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世:长安城下-第2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吧,既然你们都不肯说,那便这样吧。”我说,行礼,走出主厅。

  他们不说,我自己去调查。

  我托林梵帮忙打听,他现在在长安任职,具体的话,算是长安城的守备队队长。

  我没有明说为什么让他查,直说让他帮忙查花获的家庭状况。

  没多久就收到了他的回信,不仅花玉珏的死有蹊跷,花获也不是正常死亡。

  花虔易其实并不是病死的,而是被赐死的。

  之所以被赐死,是因为他是岐王的武术老师,玄宗这个人太小肚J肠了。

  花获只当了李范三天的武术老师,因为天生天生喜欢音律,对舞枪弄G之类的东西并不感兴趣。

  玄宗对李范是真的很戒备,不然也不至于把很早很早之前的人一块杀掉。

  花玉珏当初并不知道是这么个原因,她和我们一样都被蒙在鼓里。

  因为当初花获是在宫里突发恶疾而亡,根本就没想到会是这么个情况。

  再说,皇帝亲自派人把他送回家中,棺材已经是装殓好的;玄宗还专门嘱咐不能打开。

  但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人多嘴杂,她最终还是知道了。

  她去重玄门门口长跪不起,林梵见过她两次,自然也认得;还没等他走过去把她扶起来,她就被带进了宫里。

  没多久,就得到了她悬梁自尽的消息。

  我不知道她在大明宫里经历了什么,我也不知道召见她的到底是谁。

  但是,她那么坚强的一个人,连男生都承受不了的训练,都能咬牙坚持下来;既然让她悲痛地选择悬梁自尽,要么受了侮辱,要么是受了委屈。

  我第一次感觉,在大唐国土上规定法律竟然是这么的无力。

  虽然法律存在,但是它只约束着大多数人,但是还有人在法律约束之外。

  这么疑神疑鬼地人,当初为什么当初会信任安禄山呢?

  花获年轻的时候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身上也是落了一身病。

  这样的人,最后居然因为这么一个无聊的理由被杀掉。

  我头一次萌生了想退伍的念头。

  —

  转眼到了开元十一年。

  正月三日,玄宗从洛阳待够了准备去晋阳玩玩。

  他从洛阳出发,用了十四天,到了潞州。

  玄宗还没到之前,潞州的百姓自己当地官员已经在城门口等着了。

  他们俯首,高呼圣人——圣人是唐朝对皇帝的称呼。

  玄宗一看这个架势很满意,玄宗一直都是一个特别爱听好话的人。

  整个潞州给足了他面子,于是他一高兴,大赦整个潞州。

  凡事流放在此地的,一律免除罪责;判处监禁的,少于五年的,也可以回家。

  背叛除了奴役或者贬为庶民的人,可以恢复原籍;判处监禁多于五年少于十年的,一律改成五年。

  一直觉得古代动不动就赦免罪犯的行为,特别不靠谱。

  一方面是因为这种太理想化——除非那些人原本就是被冤枉的,老话说的好,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

  那些被囚困一两年的还好说,那些罪大恶极、被判处死刑的人被改成死缓也就罢了,直接把那些人改到十年以内那一类里……明显是等着他们出来再次犯罪啊!

