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又要数钱数到手发软了,恐怕把消息一发散出去,开封府书商们的订单就要把眼前这个两眼冒金光的家伙给活埋了。 本来这次奉命来商务印书馆的两个“银鱼袋”是准备到这里享福的,第一次来的时候还不敢马虎,但这次来的时候警惕性已经放的很低了,听了王静辉对曾掌柜的话后,他们也有点不自然的摸摸自己的“银鱼袋”了。至于曾掌柜除了被泼盆凉水把已经膨胀到极点的自信心给浇了回去之外,他对王静辉说要减少第一版印刷的数量感到十分不解,所以忙问道:“东家,《太平御览》第一版印出来的三千套除了你留下来的二十套已经全部卖出外,我还想和你商量再加印一千套呢,怎么这两部书第一版要减少呢?” 王静辉对曾掌柜说道:“开封府的买家已经被《太平御览》消耗的差不多了,再加印《太平御览》或者提高《太平广记》和《文苑英华》的第一版数量都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除非咱们能够往南边卖,否则就砸在自己手里了!商务印书馆现在刚刚建成才两个月,和各地的书商还都不熟悉,所以现在把书往南边贩运还有些困难,等把皇帝陛下交给咱们印制的书籍都印完了,那咱们商务印书馆的名头也就出去了,到时候南边那些书商都会自己跑到咱们这里等咱们随便出价,那个时候才是往南边卖书的最好时机,现在嘛我们还要忍忍!” 其实王静辉当初打算印制这种大部头书籍的时候,早就把购买对象定位在那些大宋官员和富商身上,三百贯一套的书籍可不是每个读书人都能买的起的,也只有那些富得流油的大宋官员才能舍得话这么多钱去买这样的书来孝敬自己的上司,这种“软贿赂”对于来自二十一世纪的王静辉来说简直就是司空见怪,王静辉的“精品书”策略对于二十一世纪能把月饼卖到几十万的价格来说只不过是小巫见大巫罢了。那些富商也是王静辉所要关注的重点客户,俗话说得好:仓禀足然后才知礼仪。这些暴发户手中有的是钱,卖些能壮门面的书对于他们来说简直是太理所当然了,送上门来的肥猪要是不去宰,那王静辉连自己都要对不起的,所以大手一挥,三百贯的“高价精品书”就这样横空出世了。 曾掌柜听了他的话后心下就在想:“恐怕江浙的钱、燕两家如果知道开封的商务印书馆后,就要坐不住了,等着改行吧!” 王静辉和曾掌柜还有朝廷派来的那两个“银鱼袋”高级监工一起在房中商量了一下《太平广记》、《文苑英华》这两部书的印制准备工作后,他就起身告辞了。快入冬了,这段时间王静辉变得格外繁忙起来,由于季节因素,各种中药材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以前收购的药材已经很多了,但他为了满足制药作坊的生产能力和预防明年的雨涝灾害还是不断的购入各种中药材。 眼看天气一天比一天寒冷,王静辉还要购买供医馆、制药作坊、商务印书馆、仓库等地过冬所需要的燃料,账房先生也跑到他这里来请示过冬的燃料是购买木炭还是泥炭(煤)来取暖,木炭烟小但价格高昂,富贵人家才购买木炭过冬;泥炭虽然便宜但燃烧时所产生的烟雾比较大,一般贫苦人家才会使用。账房先生也给出了参考意见:医馆使用木炭,其他地方统一使用泥炭。 王静辉在原来那个时代所知道的宋朝使用煤的情况是整个儿汴都开封都是使用煤做燃料的,而且宋朝此时开采煤矿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可以大量供给像汴都这样百万人口城市的燃料所需,如果还是使用木材为燃料,很难想象开封周围还能剩下多少绿色。 王静辉略微沉吟了一会儿告诉正在等待他命令的刘账房要全部采购泥炭,而且还要多多的采购,如果城内地方不够就把多余的泥炭存放在城外郊区的商务印书馆和仓库那里。刘账房对于王静辉的命令感到很纳闷:这么有钱的人了,怎么还在乎这点儿燃薪钱? 以现在王静辉的财力来说,开封首富还差得很远,但每个月从玻璃上的获利就超过十万贯,近期刊印热卖《太平御览》又使他在一个月的时间里面如龙卷风一样狂赚七十万贯,估计朝廷指定在这里印刷的那两部书还会给王静辉带来近八十万贯的收入,这已使他提前进入身家百万贯的富豪行列了。王静辉心中暗自盘算了一番后得出一个结论:如果按照米价来计算的话,他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千万富翁了,就算他全部买木炭过冬所花的钱也不会使他有财政紧张的感觉,因为他越看那水力铅活字印刷机越是像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印钞机。
