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崛起之宋末称雄-第4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启禀皇,广平郡王兼平辽大元帅及楚王殿下等人已经抵达大名府,不日便可抵达汴京城!”

  宋徽宗欣喜地点点头,道:“终于回来了!回来了好!回来了好!……”

  宋徽宗一连数个‘回来了好’,可见他心里对于赵构回京的期待,以及当初赵构离开京城时的担忧。为了大宋帝国,为了江山社稷以及黎民百姓,宋徽宗不得不同意赵构奔赴前线,征战沙场。

  如果可以的话,他也不愿意让赵构深陷其,奈何赵构能力越大,责任也越大。为了让赵构成长,以及江山社稷,宋徽宗不得不这么做。远在汴京城的自己,只能给予赵构援助。

  赵构取得的成,让他始料未及,却又喜出望外。因为赵构仅仅用了一年时间收复了燕云十六州这个重要的屏障,有了这十六个州,大宋江山更加稳固了,而辽已经灭亡,这是他心所想。

  此外,赵构也让那些投降大宋的将领,以及辽国燕王耶律淳、燕王妃萧普贤女等人。毕竟,他们投降于大宋,赵构只是大元帅,并未太子,也不是皇,故而他们必须得到宋徽宗的点头才行。

  至于结果是好是坏,赵构无法保证,一切听凭宋徽宗的决定。

  宋徽宗接到赵构在前线接二连三的取得胜利的捷报,这让他很是心安,还是有些担心。赵构年约不过十五而已,却担负起如此大的重任。若非朝却无此人担此大任,宋徽宗还真的不见得会让赵构前去。

  赵构连续攻下城池,鲜有败绩,这样的功勋卓著,放眼整个大宋也无人能出其右。即便是太祖、太宗皇帝都未曾完成的心愿,赵构却做到了,而且还做得谁都好,这样的功绩足以让他名垂青史,却也留下隐患。


第五百七十七章 隆恩浩荡

 顿时,赵构也沉默了,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做。

  如果不想看着大宋衰弱,那就只能选择走上夺取皇位之路;如果眼睁睁的看着赵桓登基为帝,赵构不确定是不是正确的决定,无法相信赵桓一定会支持自己,必定会使绊子。

  那个时候赵桓是皇上,他不过是臣子,要是真的发生争端,又或是称帝,怕是后世必是骂名。再说了,大宋乃是程朱理学观念甚重,也就是传统观念。如果他真的夺取皇位,怕是他人会说他赵构弑兄夺位,哪怕日后大宋日益强盛,恐难以掩盖这等丑闻。

  如果是在唐朝,那个时候民风开放,百姓思想也没有僵化。现在宋人思想太过于僵化,以致于有些事情根本想都不敢去想。即便是当权者不说什么,百姓的舆论也会让当事人承受不了。

  赵有恭的话又是事实,难以反驳。正所谓一语惊醒梦中人,要是真的到了那个时候,赵构就算是背负骂名也得如此做。毕竟,个人荣辱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大宋江山社稷,百姓安居乐业。

  历史上的赵构是宋高宗,也就是南宋的皇帝。现在的他还真的没有想过登基称帝,要知道成为皇帝,有些事情身不由己,宋徽宗便是一个例子,不像现在这样逍遥自在。

  最后,赵构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就算是赵桓登基为帝,他也不必担心自己会受到排挤。只要手握大权,就算是赵桓为皇上,也无济于事。因为那个时候的赵构无人敢动,故而赵构决定如此做。

  赵有恭欲言又止的叹息一声:“只怕到时候有些事情不是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逼不得已的情况下,你只能选择一条自己不愿意走的路。即便你不愿意,为了大宋江山社稷,也得硬着头皮走下去。”

  “二哥,你是不是隐瞒了一些事情?”赵构见赵有恭突然发问,这让他有些好奇,要是平日里赵有恭甚少提及国家大事。即便是私下里畅谈,也很少谈及皇位的事情,这一次却提及,让他有些诧异。


第五百七十八章 出乎意料

  宋徽宗的恩宠,众人切身感受到了。这份恩宠乃是开国以来从未有过的事情,不说皇帝亲自迎接凯旋而归的将领,就说赐御酒,皇上亲自斟酒等,这些都是极为隆重的大礼。

  通常来说,受到这样的大礼都是文臣,武将几乎是没有这个机会。现在也得偿所愿了,百官面面相觑,他们担心武将真正走出被贬低的局面,成为与文臣旗鼓相当的势力,这样一来,他们所谓的优越感消失不见了。

  与此同时,在百官身前,皇上身后的太子赵桓却是阴沉着脸,脸上露出冷笑来,双手拽的死死地,眼里满是嫉妒与羡慕,他身为太子从未有过如此恩宠。现在不仅仅是赵构得到了,就连跟随他一起出征的将领也得到了,如何让他不怒气冲冲,暗暗地想道:“现在让你得意吧!等你得意过了头,看你如何度过下一关……”

  “摆驾回宫!”

