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能愿意听李墨的话,可那时李墨估计早已带着信任他的人远走高飞。至于胖子,爱找谁找谁,反正别找老子。
也因为清醒认识到自己与胖子之间出现的裂痕,李墨对京城的眼线控制不可谓不严密,大老婆跟未出世的孩子还在京城呢,由不得李墨不上心。虽然因为柴宁留在皇宫中的眼线大多数已被胖子拨除而所知情况不多,但对京城内发生的消息,李墨还是知道不少。尤其是那些小道消息,李墨知道的更多。虽说小道消息真实性不高,但无风不起浪,既然能传出这档子事,那肯定就有来源。
比如最近在京城市井间流传盛广的一则小道消息,说是京城最大的一家青楼邀月楼里来了一个来自江南的清倌人夺得了此界花魁,然后被一位权贵看中,成了禁脔。这种风花雪月的故事李墨原本并不是太在意,可等他知道那位被权贵看中的江南女子很有可能就是方嫣然以后,李墨就不得不重视了。
胖子跟方嫣然的故事李墨可以说是亲身经历,得知方嫣然去了京城,李墨几乎就是下意识的想到了胖子,而在随后传来的情报来看,李墨的预料成真了,还真是怕什么来什么,那个将方嫣然“包养”的权贵,十有八九就是胖子。
虽然胖子每次与方嫣然“幽会”都撇开了闲杂人等,只是邀月楼中并不是没有李墨的眼线,只要有心,打听出来并不是什么问题。
冲冠一怒为红颜!李墨还真是担心胖子为了讨方嫣然的欢心而做出不理智的决定。只是真应了那句老话,怕什么来什么,就在李墨攻破德清县,准备大军休整数日以后一鼓作气拿下杭州之时,胖子的圣旨到了,催促李墨尽快率军攻打巴蜀,缓解秦八郎的压力。
来传旨的依然是粱师成,不过在李墨面前,粱师成这位传旨官实在是抖不起威风。他怕呀,虽然背后有皇帝撑腰,可童贯前车之鉴,死于流矢在战场上是很平常的一件事,而童贯死后皇帝连个屁都不放的处置却叫粱师成感到心寒。他估计就算李墨下令砍了自己,估计皇帝也就是不当回事,转而另找一人来传旨。
“梁公公辛苦,且下去休息吧。”李墨没有为难粱师成,他已经不打算替胖子清除身边奸佞了,反正胖子又不会念他的好,他又何必去做吃力不讨好的事。
粱师成如蒙大赦,连忙随着军中小校离开了营帐。等到粱师成走后,高宠忍不住出声对李墨说道:“大人,到底是何人给圣上出的这个馊主意?”
“哼,你不知道,我知道。相信各位也清楚我在京中留有眼线,虽然不敢说尽知京中事,但京城里所发生的大事小情,我还是能略有耳闻。”李墨哼了一声,环视了一下帐中众人道。
“大人收到了什么消息?”王禀闻言问道。王禀在死守广德之后率部进入休整,等到李墨与宁王决战之后才归建,他正盘算着通过与摩尼教一战捞取战功呢,结果圣旨竟让李墨率军入蜀,那作为非李墨嫡系的他很担心会被留下负责监视摩尼教的动向。
“……小道消息,说是咱们那位圣上最近迷恋上了一位青楼女子,而那位青楼女子来自江南。”
“难道大人怀疑这件事里有摩尼教在捣鬼?”卢俊义闻言皱眉,又问道
“……听我把话说完,在收到这个小道消息以后我专门让人调查那个青楼女子的来历,结果你们猜那个青楼女子是谁?”
“大人莫要卖关子,还请直说。”王禀有些忍不住的催促道。
“那名青楼女子姓方,名嫣然,在京城化名花铃,但实际上却是摩尼教的圣女,教主方鼎是其叔父,而其母则是摩尼教的圣母方晴。”
“……消息当真?”王禀还抱着最后一丝希望的问道。
“此事在京城流传甚广,虽然大多数人并不知道方嫣然的真实身份,但皇帝迷恋一个青楼女子这事十有八九没错。”
“……这叫什么事啊!”性直的鲁达忍不住拍桌子骂道。这事的确叫人有点不能接受,自己这些人在前线拼死拼活,可自己要保的人却在背地里给敌人眉来眼去。不光是鲁达,帐中众人此时的脸色都有些难看。
除了那些已经决定追随李墨的人,尚未拿定主意的卢俊义、关胜等人此时的脸色也很不好看,原本还打算保持中立的心不由得也开始产生了动摇,就这么一个皇帝,真的有拼死去保的必要吗?
