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华、兴宁是陈炯明的根据地,又是林虎的巢穴。潮、汕平定后,林虎将残部收拢,退守以图喘息巩固,企图复收潮汕。3月15日,蒋介石下达了命令,其后又于16日下达两次、17日下达三次作战令,在战斗中,蒋介石“乃用迂回攻击之法,由左纵队改走小道,直趋五华,乘敌不意,先占五华,以“兴宁之背”。接着,蒋介石又下达了攻打兴宁的手谕:“教导第一团于城外部署完毕后,务须即速进城,对城内之搜索警戒完全由第一团担任。对于东门外兴宁大道三叉路附近之前哨兵队,即时派击。教导第二团本晚不必进城,对于通河口大道塔冈及通黄埔之桥梁,对于西门老隆大道,须即特酌派一小部队前赴警戒。”
3月19日,蒋介石又一次下令说:“(一)五华城内之敌已为我教导第一团击退,向东北门兴宁、江西逃去,逐渐向梅县退却。闻林逆司令部尚在兴宁城中,河口方面之敌逐渐向会坑、梅县方向移动。总计各方情报,敌军在兴宁、河口一带构筑阵地,有掩护其本队退却模样。(二)本军已占领五华城,于今日向兴宁、河口方向进攻。(三)教导第一团派步兵一营,在城内搜索,其余集合南门外候命。(四)粤军第一旅于本(十九)日午前七时由现地出发,协同教导第二团向兴宁攻击前进。(五)教导第二团与第一旅离隔五百公尺,向兴宁道路继续前进,协同第一旅攻击兴宁之敌。(六)余预定本日午前九时由五华击发,向兴宁道路前进。”
3月20日,经过激烈战斗,东征军攻占了兴宁。3月23日,蒋介石下令粤军陈铭枢旅及教导第二团钱大钧部向梅县进攻。至此,第一次东征宣告结束。
事实上,这第一次东征的结束是迫不得已的。蒋介石在东征中的表现自有其不俗的一面,但他所指挥的部队也不过只有黄埔军校的两个教导团,合起来只有2500人。而东征右翼军总司令许崇智麾下却有7500人之众,其中包括粤军的精锐、张民达的第二师和许济的第七旅等。而且,攻克东江门户淡水域一役,是蒋介石与许崇智共同指挥的。许崇智是蒋介石的结拜“二哥”,蒋介石长期在许崇智手下工作,深得许的信任和宠爱。关于蒋介石与许崇智之间的关系,我们下文另叙。这一次东征之所以“被迫宣告结束”,主要是因为外忧内患。所谓“内患”,即东征军的中路军(刘震寰的桂军)和左翼军(杨希阔的滇军)按兵不动,而且还在暗中勾结叛军陈炯明部。3月下旬,东征军进占梅县之后,刘震震和杨希阔却率桂、滇军从东江撤回,并与英国和北洋军阀勾结,于6月初在广州发起叛乱,这便是所谓“忧”后院起火。为平定广州叛乱,东征军只好回师,在广九路沿线和广州龙眼洞、石牌郊区发动攻击,在当地工农群众的积极配合下和援助下,歼灭滇、桂叛军两万多人,一举平定了叛乱。
5.锋芒所指权力的宝座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因患肝癌,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当时,蒋介石正在东征军中指挥战事,孙中山逝世的消息是3月21日才传到东征前线的。22日,蒋介石在黄埔军校的部队中举行望祭大礼。27日,他在兴宁对黄埔军校的全体官兵发表训词,题为《如何上慰总理在天之灵》,说:“只要我们努力奋斗,总可以不负我们总理的一番苦心。”5月中旬,滇军杨希阔部开始在广州集中,并在白云山,瘦狗岭一带布阵,桂军刘震寰部也驱赴北江,意在颠覆广州革命政府。ZI日,蒋介石率部回师广州,行前发表了《誓死夺回革命的根据地》的训词。他说,假使革命政府根据地广州给反革命派夺去了,那我们的总理白白地奋斗了一生,许多已死的同志、弟兄也是冤枉死了。所以我们要继续总理的遗志,就先要保持革命政府的根据地”。又说:“这次班师回省的战争,比前次来打东江更要利害,我们不问他任何强悍的敌人,非争回我们的根据地,不能称是革命军。我们到了广州以后,就应当改革政治,统一财政,整顿军队,就可以实行主义。所以大家从今以后,与革命政府共生死,不达到收回广州的目的,死也不休。”