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
:。:
第三百一十八章 辅弼贤臣
当然,这种事情不能由霍沂自己出面。故而谢慎看到的情况是,一些穷苦的百姓殴打李同知和衙门公人,并慷慨激昂的陈说抗征税赋的理由。
这一切当然都是霍员外安排好的,那些看似困苦的百姓不过是他的枪手罢了。
想通其中关节,谢慎冷笑道:“看不出来这霍沂倒是个颇有心机之人。李同知觉得此事该如何处理?”
李孝基等的就是谢慎这句话,当即拱手道:“谢知府不妨先将这些抗税的百姓放了。”
“放了?”
谢慎眉头微皱,思忖着李同知的用意。
“李同知的意思是,叫本官派人跟着这些暴民,看看他们去哪里以搜集证据?”
“谢知府英明!”
李同知送上一记马屁道:“那霍沂一定也会十分奇怪,他肯定会叫来暴民询问过堂时都被问了什么,只要抓他一个现行,还怕他不认罪吗?”
谢慎暗暗啧叹,这李同知不愧是官场老油条,手段真是狠辣。
把闹事抗税的暴民放了,看似是官府软弱妥协,实则是为了麻痹霍沂,让其放松警惕。
这种时候霍沂一定好奇那些暴民在府衙公堂之上被问了什么,肯定会询问一番。
这时候,派去跟着那些暴民的衙门公人便派上了用场,只要抓霍沂一个现行也就不怕他抵赖了。
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跟踪暴民的公人不会被发现,不然一切都是徒劳的。
即便最后证明幕后之人不是霍沂,府衙也没有什么损失,反而排除了一种可能性。
谢慎真切感受到为官之道的高深莫测,看来只有多多实践才能掌握权术之道。
“便依照李同知所言办吧。”
谢慎点了点头道:“本官会找个由头放了那些暴民,就看那霍沂会不会露头了。”
李同知笑声道:“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谢知府放心好了。那霍员外一定会中招的。
“希望如此吧。”
谢慎背负双手,沉声道。
。。。。。。
。。。。。。
京师,紫禁城,文华殿。
天子照例听日讲官讲经,午休的时候天子把包括徐溥在内的一众阁臣留在宫中用膳。
面对如此恩宠,徐溥、李东阳、刘健、谢迁等人自然惶恐谢恩。
对于阁臣,天子的态度一直很和蔼。哪怕是刚刚入阁不久的谢迁也享受到了超越普通大臣的待遇。
天子正自用膳,王岳便恭敬的冲其行礼道:“皇爷,有山西来的急奏。”
弘治皇帝不由得皱眉。
最近鞑靼人屡屡犯边大同府,扰的边境鸡犬不宁。兵部尚书马文升几次请求增兵大同,以震慑鞑靼人。
可是弘治皇帝却是一直没有批复。
马尚书是大忠臣,这弘治皇帝是知道的。可是马尚书却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啊。
国库里总共就只剩下几十万两银子,便是全拿出来做军饷也养不了多少军士。
何况鞑靼人袭扰犯边多是来去如风,增加驻军并不会起到太大的效果。
这样收效甚微的事情若是国库充裕还可以试试,但现在弘治皇帝恨不得将一文钱掰成两半花,如何能批复马尚书请求增兵大同的奏疏。
偏偏马文升还不松口,三天两头的上书,直是叫弘治皇帝头疼。
弘治皇帝启开奏疏,见不是大同来的微微一怔。
“怎么是潞安府呈奏的?”
