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证明了什么?
因为从来没有想过这么深刻的问题,连万仞山这个见多识广的同学也只有张口结舌的份,更不消说那些没见过什么大世面的同学了。
万仞山被问得冷汗直冒。
按理说,这么浅显的道理,教育部门的人,应该早就发现了,要么是出于某种原因不敢说,要么就是这些外国学生忽略了一些事实(或是不了解中国的一些实际情况),导致这个表面上看起来有这么明显BUG的重点中学生存必要性的问题,实际上另有天地。
而教育局地官员失态地呆了半天。才喃喃地道:“课题。一个好课题。我地论文题目有着落了。写好它。就是一篇CSSCI。CSSCI。”
一个同是高一地学生问“虞千里”:“什么是CSSCI?”
万仞山想了想道:“我对教育类了解不多。但既然SCI是科学引文索引。那CSSCI可能是中国社科地相关索引吧。SCI是世界三大论文索引地一种。是理工类学者最为仰慕地一种论文发表地标杆。我看CSSCI可能是国内社科地相关权威。”
教育局地官员闻之。噢圆了嘴。他暗忖着。教育局里估计有些职员对此都没有什么了解。而且据他自己了解。许多中学老师对SCI系列也一无所知。这个居然会法语地中学生。实在是不可小看啊!
“怎么你连这个也知道?”一个高二地学生忍不住问道。
“噢。上网地时候东点西点。碰巧发现地。”万仞山忽然想到。这种托辞实在是最不用脑筋地、解释自己懂得比同龄人多地方法了。以后犯不着再去想什么原因、什么根据了。如果别人再问自己为什么懂路由器啊、小型机啊、数学啊。还有这些SCI之类地专业地东西。就说自己上网地时候碰到了弹窗广告。被迫了解地。哈哈。一了百了!这可是来此地一大收获!
一行人走过操场,外国人对不远处操场的高配置赞叹不已。万仞山介绍道:“这是塑胶跑道,在我们这个省,只有重点中学和省体育馆、省体育场里面有,连全国211工程的大学里都没有。普通中学和示范性中学更别提了。”
外国学生虽然对“211工程”这个名称不甚了解,但他们只是问了个解释,没有深究下去。
万仞山充分意识到,老外开放性思维、以及对现状的质疑,可能是他们创新思维的源泉和基础。
一位外国中学生问道:“这个学校有那么优秀的入学学生,还占用了那么好的资源,而且是省一级的资源,那它在三年后的高考中脱颖而出就不奇怪了。相反,我还要怀疑它,为这种学校付出那么多,是不是真地值得。”这个问题又回到刚才那个初始值VS终到值上面。了
万仞山除了把这段话翻译给本校同学以外,也没有更多的评论,因为这些都是事实,每一个国人都知道、都已经习以为常了。
接下来无话。
下午,陪着外国师生参观一所普通中学的“虞千里”的同学们,无来由地有一种优越感。那是对比自己学校的设备、设施要差的普通中学的一种优越感。不过这种优越感没有保持多久,就又被外国学生们的一番言论给打击得体无完肤了。
据当时“虞千里”的翻译,那些思维新鲜的外国学生们,看到那些明显与重点中学和示范性高中相差很多的校园,大发议论说:“你们的学校资源分布很不均衡。一些学生享有了令人羡慕的资源,而大多数学生却在平均水平线下学习。”
虽然万仞山社会阅历也不少了,但对这种针对性很强、事实也比较清楚的“指控”,他还是没有什么点子来反驳。虽然自己的身份更多的是局外人,但往大里看,为我国进行辩解,那是义不容辞的,因为自己的身份不仅仅是“学生”,更重要的是公民。
临近结束的时候,外国参观团的负责人,也就是那个中年女教师,透露了第二天想去科技馆“看看公众科教设施”。
秦老师听罢,忽然道:“明天?明天正好有日偏食,我们正好可以一起看一看。”
听得秦老师这样说,万仞山感慨不已。
自己在四海软件的那阵子,也有过一次日食,那时的经理符成炫组织大家看了一次日食,也算是印象深刻。
这一次呢?会有什么样的情形?也像上次那样,有两个年轻人的邂逅么?
