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之说。”
朱聿锷听了脸色大变,“孟子之说,以被太祖禁止,王相何敢提及?”
王彦这种思想,对于老朱家而言,无疑是危险的,朱聿锷从中听到了威胁之意,王彦仿佛再说,君臣之间各有义务,得相互尊重,关系才能维持,他进了人臣的义务,若皇帝不能进人君的义务,那他便没有义务继续忠于朱明。
这种思想到宋代都一直存在,许多思想都被后世断章取义,就说三纲,宋人真德秀就有解释,“君为臣纲,君正则臣亦正,人君者,必正身以统其臣。”并非是强调绝对服从,而是强调君主自身要正,对君主也是一种约束,
此外还有“君虽得以令臣,而不可违于理而妄作,臣虽所以共君,而不可贰于道而曲从”可见当时是主张“从道不从君”。
可惜这种思想断代几百年,皇权只强调臣对君的义务,而不提君对臣的义务,在朱聿锷心中王彦的话语,就是赤裸裸的反心。
这是王彦第一次在宗室面前,明确说出他的想法,但他知道朱聿锷未必理解他的意思,毕竟皇室已经习惯高高在上,根本不认为对臣子还有什么义务。
王彦沉声说道:“太祖驱除鞑奴,固然堪称雄主,然本相认为孟子之说并无不妥。天下兴亡,非一姓哀荣,本相立志荡平建夷,是为天下,殿下欲除我,是为一姓,高下自判。今日便到此处,殿下想必也是乏了,便在这里静养些时日吧。”
怎么处理朱聿锷,对王彦而言是个大难题,他还得想想,还得看苏观生做什么反应,他并不想陷入无休止的党争中,而无力抽身去办正事。
此时王彦已经没什么话同朱聿锷说,语毕便转身离去。
………………………………
第646章衡阳郡王
离开了正堂,天却还未全亮,王彦便返回房间休息,等他醒来时,已经到了上午。
“现在什么时辰?”王彦从床上坐起,一旁亲卫已经打好了洗漱的热水。
“相公,此刻已经巳时一刻。”侍卫将热水端过来,边走边答道。
这回广南几日,他耗费的心力不比在战场上少,而脑子用多后,整个人便难免睡不够。王彦拿起热毛巾,洗了手脸又用盐水漱过口,才穿好鞋袜站起身来。
“卑职让人去热热饭菜。”亲卫又道。
王彦嗯了一声,点点头,而后按着有些迷糊的脑袋走到屋外,吩咐另一人取把刀来,就在院子里耍了起来。
这刚浑身发热,挥舞的带劲,余太初便按着战刀急急忙忙的来到院中,边走边大声喊道:“相公,卑职有事禀告!”
王彦只好将战刀丢给亲卫,拍了拍手,“什么事情?”
“两件事,一件坏事,一件大喜事,相公先听哪件?”余太初笑道。
见他的模样,王彦大概能猜出是什么大喜,但这坏事却猜不出来,他边往回走边说道:“先说坏的。”
“回禀相公,坏的是黔国公沐天波刚送到朝廷的军报,孙可望在云南坐大,黔国公被赶出云南了。”余太初跟在王彦身后说道。
王彦听罢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到了房里自己到了杯茶,喝了个见底,思绪才清楚一些。
这时他有点不相信的问道,“沐天波被赶出云南呢?”
“是的,孙可望、艾能奇打着助剿,为沐氏复仇的旗号进入云南,黔国公觉得可以利用,便资助了一些兵马和粮草,没想到孙可望手下极为能打,又用了些计谋,居然占据了昆明,俘虏了沙定州。黔国公听了自然大喜,连忙让孙可望将沙定州押到楚雄,但谁知孙可望不肯,反而让黔国公去昆明,黔国公没有生疑,结果人一出楚雄,还没走到昆明,就被告知楚雄被孙可望偷袭,他失了巢穴,现在是弄得无家可归。”余太初说道。
在万县战役时,孙可望带着千把号人,脱离战场,没想到他还真如猛虎入林,在云南这个偏远之地,搅起了一阵妖风。
王彦当时也是没有功夫去追捕,再加上孙可望那点人,估计连个大点的土司都打不过,便也没太在意,但他没想到,这才几个月的时间,怎么连沐天波都被赶出云南呢?孙可望怎么会有这样的实力?
