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眼下大明的情况就是,不变革,几年之后,无论经济还是人力,都会被清廷越拉越远,最后被彻底拖死,迅速变革,内部又会立刻混乱,这就是体制内与体制外的区别。
王彦和隆武都是体制内的人,想要改变,远远比体制外的要艰难太多。
“那我大明难道就没有胜算吗?”隆武盯着王彦道。
王彦沉吟一下道:“陛下过虑了,清廷统治者残暴不仁,臣听说圈地、投充、逃入三法,弄得百姓苦不堪言,洪承畴虽然给多尔衮上了奏折,清廷未必会采纳,而且清兵骄横,诸夷王之间也存在矛盾,政策未必能够彻底执行。虽然我大明现在处于劣势,但只要君臣一心,徐图改变,破坏清廷在江南、北地的统治,我大明必然能够光复河山。”
隆武帝叹了口气,“可是朕心中实在焦虑啊~眼下朝廷只是一个商税改革,就拖了一个月时间,其他更为棘手的问题,恐怕几年之间也无法改变。爱卿说徐图,该怎么图之呢?”
“武侯有言,譬如人染沉疴,当先用糜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待其腑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则病根尽去,人得全生也。若不待气脉和缓,便以猛药厚味,欲求安保,诚为难矣。今我大明丧失两惊,偏居西南,岁入不足三百万,此正如病势危羸已极之时也。”王彦说道:“眼下先改商税,使朝廷钱财充足,有钱则血脉具活,在练兵马,使四支强健,则外可欲强敌,内可震慑宵小,使朝廷稳定,则弊端可徐图也!”
隆武点点头,“看来关键还是在银钱,爱卿出了改革商税,还有没有什么其它方法,为朝廷获取钱财。”
王彦闻言,却有些欲言又止。
隆武见此,遂即说道:“爱卿有什么想法,大可言之~”
“陛下~”王彦起身躬身一礼道:“改革商税的只是开源之法,眼下朝廷最为重要的确是应该节流!”
“朕和皇后今后的开销,都会减半,为朝廷节省银钱,做出表率。”隆武点点头道:“爱卿以为哪些地方需要节流呢?”
王彦沉声道:“宗藩~”
明朝两大顽疾,一是有功名不纳税,二是老朱家的二十多万在籍宗室,数百位王爷,给明朝财政带来巨大伤害和负担。
眼下朝廷需要士绅阶层的支持,所以士绅的利益不能动,那就只能捏软柿子,拿宗藩开刀了。
隆武帝闻语,脸色一变,“爱卿打算怎么改革?”
王彦答道:“先降爵,每代递减,亲王降郡王,郡王降辅国公,如此即不激进,又能减少王公数目,朝廷负担会大大减轻。”
大明朝的王爷,是数都数不过来,如果每降一级,那几十年之后,亲王的人数,就会从百余猛然降到十位数以内,确实是个不错的策略。
隆武眉头皱了皱,却否定道:“朕的地位,本来就受到宗室的质疑,如果推行此策,宗室必然会转投鲁王、桂王,朕帝王的合法性,立刻会受到质疑。此策万万不行。”
王彦解释道:“这就需要陛下,与鲁王、桂王达成妥协。自古江南王朝,与对抗北方强敌,必是三大集团,一字排开,分别为江淮、荆楚、川蜀,眼下朝廷无力插手东南和西南之地,不如与鲁、桂两藩达成协议,画地为守,许以他们在东南和西南的自主之权,换取他们对朝廷各项改革的支持。”
(感谢花满楼666的打赏,感谢呆呆戴戴的月票)
………………………………
第395章街头琐事
宗藩之事,是大明的顽疾,又不能一下废除,不然这些宗藩对朝廷不满,再与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勾结在一起,肯定会给朝廷带来麻烦。
有明一代,从太祖分封二十多个儿子为王以来,此后每代新皇都封自己的儿子兄弟为王,偏偏这些宗藩还不降爵,代代相传,到毅宗皇帝时,历经十六代皇帝,所封宗藩超过历史之最。
只河南一地而言,就藩府林立,属于大藩者有开封周王、南阳唐王、洛阳福王、卫辉潞王、安阳赵王、怀庆郑王、汝宁崇王、禹州徽王等,小藩两字郡王,到隆庆时期,以达八十余位,镇国将军之类,则不计其数。
