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首辅-第2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嘿,这小子的口气还真不小。什么话到了他那里都显得铮铮傲气。”

    “如此粗俗之辈,竟然馆选为庶吉士,入这翰林清贵之地,实在是令人作呕。”

    “跟此辈为同榜同年,实是吾辈之辱。”

    朱希周作为这几人中的大佬,最后补充道。

    谢慎扫了一眼,发现除了朱希周,一行人中还有叶德、王崇献、陈琳等人,都是朱希周的铁杆跟班。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贾咏二字别人可能不知,谢慎如何能不知?

    这位正德朝、嘉靖朝的大名人可是一代阁臣,以清廉刚正出名。

    谢慎是专修嘉靖朝历史的,自然对贾咏十分熟悉。

    贾咏,字鸣和,河南开封许州临颍县人。

    他自幼便天资聪颖,可谓之神童也。河南乡试贾勇更是夺得解元一举扬名。

    京师大比,贾咏的成绩虽然不如乡试般耀眼,但却是足够用了,与十几名同年一道被馆选为庶吉士。

    不过美中不足的是,贾咏参加科举的身份不是民籍而是匠籍,难免会被一些自诩清流高贵的人轻视。

    明朝时普通百姓有四种户籍划分,分别为民籍、军籍、匠籍、乐户。

    除了乐户没有资格参加科举,其余三种可以正常参加科举考试。

    当然,这一概念普通人并不清晓,很多人以为像匠人这样的身份是不能参加科举的,也只有像谢慎这样的专业人士才对此了然于胸。

    熟读明史的人都知道,进士中绝大多数的是民籍,但确实也有匠籍和军籍,

    这些人虽然可以参加科举,但因为数量不占多数,便被民籍出身的进士轻视孤立,难以混到一个圈子中。

    这贾咏便是最好的例子。

    谢慎本来就对贾鸣和十分推崇,哪里能容忍他被朱希周这样的宵小之辈诋毁,当即上前一步冷笑道:“朱同年此言差矣。贾同年虽为匠籍,但学识渊博,且胸怀宽广。朱同年岂可如此诋毁同榜同年。”

    朱希周和几名跟班小弟正聊得兴起,却见谢慎走到他面前,直是愣了一愣。

    真是冤家路窄!

    朱希周暗叫一声晦气。谢慎的嘴上功夫他早已领教过,自然不想再自讨没趣。

    扬长避短的道理他是懂得,既然能假借李广之手打压谢慎,又何必他亲自出手呢?

    “哼,听说谢修撰胞兄是低贱商贾,该不会谢修撰起了惺惺相惜之感了吧?”

    话音刚落,谢慎便一掌向朱希周面上掴去。

    伴着一声清脆的巴掌声,朱希周只觉得左颊一阵滚烫,又羞又气,直是说不出话来。

    谢慎怎么敢,怎么敢当众打他!

    朱希周没有发声,他的几个跟班却是不干了。

    只见那王崇献上前一步冷笑道:“君子动口不动手,谢修撰此举有违君子之道吧?”

    谢慎却是嗤笑了一声道:“君子之道,你们几个也配说君子之道?民、匠、军三籍皆可以参加科举文试,这是太祖皇帝定下的规矩。你们方才所说匠籍不配参加文试,岂不是无视君父?”

    大明以孝治天下,无视君父这一顶大帽子扣下来,朱希周和几名跟班都傻眼了。

    “汝辈无君无父,不忠不孝还有什么脸面在这里对贾同年评头论足。谢某真是羞于与汝辈为伍。”

    谢慎却是不肯轻易放过朱希周等一帮恶人,继续滔滔不绝的说道。

    朱希周虽然心中早有防备,但想不到谢慎的切入点如此精妙,他便是想还击也张不开口。

    更糟糕的是,谢慎的声音很大,引得署房内的其他庶吉士纷纷探出身来一探究竟。

    朱希周只觉得自己仿佛被人剥光了衣服丢到大街上,一脸通红。

    就在这时,这件事的正主贾咏施施然从署房内走出,来到谢慎近前,淡淡道:“多谢谢修撰仗义执言。不过既然都为同年,还是得饶人处且饶人罢。”

