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十七年秋-第3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詹霸遂即附和道:“摄政王英明,那些上本之人,居然妄议朝廷法令,实在胆大包天。”

    “哼,我大清入关以来,对朝臣屡施恩德,朝中居然还有人念着前朝,真是狼心狗肺,让本王失望至极,那陈名夏更是枉费本王对他的信任,居然想变清为明,以计策来疲弱我大清,真是岂有此理!”

    詹霸眼珠一转,这时突然拜道:“摄政王,奴才有一事,不知道该不该说。”

    “有什么,你直接说。”多尔衮现在的心情比较糟糕,冷着脸道。

    “摄政王,奴才观我大清入关以来,先后招降了大批的前朝官员,这些人之中,许多人都是迫于形势,才投降大清,心中始终对明朝怀有感情。这样的人,如果隐藏在大清内部,为明朝窃取消息,或者临阵倒戈,对于大清而言,都是天大的隐患。”詹霸脸不红心不跳的说道。

    望风而降这种事情,明朝有,大清朝也有,这次王彦复赣的战役之中,从九江到赣南,几乎就没打过仗,沿途的清廷官员几乎全部投降。

    多尔衮不禁坐直了身子,认真道:“詹卿说的有理,这些心怀二志的官员,对于大清的统治,危害实在太大,所以本王要控制思想,查抄**,但他们大多隐藏的太深,根本无法发现。陈名夏这样被受重用之人,既然也想要恢复明朝衣冠,着实让本王后背一凉。”

    满清以小临大,心中其实极其自卑,特别害怕手下之人背叛,多尔衮也不例外。

    詹霸继续跪着道:“摄政王,奴才刚才一番思索,忽然想出一条策略,或许可以为摄政王分忧,分便出那些心怀二志之人。”

    多尔衮闻语,来了兴趣,“什么计策,快说来听听!”

    “回禀摄政王,眼下不是有大臣上书反对文字狱吗?奴才以为,摄政王大可下一道旨意,让朝臣就大清入关三年来,所施行的策略,经营地方的成效和朝廷的国策进行点评,给予朝廷意见。那些心怀异心之人,必然趁机抨击朝政,攻击大清国策。这时摄政王只需要将他们一一记下,然后便可一网成擒也!”

    多尔衮听完,眼前一亮,对詹霸大肆赞赏。

    次日,清廷颁发谕旨,“大清皇父摄政王谕旨,今朝廷推行文字狱,朝野反响颇大,诸多臣公以为不可。常言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今晓谕满朝臣公,就文字狱,及大清入关三载,各项政策之得失,畅所欲言,以便朝廷更改。”

    谕旨一发顿时激起千层之浪,詹霸携带十万两白银,在北京运作将近两载,也拉拢了一些文臣,他回到府中,立马派人去通告那些暗中投明的大臣,不要参与其中。

    另一边,陈名夏见了谕旨,心里却十分高兴,暗赞多尔衮圣明,他以为是他的谏言起了作用,于是干劲更加充足。

    第二天,多尔衮又收到了几十本折子,内容比较温和,大都是提提意见,可事情发展到几天之后,态势开始改变,一些人果然开始抨击朝廷的策略,多尔衮见此,心中一阵冷笑,继续引而不发。

    这时大臣们却越写越奔放,越骂越激烈,他们仿佛回到了明朝之时,从最初温和的建议,到抨击朝政,最后到将清廷的国策批的体无完肤,说得一无是处。

    (感谢香港娱乐的月票。求大家支持,新过来的朋友,请首选,其次起点。谢谢大家。)

   

………………………………

第403章陈名夏案

    满清的大臣以为遇见了不世出的圣主,这种广开言路,敢于面对自身失误的明主,历史上可不多见,大臣纷纷称赞多尔衮有太宗之遗风。

    主子有这样的气度,大臣们自然争先恐后的想做魏征,一个个绞尽脑汁,指出满清朝廷的弊端,对满清国策指手画脚。

    多尔衮面对每日呈上来的折子,简直快要气死,这些奴才实在是没有将他放在眼里,抨击从最初的文字狱,到剃发易服,最后终于到了圈地,投充,逃人三法。

    满清靠的是军事野蛮征服,建立起来的恐怖王朝,他的根基就是八旗制度,而八旗其实就是一群强盗,必须要用利益联系起来。

    清军入关,八旗自然需要分得红利,圈地、投充由此而生,满洲贵族在河北跑马圈地,侵占百姓资产,投充又使良民为奴。

    满人不事生产,圈地夺取大量土地,如《安东县志》记载,“尽行圈丈讫,并无剩余,纳税民不到原额百分之二。”也就是说,整个县,百分之九十八的土地都被满洲贵族强占。

    这些土地,自然需要找人耕种,于是投充之法开始推行,这里又得说说满清的无耻,说是自愿投充,但事实却是除了逃税的地主带地投充之外,百姓多被强迫,谁也不愿意从良民,变成世代与人为奴。

