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侦察兵-第2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拱卫京畿,戍守长安。南衙领边军,轮流戍边。地方军府则有归兵部直辖。当然,无论是中央军、边军还是地方军,所调动之时,亦需要陛下颁下的鱼符、兵部文书。”
“最后是将领问题,也就是魏王殿下担心的将领手握重兵,孤悬在外,不遵号令的问题。微臣建议,于大唐四面各设立节度使一名,节度四面边军。节度使每三年更换一次,每年回京述职一次。不管有什么理由,皆需如此。十二卫大将军将军则是每两年更换一次。若是有人胆敢不遵,则可调集宪兵逮捕之!”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张允文不由咂咂嘴,笑着道:“陛下似乎忘了一样东西!”
李世民正听得入神,听见张允文这般说,当场问道:“什么东西?”
“大唐军事学院!陛下,你将这大唐军事学院给忘了!学院成立之初,有一个目的便是将这些毕业的学员充于各军之中以为中级低级军官。他们乃是陛下之门生,对陛下忠心耿耿,他们充于诸军之中,担任营正团副之类的职位,平素听命与将军,与敌作战。一旦那将军存有异心,这些学员会跟着他们么?”
听了这段话,李世民不由连连颔首:“此言甚是,此言甚是啊!呵呵,允文,不知你的那封奏章带了没有?若是带了,赶快给朕瞧瞧!”
见到李世民如此态度,张允文心头也是微微欢喜,如此看来李世民并没有放弃军改的意思。当下说道:“呃,陛下,这个,那奏章现放于家中,明日散朝之后,再来呈于陛下!”
李世民沉吟片刻,微微点点头:“好吧,明日朕召集几位大臣来商议一下,让他们看看你的奏章,也好拾漏补阙!“张允文点点头。眼见没什么事情可以说了,张允文便提出告辞来。
然而李世民却是没有答应张允文的告辞请求,却是望着湖面上倒映的宫灯涟漪,轻声说道:“允文啊,你也觉得太子掌控不了这天下么?泰儿这般说,刚才你也这般说!”
张允文一听见这话,顿时一惊,连忙请罪道:“非是微臣说太子坏话,实在是陛下英明神武,太子不及多矣。故才有此说法,还望陛下恕罪啊!”
李世民笑道:“朕非是怪罪允文,却是在想这军改以后,若由太子接手这个国家,将会是如何一番样子!”
张允文当即便送上一句马屁:“陛下深谋远虑,考虑周全,实在是我等学习的楷模啊!”
李世民哈哈一笑,看着张允文:“允文你倒是越来越会说话了!你且说说你对太子的看法!”
张允文心头一跳,这些东西是能随便说的么?当下小心道:“呃,微臣和太子没有过多的接触,对其也是不甚了解!所以也不知有何看法!”
李世民继续盯着张允文:“那魏王呢?”
“呃,魏王性喜文,曾以微臣做过两首歪诗便想让微臣入其文馆,可微臣乃是武将,对着这文事却是一窍不通,所以当场拒绝了!从那以后,魏王也在没有提及此事!”张允文没有直接回答李世民的问题,而是说起来自己和李泰之间的交往。
李世民沉默片刻,却是看着湖面说道:“这湖水看起来平静得很,谁知道下面会有什么波澜,还是站在湖边好哇!”
张允文一凛,李世民在暗示什么吗?让我不要去加入这已经缓缓拉开序幕的东宫争夺?当下接着李世民的话头说道:“呵呵,正是如此,站在陛下身边,看着湖水映灯,弱柳依依,倒是别有一番风味啊!”
李世民哈哈一笑,拍拍张允文的肩膀:“天色已晚了,允文你还是早些回去吧,莫让我家闺女担心!”
说完,李世民大步离开,留下一身冷汗的张允文站在湖边。
凉风一吹,张允文忽然觉得有些冷了。
正文 第三百一十三章 定局
 更新时间:2010…9…14 10:09:43 本章字数:2396
今日的朝会并没有什么其他的东西,除了例行的报告之外,也没人提起那军改之事。李世民不提,那些反对的大臣也不提,所有大臣仿佛此事从未发生过一般。
然而散了朝会,当张允文正准备向偏殿走去的时候,房玄龄忽然走到张允文身边,低声道:“允文是要去偏殿吧?”
张允文点点头。
“呵呵,老夫早就应该猜到,那军改之策应该是允文献上去的吧!”房玄龄呵呵笑道。
二人一路说着,一路来到外面回廊。
张允文笑道:“在下好歹也是打了这么多年仗的人了,对于这军中弊病也是有些了解,所以才斗胆上言,请求军事改制的!”