  接着,宋徽宗传旨回宫,他坐上了龙辇。本想让赵构一同上去,最后想想还是算了。毕竟,龙辇乃是皇上、皇后才能乘坐的,要是赵构真的坐上去了,怕是又是一番腥风血雨了。

  原本好不容易安定下来的朝堂上,再一次会搅得天翻地覆,最后作罢了。

  宋徽宗先行一步离开了,紧接着百官全部躬身迎接,待赵构等人入城后,他们方才紧随其后,直接入宫;赵构等人入城后,汴京城的大街小巷内全部都是夹道欢迎的百姓。

  百姓们脸上挂着笑容,满满的幸福之色,他们盼望多年的心愿完成了,心里如何不开心。因此,哪怕没有圣旨、讣告,他们也会亲自夹道欢迎。但是,接着他们却是跪地迎接,仿佛赵构就像是皇上似的。

  虽说这是宋徽宗的圣旨,不过百姓们也没有反驳,真心实意的跪地欢迎,口呼:“千岁千岁千千岁!”

  众口一词的呼喊声,着实惊天动地,就连离去的宋徽宗都听到了。当他听到这个喊声时,也是一愣,随即笑了笑。其实,‘千岁’这个称呼赵构还真的接受不了,他并未封为亲王,只不过是郡王。

  但是,老百姓哪里会想到如此多的事情,他们有感而发,全部发自肺腑之言。若不是宋徽宗尚在,只怕‘万岁’都会喊出来。若是真的喊了出来,怕是赵构的处境就真的万劫不复,朝中还有些蠢蠢欲动的势力,必定会跳将出来,说是赵构拥兵自重,霸占一方,有谋反的心,那就真的跳进黄河洗不清了。

  众人昂首挺胸,跨坐在马背上,面带微笑地向前走去。

  “大元帅威武啊,有他坐镇,别说辽人就是金人也不敢南下攻宋!”

  “是啊!是啊!有这样的元帅,我们大宋军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没错!有他们保家卫国,我等才能高枕无忧!”

  ……

  大街上的百姓议论纷纷,全部都是赞扬赵构等人的功绩,说的他们心花怒放,心里很是欣慰。顿时,众人觉得自己等人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这才是真正的将军理应得到的尊重。

  “儿臣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赵构双膝跪地,恭敬地高呼一声,众人也紧随其后高呼一声。

  “免礼!”宋徽宗微微一笑道,“诸位将军辛苦了,一年前你们遵从命令,二话不说奔赴前线;现在大胜而归,乃是大宋之福,百姓之幸。若无诸位南征北战,又如何消灭契丹,又如何震慑金人,这些都是诸位的功劳,朕铭记于心。”

  “楚王赵有恭何在?”

  赵有恭一愣,道:“臣在!”

  宋徽宗高声道:“此次大战你作为大军的副帅,身先士卒。虽然其中有些小波折,不过也是无关紧要的小事,处理得当,以身作则。不仅扬我大宋国威,更是不负你父王的威名,朕甚是欣慰。”

  “朕赐予你辅国大将军、太尉兼枢密院副使,代为掌管枢密院。”

  “臣谢皇上隆恩!”

  赵有恭一愣,他不曾想到这次不是太监传旨,而是宋徽宗亲自封赏。并且,自己以前只不过是王爵,并无官职。本来他有官职,又因为其他事情被剥夺,如今直接晋升为正二品,这上升的进度实在是太厉害了,堪称古今少有。

  “种师道何在?”

  “臣在!”

  “种师道,你随军出征,差点因小失大,影响大军进度。然而,你及时醒悟,又在后续战争中相助于大军,功大于过。”宋徽宗微微笑道,“你已经在战场上为国效忠长达数十年,这份功绩堪称少有,今日朕赏赐汝‘少保’,以表彰你们种家一门对大宋的功绩。”

  种师道感激涕流的高声回道:“谢皇上赏赐!”

  “宗泽何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