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逍道,“各地义军的首领如今已开始纷纷赶回总坛,不日即将到达。”
云萧点了点头,义军的名单之中,云萧看到了很多熟悉的名字,这些人,很快就会再次见到。
这时,书房外面传来敲门声,是胡青牛夫妇。
见云萧另有要事,杨逍告退。胡青牛夫妇带来了云萧想要的东西,两人各自递上一个瓷瓶,红色瓷瓶里的是毒药,蓝色瓷瓶里的是解药。
打开红色的那瓶,云萧取出一粒。果然与自己记忆中的一模一样,至于药性,相信再过不久,试药的人就会来了。
琐事终于告一段落,云萧取出一块羊皮,此刻上面已经不再是一片空白,多了一篇内功心法,乾坤大挪移。
吩咐小昭,任何人都不得前来打扰后,云萧准备修炼乾坤大挪移。有了先前九阳神功的前车之鉴,云萧将心法先细细分析了一遍,确认自己不会再出现什么功力暴走的情况,这才敢放心修炼。
乾坤大挪移共分七重境界,悟性高者修习,第一重需七年,第二重加倍,如此愈发困难,秘笈作者本人只练至第六重。如果有人能习至第七重,必是古往今来第一人。
这一点,让云萧想起了龙象般若功,那同样是一门极其耗费时间的功夫。但两者又有不同。乾坤大挪移入门难度就极高。龙象般若功普通人就算资质愚钝,花个几年时间也能练成。
当然,乾坤大挪移在另外一种人手中,却可以速成。打通任督二脉之高手。只需三个时辰,即可练成。这句话,云萧可是熟悉的很。原著中的张无忌,大约也就花了这么久,甚至更短的时间,一直练到第七重。
真正让云萧敢放心修炼的原因是,乾坤大挪移并非专注修炼真气的内功心法,练这门内功,对真气的增长并不如何显著,它的主要目的是开发人体的潜能。
一个人的潜能如果越深,练成乾坤大挪移后,爆发出来的威力也就越强。
每个人体内的潜力都极为庞大,只是平时使不出来,每逢火灾等等紧急关头,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者往往能负千斤。这里面增长了十倍不止。
云萧此刻,未经开发,所能施展的力量已经有上千斤,学完这乾坤大挪移心法,万斤巨力绝也不在话下。
开始修炼乾坤大挪移,前面六重势如破竹,不过一盏茶的时间,云萧俱已练成。对于第七重,云萧停下了,因为第七重有一部分是错的。
乾坤大挪移的原理,云萧已经彻底明白。心法旨在颠倒一刚一柔、一阴一阳的乾坤二气,乾坤颠倒,这其中的诸般力道也会发生变化,甚至逆转。潜能开发出来了,但自己的力量其实没变。
比如云萧,他本身的力量足有上万斤,但超过九成的力量是无法发挥的,这部分力量就像被人体上锁了。所以先前他以为自己的力量只有千斤。
这道锁,就是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七重乾坤大挪移,可以想象成七重枷锁,每打开一重枷锁,就能释放出一部分力量。
为什么只有七重,因为对创出这门心法的作者而言,他体内的潜力顶多只需七重枷锁就能完全锁住。
后人练到第二重,第三重,第四重就练不下去,只能说明他的潜力有限。
内功养身,增加的不仅仅是真气,还有就是人的潜力。内功越深,所能潜藏的力量也就越大。练乾坤大挪移也越容易。
云萧二次穿越,返老还童,自身的潜力极限早已超过七重枷锁,以乾坤大挪移的心法推测,云萧应该能练到第八重,也是从未有人练成,从未有人想象过的一重。当然,这一重需要云萧自己来创。创出来后,也只有他自己一人能练。
如何完善第七重,并且创出第八重,云萧已经有了头绪。
世间所有内功修炼出来的真气都是有属性的,简而概之,分为阴柔和阳刚。当然还有介于两者之间,保持两者平衡的,可以称之为太极。
乾坤大挪移所载的乾坤二气,指的便是这阴柔与阳刚两种真气。云萧的真气已经到了阴阳相济的地步,颠倒乾坤,易如反掌。仅凭这一点,他就可以完善第七重。
至于第八重,云萧也有了设想,那便是太极,准确的说是太极领域。以太极领域为根基,演化乾坤大挪移第八重,届时,无尽乾坤,随意变换,或许还能演化出意想不到的东西,云萧感觉到自己的空间能力蠢蠢欲动!
