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了元宵节,特种队和犬上御田锹等人便跟随赏赐退伍秘密潜入倭国,而李世民则派来杨护卫保护王浩然。
王浩然这次回蒲州,是得徒步去的,等出了京城,李泰便笑道:“浩然,快上车吧,现在都出了京城很远了,你不会真的要徒步去蒲州吧?”
“陛下有旨,那还有假?”王浩然无所谓道,他一直都有坚持早早起床锻炼身体的习惯,身强体壮的,这点小惩罚他还是能承受的。
“何必这么认真呢?父皇又不是小气的人,都过了这么久了,也应该消气了。你就放心的上车吧!我不说,杨护卫不说,父皇就不会知道的。”李泰劝道。
“不必了。”王浩然苦笑了下,就算这里的人都不说出去,李世民就不会知道了吗?据特种队探查所知,李世民单单派来监视王浩然的探子就不下十个,日夜监视。不过这些人都没有渗透到研究所里面来,所以王浩然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许关键时刻这些人还能帮帮自己的忙呢。就比如之前寻道宗摸黑来王家楼,当时蹲守在楼顶的特种队队员就听见一个小石头被扔在楼顶上的声音,尽管那时特种队队员已经发现了寻道宗的人了,但王浩然还是承了那些探子的情。而这次李世民只让杨护卫一个人来保护自己,定然也是做了让那些探子随时支援的准备。由此看来,李世民是猜到王浩然是察觉到那些探子的存在了,只是你不说,我不说,大家安安心心过日子,不是很好吗?
“那我陪你,你是为了我才被责罚的,我总不能让你一个人受罪!”李泰跳下车,很仗义道。
“那也好,反正你整天都悠哉悠哉的,都胖了一大圈了,锻炼一下也好。”王浩然调侃道。
“我哪有悠哉悠哉的?在蒲州,我可是忙得没停过呢!”
李泰陪王浩然走了许久,很快就感觉体力不支了。
“浩然,要不我们都上车吧?父皇若是怪罪下来,就说是我让你上车的。”李泰终于坚持不住了。
“还是你自己上去吧,你这细皮嫩肉的,哪吃得了这苦。”王浩然笑道。
李泰没再吱声,默默的继续陪着王浩然步行,只盼着早点到歇脚的地方。
王浩然本来打算三天内到达蒲州的,可是李泰一路上常常要停下来歇息,结果足足用了四天才走到蒲州境内。
“浩然,我们到了,这回总该可以上车了吧?”李泰一脚迈过蒲州界碑,便懒得再走上一步了。
“那好吧,我们上车!”王浩然这回总算是同意了。
李泰进了车里便急忙拖去靴袜,第一天时他的脚底就磨了一层死皮了,现在痛得很。脱下一看,原来死皮都破了,黏在袜子上,一脱袜子,痛得李泰嗷嗷大叫。
“楚王殿下,何事这么兴奋呀?”坐在另一辆车上的王浩然能猜到怎么回事,打趣道。他称李泰为楚王,是因为李泰的封地改在了杭州那边,称为楚王,并没有如后世历史记载的那样改为魏王。
………………………………
第190章 收网
李世民听了探子的汇报,很是为李泰感到心疼,对身旁的长孙皇后说道:“你看他那个样,哪还像是个大唐皇子啊?”
