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吕宋兵对比了下,东瀛人要比本国土匪要凶得多,最后还是哭着喊着去打土匪了!折腾了一天,终于砍了几十个土匪,过来个华护给了几串铜钱,把吕宋人乐得直喷屁!
如此慢慢打下去,竟然打出了一支“忠勇无比”的吕奸走狗队伍,这是后话。
。。。晓阳回到了台北港。这里的港口规模不算大,却也能停数艘大船,算是基隆和高雄的备用港,一般都是“靠得住”的人和外宾船只来此停泊。。
一大堆消息,一大堆需要老板决策的。
首先当然是好消息。
“东方牌”治疟丸早已试制成功,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正式全面开卖,立即就遭到全面追捧!虽说卖得并不便宜,可还是出一批卖光一批………这是此时治疗疟疾的唯一特效药,救命药啊。
这药有的流入黑市,卖到十倍的价钱!有钱人还是会买。
不但在中土,以后晓阳还打算直接在南洋设厂加工,远销南洋、印度洋和欧洲!而且有蚊子存在就会有疟疾,就会有许多的病人。
可以想象,它将成为晓阳府的主要财源之一。
日后,有些精明的西方人、阿拉伯人、掸国、锡兰等国也想挤进这个市场,可是搞一种新的药品并非易事,再说治疟丸的原料“金鸡纳树皮”主要的来源地南洋南部地区大多在晓阳府的势力范围内,外人想找原料都困难!只能捏着鼻子每年花大代价买晓阳大药房的药品。
三山造船学院、台北航运学院(附设航运学校)、三山机械学院、马尼拉造船学院陆续开学!这已经不是晓阳府的第一所学校了,早在三山城时期,三山航运学校(培养高级水手)、三山武器学校(军火行业内设)、三山造船技术学校(培养造船技工)和行政学院便已开学。
标准化、规模化、技术化是晓阳手下产业的发展方向,有目标的培养符合这样标准的人才自然是必须的。
台北航运学院看来只是教航运的,实际上却是有单独的“航海系”和“海军系”,两系虽然同处一个大院,共享许多教学资源,却是互相分开的,军事课程也都保密。
基隆港的建设和生意极为红火,因为能提供安全便利的经商环境,南北商人蜂拥而至,除了做海贸,还有大量作其它事业的,单是房地产晓阳府就赚了好大一笔!
眼见基隆的地方很快就不够用了,晓阳府正在策划两个方案:基隆新建商品房推荐建楼房,向山上发展;在台北、台中、台南、台东策划新的商业区和工业区――当然这些是要远离治所和重要机构设施的。
中原战事正如晓阳所料,纠缠不清。大元朝死而不僵,一百多万军队把义军打得满地找牙。不过随着大元朝粮饷不济,蒙元军队士气也渐渐低落下来,各路义军再次重出江湖,攻略各地方。
适逢这几年中土天气不好,不是旱就是涝,再加上各路烽烟影响,中土已经全面出现了粮食不够吃的问题,要不是东北的粮食肉类大量外运,中土早已出现了严重饥荒,不知道要饿死多少人。
蒙古人征粮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前线的军粮只够半月之用,而且运过去的越来越少,这样下去一两个月,前线就没粮食吃了!前线的蒙元大将由莫思吉王爷带领齐齐上书朝廷,威胁没有粮食就撤兵!更有人纵容士兵大掠地方,战区小民苦不堪言,纷纷逃亡,昔日富庶繁华、鸡犬相闻的水乡田园成为百里不见人的废土,上好的田地无人耕种。
情况稍好些的地方,也因为蒙古人的残酷压榨而渐渐变得奄奄一息。
……………………………………本章完………………………………………
第一百九十二章 你是我的女人了
第一百九十二章第192章你是我的女人了
正在此时,南洋大胜的消息通过“晓阳时报”和口口相传散播开来,恰如平地一声雷给几乎走投无路的小民们打了一针强心剂—向来是外来人来中土打汉人、大肆杀戮掠夺,啥时候听说过汉人在海外打赢过仗?
