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也就认命了。只不过闻焕章那里短时间内是看不到成效的,想要有能用的文官,还要李墨自己想办法。
李墨现在很高兴,不仅仅是因为手下又多了三员大将,更因为又来了两个读书人。沈寿、冯喜都是江南人,他二人点背,无意中得罪了当地的学正,虽有才华却报国无门。大周的科举可不是是个人就能参加,那必须要有当地官府所发的凭证,得罪了学正,那份来自官府的凭证就到不了手。可以说得罪了学正,他们就拿不到入仕途的入场卷。
也就是这个时候,受命为李墨寻找可用之人的情报人员找到了沈寿与冯喜。两个读书人都不是家境富裕的人,此时也知道得罪了学正想要入大周的朝堂必须有特殊的机缘。可机缘这东西哪那么好遇到的,二人心动了,答应了李墨的邀请,不求光宗耀祖,至少也要搏一份富贵荣华不是。
去辽国做官并不算什么数典忘祖的事情,早在沈寿、冯喜之前,就有不少南方的汉人在北方的辽国国内做官。相比起闻焕章,沈寿与冯喜反倒更加容易接受李墨的任命。
二人原本都只是读书人,并未任何官场经验,李墨自然不可能上来就委以重任。好在眼下李墨所占之地并不是很多,有时间培养一下二人,便让二人分别去了娄敏中跟祖士远那里。沈寿、冯喜初来乍到,一开始也没抱来了就能做高官的希望,欣然接受了李墨的安排,下去休息几日便准备去赴任。
安排好读书人沈寿跟冯喜,李墨接下来就要安排新来报到的三员武将。石宝、王寅、贝应夔,这三人在水浒传里都是方腊那边的大将,眼下都被李墨给招收了过来。大周终究不是大宋,摩尼教在江南一带的影响力远不如水浒传里那样深远。那些在水浒传里方腊一方大放异彩的大将自然不可能现在就大放异彩。
以石宝、王寅的能力,做统兵大将那是绰绰有余的,尤其是王寅,在水浒传里他是方腊一方的兵部尚书,能不知道兵事吗?不过李墨也不会一上来就让他们独领一军,二人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李墨现在还不清楚,自然不会这时候就放心让他们独当一面。
石宝去了鲁达那里,王寅去了杜胜那里,李墨美其名曰让他们先熟悉熟悉丰州军,日后再有重用。石宝、王寅对此安排并未怨言。石宝、王寅心里清楚,他二人在来丰州之前也没统领过大军,王寅虽然熟读兵书,可终归只是纸上谈兵,究竟是怎么回事,还是很陌生。李墨的安排恰好符合二人此时的心态,当然他二人也自信假以时日必能得到独领一军的机会,只是眼下时候未到。
“我原来的亲兵统领被我放下去带兵了,你在我身边做个亲兵统领,负责保护我的安全如何?”安排完了石宝跟王寅,李墨笑着对在场唯一一位外国友人贝应夔说道。
贝应夔的先祖是来自东罗马帝国的第一名将贝利撒留,先祖被流放以后,后人中一个名叫马克西姆斯的定居在了回鹘,后来这人的儿子裘力斯加入了唐军,取汉姓贝,就一直定居在了西域。
贝应夔之所以会出现在丰州,那只能说是与李墨有缘。西域很乱,贝应夔虽然学会了先祖贝利撒留所留下的各种兵法,更在西域闯出了一个贝战神的名头,可他依然保护不了自己的家族。在一次出兵咸海归来的时候,他的家乡被人攻破,孤家寡人的他只好独自一人离开了那片伤心地。
在前往东方的路上,贝战神被李墨的商队所救,这才答应来丰州见见李墨。与石宝、王寅一同到达丰州那只不过是巧合而已。
第247章 暂离丰州
丰州,此丰州非彼丰州,不是李墨所经营的丰州,而是大周境内河东路的那个丰州。因为同名,李墨在前往辽境丰州之前,就让史文恭想办法在这座丰州城内找人冒名顶替。史文恭找的人到了丰州就不挪窝了,对外宣称水土不服,需要修养。
伏婉自然不会去拆穿,还帮着打了点掩护,而负责另一路的秦八郎巴不得李墨就此挂掉,当然也不可能跑来亲自探望。就这样,李墨在“丰州”调养了半年多,眼下总算是有点起色了。
飞鸽传书是个好东西,要是没有飞鸽,李墨也不知道自己要是再不赶去丰州,史文恭就要兜不住的消息。自得到伏婉用飞鸽传来的急信,李墨立马对自己如今的四州之地做了安排,然后带着杜胜的队伍赶往了河东路的那个丰州。
之所以带走杜胜,那是因为自己军中就杜胜跟鲁达的名气最大,不带着其中一个难免会引人怀疑。至于德州的防务,李墨倒是不担心,除了杜胜外,李墨就带了高宠跟何元庆,新投的三员大将也只带了贝应夔,其余的人都还留在辽国丰州内各司其职。离开之前李墨对众人都作了安排,以朱武、娄敏中等人的智慧,出不了大的岔子。
……
匆匆赶到了丰州,李墨发现伏婉已经在丰州城内等候了自己多日。李墨不禁感到纳闷,伏婉所率的凤鸣军应该是负责深入西夏的一路,怎么她这个领兵大将会在这里?