第一第五九章 看日偏食(上)
像秦老师这样还有对天文有着纯朴的爱好的人,已经不多。
现代人,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由于生活的压力,已经对工作以外的很多东西,都渐渐地不上心了。而业余生活还保持着自己的兴趣爱好的人,已经越来越少。
万仞山对中产阶级的关于旅游、自驾游之类的“爱好”是不敢苛同的,因为那些东西都是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作后盾。你不能在调查兴趣爱好的时候,对那些衣不蔽体、吃了上顿忧下顿的穷人说:你为什么不去学高尔夫?每年自驾游一次、跟团或自己旅游一次都是对身心健康有好处的,你也应该去啊。平时有什么娱乐呢?我都是去打保龄,你呢?啊?散步啊?
在众多的兴趣爱好中,无论穷人富人都可以拥有的实在太多,但中国人穷了几千年了,终于有机会脱离苦海,总希望别人看到,总以为别人不知道,所以那些兴趣爱好除了一些是因为经济能力增加以后自然而然提升的(比如旅游)以外,其它有一些就是在炫富了。
秦老师先吩咐一个学生,到科技馆去买观测用的太阳眼镜,以免明天售磬了。
第二天,日食初亏的时间大概是八点八分,所以大家起得很早。万仞山早上五点多就去送报,所以对他来说并没有什么困难。倒是一些本校学生休息不够,上了校车还哈欠连连。
接了外国师生以后,因为路程的原因,由教育局的官员提议,临时将观看日偏食的地点改成滨湖小学。
城市东边是繁华地区,这当儿还没到上班时间,所以到滨湖路小学的时间比预计的要早得多,在拐了七八个弯,路过新华社的本地分社以后,终于在一条小路看到了那个小学的门口。
一行人于七点四十二分到了现场。
但“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这里早已来了许许多多的来看日食的群众。
万仞山不由得拍拍脑袋:如果是他自己来这里,一定难以找到这个地方。到时,就难免错过初亏的大好时刻了。虽然日偏食看到的机会不是非常罕见,但错过了总是难免背上中国人不守时的嫌疑。
校门很小。正面是一栋大楼。显得非常压抑。可能这里土地非常贵。所以学校地面积也不大。当然也可能是因为学校建立得早。当时没有太多地规划。所以后来没法扩建。就变成现在这样。进校门不到十五米地地方。就是一栋教学楼地台阶。进门向东边。在路过地草地上。刻着《论语》地一些名句。比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之类。还有一个书卷地样子。非常吸引人地眼球。美中不足地是。它地字显得不够清楚。要站在正前方很近地地方才能看得见。
向东边走了大约三十米。就向北边拐一个弯。看来是绕过门前地这栋教学楼。走到它地后面。后面是一个小操场。大约是四个篮球场。一个网球场。那个跑道很小。看起来应该是200米一圈地。整个学校感觉异常地小。但是硬件设施不错。难怪这里是全市日食观测点地群众观测点之一。
在篮球场上呆了一阵。人员渐渐地来了。这当儿这些外国人渐渐成了大家地焦点。一些来到现场地人。以中小学生为主。就围上去。可能是为了锻炼口语
每当万仞山和外国师生说法语地时候。那些中小学生就一头雾水。有学生问道:“怎么你们说地英语我一句都听不懂地?”
万仞山笑笑:“这是法语。”
那些中小学生一脸地羡慕。
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接近七点五十分的时候,一辆写有“科技大蓬车”的大车子
一辆地方电视台的车子驶了进来。
难道每个观测点都有电视台的记者采访?学生们对那辆车非常感兴趣。而万仞山避之唯恐不及,生怕被电视台记者拍摄进去,播放出来的时候,会影响自己的身份的隐藏。
有外国学生道:“我发现你的同学们对那些电视台的人非常感兴趣,但为什么你不上去呢?”
万仞山想到一个冠面堂皇的理由:“我要当你们的翻译,把你们丢在一边,是非常不礼貌的事情。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不能为了一己私利而将客人弃之不顾。”
外国学生点点头,道:“没关系,你做你的,我们有问题再找你。”
万仞山笑笑。自从觉得潘老师似乎时刻将笑容挂在脸上,万仞山似乎也受到影响,时不时也会笑一笑,仿佛这样就可以时刻得到潘老师的教诲似的。
万仞山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