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女尼缓缓的回过头来,朝刘协望了一眼道:“施主,此处乃尼姑庵,不接待男施主,还请施主退出此地,以免影响佛门弟子清修。”
刘协笑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本身无一物,又何必执着分男女?”
女尼脸色一窘,又道:“我等道行甚浅,还望施主见谅。不知施主来敝庵,有何指教?”
刘协笑道:“前来与庵主论佛。”
女尼疑惑的望了他一眼,淡淡的说道:“既然如此,还请施主指教。”
刘协道:“师太静心修佛,精神可嘉,朕想请问妙音师太,何为佛?”
女尼瞬间呆住了。师父要她潜心修佛,教了她很多佛经,也给她留下了许多佛文,但是却从未教过她什么是佛。
刘协道:“佛是无贪、无嗔、无怒,佛是大慈大悲,佛是普度众生,佛是劝恶从善,佛是正知正解,佛是圆满智慧,佛是因果轮回,佛在心中,心即是佛。出家可成佛,佛不等于出家,但并非一定要出家才能成佛。施主执着于削发为尼,青灯伴古佛,便以为在修佛,其实大错特错。佛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境界。有的人就算念一辈子佛,敲一辈子木鱼,但不能悟佛,终究成不了佛。有的人就算身在红尘中,能够慈悲为怀,普度众人,劝人为善,就是悟佛,最终也能修成正果。修佛是修心,不是出家。”
女尼心中剧震,一阵凌乱。只觉得他的话,句句都是有理,根本无法驳斥。似乎他是传佛道者,而自己只是修道者。她不知道,这位陛下在后世虽然不信佛,但是关于佛的言论却也看过许多,而此时的佛教,只是处于萌芽状态,她这位年轻的庵主大人也不过一知半解,如何辩得过这位穿越者。
女尼呆呆的问道:“陛下也修佛?”
刘协正色道:“佛在朕心中,师太觉得朕能不能修佛?”
女尼道:“自然可以,人人都可修佛。”
刘协又道:“既然人人皆可修佛,已婚嫁女子也可修佛。佛在心中,心即是佛,何必执泥于是否婚嫁,是否出家。故今日朕前来,就是想请小白妹妹还俗,嫁给朕,与朕一起在红尘之**修佛法。”
女尼心神一荡,满脸通红,呆了一下,随即决然道:“不可,我已答应师父,要继承她的衣钵,我不能失信于师父。请陛下不必再多言,速离此地,不要影响贫尼的清修。”
刘协笑道:“尊师叫你继承她的衣钵,那么尊师的衣钵是什么?是她的淄衣和钵,还是她的庵主之位?错,尊师的衣钵是传佛宣道,弘扬佛法。你在华山绝顶,一座孤庵,几个女尼,这佛法能传多远。若能贵为皇妃,朕再下旨替你宣扬佛法,又能传多远?哪一种传佛,才能使你师父的衣钵发扬光大?还请三思之。”
女尼全身一震,双眼迷蒙的望着刘协。
刘协道:“还请庵主在两年之内找到一位继承人,朕将在华山顶上建立几座佛堂和斋舍,以便弘扬佛法。朕希望两年之后,庵主能还俗为小白,朕将迎娶小白妹妹为妃,兑现六年前之约。”
人已远去,女尼仍在痴痴发呆。(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七章 先平关中
兴凉仓——李儒留下的粮仓。
刘协和诸将士站在粮仓前,被眼前的盛况惊呆了。
粮食,一望无际的粮食,金灿灿的一片,如同金子一般诱人。
在这缺衣少粮的年代,这是一种何等的诱惑,何等的财富。
刘协呆了许久才问道:“这有多少粮?”
庞统喜不自胜的答道:“问过粮官了,共有五百万石。另粮官禀报,在堳坞还有三百万石,徐晃将军已派兵马前往攻打堳坞。如今李儒已死,堳坞应不日可攻克下。如此陛下则得了八百万石粮。可供我等十万大军吃上八年,臣贺喜陛下,能得此粮,何愁天下不定。”
汉代一石等于六十斤,八百万石就等于四亿八千万斤。演义中说堳坞之粮号称可供关中士兵吃二十年是有点夸张,但是李儒手中的粮草的确储备惊人。想当年李儒手中有雄兵二十万,粮食千万石,的确有争霸天下的资本,怪不得他临死之前说自己非战之罪,而是天要亡他。
刘协惊问道:“李儒从何处得来如此多之粮?”
