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千人踩着整齐的步子,在校场内演练了防御,攻击等多个战阵,士卒们的节奏都踩到了鼓点上,没有出现任何纰漏,显然是下了苦功夫。
刘顺脸上露出一丝得色,旁边几人却并不给他面子,自己的人马不上场,谁脸上也没个笑容。
五忠军这些年来骁勇善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操练,比武的传统,使者士卒的战阵激技能,远远要超过其它各军。
在忠武镇操演过后,忠勇、忠至、忠贞的人人马依次进入校场,队列和演练阵型上都挑不出毛病,各镇表现各具特色,从卖相和气势难分高低。
看着精锐的各部明军,王彦面露微笑,此时军中鼓声一变,一杆红底黑龙旗,连续挥动,外面的一支人马立刻打起了应旗,然后徐徐开入校场之内。
这是武学的武生,几名将领到没有怀有什么敌意,纷纷注目这支队伍进入。
同几镇人马士卒兵器繁杂,长枪、刀盾、火铳样样都有不同,这五千人马,装备却比较单一,只是配备了一杆自生火铳,身上斜挂这一条布带子,上面挂着十多个装着火药的小瓷瓶,腰间挂着一个水壶和一根一尺长的铳刺,再加一把配刀,便没有了其它装备。
他们端着自生火铳,队列整齐,横竖成线,走入场时,还自己给自己加了戏,一起完成了几个动作,并将腰间的铳刺套在了火铳上,立刻就变成了一片寒光闪闪的枪林。
整个队伍中,士卒大多是这样的装扮,没有长枪手,也没有刀盾兵,但是却配备了一队骑兵和一个用战马拖行的炮队。
骑兵并没有疾驰入场,而是挺直了要背,骑在马上慢行,显得精气十足。
骑兵身上的甲胄,同明军各部的甲胄不同,虽然同是带着碟盔,但他们胸前的甲胄却是一整块被漆成了黑色的铁板,正是前年工部弄出的胸甲。
明军野战的火炮,多是小佛郎机,射程近,炮身轻,固定在炮车上,一两名士卒都可以推动,方是方便,可是火力和射程却是致命的缺陷。
眼前的炮队,每门炮六迟长,比瓷碗还粗一些,至少千斤以上,但是放在两个轮子的炮架上,却能被两匹战马拖行,扬起一片尘土。
武生队伍的出现,立刻就引起众人的注目,他们的气势和精神,甚至超过了五忠军各镇。
王彦不断的微笑点头,戴之藩和高一功等人则微微交头耳语,谈论着对这支队伍的看法。
这五千人来自明军各部,以及一些有志向从军的士子,他们在武学除了学些兵事训练之外,还要接受王彦对于天下和家国思想的熏陶。
皇太极在征战的过程中,常常会将明朝的士人抓起来,一关就是好几年,但是却发现不少人,始终都是穿着明朝的衣服,他便有个疑问,于是便对范文程说,“好多明朝的将军,勃勃武夫,本来应该是最有血腥的汉子,可是一见我的面就跪了,为什么那些文人,就是些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连把刀都拿不起来,为什么这些人宁死不屈呢?”
范文程这个老汉奸,他是汉人,对于汉人的文化和心态,都十分了解,对皇太极说道:“因为这些人,都读孔孟之书!”
儒家思想,抛弃糟粕不说,其中包含的正能量实在太多,宋明之际,铮铮铁骨的文天祥、张煌谎、夏完淳,这些都是儒家培养出来的人。
文天祥被压送北方时,元人派他的女儿去劝降,只要投降就是蒙元的宰相,但是文天祥却不为所动,他信了孔孟之道,而古人为了道,是能以死殉道的。
中国人崇古是有原因在的,从古到今,人心的变化,令人唏嘘,文丞相被押送大都的途中,沿途的人给文臣相送行,说的是,“文丞相死了吧,文臣相死了吧,”劝说他殉道,给汉人保下一点颜面,留下一丝念想和一点精神和脊梁,而正是有文天祥的殉道,汉人的精神才没有被彻底的击溃。
文丞相若是不死,没有这个榜样,后世会怎么样?中国的文化又会怎么演变?
到了明代,像金声被俘之后,押送南京的途中,路上人却说道,“:先生回来时我们一定再来路旁恭候。“金声笑着回答:“再回来我就一文不值了。“这已经不劝殉道了。
到了现在,不要说殉道,你要是信个什么东西,都会被耻笑!
