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将血-第16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白牦牛部现在缺少一位真正的主人,麻哈罗,为赏赐你之前所做的一切,你可以从你的儿子里挑出一个聪明的孩子,让他继承白牦牛部的一切,当然,我希望你一如往日般聪明,不要辜负我的期望。”

    “麻哈罗谨遵您的意志。”麻哈罗根本没感觉到多少的欢喜,只是心中猛然松了一口气下来。

    赵石的声音继续回响在这盟会之地,“吐蕃王庭。。。。。。。。我想,吐蕃今后不需要这样一个地方了,那么,王族的血脉又有什么用呢?而作为战乱的根源所在,王族的子孙们便是祸首,我希望在座的诸位,能够让吐蕃安定下来,相信,你们都清楚我要说的是什么。”

    。。。。。。。。。。。。。。。。。

    盟会结束了,贵族首领们几乎是迫不及待的逃出了这里,这样粗暴而可怕的一次盟会,必然会留下许多的后遗症,但赵石相信,没有谁敢在短时间内掀起反抗的浪潮,而他也给了这些高地贵族们一个极为深刻的印象。

    在回程的途中,赵石咋着嘴巴,说实话,那杯血酒让他有些恶心,他之前很想将几个流着吐蕃王族血脉的家伙仿效前人般烹煮一番,给这些贵族吃下去。

    但最终,他还是选择了一个较为温和的方式,来展现他的狰狞,而这较为温和的方式,说实话,也让他自己不舒服了很久,他毕竟只是一个军人,而非什么变态。(未完待续。。)



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两丧

    一路急行回到积石山麓,时间已经来到八月末尾。

    马匪头子没他那么多道道,又着急回来瞧自己新娶回家的婆娘,如今早已坐在暖和的大帐中,喝酒吃肉,好不逍遥了。

    赵石回到这里,将高地之后发生的一切跟李匪说了说,李匪听的也是一阵呲牙咧嘴,不过最终还是欢喜的拍着赵石的肩膀,来了一句,看来以后老子也能过上坐地分赃的日子了。。。。。。。。。

    这个时候,赵石也只能在肚子里叨咕几句,这位四哥到是也算是有福之人,这半辈子活的痛快逍遥,自己却还要劳累奔波,他娘的真还应了那句话,同人不同命。

    赵石也没在李匪这里多呆,只是临行之前,却是跟赵氏见了一面,嘱咐了两句,说到底,两人还是亲戚不是?

    接着又让李匪费费心,将后面的四个光头护送到长安。

    一切皆都准备妥当,这才带着两千秦军将士,大车小车的拉着这次的收获,离开了吐蕃低地,踏上归途。

    当然,这时他的身边也多了一位身带异香的吐蕃少女,总算为这次旅程增添了几许靓丽的色彩。

    一路无话,一行人在凛冽的北风吹拂之下,在九月中的时候,总算回到了庆阳。

    太子李珀一行早在这里等急了,赵石率军回到庆阳,屁股还没坐热,太子殿下便寻了过来。

    终于,赵石这里清楚的得到了几个坏消息。

    第一个坏消息早有预料,便是大将军张祖于这一年的四月间。撒手人寰。逝于延州。。。。。。。。。

    因为当时大秦动兵在即。无论是枢密副使张承,还是大将军张峰聚,都没能回去奔丧。。。。。。

    丧讯传到京师,朝廷颁下恩旨,晋张祖,宁西侯,太子少保,准张祖长子承其爵号。谥号忠毅,并荫张氏子三人等等,比之当年大将军折木清去后也是不差半分,可谓极尽哀荣。。。。。。

    如果说这个坏消息早有预料的话,剩下的两个,就不好说了。

    第二个,大将军韩炜在成武六年也没了。

    这位大秦硕果仅存的老将,河内韩氏的顶梁柱,有着独臂将军之称的大将军,在成武六年五月间。逝于河内,享年八十有六。

    人生七十古来稀。八十六岁上亡逝,绝对算得上是高寿了。

    说起来,这位当年的河中王,一生所经战事并不多,只早年间曾在西北镇军中任职,当年四十万秦军伐夏,韩炜率三千河中在大军溃败时,拼死为大军断后,三千河中子弟,只四十三人随其突出重围,回到大秦。