庞统道:“关中历来乃盛产粮之地,八百里秦川沃土,当年秦国便是据此富庶之地得了天下。李儒巧取豪夺,刮地三尺,故搜刮了如此多粮。”
刘协望着眼前的粮食叹道:“这些都是民脂民膏。关中数经战乱,百姓流离失所,食不果腹,我等却如此多之存粮。实在对不起关中百姓。且粮食放置时间过长,且会朽坏,不如将粮食分批散给百姓。以示朝廷恩德。”
庞统迟疑道:“此处粮官精通储粮之法,倒不易朽坏。而且陛下要征战天下,不可无粮。不如将此粮一半借与百姓,限期三年之内偿还,再免其三年赋税令其休养生息,可使关中得以安定和恢复。也为陛下日后征战储备粮食。“
刘协犹豫了一下,还是答应了庞统的意见。毕竟粮草是战争的重要资源,只能委屈关中百姓了。
刘协突然又想起一事,问道:“龙骨水车、曲辕犁、溷肥之法可有传到关中?”
庞统也如梦初醒一般。笑道:“因此地长期由李儒逆贼占据,故未能传至。关中之地,一亩地能产两石粮,若得陛下之诸般妙法。应可再增产一石粮。如此百姓将不虞无粮。”
刘协心头释然,随即又道:“只可惜关中之地并未全部掌握在朝廷手中,看来西凉那边只能辛苦马腾了,朕须平定关中,确保无背后之忧,才可去征讨韩遂逆贼。”
庞统笑道:“陛下英明。臣还担心陛下报仇心切,急欲征讨韩遂,而不顾吕布和张济叔侄之患。如此则可放心了。”
刘协心情一阵舒畅,笑问道:“西凉之地。朕当何以处之?”
庞统道:“陇西冀县县令苏则和主簿游楚,此两人仅凭数千兵马便阻挡了阎行的数万大军,力保陇西不失,且臣查得此两人政令清明,深得地方百姓拥戴,不如迁苏则为陇西郡太守,游楚为陇西郡长史,如此陇西可定也。汉阳郡有庞德将军在,此人不但武艺高强且深谙兵法,汉阳郡应该无虞。如此加上安定郡的马腾,三郡相连,互为犄角,不必担心韩遂南下侵扰,可保西凉暂时安定。而北地郡之梁兴,原本为碌碌之辈,不必担忧。待得陛下平定关中,再挥师奔往西凉,则西面可定,成为陛下的大后方。”
刘协拍掌道:“好,就依军师之言。”
*************
公元197年末。汉帝平定李儒之乱,并诛杀了李儒,喧嚣一时的凉国终于烟消云散。大汉西部的战争也暂时因为寒冷的天气而告停一段落。
时值寒冬,风雪交加。关中百姓在饥寒中度日,尤其以饱经战乱的三辅之地为甚。刘协令人打开粮仓借粮给百姓,约定三年之内还粮,解了三辅之地百姓的燃眉之急,民间感恩戴德之声四起。
次年春,数千工匠和农夫从各地征调到关中,传授溷肥之术,龙骨水车和曲辕犁也被推广。
然而关中经过战乱,人口远远不及昔日,大片荒地无人耕种,刘协便令大军屯田,耕种荒地。
刘协虽然暂居长安,并未放松对全国各地的情报调查。要求潜伏在各地的隐龙卫定期传送密报,以便掌握各路诸侯的动向。
豫州的袁术和江东的孙策引起了他的注意。
袁术在豫州治所谯县大兴土木,私造宫殿,监工者赫然就是他那宝贝儿子袁耀。
与此同时隐龙密报袁术在豫州私造宫殿,有称帝嫌疑。江东的孙策开始准备攻打扬州的刘繇。
“……代汉者,当涂高也,我父讳字公路,正应其谶。又有传国玉玺,这天下归于谁家,袁某不言而知也。”
刘协耳畔响起袁耀的那番豪言壮语,暗自叹了口气,这坑爹的孩子终究是要鼓动他爹称帝了,看来必须在今年之内平定西凉之地,否则中原之地将大乱。
而从江东来的密报,更是令刘协眉头紧蹙。江东的孙策厉兵秣马,在鄂县一带,似有攻打荆州之意,而据隐龙密探推测,孙策的醉翁之意未必在荆州,极有可能是扬州。
一纸招降的圣旨传到郃阳县。
如今兵荒马乱,生灵涂炭,能够避免战争就尽量避免,所以对吕布和张家叔侄,刘协采取怀柔招安的政策。
郃阳县令府大厅,吕布与张济父子正在秘密磋商,身旁立着曹性、侯成、宋宪三将。
吕布问道:“汉帝招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