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多时,他就被人领到了行辕的内院,宁完我正在查看大同府的卷宗,了解人口,赋税和姜襄手下的兵力,忽然有人禀报,说有粘杆处的探子,有紧急的情况向他禀报,宁完我闻讯,不禁皱眉将手头的活儿放下,让人将探子带进来。
清廷对于汉将并不信任,姜襄更是受到了重点关注,粘杆处利用晋商在大同的网络,早就建立了情报点,监视姜襄,并且姜襄军中也有被他们收买的人,所以城中兵马一动,粘杆处便收到了消息。
送餐的酒楼是定襄王家,也就是八大皇商之一王大宇的产业,可实际上却是粘杆处的一个情报点,掌柜的名叫陈向升,是粘杆处在大同的情报头子,因为情况紧急,他只能亲自过来。
进入书房,宁玩我见来人是个白胖的中年男子,他上下打量了一眼,不以为然的问道:“你是粘杆处的?有什么情报向本抚禀报?”
陈向升忙从怀中取出一块腰牌呈上,上前给宁完我行礼道:“卑职粘杆侍卫陈向升拜见抚台大人。”
粘杆处的头目叫粘杆侍卫,小特务叫粘杆拜唐,组织还有许多未入流的包衣辅助,陈向升的级别已经算中上层了。
宁完我见了腰牌,才正色起来,这些特务直通摄政王,他不敢得罪,忙笑眯眯的一摆手,“陈侍卫请坐下再说。”
说完宁完我又让人给他上茶,可是陈向升坐下后,却迫不及待道:“巡抚大人,姜襄忽然下令封城,城中兵马亦在调动,恐怕会有大事发生!卑职建议抚台大人,离开大同以防不测!”
宁完我听了皱了下眉头,“陈侍卫的意思是姜襄图谋不轨?”
他觉得粘杆处是不是小题大做了,以姜襄现在的力量,对于大清朝廷而言,点子虽硬,但对付起来,顶多花点功夫,现在明朝内乱自顾不暇,他起事不是找死吗?联系金国更不可能,金国这个时候,不可能会与大清为敌。
他认为姜襄现在就算对大清不满,也只会隐忍,不可能做出什么过激的行为。
陈向升见宁完我反应平淡,似乎有些不以为然,忙又道:“抚台不可大意!卑职监视大同已有两年时间,姜襄与明廷早有往来,抚台大人不可不防。现在除了大同封城之外,据内线的情报,姜有光已经出城,卑职判断因该是去调兵了。”
姜襄和明朝暧昧,这点大清是知道的,所以摄政王才急于削藩,削弱姜襄的实力,免得他真的投了明廷,所以对于姜襄与明朝有往来,宁完我并不奇怪,但是姜有光出城调兵,却让他有些警惕起来。
这毕竟是关系他自己的安全,他不能不在意姜襄这个时候调兵入城想要干什么,不过单凭这些,还是不能断定姜襄要对他不利,在他心中始终觉得,大清正蒸蒸日上,扭转颓势,姜襄没有胆子反。
宁完我沉着脸,“陈侍卫就是因为这点,断定姜襄要对本抚不利!”
“除此之外,朝廷通缉的要犯胡为宗,好像进城了!”陈向升说着叹了口气,“天地会总舵主来到大同,抚台大人,姜襄肯定是要反了。”
听到这里,宁完我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胡为宗来到大同,说明南明参与进来,姜襄那个傻子,或许真的会被胡为宗煽动,突然发动叛乱。
这时宁完我的额头,冷汗不禁留了出来,他深入一想,估计是南明方面想要牵制大清南下,所以唆使姜襄这个墙头草叛乱,好减轻南明在南阳和淮南的压力,让南明内部可以安心的先斗个输赢出来。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南明肯定给姜襄许下了极好的条件,这厮顺来投顺,清来投清,在利益诱惑之下,加上他逼他出兵,还真有可能叛乱。
一想到这里,宁完我终于意识到他的危险处境,封城时信号,调兵入城将是叛乱的开始。
如果让姜襄完全封锁了大同城,将城中的清官一网打尽,然后再擒下他这个巡抚,那姜襄只要以他的名义,带两万人马南下,岂不兵不刃血就要拿下太原,而太原作为山西省城,一旦被姜襄攻占,整个山西的局势必然立时血崩。
一旦这样的局面出现,那大清的麻烦就大了!