29日,第二纵队到达海丰,蒋介石又对粤军第一旅及第六旅官兵发表了《此次班师回省的重大意义》的讲话,他说:“我们这次回去,是个生死关头,本党的成败,广东的存亡,和中国的大局,都有很大关系。如这次回去不成,我们前后左右都是敌人,环境是非常险恶的。不但我你无路可走,并且广东全省的人民,都得不到一点幸福,我们的主义完全是要失败。所以现在我们革命军唯一的方法,只有向前冲锋,不能退后一步,不然就是要走死路。”此后,蒋介石在回返广州,平定滇、桂军叛乱的征途中,又先后发表了《夺回广州的必要》和《党存与存,党亡与亡》的讲话,说:“这次回省,不独是政府的存亡和党的成败,也就是我们各个人的生死关头。如果不能打倒滇桂军,我们个人就不能生存,党与政府与根据地就不能恢复,三民主义也就不能实行了。”
应当说,蒋介石的演讲才能是非常出色的,具有很强的鼓动性和煽动性。6月13日,东征军回师黄埔军校的部队及被许崇智调来的湘军、建国军和粤军从不同方向齐攻广州,滇、桂军抵挡不住,杨希阔和刘震寰遂潜逃至沙面租界隐匿不出。6月14日,广州叛乱被彻底平定。
1925年7月1日,由大元帅府改组而成立的国民政府在广州开始行使职权,许崇智和汪精卫、胡汉民、谭延阎、林森等5人被推举为国民政府常务委员。汪精卫任主席,胡汉民任外交部长,许崇智任军事部长,廖仲恺任财政部长。许崇智还任国民政府当时所属的惟一省份广东省的政府主席兼军事厅长。
许崇智在东征中的巨大贡献使他在当时国民政府中的地位至为显赫。而蒋介石虽然因为主持黄埔军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东征作战中也有不俗表现,但他在党内仍然没有一席之地。孙中山临终前,曾谈到过接班人的事,意由廖仲恺、汪精卫、蒋介石三人负责,而蒋介石只负责军事。这也只是孙中山谈话的意思,并没有形成正式的手续或文件。因此,孙中山逝世后,由大元帅府改组而成的中华民国政府中,蒋介石的地位并不高,仅担任国民政府下设的军事委员会8委员之一,这个军事委员会的主席是由汪精卫兼任的。此外,委员中还有胡汉民和许崇智。
由此可见,当时的蒋介石在国民党中央乃至军中,声威不扬,地位不显。在军事上,许崇智是他的顶头上司,军权在握;在政治上,汪精卫和胡汉民的地位和职务都比他高。许、胡、汪三人,成了蒋介石登上权力金字塔塔尖的三大障碍。为了排除这些障碍,蒋介石开始处心积虑地寻找机会。
真是皇天不负,一个绝好的机会终于鬼使神差般地落在了蒋介石手里。
1925年8月20日,廖仲恺在中央党部门口遇刺身亡。国民党中央为处理这一突发事件,应付时局,遂决定由汪精卫、许崇智和蒋介石三人共同组成特别委员会,专门负责处理廖仲悄被刺案。
9月24日,蒋介石在故意拖延了一个月之后,终于接受了国民政府的任命,正式到广州卫戍区就任卫戍司令之职。到任后,蒋介石立即宣传广州全城戒严,并派何应钦率领黄埔学生军担任市区警戒任务,进驻市区北面的制高点观音山,并担任长洲岛和广州沿海的警戒。…一布置妥当后,全广州立即落入了蒋介石的严密控制之下。他虽然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布置追缉廖案的嫌疑人员,但他更多的精力则用于兼并军队,扩充自己的实力,意在打击竞争对手。他心目中的目标,直指许崇智。
国民政府成立后,粤军实际上已成为国民政府的主要军事主力,而粤军的指挥权则完全在许崇智的掌握之中。但是,粤军的一些将领沉缅于享乐,并意图承袭滇军和桂军在广州时拥有的包娼、包赌、截关扣税的特权。对此,身为国民政府财务部长的廖仲恺曾多次表示不满,军方与政府时有争执。此外,许崇智本人的行为也不够检点。他本来就体弱多病,又好酒色宴乐,嗜吸鸦片。因为蒋介石长期在许崇智手下,又是许的结义“三弟”,所以,许对蒋也过分宠信,军务多交蒋介石直接处理。许崇智在这方面表现了他的“不智”,他明知蒋介石与粤军将领不和,却仍坚持要部下听从蒋介石的指挥和调遣。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