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军随即展开猛攻,使用迫击炮和掷弹筒轰击。每一个中队有三门迫击炮,最多的还有五门,那是不同部队的配置问题,总之,日军组织了七门迫击炮,从两个方向对村庄进行射击。
听到迫击炮的呼啸声,得到杜词教导和实战锻炼的老兵们,马上指挥大家钻进寨墙下面挖掘的坑道,寨墙虽然不堪,也是土夯砖头,上面有条石的,就算寨墙被轰塌,寨墙下面的洞穴,还是绝对安全的。
这是防止敌人迫击炮曲射袭击和掷弹筒轰击的最佳方法。
日军看着灿烂的电光,倾听着震撼的爆炸,心里舒服了一点儿。
实际,日军开始兵力进攻,这是伪军进攻,大约两个排,从东西两边对进。
寨墙下的部队发现了敌人进攻的踪影,因为敌人偷袭失败,炮火覆盖以后,已经进行了公开战斗,呼喊口号冲锋,让他们严阵以待。
等伪军进入防御地带数十米,隐蔽的机枪火力猛烈射击,射击以后,迅速转移隐蔽。
伪军在黑暗中被呼啦啦的机枪一下子扫得死伤极多,反正,两个排的中国部队拥有八挺以上的机枪,丰富的弹药,不怕消耗。
机枪弹药消耗以后,可以使用步枪弹,日式武器是通用的。
基本上,一个汇合,伪军的两个排就垮了。
日军大怒,继续炮击,继续围攻,机枪和重机枪火力压制,此时,鱼叔带领部队隐藏起来,观看美丽的夜景礼花。
在敌我双方围绕村子进行战斗,勾心斗角的时候,日军派人向周围的驻军据点发出了求援信号,更多的日军开始向这里集结。
日军有电台,通讯是畅通的。
不过,一直潜伏在周围2000米的中国毒刺部队出发了!
毒刺出击,不胜不回。
敌人血不流干,毒刺誓不收回!
杜词带领二十个人的小部队,全部是挑选精明瘦弱,特别机灵的类型,其中只有四名老兵,担任组长,其余都是自新兵蛋子,没办法,素质太低,形势太严峻。
不过,时间也够了,杜词给战士们讲述特种战斗的特点,方法,用以前胜利的小故事激励大家,这些战士们都是年轻热血的好青年,一挺说杜词是南京保卫战的那位不死的大英雄,又是刺杀朝香宫和寺内寿一两任鬼子司令官的刺客,早就被激动得要发疯了。
身边的英雄,最富有激励性,可以说,杜词最佳的条件是,他的品牌,号召力,随便他召集一些乌合之众,都能在极端崇拜和威信之中,整合起来,称为铁血军团。
一个军队需要的第一前提是勇气。
一个军队需要的第二基础是智慧。
这些,杜词都有,战场的智慧是他最可宝贵的,迅速传达给每一个战士。
当然,杜词也不会那么不分轻重,什么都讲,只是最迫切需要的。
他们学习杜词的倾听方法,从枪声判断枪械的型号,射程,距离,方位,人数多少,胜败优劣等等。
他们开始行动,毒刺露出牙齿,要向鬼子的背后开刀。
他们袭击的第一个目标是东面敌人的主力部队。
那里是敌人迫击炮火力和机枪火了很猛烈的地方,是敌人的主力无疑。
所有毒刺部队的成员,都有两样东西,一,手枪,二,匕首。
当然,部分队员使用缴获鬼子的军刀。
而二十名队员,两人一组,互相配合,四人一大组。
黑暗中,杜词带领队员逼近了东路敌人的后方。
第六百零二章 背后袭击
?黑暗中,还是黑暗,无边的黑暗,因为西面迫击炮弹的爆炸绽放的电光,前进的地面稍微有一些光亮,最朦胧的光影,很快又归于沉寂。
杜词部队迅速前进着,因为他们有最出色的向导,村子里就有热血青年加入了军队,对周围的环境熟悉到不能再熟悉了。
鬼子迫击炮轰响的地方,就是暴露他们自己的地方,每一次炮弹轰击的闪光,******的点燃,都能有很强烈的火光,指示了日军的所在。
杜词部队也没有大意,而是派遣尖兵来清除敌人的警戒线,敌人是训练有素的老兵,绝对不会放任侧后的安全问题的。
杜词当仁不让,适当距离以后,杜词让部队隐蔽,自己带领一个本村的向导悄悄出发,观察了一会儿,长期黑暗中的视觉适应,通过倾听和观察,综合感觉,杜词确定了敌人的警戒部队,人员相当不多。
这是正常的,鬼子本来兵力就不多,南京保卫战极大消耗了日军的精锐,日军要西进,从战略和战术上都开始正视中国部队的能力,调集了最大限度的兵力,加上寺内寿一在上海滩被刺杀,直接割掉脑袋,那是多大的震撼,鬼子留守的兵力最大限度地控制在了大城市,所以,杜词是放心作战的。
一个鬼子哨兵打着呵欠朝西面张望,可以说,进攻村子的两次失利,肯定震撼了敌人,敌人正全力以赴地盯着目标。就是警戒部队也忍不住了。
日军的警戒并不严密,否则,最起码有一个完整的警戒线吧?