弘治皇帝总算松了一口气。
只要不是大同来的就好。
看过奏疏后,弘治皇帝脸上终于浮出笑容。
“善,大善。朕果然没有看错人。”
弘治帝笑着冲身边侍候的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岳道:“是潞安知府谢慎上的奏疏。潞安府的瘟疫已经被控制住了。”
自打今年各地地震以来,王岳很久没见弘治皇帝面上露出笑容了,此番由衷的为天子感到高兴。
“恭喜皇爷、贺喜皇爷。小谢大人果然是能臣,这瘟疫便是华佗在世都不一定能够控制住,小谢大人这才用了不到半个月就起到了效果。当真是大明的福星啊。”
弘治皇帝笑着点了点王岳道:“你啊,嘴巴上就跟抹了蜜似的。”
王岳嘿然一笑道:“奴婢这是实话实说。这朝中诸公,有哪个能保证到了潞安能像小谢大人一样控制住疫情的。”
“这谢慎确实有几分才干,只不过他太年轻了。”弘治皇帝叹息一声,声音中颇是有几分无奈。
他虽然贵为天子,但却不能事事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
谢慎确实太年轻了。若是谢慎再年长十几岁,弘治帝甚至想要给谢慎个巡抚、侍郎当当。
不过眼下,能够让谢慎出任潞安知府,还是谢迁极力举荐,弘治帝力排众议的结果。
在弘治帝看来,年轻人有才华便不应该窝在翰林院里。到地方上接触民情,多历练一番将会成长很快。
弘治朝名臣不少,像徐溥、刘健、李东阳、谢迁都是值得倚为臂膀的股肱之臣。
但这些人年纪都不小了,辅佐一朝可以,却不可能在阁臣位置上一直待下去。
弘治帝自己的身子自己清楚。去岁他便一直觉得气血不畅。虽然太医院会诊的结果只是偶感风寒,但弘治帝心里却是一直不放心。
为太子选辅弼贤臣不能拖,选择的条件自然要从严,不仅其本人要有真才实学,还必须年轻。
渐渐的弘治皇帝注意到了这个年纪轻轻就中了状元的谢慎。此子极有骨气,先后上奏东厂提督杨鹏、寿宁侯张鹤龄,赢得了满朝上下的一致称赞。
加之阁臣谢迁的极力举荐,弘治帝便动了考察谢慎的心思。
正巧潞安知府突然暴毙,弘治帝便直接派谢慎前去赴任。不曾想这一番考察竟然考察出一个大能臣,这真是意外的收获。
“奴婢听说甘罗十二岁拜相,小谢大人也不算太年轻罢。”
弘治皇帝听到这话大笑道:“你个奴婢,懂得什么。”
弘治帝极反感宦官干政,但像王岳这样有一搭没一搭的半开玩笑,皇帝也是不会放在心上的。
“谢慎治理疫情有功,当赏。”
弘治帝复又恢复了君王的严肃,沉声道:“拟旨。”
。。。。。。
。。。。。。
第三百一十九章 天子恩旨
山西潞安府。
城中百姓最近谈论最多的莫过于新任知府谢大人将抗税百姓拘捕的事情了。
更让他们津津乐道的是,那些抗税百姓被拘入府衙后不到一日的工夫竟然又被释放。
这种事情不光在潞安府,便是在大明朝都是极为罕见的。
不过一些见识多的老辈给出了解释。这是新任知府要施恩于那些抗税百姓。让他们心中记着府尊的恩情。
潞安地震、疫病接连袭来,百姓们日子不好过,府尊心里也不舒坦。但这不成为百姓抗税的理由。
百姓们可以向府尊陈情,可以表达自己请求免除灾年税赋的请求,但唯独不应该用暴力手段。
错了就是错了,府尊既然放了那些抗税暴民就证明他肯给这些百姓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如此气量,不愧是能够夺得状元的人。
自此一事后,潞安百姓对这位本府父母官更加钦佩了。
不过这还不算完,过了没几日,城中的豪绅霍员外被谢知府命人锁到府衙听审。
霍员外那是什么人?在整个山西地界都是数得上的豪商巨贾。
可就是这么一个大人物,谢知府说拿下就拿下了。
霍员外受审是一件顶天的大事,不少百姓都赶到府衙外听审。
谢知府并没有阻止百姓的围观,决定公开审理。
霍员外的罪名是囤货居奇,寻衅滋事,冲撞殴打官员。
这每一项罪名都不小,单凭一项就可以狠狠治罪了。
起初那霍员外还想狡辩,但知府大人拿出了铁证霍员外便似霜打的茄子一样彻底蔫了。
谢知府按照大明律对霍员外进行了审判,霍家不但被抄家,其族中男性尽数被判徭役,具体来说就是修缮城中损毁房屋。
霍员外听到抄家判决之后竟然一口鲜血喷出,晕死了过去。
不过这并不能改变什么。谢知府借着此事立威,城中其余商贾见状纷纷拿出大笔银钱供作修缮宅屋的款项。地震过后恢复民舍这一项算是揭过了。
四月十五,潞安府城下了一场大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