而且强悍的晓阳府掌舵人崔晓阳亲口承诺,将会捍卫南洋华人的利益,这可是让想要南下的中土小民放下了心。
有土地、有粮食、有安全、有人管,这对于饱受战乱、压榨之苦的小屁民来说就是仙乡了,实际上东北早就成了这样的仙乡了。
有人到各地“晓阳府办事处”询问移民事宜,得到的回答是“欢迎!”而且晓阳府对移民给出了很好的政策。
“既然如此,不去的才是傻子!”大群的小民纷纷背井离乡,往沿海、长江边大城而去,不管是大路小路还是荒山野岭一律川流不息!当然路上仍旧艰难,半途饿死、病死无数,死尸互相枕籍发臭,又有半路遭匪徒乱兵掠夺杀害者,更有女子被侮辱后杀害倒在路边,惨状不可名状。
“走!晓阳府在大城搞了粥棚,只要到了那里,就有活路!”
…
金陵城江北浦口镇江边,晓阳府的粥棚前面排得都是这几天到达的饥民,五十口大锅前面的队伍望不到头。晓阳府几乎日夜不停的施粥,饥民们虽不见得能吃饱,却饿不死。
“大善人啊。。。”打了粥,饥民鞠躬道谢、偶尔跪拜,小民也就只剩这点东西了。
身着晓阳府制服的护卫在饥民群中来回巡视,维持秩序,发现作奸犯科者就地处决。
队伍中,琼花在领粥的队伍里,捧着粥碗、头昏眼花。因为领粥的人太多,稀粥又吃不饱,除了睡觉的时间一般都是整天在这里排队领粥。
她是个女子,而且是书香门第出身,知书识礼、颇有气质的那种,可从外表是看不出的。为了避免可能的侵犯,她在跟着爹娘出来逃荒之前改了男装、脸上也抹了锅灰尘土,束胸严严密密包裹了数层,配上宽大的衣服,外表只是个瘦弱小子罢了。
可虽然逃过了涩狼的觊觎,半路上父母却因饿和病死去了,她由好心的同村人带到了这里。
两个晓阳府护卫走了过来,其中一个随意一瞥。“咦?”就叫过琼花:“把喉咙露出来!”
琼花只得照办,于是就被人发现了女人身份(没喉结)。
“你到妇孺那边去排队!”护卫给她指引,一面扬声道:“冯大姐,又有一个女扮男装的!”这时候世道太乱,女子外出扮男装是常有的事。
“哎!”有人应道。远远看到一个女人在招手,琼花只得怯怯走过去。
走到近前,琼花发现这女人长相比较粗豪,甚至有点黑胡子!不过看来还算亲切,近旁已经有几个女孩子。
“叫什么?”开始登记身份了。
“琼花。”
“哪里人?”
“高邮**镇”
“家人呢?”
“都没了。”
“嗯~”说着那“冯大姐”把手指扣上了琼花的脉门。
“哦,中品~”抬头看了她一眼,道:“愿不愿意到晓阳府当内侍?能吃饱、活不累、有银子赚。”
“愿意!”琼花如被天降馅饼砸中,脸都笑开了花、立即同意,生怕同意得慢了让人取代。
其它女孩子纷纷投以羡慕的目光,因为那相当于终身制的“公务员”!而且还有可能得到大老板的青睐从此一步登天,绝对是全国女子羡慕的岗位!当然从此也就是老板的人了,干活、陪宿伺候什么的在所难免。好在,听说大老板并没有随意打杀、虐*待、转卖近侍的习惯,绝对属于最好的一类主子。
冯姓女护卫继续给其他人登记。
“宋晓,想不想练武,当女兵?能吃饱、有军饷、退役之后分田地。”
“愿意!”
“小白菜,在家中种过地吗?还会点什么?”…
准备外送的饥民都会尽可能的甄别登记一番,发现好的武学苗子和炉鼎女子就询问愿不愿加入晓阳府当公务员,回答当然是百分百愿意。
各路饥民随时会登上过路船和专船一船船的去往夷州,之后要么留下打工、种地,或以此为跳板去往吕宋、爪哇、东方城。。。开始他们的新生活。
十多个大城都是这种状态。
官府乐于看到这种状况,因为他们根本无力赈济,又怕饥民成为义军的兵源。至于日后劳动力缺乏的问题,暂时顾不了了。
半年以后。台北,琼花和几百名姐妹一起住在一个大宅子里。
名义上她们都是晓阳府的近侍,吃的住的都不错,尤其是吃得好,定时还要吃补药;平时也会做些刺绣的活,并不繁重,还会发零花钱,有些绣工好的已经开始赚薪水了,真是让人艳羡—这时候的规矩,自愿卖身的没有给薪水的。
“听说大老板有时会叫我们过去亲近一番…”琼花一想到这个就会羞红了脸,隐隐地还有几分期待。谁不期待呢?那可是大元朝皇帝以外最有钱的人了,成为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