“现在云南怎么样?沙定州被杀了没?”王彦问道。
“回相公,此时孙可望假号秦王,地盘有五六个府,人马已经扩充到几万,具体多少尚不清楚。”余太初回想道:“至于沙定州据说并没有被杀,反而被孙可望封为镇南王。目前就只有这些消息,具体的还要等军报过来才能知道。”
王彦听后,心里便明白过来,这估计是孙可望俘虏沙定洲后,两人达成了什么龌龊,反过来把沐天波给坑了,不然孙可望不可能这么短的时间内有能力击败两强。
孙可望虽然是大西的四王之首,但在王彦眼中却不算什么,也没给予多少重视,以至于他几乎忘了这茬,但这一下却让王彦重新审视起来。
他这拉一派打一派,手法贼溜,而且他当初不愿意被收编,可见野心不小,等他整顿了云南,那沙定洲估计也活不长。
这么看来,西南将崛起一股不小的力量,对与明朝而言,还真不是什么好消息。
王彦想了片刻,但一时间也拿不出解决云南的办法,于是转移话题,问道:“喜事呢?说说大喜之事!”
余太初闻言,脸上布满了笑容,很狗腿的笑道:“卑职先要恭喜相公,今后就得称呼您为殿下了。”
王彦眉头一挑,他早就猜到,但真听到心里还是一喜。这到不全是因为要封王,皇帝能够妥协,便只得一喜,这是政治成熟的表现,有妥协就有商议,朝堂斗争不会那么死板非要你死我活不计后果。
“陛下派出的内侍已经携带着赦书、金印出了广京,这两天就到。”余太初喜滋滋的补充道。
王彦其实也知道,他受封了这个郡王,至少控制着两广,还有十几万强兵,只怕过不了多久,当朝中那些人见局势好转,大明的外部威胁解除之后,便要掉转矛头对付他,甚至现在已经有人开始想搞倒他了,可他已经没有回头路,只能一往无前。
“确实是喜事!”王彦意味深长的道。
次日,果然有内侍赶来新兴县宣旨,王彦沐浴焚香之后,便准备在正堂拜受赦书,陆士逵等一干亲随也穿的整整齐齐来到堂内。
王彦先与几名内侍交谈了几句,而后领着众人在大堂中央郑重的行大礼接诏,那为首的内侍等众人跪拜后,便徐徐展开诏旨,用太监独有的尖锐声朗声宣读道:“奉天承运皇帝,敕曰,内阁大学士、五省总督、楚国公彦,拥立定策在前,复楚复赣救驾在后,现又有光复泉、漳,收复川东、川南之功,实为朝廷国柱,朕肱骨之臣。今累功而赏,晋卿为衡阳郡王,望卿知恩图报,扶保汉室,钦此。”
那内侍宣读完诏书后,又徐徐合上,双手捧到王彦面前,笑道:“殿下,接旨吧。”
听完宣旨,王彦心中一阵感慨,他算是大明朝唯一活着的异姓王了。
当下他一头拜下去,洪声道:“臣受陛下信任,此前已蒙陛下多次晋升,然而南都未复,建夷未除,郡王显爵,臣何德何能,怎敢居此显位?臣恳请壁下收回成命!”
这自然不是王彦的心里话,而是按着官场的规矩,这爵位不能接的太利索,特别还郡王这样的打破常例的显爵,他若直接受诏,怕是会被指责吃相太过难看。
王相作为文人,好名又骚气,这辞让是必须的,但他这边矫情,内侍可就苦了些,直跑了三趟,最后才在广京的楚国公府内将赦书送出,隆武帝更是郁闷的不行。
………………………………
第647章喜事连连
历史上异姓王的出现,特别是王朝的中后期,基本上也预示这王朝的衰落。
王彦受封为衡阳郡王,除了成祖年间归附过来的蒙古王子先土干外,他算是独一份,顿时朝野震动,反映不一。
文臣中不乏抱着祖制不放,大为不满之人,也有心思活泛,见楚党势大决定投靠之辈,而对于武臣而言,除了王彦节制的五省内,一些小军阀如丧考妣外,对于金声桓、郑成功而言,这也并不是什么坏消息,王彦撬动了异姓不封王的祖制,也让他们也有了一份幻想,是做了一件大好事。
明承元制,皇权独大,太祖号称“奉天法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