没等李墨开口询问,伏婉已经主动开口替李墨解惑,“收拾一下,咱们马上回京。”
“回京?……你不会在跟我开玩笑吧?”李墨十分诧异的问道。
“你看我的样子像是开玩笑吗?”
“……可究竟是为了什么呀?难道是西夏的战事不顺?”李墨试探的问道。不应该呀,没收到有什么西夏大捷的消息呀,怎么好端端的就要收兵了呢?
“……圣意难违。”伏婉干巴巴的给了李墨四个字。李墨一看伏婉一副不愿多谈此事的模样,便没有再问,转而问道:“那你在这等我是准备跟我一块回京?那咱们大周已经打下来的西夏地盘怎么办?总不会不要了吧?”
“旨意上说,此事由常胜军负责。”
“那凤鸣军呢?”
“……凤鸣军调往河北东路霸州驻扎。”
“那我的人马……”
“……圣旨上未说,你的人马暂且随凤鸣军一起前往霸州。对了,你这半年多在丰州如何?”
李墨知道伏婉所提的丰州不是他们眼下所在的丰州,而是指在大辽境内的丰州。在场也没有外人,说话倒是不需要藏着掖着。尤其是还有史文恭在场,对他李墨可不想生分了。这次能瞒住朝廷这么久,也是多亏了他。
“还行,丰州眼下已经在掌握之中,前不久更是带兵跟金兵干了一仗,大获全胜。”
“哦?那金兵的战力如何?”
“不可小觑,若将金兵比作猛虎,那辽兵则是土狗。要不是事先准备充分,再有多员大将冲锋陷阵,保不齐还真干不过金兵。而且这次打败的不过是金兵里的一支偏师,金兵的主力眼下正在与辽帝争夺中京道,要不然我也抽不出时间来见你。”
对于李墨“杞人忧天”的想法,伏婉是持支持态度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人心隔肚皮,谁又能知道别人的真实想法是什么。对大周当今的皇帝,伏婉当然是深信不疑,可当今皇帝快挂了呀,而无论是谁做了新皇帝,那句老话一朝天子一朝臣,作为朝堂上的“老臣”,心里难免就会有所顾虑。
不打算造反,可也不能等到刀架脖子上等死呀。新帝继位以后若是真的有意图谋她们这些人时,自己这些人也要有地方安身立命不是。不光是伏婉有这种寻求退路的想法,就是五公主柴宁,也有着相同的打算,而且把将来要依靠的目标放在了李墨的身上。
皇帝突然决定罢兵休战,这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他忽然来了这么一出,受影响最大的就是李墨,他在丰州所定的计划因此而不得不进行调整,所以他让伏婉率领凤鸣军先行,自己则是又赶回了辽境内的丰州。
丰州、德州、云内州、东胜州,这四州是李墨确实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四州。这四州有丰州军坐镇,不会出什么幺蛾子。但李墨这一走,就必须要留下一个有能力坐镇一方的大员。李墨心目中的人选是许贯忠,这家伙能文能武,而且擅于协调部署之间的关系,有他坐镇,李墨就可以放心的返京。
可问题是不知道许贯忠愿不愿意?他会跟李墨来丰州,那是为了报恩,并未说过投效之言,能不能留下他,李墨心里没底,总不好强人所难吧?更何况这许贯忠也不是善茬,真与他因为这事交恶,李墨也不会再放心留他在丰州主持大局。对待许贯忠,那只能靠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