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德国国防军大本营-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军们对各战场,也包括东线战场并不是没有责任。但若把“国防军统帅部”从那时起事实上已失去的责任,不论巨细都推到它的身上,也是历史的错误和违背实际情况的。
  蔡茨勒将军走马上任的最初几周里,深得各方面的宠爱,在人们的眼里,他自然成了希特勒军事高参中最强有力的人物。为了在对他最重要的问题上,“毫无顾忌”地绕过国防军统帅部战场这个障碍,不久他找到了新的方法和途径,即利用希特勒准备撤下东线疲惫不堪的部队,换上士气旺盛的西线部队、以片面满足东线需要的做法。但换到东线来的师,无论从装备状况
  上,还是训练水平上,都不适宜东线作战的需要。而且希特勒的东线兵力西调的命令也未能认真执行。
  当时,由于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得不到陆军总参谋部的支持,因此想通过一条捷径,用国防军其他两个军种尤其是空军的多余部队,为它东线日益衰减的陆军输送新鲜血液。诚然,首先双方要达成完全一致,而且国防军统帅部参谋长经过长期受压后,鼓起勇气向希特勒呈送了一份国防军指挥参谋部起草的命令草案根据这个计划海军抽掉10 万或20 万人,空军抽掉50 万人支援陆军——这是凯特尔对原计划打了一半折扣上报给希特勒的数字。然而,正当这个命令刚要发布时,就在第二天的大本营的形势讨论会上,空军总参谋长在瓦利蒙特耳边问道,他是不是这个安排的倡仪者。当瓦利蒙特点头称是后,耶顺内克微笑着说:“亏您想得出来”。一会儿,戈林到来,他没有赞许国防军指挥参谋长部副参谋长一个字,而是满脸怒气地看着希特勒。当戈林以清脆的声音大声说话的时候,希特勒却装作什么也不知道,而国防军统帅部参谋长却立刻准备屈服,而且没有提出任何异议。戈林说,他不期望他的那些纳粹小伙子们穿上灰色的——所谓反动的——陆军制服,他却很想成立自己的空军师,从师长到普通士兵都是清一色的空军人员。
  这就是不幸的“空军野战师”诞生的时刻!希特勒只字不提他原来的命令,立刻表示同意,并要求戈林组建双倍的部队同时免除海军在这方面的任务。对此,凯特尔立即表示赞同;约德尔再次摆出一副事不关已的样子;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副参谋长向陆军总参谋部提出的抗议因此而得不到支持。
  尽管在很短时间里,空军以惊人的速度组建了10 个野战师,不久又组建了10 个师,但却无法立即补充到久经沙场的陆军部队中去。空军野战师尽管有旺盛的战斗意志,但却有“先天之不足”。首先,它缺少有经验的指挥官,缺少充分的训练和适当的武器装备。尽管在形势讨论会上,希特勒每当听到空军野战兵师在艰苦的战斗中失灵的消息时,都非常神经质,甚至被当作无稽之谈,一一驳回,但仍无助于改善这种部队的形象。1943 年秋,空军野战部队终于被国防军指挥参谋部编入陆军序列,但其战斗力始终未达到陆军师的平均水平,与希特勒出于对它的偏爱而授予它的“突击师”的称号更是不相匹配。
  从10 月起,尽管以从西线抽调的部队和首批空军野战师加强东线,仍无助于东线南翼的攻势。蔡茨勒为讨好希特勒,挖空心思,采用无数战术补救措施,也无济于事。这样,大本营在10 月底,准备迁回东普鲁士。在此期间,进攻目标仍然未变,还是高加索南部和捷列克,而首要目标还是斯大林格勒。近几周来,那里已展开巷战,正在争夺几座工厂和工人住宅区。而无数地段的危险处境也依然如旧,尤其是顿河下游。在这里,已由罗马尼亚第3 集团军代替意大利人占领阵地。在北非,自10 月23 日英国人向隆美尔集团军展开猛烈进攻后,新的威胁与日俱增。在德国整个阴暗的形势里,只有潜艇作战显露出光明的曙光,在护航作战中和远征行动中,建立了丰功伟绩。而国防军指挥参谋部一如既往,既没有过问海军的胜利,也没有过问空军不断遭受的挫折。
  最后突变
  希特勒不是在斯大林格勒会战失败,也不是4 个月后突尼斯受挫时,才失掉战略主动权,而是早在11 月这个在德国现代史上决定德国命运的月份里,在西线和东线敌人的打击下就已失去了。战争的这种于德国不利的转折,已为世界所见;但在德国领导中心,首先是再一次摆脱了9 月打击的希特勒本人,对此毫无察觉。