想一想,南宋与南明的江南地区,都是承平多年,士人养尊处优数十年,在家国突变之时,士人能有气节,多不容易,今日国家也承平数十年,可要是换在今天,养尊处优的国人,会怎么抉择?
读书是有好处的,这五千人除了按照戚继光的《练兵实纪》操练外,还需要读书,明大义,让将军们能文能武,既能用兵,又晓得道义,实现文武合流。
王彦明显感觉到这支人马的精神面貌,很不一样,武生的目光中是有精神存在的。
乘着操练的时间,王彦回过头来问后面几将道:“你们觉得的怎么样。”
几人的意见明显无法统一,李过开口说道:“殿下,全部都用火器,近战搏杀怎么办?卑职觉得这个编制还要探讨!”
“那几门炮的射程和威力因该很强,可是火器虽然好用,但是我镇还没有完全靠火器击败清军的战例,卑职不敢下结论!”戴之藩皱眉思考道。
刘顺在扬州大战时用过自生火铳,到是持支持的态度,“看那几门铜炮,如果能打个两里左右,那敌阵进入自生火铳阵前,就已经被打得散乱,等近前再挨上几轮排枪,估计前阵就不成阵型了,那时骑兵一冲,敌阵肯定完蛋!”
王彦听了几人的话,笑了笑,“这次秋操,你们便都与武学对上一阵,谁找出的问题多,这次操演谁的名次就靠前!”
众人闻语微微一愣,他们原本以为这次秋操,各镇比斗才是主题,未想到原来他们都是来给武学做陪练了。
王彦对武学真是煞费了苦心,众将赶紧把注意力转回校场,仔细观看武学的学生们操练。第一天,操练的时间并不长,演练结束之后,王彦对于参与的各军一一训话,严明规则和奖赏,便返回城中。
外圈,围观了大半天的百姓,也都慢慢散去。
在众人之中,一名三十多岁的汉子,目视着几支操练的兵马回到营中,然后返回了城中的住处,匆匆关起门窗,拿出宣纸在桌上摊开,提笔将今日所见,全部画了下来,并在旁边写下标注。
(求订阅,求月票,推荐,感谢大家支持!)
(本章完)
………………………………
第1032章满清细作
男子叫傅有年,是叛臣傅上瑞的亲戚,他因为傅上瑞的关系,受到了牵连,生活本来十分潦倒。
多铎将傅上瑞的家眷带出了湖广,主要人员送到了北京,他们这些旁支,没有被清军带走的,便倒了血霉,被朝廷没收了资产,沦为无产无业的流民。
因为名声的问题,本地的乡绅也不雇佣他们,傅有年便带着几名傅家的子弟,来南京讨生活。好在这时明朝的路引制度基本荒废,他改了名字,到也没人知道他们是罪官的亲属,几个人便用假名在码头干起了苦力。
傅家原本是大族,傅有年也是养尊处优之人,在码头上可以说吃尽了苦头,但钱却不多,还需要寄给家人,一日两餐都有问题,生活十分困苦。
而就在这时,被清军带到北方的傅上瑞之子,忽然秘密返回了南方,先到湖广找到了流散改姓的傅家人,然后又到了南京,寻得了傅有年,给予金银,帮他在南京建了作坊,成为新兴的小作坊主,同时将他发展成了清廷在明朝的密探。
傅有年凭借记忆在图纸上画下了两匹健马拉动的青铜速射炮,明军士卒的装扮,还有演练的阵图,并加以说明了前来参与操演部队的番号,便匆匆出门。
时下明清金三方停战,可谁都知道,这只是短暂的休息,明朝需要消化淮南、四川和云南,充实打空了的国库,金和清则舔着伤口,一旦其中一方先缓过劲来,战争随时可能再打起来。
满清控制下的北方,人口不到两千万,经济凋敝,多尔衮对于南方的明朝十分警惕,一直没有放弃对明朝的监视,向南方派了不少密探,用来刺探明朝的情报。
明朝经济繁华,南京更是鼎盛之态,是世界上人最多的城市,西方拍马难及。
因为城市人口众多,所以催生了发达的酒楼、茶肆,城**人吃喝的地方极多。
随着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