“本抚要立刻出城!”宁完我额头冒汗,说完他便站起身来,似乎准备带领八旗护卫,直接冲出城去。
陈向升见宁完我着急欲走,失了方寸,忙问道:“抚台想怎么出城?”
“趁着姜有光兵马未进城,直接闯出城去!”宁完我惶惶道。
果然如此,陈向升忙拦住他,“抚台大人,姜襄既然要反,怎么会不做准备,抚台大人的行辕早被监视了,抚台这里一动,姜襄发现事情败露,肯定立刻进攻。在大同城中,姜襄有三千精锐的家丁,抚台不过八百人,一旦打起来绝对不是对手。”
“那怎么办?”宁完我急了,不过他听陈向升的话语,见他的神情,立时道:“本抚身系山西大局,陈侍卫务必将本抚送出城去。”
宁完我目光恳切,他这种老资历的汉奸,落在姜襄手里绝对讨不到好,他这是为了自己保命,然后也确实是为了山西的大局。
为了大清朝,他可不能死。
“抚台大人放心,姜有光从西城而出,估计是去大同左卫调兵,最快也要明天才回!”陈向升说道:“我们还有一晚上的时间,正好今晚有内线看守城门,我们悄悄出城!”
听他这么说,宁完我镇定了一些,整理了思绪,随即对陈向升道:“城中的官员,能通报的尽量通报,特别是耿知府,一定要救出城去,到时候本抚回太原,堵住姜襄南下之路,他却宣府,挡住姜襄东进,再通知朝廷,将这个叛贼困死在大同!”
(本章完)
………………………………
第1142章要被坑了
大同镇地势险要,很难被攻破,可同时大清也可利用这一特点,将姜襄困在大同。
宁完我为满人做牛做马三十多年,稍微一镇定,马上就习惯性的为主子考虑起来,他立刻就想着怎么将姜襄反叛的影响降到最低,这是一个老奴该有的态度,也是他被满人重用的主要原因。
把叛乱控制在大同一地,无疑眼下最不好选择,只要堵住姜襄南下和东进之路,将叛乱控制在大同一府之地,等清廷调来援兵,姜襄必定失败,不可能是大清的对手。
当下,宁完我忙让陈向升立刻行动起来,派出大量满清在大同的探子,分别警告城中的值得信任的大清官员,告知城中将发生兵变。
他原本是想将这些官员都集中到他的行辕,然后晚上一起逃脱,不过因为姜襄重点监视了他的行辕,集中起来很困难,而且还有危险,所以只能约定晚上,各自出发,到城南附近集合,然后一起出城。
陈向升向宁完我告辞,约定四更天,到行辕外接应,走南门出城,便去联络其他大人。
等他一走,宁完我也没了继续做事的心思,负手在书房内,不停的走动,焦急的等待夜晚的降临。
几乎是用同样的手段,陈向升在夜幕降临时,又混进了知府衙门。
姜襄没有将耿燉这个怂货放在眼里,并且他的身份也没有宁完我重要,所以对知府衙门的监视,要松懈一些。
陈向升在大同两年的时间,他和耿燉早有联系,衙门他来了多次,也不用禀报,直接便向知府居住的后院走去,耿燉闻讯迎了出来,笑道:“陈侍卫怎么来了。”
耿燉到大同也有两年多,不过基本没啥存在感,不能掌管大同的政务,他到是无所谓,关键是连油水也没得捞,便让他恨极的姜襄。
他在大同从来没有人将他当一回事,现在好了,巡抚大人到了,朝廷终于要治姜襄这个丘八,他自然觉得好日要来了,心里正欢喜的紧。
粘杆处就像明代的锦衣卫一样,他们的话可以直接传到摄政王耳中,他们都是摄政王的包衣或者八旗子弟组成,摄政王信任他们比他们这些地方的汉官要多得多,他们有时候一句话,一份揍报,就能决定下面官员的前程,甚至性命。
耿燉虽然是五品的知府,可是对陈向升却十分恭维。
陈向升见他心情颇为不错,却直接沉声说道:“耿府台,情况紧急,我也不废话了。姜襄可能要反,巡抚大人让我通知府台,赶紧收拾一下,今晚四更天,从南门出城,然后府台立刻前往宣府,去通知守军布防,严防叛军攻打宣府,为朝廷争取时间!”
耿燉脸上的笑容一下僵了,他听到姜襄叛乱,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