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石宝之前忙着生擒沈刚,自然也就慢了王寅一步,叫王寅抢先找到了吕师囊。一看吕师囊的穿着打扮,王寅就知道自己这回算是遇上大鱼了。石宝生擒了沈刚,但王寅却并不嫉妒,更没有要跟石宝一较高下的念头。
“来将通名!”吕师囊高声喝问道。
“靖海侯麾下,歙州王寅。”
老乡见老乡,当面捅一刀。吕师囊并不认识王寅,但见王寅一枪刺来,也知道此时不是攀交情的时候,当即举矛格挡,二人马走盘旋,不一会的工夫就斗了二十余合。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吕师囊与王寅都是高手,即便存在差距那也是微乎其微,谁胜谁败都在一念之间。而与可以全身心投入的王寅相比,吕师囊的顾虑则显得更多一些。
王寅可以心无旁骛的与吕师囊单打独斗,因为即便没有他的指挥,官军中也会有其他人替他,可吕师囊这边就差了许多,倒不是说范畴偷懒,而是能力有限,这也是摩尼教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起事之前,大多数摩尼教中的将领压根就没有指挥经验,即便是有那来自三山五岳的英雄好汉,顶天了也就指挥过千人,而现在摩尼教的教兵多达数十万,对范畴这些人来说是个机遇同样也是一个挑战。
若是能够给他们一段时间,说不定还能有所提高,可朝廷的平叛行动太快,范畴这些人也只能硬着头皮上。只是能力摆在那里,这不是光有心气就能办好的事情。吕师囊被王寅缠住以后,四万摩尼教兵就基本上陷入了各自为战的局面。
这时候倒是可以一目了然的发现这些人平日里跟谁的关系好。可几百甚至几十人的小团体又如何能够挡住朝廷官军的厮杀,更何况他们所面对的官军还是久经战事的老兵。吕师囊还未跟王寅分出胜负,官军与义军的胜负却已经显而易见。
节节败退的义军影响了吕师囊的心神,虽然只是那一刹那的慌神,但还是叫王寅给抓住了战机,一枪刺中了吕师囊的右肩。吕师囊一声惨叫,强忍剧痛的举矛就向王寅刺去。而在逼退王寅之后,吕师囊当即拨马就走。只是王寅又怎么舍得容吕师囊就此退走,当即将点钢枪平放马鞍,摘弓搭箭瞄准了吕师囊的坐骑……
第301章 临时起意
主将被擒,从者自然作鸟兽散,只是李墨麾下多是骑兵,那些失去战心落荒而走的人没有几个逃出生天,大部分都成了俘虏。
为了便于管理,更为了少伤江南几分元气,李墨采取的是只诛首恶,从者免死的方法。人,都有从众心理,这是天性,想要俘虏老实,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俘虏里的那些头目给揪出来杀掉,没了那些领头羊,剩下的自然就只能乖乖听话。
当众斩杀了俘兵中的头目,剩下的那些喽啰噤若寒蝉,唯恐官军的钢刀落到自己头上。如果说之前随着摩尼教造反是头脑发热,那现在血淋淋的现实又让这些人猛然清醒,造反这种事实在不是他们这些平民百姓该掺和的事情,成功了是那些身居高位者得利,失败了赔上的却是自己的一家老小。
江南,还没有到民不聊生,日子过不下去的时候,虽然苦了点,但只要肯卖力气,混个温饱却还是不成问题。终于想通这一点的俘兵不在少数,只是现在才想明白却为时已晚,他们如今的身份已经不再是大周的百姓,而是反贼,而朝廷对反贼那是从来不会手下留情的。
“你们也不必太过惊慌,对朝廷来说,你们也是受摩尼教蒙蔽,才会干出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对你们的惩罚肯定会有,但要你们的性命到还不至于。只要你们之后安分守己,等到江南事定,本候会替你们向朝廷求情网开一面。不过死罪可免,活罪难饶,你们毕竟是干了造反的事情,这点你们最好有点心理准备。”察觉到俘兵人心浮动的李墨开口安抚俘兵道。
五万人马,一战而败,除了最早见势不妙逃走的数千人外,剩下的不是被杀就是被俘,事后统计过后,此战被李墨所俘的人超过两万,而被杀得也有将近两万。