创功非一朝一夕之事,暂时将乾坤大挪移练到第七重后,云萧出关了。感受到体内无穷无尽的力量,云萧的心情也随之澎湃。
八重乾坤大挪移,云萧依之划分力量。
普通人的力量在几十斤到百斤不等,云萧将举起百斤的力量作为基数。之后,每提升一倍,提升一重天。
第一重天,力量至少两百斤。
第二重天,力量至少四百斤。
以此类推,
第七重天,也就是现在的云萧,力量已过一万两千八百斤。
至于还在理论中的第八重天,足可超越二万五千六百多斤。
第九十八章再见朱元璋
明教各地组织义军的首领已经赶回光明顶,正在等候云萧的召见。光明大殿内,众人济济一堂。
刚靠近光明顶,诸人就已经得知,明教已经有了新的教主。纷纷猜测,这位新教主是什么样的人!
云萧,出身武当派,为张三丰第八弟子!十岁那年便已名动天下,天下人称其为少年宗师。为明教寻回圣火令,收服波斯总教,化解明教与五大派的恩怨,诸般光环笼罩其身,让众人无不佩服。
洪水旗的阵营中,朱元璋诧异,这位新教主的名字怎么和当年自己认识的那位少年一模一样?
“朱元璋,徐达,你们可还记得本座?”光明大殿的上方,不知何时已经出现一道身影,云萧正笑吟吟的盯着众人。
众人正在窃窃私语,突然听到上方一道声音,抬头看到一人出现在教主之位上,顿时大惊,他们这么多人居然毫无察觉。
朱元璋听到来人直呼自己名字,更是惊讶,抬头看到云萧面容,疑惑道,“你是?”
“他便是本教新任教主。”杨逍不知何时也出现在了大殿之上,一起出现的还有三法王、五散人。
众人得知云萧的身份,无不惊叹,居然如此年轻,然而无人敢小觑他,毕竟这位可是十岁就摆平了少林神僧与峨眉掌门。
云萧笑道,“五年前,本座与诸位中的某些人已经见过,可还记得?”
朱元璋、徐达几人立刻想起当年在皇觉寺所见之人,他们对云萧的印象极其深刻。云萧赠他们的兵书,多年来,助了他们许多,而且云萧曾说过,日后会与他们成为志同道合之人,没想到是这样一种方式。
如今的朱元璋和徐达也已在军中混成了一方将领。可惜缺乏外援,义军最终还是败了,得知明教有了新主,他们迫不及待的赶了回来。
朱元璋道,“原来教主便是昔日的云兄弟。”
云萧只认识其中几人,杨逍将其他几人也给云萧一一介绍,包括朱元璋、徐达等人在内,他们皆出身五行旗,如今在各地组织或者参与义军,都为一方将领。
云萧问起义军之事。朱元璋道,“如今东南群雄并起,反元义军此起彼伏,天下已经彻底大乱。但此时的元军仍是极强,
起义者又各自为战,互相并无联络援手,没过多久,便被元军纷纷击破。每一处起义,本教皆有大批弟子参加。被元军或擒或杀,殉难者极多。”
朱元璋说到最后,忍不住叹息,其他人也感同身受。徐达道。“天下百姓此刻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元朝已失民心,正是我辈驱逐鞑子,恢复大好河山的时候。”
杨逍道。“昔年阳教主在世,日夜以兴复为念,只是本教向来行事偏激。多年来和中原武林诸派怨仇相缠,难以携手抗敌。如今云教主已经化解了我们与武林诸派的恩怨,是时候与天下群雄联手抗敌了。”
云萧道,“不错,反元不仅是我们一家之事,只有天下群雄齐心协力,才能真正将鞑子赶出中原。”
以前,教中对于反元的意见不一,有人觉得应该以明教为主,有人觉得需要联络外援,然而那时候的明教,名声尽毁,各大派无人愿意伸出援手。此刻云萧出面化敌为友,终于统一了所有的意见。
接下来数日,众人一直在商议反元大计。终于,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下,一份宏图大计确立。
乘明教众人皆在,云萧下令,在光明顶祭坛上,焚火烧香,所有人一起对明尊宣誓。
首先,正式宣告明教各地义军并起,共抗元朝。所有教众需要相互联手。义军一方有难,八方可援,不再让元军逐个击破。
其次,安排诸人分头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