  不过,这样也比把整个牢狱清空好多了。

  赦免完了罪犯之后,玄宗还决定免除整个潞州五年的赋税。

  这个特别实用,唐朝盛世繁华,虽然粮食多的都在仓库里长毛儿,但是每年的赋税还是很重。

  辛辛苦苦在地里忙活一年,所得的百分之四十都要上交给国家。

  人口少的就罢了,那些人口多的家庭根本不够吃的;所以每到夏季,就能看到三两个衣着破烂的百姓去地里找野菜吃。

  因为前一年的存粮吃完了,这一年的粮食得到秋收才有。

  听到当今圣上亲口许诺,五年之内不需要缴纳赋税,最开心的当然是当地百姓了。

  免除五年的赋税,意味着这五年他们所有的粮食都归自己所有。

  往年拮据的家庭终于一整年都吃饱喝足,往年就有结余的家庭,还有多余的存粮可以拿出来售卖。

  玄宗把之前在这边修建的别宫改名为“飞龙宫”;在这儿边逗留了两天,启程去隔壁的并州。

  到了并州以后,他觉得特别这一块风水还不错,经济贸易也挺发达,最重要的是很合眼缘。

  当即袖子一挥,把这里定为了北都。

  并且把并州改为太原府,刺史为改为“尹”。

  太原刺史变成了太原尹。

  第一,定位北都,意味着可以和长安洛阳平起平坐。

  往来的客商也会越来越多,经济要更加发达,百姓们的生活也会更加富裕。

  第二高兴的应该就是太原尹了。

  虽然上州刺史和太原尹级别是一样的,但是听起来明显比第一个级别要高。

  而且,无论什么朝代,都会有贪污**存在。

  整个州瞬间上升到了国家首都的位置,国家每年给的补贴也会相应的增多。

  这就意味着他会有更多的机会中饱私囊,当然他不一定会干,只是举个例子。

  把这里定为北都之后,他很满意,继续往回走。

  又去了隔壁的晋州。

  二月十六日,他在汾Y大肆祭奠了汉家后土祠。

  之所以要祭奠他们,是因为张说跟玄宗说,汾Y脽上有汉家后土祠;但是这个祠堂已经荒废了很久,几乎没有人祭拜了。

  但是这个却是刘汉家最著名的祠堂之一。

  他觉得玄宗既然巡游到了附近,应该出钱,把这个修缮一下;在这个地方祭拜先祖、为农耕者祈福。

  一来,可以显示玄宗心系天下;二来,可以跟百姓们宣扬,他得到了正统的认可。

  老百姓就是相信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不然刘邦当初宣扬自己是白蛇之子怎么没有人出来反驳呢?

  

第315章 皇后之死

  转眼到了开元十二年。

  整个安西最近很安定,并没有什么大的叛乱。

  本来做为边界就必不可少的小型叛乱也少了很多。

  这一年发生了一个重大事件,那就是杜暹担任安西副大都护,填补这两年的空缺。

  今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调任太原尹,副都护升任大都护,安西副大都护之职出缺。

  朝廷中便有人推荐杜暹,认为他曾出使安西,深得蕃人思慕。

  杜暹当时正为继母守孝,被唐玄宗夺情起复,擢拜为黄门侍郎,并充任安西都护府副大都护、碛西节度使。

  杜暹最开始是监察御史,他这个人是一个特别清廉的人。

  他出身于濮阳杜氏,明经及第,历任婺州参军、郑县县尉、大理评事、监察御史、给事中,以清廉著称。

  当初他因公至突骑施境内,突骑施为了感谢他,准备了厚礼。

  但他决然拒绝,但是他左右副手说:“君寄身异域,不宜逆其情。”

  我们在别人家里,不好意思驳人家的面子。

  杜暹一想好像也是这个理。

  于是就收下了,但是并没有带走,而是就地掩埋在自己的营帐之下。

  等到他该离开的时候,他跟突骑施的人留了一封书信,让他们把这些东西挖出来。

  对方一听懵了,赶忙快马来追,但是没能追上。

  开元十二年三月份,他正式上任。

  这一年还发生了一件事。

  开元九年大括逃户,竞为刻急,百姓叫苦不迭。去年八月,敕免括逃户。

  今年六月,制听逃户自首,辟所在闲田,随宜收税,毋得差科征役,租庸一皆蠲免。

  意思就是说改革税收,把原来的均田制改成了租赁制。

  让宇文融担任劝农使,在州县之间巡视,和吏民议定赋役。

  百姓一听,国家做出的让步,纷纷又回来种地了。

  到了年末,光农耕一项收入,就增加了数百万钱。这些钱全部被充进了国库。均田制的租庸调法转变正式开始。

  七月里,毗伽同学又来了。

  当初他跟玄宗求婚造拒,今年他又来了。

  他让他的家臣哥解颉利发来求婚,估计哥解颉利发口才不好,玄宗找理由说,使者准备的礼物太轻了、礼数不周全。

  又给打回去了。

  玄宗有个姓柳的老婆被封为婕妤,她的妹妹嫁给了一个姓赵的人家。

  然后她妹妹闲的没事干,在家里发明了挑花印染。

  用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