不是日军指挥官失误,还是兵力问题,进攻不利因素,日军恐怕最大限度的集中了兵力用于进攻,后方?什么?后方跟战斗有什么关系?
日军并不熟悉也并不适应杜词的外线留置精锐,内外线结合的特种战斗方式,这是必然的,一个正规战部队和一个特种战斗部队的阴险狡诈程度,远远不能相提并论。
海螺壳里做道场,就是杜词的战术特点,现在,他虎视眈眈,日军毫无防范。
杜词本来会等鬼子再次发动进攻的时候,突然攻击,受到最大效果,可是看到敌人火力这么凶猛,唯恐村里的新兵蛋子们顶不住,提前进攻。
正在打哈欠的鬼子哨兵被杜词突然一跃而起,用手捂着嘴,匕首噗嗤一声割断他的咽喉,朝旁边一压,将鬼子按倒在地上。
接着,又有两个鬼子被暗算了。
暗算是好听的,最残酷的事实是,杀戮。
其实鬼子的体力素质不错,从手感上杜词能够判断鬼子反应能力之快和顽抗的能力之强,有的比自己稍微弱一些。
干掉三个鬼子哨兵以后,杜词自己换上鬼子的服装,扛着步枪,在腰围上系了一条白绳子。
绳子由缴获的鬼子被色内衬衣撕扯随便拧成,很粗,很明显,即使这么深厚的夜幕,偶尔有点儿亮光,也能看到,这是和鬼子的不同区别。
另一个向导被派遣返回去了。
一分钟以后,二十名队员全面赶到,都做了白色腰围标记,为了减少不必要的误伤和最快地辨识敌人和出击,小组汇合,五个人一组,一个尖兵,菱形四个队员,缩小了小组的数目。
第一个尖兵穿戴了鬼子的衣服,手持鬼子的枪刺,因为只杀了三个鬼子,只能先武装三个战术小组。
杜词再一次重复了联络的暗语,马上行动。
此时,日军对背后的情况变化一无所知,继续分布在长长的防线上,对村庄实行向心包围圈儿,迫击炮的阵地距离杜词等人只有几十米。
杜词没有发动直接进攻,因为发现敌人距离村庄还远着呢,敌人前两次攻击完全失败了。
稍等片刻,敌人发起了新的冲锋,无数鬼子举起了步枪,敌人的小队长和伍长军曹等基层军官发出了娴熟的指令,日军犹如地狱里放出来的恶魔,朝着前面蜂拥而去。
当然,杜词注意到,敌人的冲锋也不是乱来,而是有严格的阵势,日军士兵在绵密的交叉火力掩护下,向前面渗透,分为三人一个小组的基层战斗单位,冲锋,射击,素质很好。
当日军主力部队突击了百十米以后,杜词出击了。
他发出了一声夜莺的鸟鸣,人已经跳跃出去,四个菱形战术小组,好像四个尖锐的刀刃,插向敌人。
留守的日军不多,而且是炮兵和机枪射手和少量指挥官,联络通信兵,还有医护兵,在一条长长的弧线上聚集着。
中国部队二十名队员,加上杜词,二十一人,突然冲到鬼子的身后。
能够用长刀捅死的,就不用其他,能用匕首割喉割脖颈动脉的,就不用手枪,真不行的,一枪嘣了!
因为刚才敌人炮击的火光,大家谁都能找到西面敌人的位置,所以,有目标,直接扑上去干活儿。
菱形战斗小组,一旦接近敌人,就变成一个弧形扇面,将鬼子的散兵线留守圈吃掉。
鬼子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