“别烦恼这事了,眼下还有一桩大事需要我们决定。”李墨拍了拍手,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力后才说道:“现在圣旨已下,你们是准备遵旨入蜀,还是抗旨继续留在江南?”
李墨的话让众人不由陷入了沉思,即便心里对京城那位有再多的不满,可那位终归是皇帝,圣旨一下,他们需要面临的选择只有两个,要么遵从,要么抗旨。可让他们放弃彻底解决摩尼教的机会转而入蜀与蜀王柴慎交战,大部分人的心里都不大乐意。
“大人觉得呢?”林冲这一问算是问出了众人的心声,众人齐刷刷的望向了李墨。
“……我这个人做事不喜欢半途而废。”李墨缓缓的说道。
听到李墨这话,众人心里都是一喜,高宠等人是庆幸自己没有跟错人,而卢俊义等人此时却是又在心里衡量了一下自己的去留。只有错过李墨与众人摊牌的王禀以及武松二人用一种敬佩的目光看着李墨。
毕竟抗旨这种事还真没有几个人敢干。
天塌下来有高个顶,作为老大,李墨都不怕,高宠这些做手下的自然更不怕。不过打定了主意准备要抗旨,那也不是说就要公开跟皇帝叫板。既然皇帝能下这道混账旨意,那就说明方嫣然那个女人在皇帝的身边起了极重要的作用。李墨这边的意图从此时开始对朝廷就要有所保留。
化不利为有利,这是很平常的一件事。既然方嫣然能撺掇皇帝为了美人不要江山,那李墨将计就计也就无可厚非。相信有方嫣然在,皇帝命李墨率军入蜀的消息想必摩尼教也是会知晓的,而这对李墨来说就是一个机会。
杭州是摩尼教苦心经营的重镇,防守严密,兵马众多,若是强攻必定损失不小,毕竟困兽犹斗,所爆发出的战斗力绝不容人小觑。李墨不希望自家的人马损失过大,哪怕能少死一人,对他来说都是值得的。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就是李墨与众人商议过后定下的计策。表面上让人率军前往巴蜀,而实际上主力却隐藏在暗处,只等杭州摩尼教放松警惕,就是李墨率军打出致命一击之时。
攻城战对攻城一方来说最麻烦的城墙,只要失去了城墙的掩护,李墨不觉得方鼎的摩尼教能够阻挡自己的兵锋。
粱师成回京复命去了,只不过这次回去粱师成在心里已经打定了主意,下回说什么也要想办法不来了。那种被人用吃人的目光盯着的滋味,实在是不好受。也得亏粱师成还算是胆子大的,若是稍微胆子小点了,非被李墨手下那些虎将给吓出个好歹来。
等到粱师成离开以后,李墨手下的官军也开始了行动,而官军的一举一动,自然也有摩尼教招揽的眼线时刻关注着。对那些以前是江湖好汉,现如今变成非专业斥候的人,能看出官军内的变化才怪。他们只知道盯着官军的动向,但却对官军中的人员变化并未察觉,只要官军的人数不少,他们就不会觉得异常。
可他们哪里知道,官军每次路过一处民壮乡勇的营地,就有一批正规军留下,等到官军主力向西离开了两浙路以后,这些负责监视官军动向的斥候立刻欢天喜地的赶回杭州去了。而他们这一走,谛听营的人才算是松了口气。
强中自有强中手!相比起摩尼教临时挑选出来的斥候,谛听营才算是斥候界的老元良,若不是这次李墨下令放松警戒,这批摩尼教的斥候想要全身而退几乎就是不可能。
摩尼教的斥候才一走,李墨就已经知道了此事。而在瞒过了摩尼教的斥候以后,李墨立刻返回了德清县。而等李墨回到德清县的时候,他之前通过各个营地所留下的军中精锐此时也差不多都到齐了。
作为官军幌子的民壮乡勇队伍正在大张旗鼓的吸引着摩尼教的注意,而作为官军主力的正规军此时则是分批向着杭州城的附近活动,只等抵达预定地点,李墨一声令下,就会对杭州发动总攻。
现如今可不比后世那样信息发达,飞鸽传书这种在后世几乎不用的通讯手段,搁现在那就是划时代的。再加上有谛听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