  1942 年11 月2 日至21 日,德军在地中海战场和东线遭受三次重大失败,每次都使德国大本营惊慌失措。几周前来自空中的紧张局势,并没有使希特勒得到应有的警告。这样,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当时拟制的一份“1942 年秋总体形势概貌”没有产生任何作用。这份备忘录是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副参谋长于1942 年10 月31 日至11 月1 日,从乌克兰到东普鲁士的两天火车旅途中,最后定稿的。备忘录指出,在东线战场上,国防军及其盟邦军队的能力已达到其极限的边缘。对于西方列强即将发动的进攻途径,备忘录在经深入分析后得出的结论认为,法属北非将是进攻“欧洲堡垒”的最有利的出发地。这一观点——决不是第一次出现,而且海军总司令部和希特勒自己也曾表示过赞同——在1942 年秋季,也只能以一般的军事政治和战略的思想为基础。它缺少来自于自己的情报部门和意大利统帅部的充分资料依据,两者都没有正确估计到敌人即将实施登陆的准确时间——尽管敌人的登陆舰队已在开进途中,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备忘录最后建议,应尽快恢复与法国的军事对话。
  就在德国大本营返回东普鲁士“狼穴”的当天,传来了北非隆美尔在阿拉曼前方进行8 天浴血奋战后惨败的报告。面对这一打击,希特勒只能以“坚强”的话为隆美尔鼓气。正当11 月2 日傍晚,隆美尔为避免全军覆灭,只好违抗来自罗马和拉斯滕堡的命令,自作主张开始撤退时希特勒的一份著名电报正穿过太空,传到隆美尔指挥所。电报称:
  “德国人民和我对您的指挥才能深信不疑,对在您指挥下的、在埃及进行英勇防御作战的德意部队的坚贞无畏,满怀信心。在您所处的形势下,只能坚守不能后退一步,要将一兵一卒。。投入会战。。尽管敌人处于优势,但其兵力也将终有一日耗竭一空。坚强的意志战胜强大的兵力,这在历史上已屡见不鲜。您的部队要么胜利,要么战死,别无其他出路。”
  希特勒的警告,不但中断了隆美尔正在进行的撤退,并造成重大损失,而且在大本营第Ⅱ号宿营地里也掀起了一股余波。这里的人们对11 月2 日傍晚发出的电报,还一无所知。因此,当11 月3 日晨3 时,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值班军官收到隆美尔关于5 小时前部队已开始撤退的报告,并没有认识到形势的重大变化,未象其他重要情报那样,立即向其上司报告。12 小时后,这位年愈50 而久经考验的国防军指挥参谋部预备役少校军官,面色苍白地离开了希特勒的简易住宅。只因希特勒想弄清楚,在第Ⅱ号宿营地和隆美尔之间是否串通一气,玩弄阴谋,这位军官才死里逃生,免于枪决,但被降为士兵,到一个“缓刑营”去服役。按照军事惯例,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副参谋长竭力承当了一切责任受到“解除职务”的处分。凯特尔曾阻止瓦利蒙特到希特勒那里去,但经斡旋,已无法挽回,并对他就为样离去表示遗憾。约德尔将军没有牵连此事,只是对同他进行长年合作的第一助手说道:“元首的意志就是我们的最高信条”。与约德尔相反,希特勒副官长施蒙特经过努力使对那位预备役少校的处分大大减轻,只是未能使他留下。11 月4 日,瓦利蒙特勒动身离开大本营。第三天,施蒙特便打电话告诉他,希特勒认识到,对他的处分是“不公平的”,并迫切恳请他回到原来的职位上来。同日下午,凯特尔也来了同样的电话。瓦利蒙特只是回答他们,在别人对他进行处理后,起码要允许他有个思考的时间。
  数日后,隆美尔派一名传令官火速赶到大本营,评细汇报了北非的态势,希特勒因此好歹接受了隆美尔的决定。在希特勒的不断谈话中,越来越陷入完全不现实的想象之中。他把他原来讲的话——要么“胜利”要么“战死”的抉择——早已丢到脑后。首先,他想承认在美国的援助下在北非的沙漠上打的完全是一场物资仗,而“轴心国”鉴于海上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