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宫疑案正解-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五日,早晨,林清派出天理教众,约定分头行进,由宣武门潜入,然后200多名天理教众,分成东、西两队,乔装改扮,潜伏在东华门、西华门外。午时一到,由宫内太监接应,开始攻夺皇宫大门——东华门与西华门。 
  东华门一路。攻打东华门的一支,由陈爽带领,刘呈祥押后,太监刘得财、刘金为向导内应。他们快要攻进东华门时,有卖煤的人争道,有人暴露了兵器,被守门官兵察觉,门卫关闭了城门。结果仅有陈爽等少数人闯入东华门内,其余都逃逸。署护军统领杨述率领护军,御天理教众于协和门下,杀死数人,有的教民则冲到内廷的侧门苍震门。 
  西华门一路。攻打西华门的一支,陈文魁居首,刘永泰押后,太监张太、杨进忠、高广福为向导内应。太监王福禄、阎进喜在内接应。他们率领50余人,全队进入西华门。尔后,他们反关西华门,以防清护军进来。陈文魁等天理教众,边进边战,杀死守卫数人,由尚衣监、文颖馆,冲进到隆宗门外。由于时间耽搁,护军得到警报,关闭了隆宗门。双方激战在隆宗门外。天理教众由隆宗门外小房,登上高墙,窥视大内。这时,有几名天理教众,由廊房越墙,冲向养心殿。正在上书房读书的诸皇子闻变,皇次子旻宁(即后来的道光帝)“急命进撒袋、鸟铳、腰刀,饬太监登垣以望”。有的教民手举白旗,攀墙登殿,近养心门。旻宁立于养心殿下,“发鸟铳殪(yì)之,再发再殪”,以鸟枪击毙墙上二人。皇三子绵恺,紧随皇兄旻宁之后,冲到苍震门,也发枪射击。留京的礼亲王昭梿、仪亲王永璇、成亲王永瑆等,闻警后“急率禁兵,自神武门入卫”。时诸王公大臣已从神武门急入,聚集在紫禁城西北角的城隍庙前。随后火器营的1000多人也调入紫禁城。正当天理教众准备放火焚烧隆宗门时,火器营官兵赶来阻击天理教众。 
  天理教众以几十个人的短小兵器,去对付强大的护军,又有诸王大臣督战,自然必败无疑。最后教众退到武英殿前,寡难敌众,或遭擒或被杀,无一幸免。后经过一番搜索,内应太监七人也全被擒获。 
  在紫禁城里潜藏的天理教众,熬过一夜。第二天清晨,又下了一场雷阵雨。天理教徒,饥无可食,渴无可饮,夜不可歇,神不得宁。他们熬过两昼夜,直到十七日,才被搜查出最后的十几人,但没有一个主动投降的。 
  此时的紫禁城内,一片混乱,甚至镇国公永玉、护军统领石龄等,竟要准备车辆逃跑。翰林院编修陶凫卿遇袭,仆人骆升以身遮挡,骆升被砍几刀,陶凫卿才保住了性命。他后藏于柜中,到十八日才被发现。 
  十七日晨,清廷派番役到南苑黄村西宋家庄林清家中,佯称:城中事已有成,奉相公命,延请入朝。林清信以为真,继而被诱捕。朝廷又派人逮捕了林清家属和太监刘得财、刘金等。至此,天理教众进攻皇宫的行动失败。嘉庆十八年(1813年)是癸酉年,这一事件又称为“癸酉之变”。 
  此时的嘉庆帝呢?他在丫髻山行宫,于十六日获得皇宫惊变的急报,派吏部尚书英和,先行回京处理善后事宜。嘉庆帝随后返京。 
  十八日,嘉庆帝命大臣起草《罪己诏》。十九日,当他路经京东燕郊时,传闻“有贼三千,直犯御营”,扈从大臣、兵丁都吓得面如土色。嘉庆帝此时强作镇静,说:“不必惊惧。俟贼果至,汝等效力御之,朕立马观之可也!”事后证明,这是谣传,一场虚惊。他当天回到北京,诸王大臣等迎驾于朝阳门内。嘉庆帝非常感慨,众大臣也都呜咽痛哭。 
  二十三日,嘉庆帝在西苑(今中南海)丰泽园,亲自审讯林清和太监刘得财、刘金等人。廷讯开始,命先将刘得财、刘金二人带来,斥问为何“萌此逆谋”,将二人夹打后处决。接着提审林清。林清在重刑之下,承认此次进攻紫禁城之目的,就是要把皇帝赶回关东。嘉庆帝恼羞成怒,命将林清凌迟处死,并将其首级送到直、鲁、豫地区示众。此后,嘉庆帝派兵火烧起义据点大兴县宋家庄,林清的姐姐、妻子,按律缘坐,均被处决。嘉庆帝再三严令对其他被捕者,严加审讯。在审讯中,施用了各种酷刑。最后,嘉庆帝命将被捕者及其家属共300多人,或处死,或流放,或为奴。他们的房屋、土地、财产被抄没,分赏给八旗官兵。后又在太监中进行了严格地清理,对相关太监或发往黑龙江给官员为奴,或拨给亲王、郡王名下管束使用。 
