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论衡全译-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7),世谓赖倪宽(8),实谓不然。太傅当贵,遭与倪宽遇也。赵武藏于裤中(9),终日不啼,非或掩其口,阏其声也;命时当生,睡卧遭出也。故军功之侯必斩兵死之头(10),富家之商必夺贫室之财。削土免侯,罢退令相(11),罪法明曰(12),禄秩适极(13)。故厉气所中(14),必加命短之人;凶岁所著(15),必饥虚耗之家矣(16)。

  【注释】

  (1)仓卒(c)促):即仓猝,仓促,匆忙。这里指偶然的时机。

  (2)际会:遇合,恰好碰上。

  (3)大小:好坏。

  (4)赵简子(?~公元前477年):赵鞅,又名志父,亦称赵孟,春秋末晋国的卿。在晋卿的内讧中打败范氏、中行氏,其后扩大封地,奠定了建立赵国的基础。伯鲁:赵简子的儿子。

  (5)庶子:不是正妻生的儿子。无恤(?~公元前425年):即赵襄子,赵简子的庶子。据说他小时候被认为相好命贵,因而赵简子废掉嫡子伯鲁,立他为太子。后他与韩魏合谋,灭掉晋国,三分其地。

  (6)贤:上下文皆言“贵命”,故疑系“贵”字之误。

  (7)韩生:西汉人,事迹不详。太傅:官名。汉时为辅佐皇帝的高官,次于太师。

  (8)倪宽:西汉武帝时的御史大夫。据说他与韩生是同学,很要好,当御史大夫后便举荐韩生做官。

  (9)事参见《史记·赵世家》。

  (10)兵死:疑“死兵”之误倒。“必斩死兵之头”与下文“必夺贫室这财”对文,可证。

  (11)退令:疑“令退”之误倒。上文“削土免侯”与“罢令退相”相对为文,可证。相:这里泛指郡和王国、侯国的行政长官。

  (12)曰:疑“白”字形近而误。章录杨校宋本作“白”,可证。

  (13)秩:官秩,官职的等级。

  (14)厉:通“疠”,瘟疫。

  (15)凶岁:荒年。著:中(h^ng仲)。

  (16)虚耗:空虚耗尽。虚耗之家:这里指命中注定要贫困的人家。

  【译文】

  英明的君主是在偶然的时机创立帝业,好的辅佐是在碰巧的机会被破格提拔。一般人认为是韩信、张良辅佐帮助了汉王刘邦,所以秦朝灭亡汉朝兴起,汉高祖得称帝王。汉高祖命该自然称王,韩信、张良之类人时运该自然兴起,双方相互碰在一起,就像有意互相寻找一样。所以汉高祖在丰邑、沛县兴起,是丰邑、沛县的子弟骨相多富贵,并非上天以子弟来帮助汉高祖,而是他们禄命与骨相的贵贱恰巧与取得的富贵相适应。赵简子废除太子伯鲁,立了庶子无恤。无恤恰好是贵命,也该当国君统治赵地。一般人认为伯鲁不贤明,不如无恤。其实是伯鲁命该卑贱,心智才很糊涂。韩生官做到太傅,一般人认为是依赖倪宽,实在说不是这样。其实太傅该当显贵,才恰好与倪宽相遇。赵武在裤子中隐藏,整天不啼哭,这并非有人遮住他的嘴,堵塞他出声;而是禄命和时运注定他该活,让他睡着碰巧得逃脱。所以命定要立军功封侯的人,一定会斩注定被剑戟杀死者的头,命定要成富家商人的,肯定会强夺注定贫困人家的财物。命定要被削除封地,免去爵位,罢掉县令、黜退相职,犯罪触法事实确凿,这是俸禄、官秩恰巧到了极限。所以瘟疫之气所中伤的,肯定是加予命短的人;荒年所伤害的,一定是受饥饿注定要贫困的人家。 


骨相篇第十一
  【题解】

  本篇阐述人的骨(骨骼、形体)相(相貌)能反映人的命和性,故篇名称为“骨相”。

  王充认为从人的骨骼、形体、相貌、声气上,能反映出由气形式的命与性,“性命系于形体”。他把能从一个人身体上考察出其命和性的现象,称为骨相、骨法。认为命与性都有骨法,“非徙命有骨法,性亦有骨法。”只要骨相相似,人的性、命也会相似,“类同气钧,性体法相固自相似。”要是骨相不同,所体现的富贵贫贱、寿命长短以及操行好坏也就不同,“富贵之骨,不遇贫贱之苦;贫贱之相,不遭富贵之乐”,“操行清浊亦有法理”。他还认为一个人只要知骨相,懂骨法,就能察相而知其性命,“案骨节之法,察皮肤之理,以审人之性命”,“见富贵于贫贱,睹贫贱于富贵”,“无不应者”。这种察相知命说,实在不敢恭维。