第一第十九章 蜂窝煤
第十九章 蜂窝煤 王静辉之所以不采用购入木炭来取暖是因为他在这上面又发现了一条财路:这个时代人们烧煤还是一整块一整块的使用,就像用木材差不多。在王静辉的眼中,家庭取暖做饭这样使用煤炭显然是极端浪费的,而且燃烧效果也非常差劲,所以他心中就想到制作蜂窝煤和配套使用的煤炉。 制作蜂窝煤和其配套使用的煤炉工艺简单,这难不倒军人出身的王静辉原来在部队的时候他就和战友在入冬前自己采购原煤制作蜂窝煤或者煤球,用废弃的柴油桶来制作简易的煤炉。现在的难点只是用这个时代的材料来制作实用美观些的煤炉而已,凭借他的财力那还不是手到擒来。他把制作蜂窝煤和煤炉的事情和正在发呆的刘账房说了一下,但刘账房还是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没办法,王静辉就直截了当的告诉他让他收购一个铁匠铺。 刘账房这次可听懂了:要尽快买下一家铁匠铺!“老天,这个年轻的东家又想干什么?!前两个月让自己收购一家印刷作坊,自己还以为他要该行做印书匠呢,没想到刚安稳几天有要该行做铁匠了?!”刘账房心中默默的想到。不过自从跟了这个新东家后,自己干了一辈子的账房,和银子打了一辈子的交道的他还没有见过哪个人能够像眼前这个年轻人一样这么有本事,几个月便有了百万家财。“百万贯家财?!”刘账房脑子里面浮现出一座用银子盖出来的房子,想想这个数字就让人眼晕,“这次可能是东家脑子里又冒出来的新发财点子吧!”刘账房心中暗暗的想到。 对于王静辉下达的这么明确的指示,刘账房如果还不能有效执行的话,那他可就真的要卷铺盖回家养老了。有了第一次收购印刷作坊的经验后,刘账房意识到自己这个年轻的东家可能生来就有一副点石成金的手,所以这次收购铁匠铺他当然不会给王静辉省钱,不到一天功夫便回来给王静辉汇报成果了:“东家,铁匠铺已经买来了,就在城西离这里不远,店面挺大的,以前的打铁师傅我也用重金留了下来!” 王静辉听后就让刘账房把铁匠铺的老板也就是一号打铁师傅给叫到书房里面,王静辉看着眼前这个三十多岁的壮汉问道:“这位师傅可就是原来赵记铁匠铺的赵师傅?” 壮汉朝王静辉一拱手说道:“鄙人就是赵无觉,以前是铁匠铺的老板,不过现在就听王公子的差使了!”铁匠赵无觉对王静辉倒不是很反感,因为王静辉给他的铁匠铺出了个大价钱,这是他不可能拒绝的价钱,并且还承诺他在铁匠铺中原有的地位,只不过是由原来的老板兼师傅变成了专制打铁师傅而已。 王静辉看着眼前这个显得老实巴交的打铁师傅,把他叫到书桌旁拿起书桌上那副王静辉刚刚画好的煤炉示意图,问他:“赵师傅,您看这幅图上的东西你能够打造吗?” 赵师傅拿过图纸在王静辉的解释下看了半天说道:“这个东西很好打造,不过它是干什么用的呢?倒是有点像炉子。” 王静辉说道:“赵师傅果然好眼力,这就是炉子,它可以用来取暖、烧水、做饭。赵师傅,现在快要入冬了,我想要你按照这张图纸尽快给我制作出一个样品来,你还要给我算出制作这么一个炉子需要多少时间,造价几何。” 赵师傅说道:“这个炉子如果按照图纸上的尺寸来打造的话一天就可以造好五六个,这东西也不算难造,一般的学徒就可以,只不过其中内部的几个构件需要有经验的师傅来打造就可以了。这一个炉子的本钱可能要四五贯钱,卖的时候也就在加上一贯半贯的。” 王静辉听后说道:“那好,赵师傅你先按照此图照样先给我打造上十个,以后这个铁匠铺还是由你来打理就是了,我这里就给你派一个管账的账房先生去协助你。如果你打造的这些炉子不错的话,你在再多招收些工匠,近期你们主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