    血战千里,忠勇无双,这是当年的大秦皇帝陛下对其人的评价,而一战之下,也铸就了他一世之英名。

    之后虽再未经战阵,但提起这位河中老将来,人们却都要赞上一句,勇冠三军,忠勇无人可及。

    这样一位老将的亡故,若是换在平日,也许会引起大秦一些振动,但谁都知道当年的勇毅伯老了,说不定什么时候便要驾鹤西游,还都有些心理准备。

    但这个时候,中原之战已然开始,大将军张祖先亡于前,河内又送来丧表,那感觉可就糟糕透顶了。

    就算不信鬼神之说的人,也要在心里嘀咕上一阵儿,这是怎么了,东边战事才刚刚开始,大秦便接连丧了两位大将军。。。。。。。其实,这两道丧讯,为刚刚开始的中原战事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霾。

    朝廷自然不免焦头烂额,而前方将士听闻这样两个消息,难免也要影响军心士气。

    消息想瞒都瞒不住,韩家世代镇守河内,如今子弟也都开枝散叶,韩炜的亡故,也定然是瞒不住人的。

    朝廷这里措手不及之下,只能手忙脚乱的颁下恩旨,对张韩两家极尽优容,为了淡化两位大将军亡故给前方将士带来的影响,只能尽力彰显两位大将军的丰功伟绩。。。。。。。。

    成武五年,尽显大秦强盛,在这一年,大秦灭亡了世仇西夏,也是成武皇帝登基之后,大秦最辉煌的一年。

    但到了成武六年,好像大秦的好运气就没了,接二连三的挨了几棒。

    听了这么两个坏消息,对于接下来的事情,其实赵石已经有了预感。

    所以,在听到第三个坏消息的时候,也就没了太多的反应,张培贤受挫于开封城下,损兵折将而还。

    当然,这个过程可是不太简单,和赵石之前的预料有相同的地方,但却也有着更多的意外发生。。。。。。。。

    大秦成武六年四月中,河中宣抚使,大将军杜山虎率先从临汾起兵,挥兵十余万,出双峰口,进入上党。

    这是早已计划好了的事情,没有什么奇怪的地方。

    如今的上党,与其说还是在金国治下,到不如说被大大小小数十股义军控制着,可以说,这里已然换了个天地。

    匪盗蜂起,烽烟遍地,乱的跟蚂蚁窝相仿。

    所谓的义军,多数头领皆是打家劫舍的班头,伤人放火的行家,打着什么替天行道的旗号,杀官造反,各据一地,相互厮杀,争夺地盘,粮食,人口等等等等。

    这是一处已经失去了控制的地方,也再没有什么官府,曾经的金人官吏们,降的降死的死,逃的逃,剩下这处烂摊子,被义军们争来夺去,今天你来打我,明白我去抢你,差点人脑子杀出狗脑子来。

    这些义军说的再是好听,对于上党来说,也都好像蝗虫一般,所过之处,强拉丁壮,屠村灭镇,恶事做起来,绝对不比女真人差了半点。

    说的好听一点,他们打破了旧有统治阶级的桎梏,开始实现财富再分配云云,而照事实说话,他们对整个社会架构,造成了最为严重的破坏,田地荒芜,百姓流离,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者,比比皆是。

    当秦军进入上党之后,见到的就是这么一副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地狱浮生图。

    不过这并不能改变秦军的既定战略目标,而作为大军主帅的杜山虎,对这里的景象,也早有预料,他镇守河中多年,上党的探报无日或绝,胸中也早已有了定记。

    所谓乱世用重典,他也正是这么做的。

    养精蓄锐多年,进入上党的秦军,立即分成三部,横扫过上党。

    三路大军,几乎长驱直入,所谓的义军们,在秦军兵锋之下,纷纷化作齑粉,显然,杜山虎是想在最快的时间内,平定上党,他也完全没有将在上党各处称王称霸的义军放在眼中。。。。。。。

    事实上也是如此,无论是地方豪强,还是绿林悍匪,在大军临境之时,表现的并不比旁人强上半点。

    没有什么出榜安民,没有什么秋毫无犯,更没有什么开仓放粮,那些都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在如今的上党,几乎是匪类遍地,哪里还有什么无辜之人?

    杜山虎给各部下的军令也是,每过一处,凡有义军,反抗者杀无赦,捉住的家伙,从上到下,凡义军头目,皆人头落地,其余贬为罪囚,为大军运送粮草,至于妇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