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京人"头盖骨失踪记-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胡老说着,便将那张“秘密图”从信封里掏出来,在茶桌上缓缓展开。 
  这是看上去普通的草图,在一张十六开的纸上,画了十余处圆圈,圆圈之间,均有箭头所指。每个圆圈旁边,都标有英文。图的左边,依次用英文写着11个人的名字,有的英文名字后面,还注有中文名字。图纸还算清晰,只有个别字迹,很难辨认。凭直觉,我感到这的确是一张非同寻常、大有文章的秘密图。 
  胡老用放大镜看图纸,解释道:“皮特森来信告诉我说,这张图是1945年8月日本投降不久,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一个调查官在北京查寻‘北京人’时,找到了当时日本宪兵队的队长,从这个日本队长那里得到了这张图。后来,这个美国调查官将此图带回了国内。再后来,皮特森好不容易从这个美国调查官手上得到了它的复印件。” 
  “皮特森为什么要将这张来之不易的图寄给您呢?”我问 
  胡承志想了片刻,道:“我这也是个复印件,皮特森之所以要将这张图寄给我,主要是希望我能根据此图为他提供一些新的情况,因为皮特森在信中说,尽管他对‘北京人’的寻找已有十年之久,且手中的材料也有两英尺厚,但有价值的线索却不多。另外,这张图上有两个地方都标有我的名字,而且在我名字的下面还画有两道红杠,你看——”说着将草图推移过来。 
  我随着胡老手指的地方看去,在图的左下方和右上角两处,果然标有“胡承志”三个字——既有英文,又有中文。而且,在两处写有“胡承志”三个字的下面,确实都重重地画了一道杠杠。 
  胡承志指着图上的那些圆圈、标记和英文,向我作了一番耐心的解释和分析之后,愚笨的我总算大体明白了这张图的意思。简单说来,这是当年日本宪兵队在北京搜查“北京人”时,经过研究分析之后,画出的一张推测“北京人”去向的示意图。   
  第十章 世纪末寻找(2)   
  图的左边,首先列出了重点怀疑对象的名单,其排列顺序是:第一人,由于字迹不清,据胡承志反复辨认,应是协和医学院的人;第二人,是息式白;第三人,是德日进;第四人,是裴文中;第五人,是蓝玉田(管协和医学院地下室库房的人);第六人,何博礼(协和医学院教授,瑞士人,驻华领事);第七人,博文;第八人,胡顿;第九人,由于个别字迹不清,据胡承志辨认,为一外国医学博士;第十人,马文昭;第十一人,松桥。此外,图的左下方还列出了三个重点人物:第一个是美国陆战队的哈斯特上校;第二个是中国的胡承志(下面画有一道红杠);第三个是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教授长谷部言人。而图的右边,则是由各种圆圈和箭头标出的“北京人”装箱后可能流向的各个地点。这张图所表示的意思是:装有“北京人”的两个箱子首先送到协和医学院娄公楼地下室保险库,然后送到美军陆战队兵营,再后来可能有六个去处(从右至左):或某兵器所;或丰台;或秦皇岛火车站;或某仓库,或天津巴斯德研究所;或直接到天津巴斯德研究所;或赫利孔山(由于字迹模糊,此处无法确认,不知是个什么地方)。 
  无疑,当年的日本宪兵队,就是根据这张秘密路线图,在北京和天津等地搜查“北京人”的。 
  面对这张草图,我的脑海里当即冒出两个疑点:一是近60年来所有关注“北京人”的中外人士都说博文先将“北京人”送到了美国公使馆,但这张图却表示得非常明确,装有“北京人”的箱子是从协和医学院直接送到美军陆战队兵营的,根本就没到过美国公使馆。二是这张图到底是谁画的?图上那些颇见功底的中英文字迹又是谁写的?从理论上说,图和图上的字应该是出自一人之手,但问题是,一个日本宪兵队的队长或者队员将中英文同时写得如此不凡,可能吗? 
  当我把自己的怀疑与思考提出后,胡老说:“送美国公使馆的事,没有一个中国人见到,我也是听裴文中说的。到底送了还是没送,我不清楚,恐怕裴文中也不清楚。” 
  当我向胡老请教第二个问题时,胡老重新拿起放大镜,把图上的字迹又反复看了看,然后说:“我也觉得奇怪,这图上的英文和中文看起来都不像是日本人写的。” 
  “那您看像哪个国家的人写的呢?” 
