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宣统皇帝-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力,这种荣耀,这种地位,遍观皇室近支,无人能比。这些天来,溥伟总是窥伺着一切,每件事每一个细节他都不放过。窥伺的结果令他狂喜,慈禧太后不再信任奕劻,种种迹象表明,他是惟一合适的人选。 
  这几日,除了去了几趟瀛台之外,他就住在内廷,在慈禧的床前寸步不离。一方面他要进一步讨好慈禧,另一方面他要在这里等候被立为储君的佳音。 
  慈禧看着侍立一旁的溥伟道:“我看还是你最好,像你的祖父。你真是个忠诚孝顺的孩子。” 
  溥伟心里一阵喜悦,说道:“这都是老祖宗教导的。奴才终日勤勉,惟恐不及祖父之万一。” 
  “不是我夸你,在年轻人里头,你是最有出息的了。我有一句话,只和你一个讲。” 
  其余的人都离开后,慈禧说道:“你家存有咸丰帝的御赐宝剑——白虹剑——不是吗?” 
  “是,老祖宗。” 
  溥伟见她问起剑,不免有点失望。他以为慈禧要在私下里向他说立储的事呢。 
  “我告诉你,将来这把剑就可稳定朝廷,稳定大清的天下。” 
  溥伟的眼睛放射出异样的光芒,说道:“我一定不会辜负老佛爷的期望,把大清的事业发扬光大。” 
  “我说过你是最有出息的,你知道你这把剑该砍在谁的头上吗?”老太后的眼睛里闪着绿光。 
  “我……我知道。”溥伟停了下来,为的是整理一下思路。 
  “是谁?” 
  “袁世凯!” 
  “这我就放心了。”慈禧好像完成了一件最重要的事,长出了一口气,喃喃地重复着。“这我就放心了……” 
  溥伟跪下去,泪流满面。他把慈禧的手握住放在自己的胸前,一句话也不说,他觉得这样更能表示出他对老太后的感激和忠诚。而此时,慈禧也以为她以前立储的想法是否错了?她想,立溥伟不是很好吗?不!她想,我还要看看自己的身体情况。若不行了,就立溥伟;若仍然健康,就立溥仪。 
  慈禧的寝宫里显得非常黯淡。虽然已是日中的时辰,但这屋子里却给人一种暗夜的感觉,仿佛这是墓中的鬼蜮世界。人们站在那里如同竖着的僵尸;走动着的,脚步都轻轻的,有如幽灵。 
  西太后躺在床上,虽然溥伟握着她的手,把年轻人滚涌的热力传到她身上,但她仍感到身体发冷。她似乎真正意识到她这片冬天的树叶就要从枝头上掉落下来。于是问道:“李莲英回来了吗?” 
  “奴才已经回来了。”不知什么时候李莲英已站在溥伟的后面。 
  “你看皇上的病情怎样了?” 
  “昨天还好,今天已经喘不过气来了。奴才想,老佛爷该为他的后事着想了。” 
  “是的,是该为他的后事着想了。莲英,就让你……” 
  李莲英的心提到嗓子眼上,心怦怦地跳着。 
  太后却突然改口说道:“我想拉肚子。” 
  听了这话,李莲英真感到扫兴。刚伺侯太后净手毕,太监报称达赖喇嘛求见。 
  “不见。”李莲英挥手道。 
  “见,”慈禧道,“我还没虚弱到那种程度,去仪鸾殿。” 
  仪鸾殿里,达赖喇嘛见太后体质枯稿,脸色憔悴,道:“我看太后似乎玉体欠安,有贵恙在身。” 
  “承蒙喇嘛抬问,我确有小疴,高烧退尽,想不日即可完全康复。” 
  达赖喇嘛道:“下僧此来奉送太后一尊佛像,若能把此佛像送往您的万年吉地,以镇压不祥,则太后即可益寿延年。” 
  “谢喇嘛关心。现在已是深冬,还请喇嘛早日动身回藏,以免风雪阻途。回藏后,还望喇嘛能布宣朝廷德意,恪遵国家法令。” 
  “下僧自万寿节至京已数旬,今天觐见太后,即有请命回藏之意。” 
  达赖喇嘛退出后,太后望着身旁站着的奕劻,忽然心生一计:此时正好支开奕劻,以处理光绪的后事。 
  慈禧道:“奕劻刚才听到达赖的话了吗?” 
  “奴才听到了。” 
  “现命你把达赖所奉金佛火速送到吉地,不得迟延。” 
  “老佛爷,此时您病体未痊,奴才怎好离开?” 