“二郎,其实这样也不错,你想呀,若是以前,泰儿怎么可能受得了这苦?而这次却能连走四天的路,脚都磨破皮了还能坚持下来,越来越有男子汉气概了!”身为人母,长孙皇后自然也是心疼李泰的,不过,她同样是李世民的贤内助,朝廷以外的事,她都会尽可能的不让李世民操心,让李泰跟着王浩然去蒲州是李世民下的决定,长孙皇后自然不会让李世民自己打自己的脸,更何况这样做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说来也是,若是泰儿换成以前那脾气,心高气傲,他不想做的事,谁奈何得了他?也就浩然才能震住他一些。”李世民释然道。
武如意是跟随王浩然一同去中城的,没办法,虽然外人都没有什么诋毁她的言论,但在武家却不一样。武士彟的死对武家而言可谓是雪上加霜,这一大家子人,基本是靠武士彟的余荫才得以官运亨通的。可自从李世民登基之后,武士彟这些早年跟随李渊起义的得力干将就不得不为李世民的部下让位了,在朝中地位一落千丈。可虽是如此,李世民却还是会念及武士彟居功甚伟而不至于过多冷落武家,然而如今武士彟死了!武家其他的的功绩在程咬金等人面前根本就是拿不出手的,武家的衰败将会因武士彟的离去而加剧。武家人心有不甘,却也无可奈何,便把火气撒在武如意身上,说她是灾星,若不是因为她要拜师,武士彟就不会重病外出,或许还能再活些时日……结果,武如意还没在武士彟坟前守上几日便被赶着跟她师父去蒲州了。
王浩然一到中城就安排武如意跟小玉学研究电灯的事,当然,武如意虽然机灵,对这些却都是一窍不通的,王浩然这么做的主要目的只是让武如意转移一下视线,不至于整天想着武家那些破事。
小玉对武如意的加入甚是高兴,她那几个嫂子虽然有时也会跟着她一起折腾,可是她们根本就没心思去深入了解,纯粹打发时间而已,故而小玉时常感到寂寥,感叹自己总算是能感受到些许她哥哥当年做研究时的心情了。而武如意就不一样了,那可是她哥哥特意安排来学这方面的知识的。小玉觉得自己正在走着她哥哥当年走的路,武如意则就是她小玉的“陈俊”,所以小玉教得很细心,也很有耐心,希望武如意日后能像陈俊一样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
李世民的国企计划也很快运作起来了,其中就有接手王浩然在杭州的水稻研究基地,成立农业司,而许玄安则被认命为农业司监事,从八品下。除了研究杂jiao水稻外,玉米、小麦等也农作物也列为研究对象。虽然常言地方县令是九品芝麻官,但这只是在朝廷官员的看法,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却已经是高不可攀的贵族了。
作为代价,李世民允诺,若果将来真能如王浩然所说的那样纸币代替铜钱,便允许王浩然私人开采铜矿。同时,朝廷也会积极推动此事,成立大唐票行发行小面额纸币,取“元宝”中的“元”字为单位,一元钱相当于一文铜钱。
这对王浩然与其他商人合资的先锋银联并无坏处,甚至还能沾点好处。先锋银联发行的银票都是大面额的,朝廷发行的小面额纸币根本就影响不了先锋银联银票的价值。而纸币不易保存,将来纸币一普遍开来,或许会有更多的人愿意把钱存在先锋银联。
李世民还涉足棉花行业,在吐蕃圈地成立棉花种植基地大面积种植棉花,除了能掌控吐蕃经济命脉的同时,亦能改善吐蕃百姓的生活,也算是怀柔政策了。
几个月后,王启宏来信,说高昌朝廷已经察觉到了危机,正号召高昌百姓种回青稞这类原先种植的粮食,并鼓励放牧。不过他们也没敢宣扬大唐阴谋论,且不说强大的大唐,若是那些大唐棉花收购商就此断绝贸易,那高昌就失去了大米的来源了。这些年高昌百姓因为种植棉花,生活比以往好了不少,起码是能维持生计的。从去年开始,棉花价格提升了不少,加入棉花种植的百姓更多了,其实这倒没让高昌朝廷察觉到什么,反正大唐需要棉花,而高昌就有大量棉花出售,各得其利罢了。让他们起疑心的反倒是另外一件本不相干的事,那就是大唐在吐蕃种植棉花一事,高昌朝廷认为大唐是准备让吐蕃代替高昌,从而向高昌施压,以达到某种目的,这倒让李世民有些冤枉了。
高昌朝廷的思路是错的,但结论却是对的,可是这些他们都不敢向高昌百姓表明,以致高昌百姓掂量一下得失后,依旧选择种植棉花。
高昌离中城甚远,为了不错过时机,王浩然回信让王启宏见机行事,随时准备反制。
王启宏收到王浩然的信时,也已经过了七八天,这速度也不算慢了。这时的高昌,见鼓励政策不奏效,已经有了其它的动作,最大的动作就是征用百姓,以朝廷的名义种植青稞等粮食,此外还向当地大地主施压,逼迫他们种植本地粮食。
王启宏觉得此时时机已到,果断撤回各地收购点,还有一些大唐的个体商贩,他们也是有来高昌收购棉花的,王启宏都一一跟他们通了气,不再往高昌运送粮食。这些人开始还不大愿意,当听王启宏说这是在替陛下做事时,他们这才答应下来。
李世民自然能及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