打扫战场的事情自然不需要李墨去操心,留下鲁达跟邓元觉这两个和尚率领本部负责打扫战场,李墨则将石宝、王寅等将给招到了一起,商议出兵去增援龙骧军一事。在没解决吕师囊的五万人之前,李墨想的是围点打援,可在战事结束以后,李墨忽然又有了别的想法,湖州城又不会长腿跑了,刚刚歼灭吕师囊部,相信短时间内摩尼教还反应不过来,与其按照摩尼教所想去攻打湖州,倒不如挥军去广德找宁王军的晦气。
相比起摩尼教,宁王军的人马不足十万,除去宁王柴勇派往南方与摩尼教争抢地盘的两万人,此时在广德的宁王军不超过五万,若是出其不意的出现在广德城下,利用自己手头的破城“神器”,想要击败宁王军并不是不可能办到。
宁王与摩尼教不是一路人,这点李墨很是清楚。二者目前之所以会合作,最大的原因就是自己这支朝廷官军的存在之故,若是自己不在,这两家恐怕早已人脑子打出狗脑子来。
一对各怀私心,迫于形势而携手的合作者,想要离间二者并不是很困难。李墨身为一军主将,他的话就等同于圣旨,凤鸣军中无人反对。留下何元庆、岳翻帮着鲁达、邓元觉打扫战场押送俘虏,李墨亲率两万马军,迅速赶往柴宁所部,试图与龙骧军汇合以后一同杀向广德。
江南多水路,虽然这限制了骑兵的机动性,但跟人的两条腿比起来,还是骑兵的优势更加明显。至少在赶路方面,骑兵就被步兵跑得快。
……
此时的摩尼教尚不知晓吕师囊部已被官军所败一事,教主方鼎依然把加固杭州的城防放在首位。其次就是派人南下与宁王柴勇争抢地盘,宁王出兵南下一事瞒不住摩尼教的耳目,对于宁王的险恶用心,方鼎也是心知肚明。只不过大敌当前,实在不宜与宁王翻脸,相信宁王柴勇也知道当前必须选择合作,才有可能解决双方共同的敌人。
不过清楚归清楚,对于宁王的小动作,方鼎还是很不满的。之前宁王想要枪占福建路,为的就是将摩尼教的势力范围限制在两浙路,到那时摩尼教想要发展除了跟宁王翻脸,唯一的选择就是北上与朝廷争夺地盘,好在没让他得逞。可明显这家伙并不死心,据可靠消息,宁王柴勇在得知无法对福建路下手以后,亲命身边大将司行方陪同军师包道乙率兵两万南下,对外说是去攻打荆湖,可方鼎却知道这两万人的目的地是广南,宁王还是想要堵死摩尼教的南下西进之路,从而逼迫摩尼教北上。
对于宁王的意图,方鼎自然不会束手待毙,他亲自坐阵杭州,而他的妹妹方晴,则率兵十万南下,负责与宁王争夺广南,从而确保摩尼教日后在与宁王不翻脸的前提下保住西进的通道。
要说起来,摩尼教拉起队伍的速度还真是不慢,不过队伍人数多了,却不代表就实力强大。此时的摩尼教什么都缺,缺人缺钱缺装备。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直到此时方鼎才发现造反这事不是光凭一股心气就能成功的。
缺人,手底下那帮人基本上都是大老粗,识文断字的没几个,让他们去杀人行,可让他们去拿笔杆子就有些难为他们了。丞相刘一命倒是读书人,可他终归只是一个人,起事之后有太多的公务要他处理,此时压根就帮不上方鼎的忙。
而江南虽然文风鼎盛,可摩尼教现在在那些读书人的眼里只是一群反贼,聪明人又怎么可能会甘心从贼。吕师囊之所以会得到重用,不是因为他拉起一支队伍投靠了摩尼教,而是因为这家伙识文断字,看得懂公文。否则东厅枢密使这样的职务又怎么可能会落到吕师囊这个半路出家的头上。
方鼎想要借着重用吕师囊来赢得读书人的帮助,不过目前来看效果并不理想,那些读书人还处于观望当中,朝廷平叛大军尚在,方鼎想要得到读书人的投效,恐怕得等到击败了朝廷大军之后才有可能。对于这一点,方鼎也是很清楚。
之所以同样吕师囊率部增援湖州,那是因为方鼎想要借此机会消耗朝廷大军的精气神,从而为不久之后就会到来的杭州之战争取有利条件。可万没想到吕师囊如此不济,一战而败不说,自己还成了官军的阶下囚,当然目前方鼎还不知晓此事,即便等他知晓了此事,那也是几天以后的事情。而在这几天里,李墨能够做的事情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