  这次事件使清朝皇帝第一次认识到自入关170年来,大清的江山社稷发生了危机。嘉庆帝回宫后颁布《罪己诏》,声言要把与事者斩尽杀绝。 
  嘉庆帝派陕甘总督那彦成为钦差大臣,率兵前往滑县等地追剿;又采取了分化瓦解政策——下令对起义地区蠲免钱粮,赈济灾民,区别首从,教徒不究。在“剿抚兼施”的政策下,直、鲁两地天理教军主力,仅两个月,基本瓦解。 
  嘉庆帝遭遇紫禁城两变后,为吸取教训,防患于未然,决定加强京师特别是紫禁城的防卫措施:严密保甲法;搜缴了1000本“奸盗邪淫”书籍,披阅后于殿廷烧毁;对太监严加管束,禁止随便出入紫禁城;不准八旗宗室、旗人居住城外;在京师城内及紫禁城、圆明园增设哨卡,添置、整修防御工事和设备;增加驻防军队;严格紫禁城内值班王大臣的交接班制度,等等。 
  平定天理教起义后,九月十七日,嘉庆帝自白涧回跸 
  燕郊,特颁《遇变罪己诏》。其大意说:猝于九月十五日,变生肘腋,祸起萧墙,天理教逆匪,犯禁门、入大内。大内平定,实皇次子之力也。我大清国一百七十年以来,定鼎燕京,列祖列宗,深仁厚泽。朕虽未能仰绍爱民之实政,亦无害民之虐事。突遭此变,实不可解。总缘德凉愆积,唯自责耳!然变起一时,祸积有日。当今大弊,在因、循、怠、玩四字,实中外之所同。朕虽再三告诫,舌敝唇焦,奈诸臣未能领会,悠忽为政,以致酿成汉、唐、宋、明未有之事,较之明季梃击一案,何啻倍蓰(xǐ)!思及此,实不忍再言矣。予唯返躬修省,改过正心,上答天慈,下释民怨。诸臣若愿为大清国之忠良,则当赤心为国,匡朕之咎,移民之俗;若自甘卑鄙,则当挂冠致仕,了此一身,切勿尸禄保位,益增朕罪。笔随泪洒,通谕知之。(《清仁宗睿皇帝实录》卷二七四)对嘉庆帝的《罪己诏》,可作几点分析: 
  第一,态度尚好。嘉庆帝这个人,遇到大的事变,总是反省自己。不像有的人,文过而饰非,功劳归己,过错责人。甚至不惜伪造文件,表明圣上一贯正确。他说,遭此突变,总缘“德凉愆积,唯自责耳”。又说:“予唯返躬修省,改过正心,上答天慈,下释民怨。”这话不管是做样子也好,真心实意也好,总算表了个态,做了自我批评。 
  第二,表彰功者。事变后次日,封皇二子旻宁为智亲王。他说:“旻宁系内廷皇子,在上书房读书,一闻有警,自用枪击毙二贼,余贼始纷纷潜匿不敢上墙,实属有胆有识。朕垂泪览之,可嘉之至,笔不能宣。宫廷内地,奉有祖考神御,皇后亦在宫中。旻宁身先捍御,护保安全,实属忠孝兼备,著加恩封为智亲王。”(《清仁宗睿皇帝实录》卷二七四) 
  第三,批评臣工。他说:“当今大弊,在因、循、怠、玩四字”。这四个字——因上、循旧、怠惰、玩职,道出当时官场的普遍现象。解决的办法,要么“赤心报国”,要么“挂冠致仕”,而不要尸位素餐,误国误民。 
  第四,笔随泪下。天理教众,手无寸铁,200余人,攻入禁城。他说:这是大清国170年以来,也是汉、唐、宋、明以来所未有之事。并为此而“笔随泪洒”,真是动了心!但是,作为一个政治家,在重大事变面前,哭天抹泪,不算英雄。要在有气魄、有格局、有毅力、有办法,勇于克服积弊,敢于进行改革。可惜,“平庸守成”四个字,决定嘉庆帝做不出惊天动地的事业。 
  第五,心有余悸。嘉庆帝遭遇天理教徒之变时54岁。这年,他连生日也没有心思过了。他说:“十月初六日,为朕寿辰,国家典礼,自初三日,至初九日,俱穿蟒袍补褂,正日御正大光明殿受贺,此定例也。今岁突遇此祸,若仍照常年典礼而行,朕实无颜受贺,况军书交驰,邪氛未靖,尚有何心宴乐乎!……向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