明代河南,九府一州,百余县,几乎每个县都能分到一个王爷,而在大明一朝,宗室俸禄却极厚,除去丝薄、茶叶等物不言,光说禄米,亲王岁禄万石,郡王岁禄二千石,镇国将军岁禄千石,辅国将军岁禄八百石。
同宗室相比,朝廷正一品大员,月给禄米不过八十七石,也就是年禄一千石左右,正二品大员,月给禄米六十一石,也就是年禄七百多石。
据当明代大臣王世贞的《皇明奇事述》记载,有一位王爷儿子多达百人,除长子世袭封王位外,其余九十九人都封镇国将军,这就等于他一家人就生了十多个朝廷六部。
眼下,大明宗藩在崇祯年间已经达到二十多万人,他们被清廷杀了一大批,但还是有大量宗室,随着朝廷南逃,这批人就成了朝廷沉重的包袱。
虽说现在朝廷早以不能全额支付宗藩的俸禄,但几万宗藩的基本生计,却要维持,而宗藩多是养尊处优之人,肯定不能像对待难民一样,养活他们一人的花费,朝廷至少可以养十个兵。
隆武帝因为自身血统的原因,不敢太过得罪宗藩,对宗藩还是比较笼络,而这种笼络就成了大明财政上的一个巨大毒瘤。
明朝祖宗之法大于天,但也不是不能改变,太祖遗训,“子孙后代,有复言立丞相者斩”,结果内阁出现,实际上行使的就是相权,太祖遗训“太监不得干政,严禁太监识字”,结果宣宗开始,鼓励太监识字,明朝阉竖辈出。
这些改变,有好有坏,但中原王朝,从来不是思想彻底禁锢的政权,王彦所提改革宗藩之法,并不是速效之法,不是立杆见影的政策,更向是温水煮青蛙,更像是汉代的推恩令一样,需要几十年才能看见成效。
其实,王彦只是提出了对宗藩的一个初步改革,他还有更多的策略,准备摆拖这个朝廷的毒瘤,但即便是现在提出的降爵之策,隆武帝也不敢轻易执行。
傍晚天色将黑之时,王彦从行宫出来,在卫士的护卫下,从城内街道上通过,两边街市上依然十分热闹。
明代宵禁,现在天色将黑,大街上的行人,本该各自回家,市场也该闭市,但现在却没有。
穷则变,眼下朝廷为了获取银钱,可谓想方设法,广州的宵禁也被苏观生建议取消,促使了现在城内的繁荣。
这时,街道两旁还有千余名民众,他们购买店铺里的布匹,米粮,看着城外百姓们带来的山货和羊肉、猪肉,笑声、喊声、吆喝声、讨价还价声,使街市两旁格外热闹。
王彦很喜欢种充满了生活气息的场景,只有他治下的百姓安居乐业,他带率领军队四处抗击清兵才有意义。
这时,一阵吵嚷声从街市边传来,一个粗鲁的男人怒吼道,“给你一两银子,你怎么还不满意?这难道朝廷收税不是收银子吗?老子给你银子,还省得你自己去钱庄换银纳税,今天老子只有银子,反正你这支黑山羊老子要定了。”u000b百姓喜欢热闹,不少人听了喊声,便向吵嚷处走去,王彦远远看见,眉头一皱,他翻身下马也走了过去。u000b在街市一角,一个老农坐在地上,死死抱着一支黑羊不放,一个满脸横肉,长得甚为粗狂的壮汉,一边大骂老农,一边身上去拉绳子,将山羊扯得咩咩之直叫。
那老农哪里是壮汉的敌手,一边抱着羊不放,一边对众人道:“众位乡亲,我这只山羊足有百余斤,只要一千一百文,已经十分便宜,这位壮士压价也就算了,还只给一两银子,我不卖他就强买,你们给我评评理啊~”
周围之人议论纷纷,都指责壮汉太不厚道,欺负老实人,那男子被众人指责,脸上一红,恼羞成怒道:“那好,老子再给你一百文!你要在不卖,老子可就打人了!”
众人闻语却依然嘘声一片,这时一名士子实在忍不住出来指责道:“你这厮,好不讲道理,现在钱贵银贱,一两银子只能换七百文钱,你却当一千文使,不是要白坑人家三百文么?”
众人见有士子出头,顿时胆子也大了起来,指着壮汉纷纷谩骂。u000b“欺负老人,简直没有脸皮。”u000b“欺压善良,被人识破还不知悔改,反而要强买强卖,真是让先人蒙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