    就生产关系而言,满清强迫百姓为奴的方式,与汉族内天盛行的佃户制度相比,显然是历史的倒退。

    满人将汉人当做奴隶,责罚极严,强迫汉人从事繁重的劳作,满清自己的文献《清史稿》记载,康熙年间“八旗家丁每岁以自尽报部者不下二千人。”居然活活将人逼迫到自尽,那清初的情况,就更加残酷了。

    顺治三年,几月之间,逃人以达数万,这就严重影响了满洲贵族旗下土地的生产,追捕逃人的逃人法遂即孕育而生。

    此三法对与汉族而言,是一场灾难,但对于满洲贵族而言,却是他们压迫奴役汉人的保障。

    多尔衮作为满洲贵族的扛把子,自身也是最大的受益人之一,满清的根基在八旗,而八旗又必须用利益拴在一起,所以他绝对不能容忍,汉官对三法的抨击。

    此时在那些奏本之中,清廷已经被批的一无是处,入关以来,就没做过一件好事。

    这些上书的大臣,到也不是真的对清廷有二心,他们其实只是响应多尔衮的号召,给清廷提意见,想让清朝按着他们的思想,施行全面汉化,效仿北魏孝文帝,融入中原。

    多尔衮看着这些奏折,却没觉得他们忠心大清,反而觉得这些大臣全部心怀顾明,他没有立马发作,他要看看朝中到底有多少这样蛇鼠两端的人。

    腊月里,整个清廷一片嘈杂,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绵延数日的大雪,使整个北京城变得安静,但也没有压下文臣们的火热之气。

    北京被清廷占据了三年,城内的百姓大多已经适应了新的朝廷,时近年关之时,一些富裕的人家,特别是满洲贵族们,家里开始杀猪宰羊,张灯结彩,贴门符,画年画,贵妇们也穿起了新衣。

    穷苦的人家,没有富人那么多名堂,但也在张罗着能吃上一碗素馅饺子,希望明年的生活能过得好一些。

    午后,陈名夏满脸红光的回到府上,朝廷上支持他意见的人越来越多,这让他意气风发。

    回到府上,轿夫们将轿子收起,他则向内宅走去,走到内府门口,小儿子便迎接上来,行礼道:“爹爹,辛苦了。”

    陈名夏笑着摸摸他的头,“林儿功课做完了吗?你母亲呢?”

    小儿子点点头,“夫子教导的作业,孩儿都已经倒背如流。母亲大人,整个下人发赏钱哩。”

    “饭后,可要考你,不要说大话哦。”陈名夏微微一笑,只见内府院子里果然站满了下人,他夫人刘氏正在前面训话。u000b陈名夏这些日子来,醉心于清廷改革,使满清贵族行汉制,他忙着联络大臣,却忘记了时间,现在见此才一阵恍然,原来马上要过年了,是该发年赏了。

    中国自古就是个人情社会,逢年过节,家主或者商人都会给下面的人奖赏,以此来收拢人心,这是自古有之的事情,无论府中仆人,还是店铺的伙计,酒肆的酒保,每年年底都会有一笔额外的奖励,陈名夏身居学士一职,在清廷也属于高位,家中自然也不例外。u000b此时他的夫人张氏,给府上的管家、账房、门房、丫鬟、厨娘、轿夫,杂役等等,每人都准备了一笔不菲的年赏。

    下人们也感谢家主的恩德,脸上都洋溢着喜色,张氏见陈名夏回来,于是连忙让人去准备饭菜,她则迎了上来。

    张氏是个很会经营家业的女人,对陈名夏也服侍的十分周到,大臣上朝时间早,下朝时间晚,期间基本空腹,所以张氏将府中的饮食习惯也做了改变,早上都是简单一点应付,等陈名夏回府,然后才全家一起开宴。

    “夫君什么时候回来的?”张氏欢喜地问道。u000b“我刚到家,进屋在说吧~”

    当下,陈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