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侦察兵-第2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宜悉徙之河南兗、豫之间,分其种落,散居州县,教之耕织,可以化胡虏为农民,永空塞北之地。”此人却是秘书省少监。
这名官员的话音一落,七八名朝臣尽数出列,齐声道:“臣等附议!”
张允文看这些官员,皆是一身绯红官袍,多是五品、六品的官员。
李世民听得他们的上奏,却是面色沉寂如水,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这时候,一人越众而出,站在大殿上向李世民行了一礼之后,不慌不忙的说道:“陛下,臣以为突厥、铁勒皆上古所不能臣,陛下既得而臣之,请皆置之河北。分立酋长,领其部落,则永永无患矣。”
这人却是中书侍郎颜师古。
颜师古刚刚说完,先前那位秘书省少监当即便道:“侍郎大人此言谬矣!若是放归突厥豫河北,以突厥习性,十年即刻添丁十万,到时必成尾大不掉之势,重新为祸中原!”
颜师古还未说话,另一名礼部侍郎李百药却道:“少监大人此言却是严重了!”
“哦?那李大人也赞同颜大人之言?”
李百药却是摇摇头:“本官亦不太赞同颜大人所言!”说着,转过身来,面朝李世民恭敬的说道,“启禀陛下,下官以为,突厥虽云一国,然其种类区分,各有酋帅。今宜因其离散,各即本部署为君长,不相臣属;纵欲存立阿史那氏,唯可使臣其本族而已。国分则弱而易制,势敌则难相吞灭,各自保全,必不能抗衡中国。仍请于定襄置都护府,为其节度,此安边之长策也。”
李世民听了李百药的话,亦是不语,只是默默的摸着下巴沉吟起来。
李世民不言,这几位大臣却是开始了唇枪舌战,三方各执一词,当庭辩论起来,其中引经据典,更是从轩辕黄帝征伐蚩尤,到周穆王伐犬戎,再到秦汉逐匈奴,说起历史上对待蛮夷的方法,一点一条,尽是详尽。而另一方也不甘示弱,说起五胡乱华,说起南北乱世,不知不觉间竟然从安置降众问题扯到汉夷关系上。
张允文再环顾一下众文武,只见武将们尽皆靠着立柱闭目养神,好像面前的吵闹似乎与自己全然没有半点关系。而那些三品以上的尚书、中书令、左右仆射等人,却是时而抚须微笑,时而皱眉沉思,看来对于众人之言,也是颇有想法的。
虽然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可是张允文的脑子也在不断的转动着,思考着这安置之法。他清楚的记得历史上李世民就是采用温彦博的方法,叫着什么“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使得突厥回到漠南草原上,渐渐成了气候,在武则天时期,突厥复叛。
想到这里,张允文向温彦博的位置望去,只见他正一脸沉思的在考虑着什么。
而大殿之中,三方人也吵得差不多了,声音小了起来,言语也少了起来,不像刚才那般高谈阔论,口若悬河了。张允文估摸着这几人是说得口干舌燥,没有水喝,这才歇下来的。
李世民见他们不再争论,当下冷笑道:“吵啊?怎的不吵了!吵上两句就可以决定朝廷大事么?若是如此,还要朕干什么,还要文武百官干什么!散朝!”说完当先离开了。
看到李世民有些生气的模样,众臣无奈的对视一眼,悻悻离开。
散了朝会,张允文回道家中,径直来到书房,脑海中仍在思量着对突厥的安置措施。综合历史各朝对少数民族的安置,沉吟片刻,提起毛笔,在宣纸上唰唰的写了起来。
从中午时分一直到黄昏的时候,终于写完了这份奏章。
搁下笔,伸了一个懒腰,收拾起这五页宣纸,张允文思忖了片刻,便拿起这五页纸张来到李宇的房间。
“相公,做完了?”李宇给张允文到了一杯茶,柔声问道。
张允文点点头,然后一把抓过李宇抱在怀中,嬉皮笑脸的在她娇嫩的脸上亲了一口,然后在李宇的娇嗔中说道:“呵呵,汝南妹子,相公想拜托你一件事!”
李宇顿时昂起脑袋,笑着问道:“唔,什么事?”
“呃,就是把这几页纸送到你父皇那里,请他过目一下!”
李宇伸出柔荑接过几页纸,草草看了下:“咦,这不是安置突厥的办法么?相公你怎的自己不去送啊?”
张允文苦笑道:“这个时候我可进不去皇宫!”
李宇歪着脑袋思忖了一下,点点头:“好吧,妾身这就去!不过妾身也有个条件,那就是过两日你可要到咱们的铺子里去看看!”