  “我看有点像中国人写的。” 
  “中国人?”我有些吃惊地抬头望着面前这位和善的老人。 
  胡老说:“我只是这样猜测,但没有根据,只是感觉。因为日本人写的字笔画大都很硬,而这上面的中文字写得很潇洒,很漂亮,英文字也写得不错,一般的日本人是写不出这么好的英文的。从英文的笔体来看,有点像搞财经之类的人写的。” 
  显然,如果这张图上的字不是日本人写的而是中国人写的,这个中国人绝非等闲之辈。此人当年若是没有参与日本宪兵队对“北京人”的搜查活动,是根本不可能画出这张草图的,更不可能准确地写出每一个中国人和外国人的姓名。那么,画出这张秘密草图的中国人——如果真是一个中国人的话——又是谁呢?他或她当年在搜查“北京人”的过程中,扮演的又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当然,也不排除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这张秘密搜查图出自日本著名侦探锭者之手。虽然并不知道锭者的中文写得如何,但他的英文却很不错,这是当时的中国科学界许多人知道的事实。 
  临走的时候,胡老表示可把此图送给我,或许以后还用得着。我怀着感激之情接过了胡老送来的充满了信任与期待的特殊礼物。 
  回到家后,在寂静的夜晚,我独自展开这张草图,再次进行仔细慎密地观察、分析。最后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当胡承志将“北京人”装箱并交到博文手上后,博文并没有送到美国公使馆,而是直接送到了美海军陆战队兵营。其理由和根据是:1.图上只有从协和医学院地下室到美军陆战队兵营的路线图,没有地下室到美国公使馆的路线图;2.日本宪兵队列出的14个追查人员名单中,也没有一个是美国公使馆的人;如果博文确实将“北京人”送到了美国公使馆的话,公使馆肯定会有具体的接收人,这个接收人也肯定会出现在这个名单中。因此,半个多世纪来关于博文先将“北京人”送到了美国公使馆的说法,不攻自破。   
  第十章 世纪末寻找(3)   
  为了验证这个推断,我再次打电话给胡承志,希望他就此事再查阅一下有关信件。第二天,胡老告诉我说,他仔细查阅了皮特森给他的所有信件,其中一封信中明确说,据那个美国调查官员讲,博文没有先将“北京人”送到美国公使馆,而是从协和医学院地下室直接送到了美军陆战队兵营。 
  至此,半个多世纪的谬传终于得以澄清,我为此长长出了一口气——后来的“北京人”搜寻者,可以不必为这一点再费尽心思而把精力用到别处了。 
  这张尘封了半个多世纪的秘密草图,的确为“北京人”的去向问题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并解开了关键的一环,但遗憾的是仍不能由此推断出“北京人”的真正下落。只有一点可以肯定,当年日本宪兵队在北平搜查“北京人”的确下了一番苦功,而找到“北京人”的可能性也是最大的。 
  那么,“北京人”是否真的在日本人手中呢? 
  难忘的长春之夜 
  当历史的脚步即将迈过20世纪门槛,新世纪的曙光已映照全球时,随着人类对自身历史回顾与探讨,人们对“北京人”的渴望与寻找,似乎比以往更加强烈。当年在周口店那个荒凉的山野深处,继裴文中之后于11天之内连续发现了3个“北京人”头盖骨的贾兰坡,更感到了时间的紧迫。 
  1998年,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土、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的贾兰坡,已是91岁高龄。在人类的生命史上,这无疑是个少有的年纪。 
  同裴文中晚年一样,面对匆匆掠过的时光和自己日渐衰老的身体状况,“北京人”的下落问题,越来越令贾兰坡挂念并为此焦虑不安。这种情愫渐渐郁结为一枚情感的化石,在心中膨胀,使他经常为之彻夜不眠。有时在梦中突然看到“北京人”就在眼前的某个角落,而伸手索取时又神秘地消失于一片茫茫不可辨的混沌之中,为此,他常常半夜惊起。 
  不堪忍受这种心灵与精神折磨的贾兰坡,强撑着身体,于1998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