  【原文】

  11·1人曰命难知。命甚易知。知之何用?用之骨,体。人命禀于天,则有表候于体(1)。察表候以知命,犹察斗斛以知容矣。表候者,骨法之谓也。

  【注释】

  (1)根据文意,疑“候”下夺一“见”字。本书《命义篇》有“寿命修短,皆禀于天;骨法善恶,皆见于体”,《吉验篇》有“人禀贵命于天,必有吉验见于地”,句法与此一律,可证。见:同“现”。

  【译文】

  人们说命难于知道。其实命很容易知道。根据什么来知道它呢?根据人的骨骼形体。人命从上天禀受气一经形成,就在身体上有征候表现出来。只要仔细详察一下表象就能知道命了,就同看了斗和斛可以知道容量一样。表象,说的就是骨法。

  【原文】

  11·2传言黄帝龙颜(1),颛顼戴午(2),帝喾骈齿,尧眉八采,舜目重瞳,禹耳三漏(3),汤臂再肘,文王四乳,武王望阳(4),周公背偻,皋陶马口(5),孔子反羽(6)。斯十二圣者,皆在帝王之位,或辅主忧世,世所共闻,儒所共说,在经传者,较著可信。

  【注释】

  (1)龙颜:形容面部眉骨凸出、高鼻,象龙的样子。

  (2)颛顼(hu1nx&专须):号高阳氏。传说中上古部族的首领。生于若水,居于帝丘(河南濮阳西南)。戴午:据本书《讲瑞篇》“戴角之相,犹戴午也”来看,疑是头上长了类似角的东西,具体情况不详。

  (3)漏:孔穴。

  (4)望阳:形容眼睛的位置高,不用抬头就可以看到头顶的太阳。

  (5)以上参见《白虎通德论·圣人》。

  (6)羽:通“宇”,屋檐。反羽:翻过来的屋顶。这里形容头顶中间凹陷,像翻过来的屋顶。

  【译文】

  传说黄帝的面部像龙,颛顼的头上长了类似角的东西,帝喾的牙齿连成一片,尧的眉毛有八种颜色,舜的每个眼睛里有两个重迭的瞳人,禹的每只耳朵有三个窟窿,商汤的每只胳膊上有两个肘,周文王有四个乳房,周武王眼高可以看见头顶上的太阳,周公旦的背驼,皋陶的嘴像马口,孔子头顶凹陷像翻过来的屋顶。这十二个圣人,大都在帝王的皇位,或有的辅助君主,或有的担忧世事,这是世人共同耳闻的,儒者大家谈论的,而且是在经传上有名的,所以较为显著可信。

  【原文】

  11·3若夫短书俗记(1),竹帛胤文(2),非儒者所见,众多非一。苍颉四目(3),为黄帝史。晋公子重耳仳胁(4),为诸侯霸。苏秦骨鼻(5),为六国相。张仪仳胁(6),亦相秦、魏。项羽重瞳,云虞舜之后(7),与高祖分王天下(8)。陈平贫而饮食不足(9),貌体佼好,而众人怪之,曰:“平何食而肥(10)?”及韩信为滕公所鉴(11),免于鈇质(12),亦以面状有异。面状肥佼,亦一相也。

  【注释】

  (1)短书:汉代,儒家经书用二尺四寸竹简书写,一般书籍用一尺左右长的短竹简书写,故称短书。记:记载事物的书籍或文章。

  (2)胤(y@n印):流传。

  (3)苍颉(ji6杰):传说黄帝时为左史,曾经创造过文字。长相特殊,身体类象形,有四只眼睛,能辨鸟兽之迹。参见《苍颉庙碑》。

  (4)重耳:即晋文公。参见5·4注(1),仳(p!匹)胁:肋骨长成一片。参见《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传》。

  (5)苏秦:战国时东周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字季子。《史记·苏秦列传》记载,他主张六国联合起来与秦国对抗,当过六国(楚、齐、燕、韩、赵、魏)的相。骨鼻:形容鼻子与众不同,具体不知所指。

  (6)张仪(?~公元前310年):战国中期魏国贵族的后代,政治家。秦惠文君十年(公元前328年)任秦相,封武信君。他鼓吹连横策略,主张六国与秦分别修好结成联盟。后又事魏为相。

  (7)虞:传说中远古部落的名称,即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