    如果放在谢慎成名以前,三十三岁馆选为庶吉士已经算是前途无量了。可在谢慎这一十六岁即被天子钦授翰林修撰的妖孽面前,贾咏哪里还有什么优越感。

    如果谢慎没有记错的话,这贾咏最后做到了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兼太子太保。

    这样一个未来的礼部正印堂官兼内阁大学士,此时也是一脸青春气息,倒真是叫人唏嘘啊。

    。。。。。。

    。。。。。。

    p:这些庶吉士都是历史真实存在的,另外匠籍真的可以参加科举,贾咏就是例子。

第二百九十四章 不按套路出牌

    谁无年少青涩时。

    贾咏虽然年岁比谢慎大了一倍,但在官场这种熬资历的地方并不算大,甚至可以归为小鲜肉的类别。

    此时的贾咏不过是一个还未完全步入官场的新人,自然没有太大的气场。

    既然连正主都站了出来讲和,谢慎也没有理由不给贾咏面子,索性点了点头道:“今日之事,便点到为止吧。”

    朱希周又气又怒,但却不敢作。这件事可大可小,若真是闹将起来,吃亏的只能是他。

    眼睁睁的看着谢慎和贾咏扬长而去,朱希周捂着滚烫的左脸,露出怨毒的目光。

    。。。。。。

    。。。。。。

    日头西落,谢慎结束一天工作后阔步离开了翰林院。

    与往日不同,今日他要请贾咏喝酒。

    熟读明史的都知道,贾咏是朝臣中典型的实力派。

    王守仁这样的学术派固然名震天下,可最终却不算显贵。而贾咏最终做到了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可谓位极人臣。

    谢慎当然希望和王守仁这样的名士畅聊人生,可从官场浮沉的角度讲结交贾咏的利益更大。

    人是有社会性的,这点在官场中体现的更是淋漓尽致。

    且不说明代后期令人窒息的党争,便是在这一副欣欣向荣的弘治朝,党争就不存在了吗?

    浙党、苏党、徽党,在朝中都有不小的势力。

    朝堂之上明枪暗箭,勾心斗角,需要有足够多的盟友才能做到自保。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谢慎当然不是圣母白莲花,不设防不自保他是作不出的。

    历朝历代,党同伐异四字都是政治正确的。

    既然要混官场,就不能摆出一副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的高傲姿态。结盟并不意味着低头,反而是一种求上进的表现。

    谢慎和贾咏坐上软轿一路穿城而过,径自来到国子监旁的自家酒楼。

    说一句开玩笑的话,谢慎这是不放过任何一个扩大生意的机会。像贾咏这样的潜力股,绝对不能放弃持有增值。

    谢慎在酒楼留有一间雅间供自己招待贵客,今日正巧派上了用场。

    二人进到雅间坐定,贾咏便拱手道:“方才在翰林院中,谢修撰替贾某仗义执言,真是太感激了。”

    有些话在翰林院中不方便说,但在如此僻静之地贾咏却是再没有顾虑,将胸中积压的怨愤一股脑的倾倒了出来。

    谢慎听得一愣一愣,想不到贾咏竟然被孤立到这般境地,那朱希周还真有几把刷子。

    “鸣和兄,想不到那朱希周竟然是如此衣冠禽兽之辈。”

    谢慎做出一副愤恨状,紧紧攥起了拳头。

    贾咏叹了一声道:“本以为朝廷之中,衮衮诸公皆是良善忠义之辈,现在看来却是贾某太年轻啊。”

    对一个人来说,打击最大的莫过于信仰的崩塌。

    而大明读书人的信仰自然是一个君明臣贤的理想朝廷。

    眼下君父倒是算贤明,可底下的臣子却是各自怀着小心思,未必把社稷之事放在心上。若是人人都像那朱希周一般,朝廷的政令恐怕都传不出顺天府。

    “不说那些烦心事了,鸣和兄快来尝尝这小笼包。”

    贾咏是北方人,自然没有吃过灌汤包,更不必说这创新出的小笼包了。

    谢慎打开笼屉,冲贾咏点头示意。

    尝试总是艰难的,贾咏犹豫了片刻,还是持筷夹了一枚小笼包。

    “先咬开一个小口,吸食其汤汁,再灌入醋汁。。。。。。”

    谢慎在一旁悉心的指点着,贾咏照做,包子刚一入口便觉得浓郁的香味占据了口腔。

    贾咏只觉得之前的抑郁之气一扫而空,连声赞道:“这小笼包的味道怎的如此鲜美,与之相比,贾某此前吃过的包子简直不值一提。”

    北人喜爱面食,却是粗做的多。像小笼包这样精细的食物还真接触的不多。

    贾咏这样的地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