听到这个要求,张允文自是满口答应。李宇走了之后,他默默的端起茶水喝了起来,心头却是有些忐忑,他不知道,自己的几页纸会不会改变李世民的看法,或者说自己的方法能不能胜过温彦博的说法。
终于,约莫一个时辰之后,李宇才在几位宫中卫士的护卫下返回家中。
一见李宇回来,张允文连忙帮她倒了一杯水,然后用深切的眼光望着李宇。
李宇面色一红,接着看到张允文的的目光,顿时一乐,不由“咯咯”的笑了两声:“相公想知道父皇怎么说么?”
见张允文点点头,李宇顿时粗起嗓子,学着李世民的声音道:“呵呵,允文这小子,什么事都喜欢掺和一下!不过这次他倒是掺和对了!”
听到这话,张允文顿时放心下来:“嗯,那陛下诏我去奏对了没有?”
李宇顿时摇摇头:“这个好像没有!不过父皇对于相公上的那几张纸倒是很上心,妾身离开太极宫的时候,看见父皇还在灯下研读呢!”
张允文这才放下心来,心想既然李世民对于自己的意见上了心,那在考虑温彦博这些腐儒的意见的时候,就不会那般轻易接受了。
二日朝会之上,李世民坐下龙椅不久,便有人上奏道:“启禀陛下,夏州都督窦静有奏章一封,今日方到,尚来不及报中书省!”
李世民点点头:“既是如此,那卿家念出来就是!”
那位官员“喏”了一声,便开始念诵窦静的奏章:“臣窦静惶恐进奏:戎狄之性,有如禽兽,不可以刑法威,不可以仁义教,况彼首丘之情,未易忘也。置之中国,有损无益,恐一旦变生,犯我王略。莫若因其破亡之馀,施以望外之恩,假之王侯之号,妻以宗室之女,分其土地,析其部落,使其权弱势分,易为羁制,可使常为籓臣,永保边塞。”
听了窦静奏章,李世民不由微微皱眉,对那官员道:“窦卿的奏章,先搁在那儿吧!”
这个时候,只见温彦博上前两步,大声说道:“启禀陛下,老臣油画要说!”
张允文一看是温彦博,便立刻竖起耳朵,听他说话。
“爱卿有话,直说便是!”
“这两日朝廷之上为突厥之事争论不休,然大部分朝士皆以为应徙突厥于兗豫之间。然老臣不以为然,老臣以为徙于兗、豫之间,则乖违物性,非所以存养之也。请准汉建武故事,置降匈奴于塞下,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以实空虚之地,使为中国扞蔽,策之善者也。”温彦博一句一顿,慢吞吞的说道。
李世民听罢,沉默不语,一双剑眉时而舒展,时而皱起,直看得张允文心头狂跳:“喂,李世民啊,你可千万别听那些腐儒的话啊!
正文 第二百二十八章 廷论
 更新时间:2010…6…18 15:46:31 本章字数:2855
就在张允文有些忐忑不安的时候,只见文臣这边一名身穿紫袍的官员出列,沉声说道:“陛下,臣以为突厥世为寇盗,百姓之仇也;今幸而破亡,陛下以其降附,不忍尽杀,宜纵之使还故土,不可留之中国。夫戎狄人面兽心,弱则请服,强则叛乱,固其常性。今降者众近二十万,数年之后,蕃息倍多,必为腹心之疾,不可悔也。晋初诸胡与民杂居中国,郭钦、江统,皆劝武帝驱出塞外以绝乱阶,武帝不从。后二十馀年,伊、洛之间,遂为氈裘之域,此前事之明鉴也!故老臣也不愿迁胡人入兖豫之间,免趟覆辙!”
这人却是魏征。
见魏征都如此说了,李世民顿时“嗯”了一声,说道:“魏卿此言有理!”
这时候,那温彦博又道:“王者之于万物。天覆地载,靡有所遗。今突厥穷来归我,奈何弃之而不受乎!孔子曰:‘有教无类。’若救其死亡,授以生业,教之礼义,数年之后,悉为吾民。选其酋长,使入宿卫,畏威怀德,何后患之有!”
李世民点点头,目光在其他朝臣上扫过:“其他爱卿呢?难道你们没有什么可说的么?”
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顿时齐声道:“臣等附议!”
李世民见状,微微一笑,身旁的刘贤处拿过几张纸,然后笑道:“朕昨日收到一封奏章,上面记载的便是关于这突厥的安置问题,诸位爱卿可以传阅一下!”
说着,又递给刘贤,让他送至阶下。
于是,张允文手书的五张纸便在众臣之中慢慢传阅开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