  “我已觉得好多了,何况这安放佛像关乎我的寿数,此等大事,非你莫属,你就按我的话去做吧。” 
  “嗻——” 
  奕劻刚走,慈禧传铁良进殿。 
  太后说道:“你传我的旨谕,把段琪瑞的第六旗调出北京,开赴涞水;把你直接统辖的第一旗调进京城驻防。为使段的军队顺利出城,你可以多想点法子,不要过激,要好好地劝说解释。” 
  “老佛爷放心,奴才一定能办好这件事。奴才早有准备了,这就回去,给他的军士每人二两银子,二双新鞋,一套新装——他不会不走哩。” 
  铁良走出去后,慈禧即传醇亲王、端王,军机大臣张之洞、袁世凯、鹿传霖及世续进殿。 
  慈禧高高地坐在大殿的宝座上,身体笔挺,目光锐利,显得沉毅而刚强。众人跪在地上,齐向太后问安。 
  太后道:“我最近身体不适,顿感体力不支,皇帝又龙体欠安,意欲立摄政王处理国事,你等以为如何?” 
  袁世凯道:“若有摄政王帮太后处理国事,为太后分忧,太后的身体即可早日康复,增寿益岁。臣以为太后所想甚是。”袁世凯想,这摄政王的位子应是首席军机庆亲王奕劻的。 
  其余的人则都反对,说太后只是微疴,小治即愈,摄政王的位子可以以后考虑。 
  太后听了大家议论一会儿,道:“我看就如袁卿所说,命一摄政王处理国事,我可以安享几天清福。” 
  此话一出,其余也就附和说该设摄政王孝敬太后。 
  于是慈禧太后说:“既然大家都认为该设摄政王一职,那就命一摄政王处理国事。我看这个职位应给载沣,你们看如何?” 
  张之洞道:“太后英明。载沣谨严诚恳,性行淑均,正堪当此任。” 
  “我……我……不行。”载沣急道。 
  “臣赞同张中堂的意见。”鹿传霖道。 
  “奴才也是。”世续道。 
  袁世凯看已成定局,于是说道:“臣也以为太后的安排英明而有远见。” 
  “既如此,就这样定了。尔等听着,若不支持醇亲王,就是反对我,就是大清的奸贼,天下可共诛之。”老太后声音洪亮坚励,声震大殿。 
  袁世凯心内一阵阵吃惊:这老婆子,手段厉害。 
  于是慈禧正式颁下谕旨: 
  醇亲王载沣著授为摄政王。钦此。 
  慈禧又道:“现在应按光绪即位时之上谕,为同治帝立嗣。如今皇帝病急,这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了,我的主意已定,想跟你们商量商量,看看你们的意思。” 
  袁世凯道:“臣以为应立溥沦。溥沦是道光皇上的长支传嗣,最为恰当。”袁世凯已经看到立载振已毫无可能。因为定给同治皇帝立嗣,载振和他是同辈,不是“溥”字辈,立载振就不可能了。太后在奕劻不在时讨论这事,明显的是要摆脱他,怎可能立他的儿子做嗣君呢?可是袁世凯仍不甘心,仍要找一个和他没有利害关系的人,溥沦就是这样的人。 
  张之洞道:“醇亲王为人忠厚,又是摄政王,正年富力强,臣以为,立醇亲王阿哥最宜。” 
  其他人也随声附和,慈禧的心意已很明显,大家谁愿意忤逆? 
  听过他们的议论,慈禧道:“以前,我将荣禄的女儿嫁与醇亲王做福晋,即定意将其所生长子立为嗣君,以为荣禄一生忠诚的回报。可惜荣禄不能亲见今日之事了。” 
  慈禧默然良久,叫载沣道:“醇亲王听旨。” 
  “奴才在。”醇亲王载沣跪在慈禧面前。 
  “醇亲王载沣之子溥仪著在宫内教养,并在上书房读书。钦此。” 
  大殿内有二个人呆若木鸡,好似当头被打了一锤,脑子嗡嗡直响一片空白—— 
  一个是袁世凯,一个是李莲英。 
  殿外还有一个也如被冰霜,这个人就是溥伟。 
  “鹿传霖。”太后叫道。 
  “臣在。” 
  “直隶提学使随你来了吧?” 
  “遵太后懿旨,臣把他带来了,就在殿外。” 
  “传他进来。” 
  “传直隶提学使进殿。”太监高声叫道。 
  提学使跪在大殿,西太后道:“近来学生的思想趋随于乱党,狂立‘革命’者日多。唉,这些学生,不好好在校读书,都偏信邪说,盲从那些别有用心的人的鼓动,此风绝不可长,你做为提学使要竭尽心力,挽此颓风,扫荡邪说,把学生引领到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