房玄龄却是摆摆手:“这军改之事,老夫颇是赞同。允文能上言陛下,老夫也是欣慰啊!呵呵,允文如此年纪,便能几次上奏决定国家大计,比起我家那些小子可是好多了!”
听到房玄龄提起自己的儿子,张允文忽然想起在李泰的文会上遇到的房遗爱,当下说道:“房相,在下可曾听闻二公子和魏王相交甚密啊,不知你老知道不知道?”
“什么?”房玄龄一脸震惊。随即脸色一沉,口中道了声:“这个孽子!”
反应过来张允文在身边,便拱手为礼:“多谢允文提醒!”
正说着,已经到了偏殿。迈步进入其中,只见已有几位大臣在此等候了,像魏征、李靖。
和众人打了招呼,然后坐在一张几案边上,拿出怀中厚厚的奏章,有些紧张的捏了捏。
这时候,李世民缓缓步入殿中。
“诸位爱卿,朕今日找你们过来,乃是为了这军改之事,想必诸位爱卿也是知道了!昨夜张允文向朕说了一下新的军改方案,现在,就有张允文来逐条介绍此方案。若是诸位爱卿觉得有何不妥之处,尽管提出来!”看殿内人员差不多到齐,李世民面色严肃的说道。
霎时间,殿内众人的目光尽数集中在张允文身上。
张允文拿着那本厚厚的奏章,站起身来,作了个四方揖,缓声说道:“陛下,诸位大人,在下虽然年幼,然从军十余年,对这军事一道,虽然不如李国公那般用兵如神,但也自恃能知一二。观我大唐军制,在下认为有如下弊端:第一,府兵出征,无粮饷可领,还得自备部分军粮、兵器,时刻提心吊胆,唯恐下次战死的便是自己。故而其战斗积极性不高,同样其战斗力也不甚强。当然,如今我大唐军队百战百胜,却是全赖于隋末离乱练出的精兵。若是这批精兵一去,可以想象,府兵战斗力定会下降一个层次!第二,府兵属于半农半兵,农闲之时操练,农忙之时务农,这本是府兵设立之初衷。然而战争局势,如白云苍狗,瞬息万变。难道农忙之际敌人就不打来了么?相对于募兵专司战争,这府兵作为保卫国家之主要军力,缺乏灵活性、职业性!第三,便是此次军改之根由,土地的集中愈演愈烈,农户失去土地,也就相当于府兵失去兵员,此等情形,定不能让其发生。所以,在下一直主张招募募兵,使大唐军队职业化、正规化,让一批健卒锐士以当兵为职业,由国家供养……”
说到这里,张允文却是顿了一下,拿起几案上的茶盏,喝了一口。
趁着这个机会,魏征沉声道:“若是由国家来养这批军队,可是一个巨大的负担啊!不知允文你可有对策?”
张允文放下茶盏:“魏大人莫急,听我慢慢道来!”说着,摊开奏章,便开始一条条的讲述起来。
每讲完一条,便停下来,倾听在座的诸位大臣的意见建议。若是认为这些人讲得有道理,张允文便颔首称是,拿笔记录上。若是其建议与自己的意思相左,则是慢慢的解说,引经据典,与之辩驳,直到那提出意见的大臣接受了自己的观点为止。
就这样,时间慢慢的过去,那一旁伺候的内侍添了一次又一次茶水。中途的时候,张允文因饮水过多还去了一趟茅厕。
不知不觉间,已经到了中午,到了用膳的时辰了。李世民身边的内侍见殿内众人依旧全心专注,知道此时不能出言相劝,当下招招手,唤来一名小太监,在其耳边说了一下。那小太监即刻领命而去。
没过多久,只听殿外传来一声尖利的呼声:“皇后娘娘驾到!”众人这才从张允文的讲解中清醒过来。
一见天色,众臣连忙告罪,说是耽误了陛下的用餐时间,还说下午再来,继续讨论这军改之事。
然而这时候,门口却是传来一个女声道:“大家辛苦了!今日便留在这太极宫中用膳吧!”
只见一名身穿淡黄色宫装的女子盈盈走入殿中。这女子正是长孙皇后。
在长孙皇后的身后,一队队捧着玉盘珍馐的宫娥鱼贯而入。
众大臣又是一阵见礼。
张允文瞧着长孙皇后,那气色比起上次看望她时的憔悴模样要好得多,看来孙思邈当初诊断其并非风疾,而是缺乏营养与锻炼,果真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