顿时消失殆尽,但是念他有功,把他贬为荆州长史。

  满朝文武都见识到了李林甫三寸不烂之舌的厉害。

  更加没有人敢跟他对着干了。


  


第361章 武惠妃死

  张九龄被贬之后,李林甫又把矛头对准了上次侥幸躲过一劫的太子李瑛。

  之前,驸马都尉杨洄诬陷太子瑛、鄂王瑶、光王琚与太子妃兄驸马薛锈准备合伙杀掉寿王瑁的事情,在玄宗心里就是个疙瘩。

  当初如果不是张九龄拦着的话,估计三庶人当时就死了。

  现在张九龄已经远离长安,李林甫又去跟玄宗说,当初的事情一直拖着也不是个办法。

  请玄宗尽快解决这个问题。

  同时还强调了一下,这是玄宗的家事。

  武惠妃原本就和李林甫结成了同盟,弄死太子对她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最大的好处就是也许她可以像她的姑奶奶一样,把持朝政、成为一代女皇。

  她也在玄宗旁边吹耳边风。

  玄宗这个时候正是最宠信武惠妃的时候,武惠妃说什么,他基本都会满足,于是下定了决心。

  四月二十一日,玄宗下旨,以“家事“为由,废除了李瑛、李瑶、李琚的爵位,贬为庶人;把薛锈流放瀼州。

  没两天,李瑛、李瑶、李琚三人被赐死于城东驿,薛锈赐死于蓝田。

  老五李瑶、老八李琚两个倒霉孩子出了名的勤奋好学、有才识,就算当众说了一些大逆不道的话,也罪不至死。

  而且,那明显就是诬陷。

  全国人民都知道,就玄宗一个人看不清。

  百姓对大唐政权的信任度又跌了一些。

  五月,玄宗为了增强边防军事力量、保证四海安定,让中书门下与诸道节度估算衡量军、镇闲剧利害,审计兵防定额。

  然后在应服兵役者以及外来户之中召募丁壮,充边防军。

  这次招募边防军应该算是职业兵,不仅分给他们住宅,还会跟他们分一部分田产。

  如今的边军制度,侧面证明府兵制已经渐渐被募兵制取代。

  转眼到了七夕。

  常年驻扎在边疆,对这些民间狂欢的节日,根本就没有什么概念了。

  但是今年的七夕,让我格外印象深刻。

  李林甫凭借一张三寸不烂之舌,在朝堂之上游刃有余,连带着把朝堂上的风气都弄坏了。

  文武百官争相阿谀奉承,整个朝堂乌烟瘴气。

  大理少卿徐岵跟玄宗说:

  “现在天下共有五十种死刑,大理寺典狱一直都被传杀气太重、连鸟雀都不愿意栖息在附近的树上。”

  “如今,书上不仅有鸟栖息,还有鸟在上面筑巢。”

  文武百官纷纷附和,联名以“几致刑措“上表称贺。

  “几致刑措”值的是谓刑法几乎搁置不用,这出现在汉文帝时期;那个时候,政治空前清明,百姓安居乐业,打砸抢等暴力事件几乎没有。

  可是唐朝这两年天灾人祸不断,怎么看也跟“几致刑措”这个词不沾边儿。

  玄宗就喜欢听好话,觉得这一切都是李林甫的功劳。于是封李林甫为晋国公、牛仙客为豳国公。

  皇帝滥赏宰相至此开始。

  今年年中,国家开始干预经济。

  原因是这样的,关中农作物太多,供大于求,但是丝绢供不应求;江淮地区农作物供不应求,但是丝绢供大于求。

  关中最主要的农作物就是菽粟,即豆子和小米;这里泛指农作物。

  但是关中饲养蚕的非常少,绢布全靠贩卖掉农作物之后,把所得的利润购买另一种。

  国家准备宏观调控,顺便还解决江淮苦变造;来回运送,浪费人力物力。

  而且长途运输非常的麻烦,而且途中还有损失。

  于是有人跟玄宗建议,由国家出面把物资调换。

  把关中的粮食掉往江淮地区,把江淮地区的丝绢运往京师。

  由国家出面,把这些物资收购,再运送到需要的地方。

  自今以后,关内诸州都有人专门负责跟国家申报自家丰饶的物资。

  关中则准时把粟取米,送至河道运输点。

  有些距离河道运输点特别远的地方,没办法到达的,就、就近充给了附近的军营,当做军粮。

  河南、河北有的地方不通水利,不方便运输,这些地方就有关中代为收发,然后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