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实际行动却让他知道王安石是个忠臣,可能走曹操那样的老路,他需要让变法派在势力上和声势要高保守派一筹就足够了,若是把韩琦富弼两人请出来,那这种他所需要的平衡立刻就会化为乌有。这是皇帝赵顼万万能接受的。
“圣上,魏国公与韩国公年事已高,已经适合此任!”王安石悄然给了皇帝赵顼一个理由。
过王静辉却接过来说道:“韩国公与魏国公确实适合,过在臣的眼中比现在更为严重的事情是随着两位国公的老去,朝廷中再也没有有着如此声望地重臣来震慑契丹与党项,更为严重的是朝中也缺乏这样的后继人才!”请韩琦和富弼出来这样的主意,文彦博从说出嘴后就有些后悔了,过此时王静辉正好也给了他一个梯子下坡。
“众位爱卿可有什么良法?”皇帝赵顼沉思了片刻点头说道,韩琦富弼虽然得他的欢心。但对于这样的老臣,皇帝赵顼心中还是非常有数的,这两个人都已经到了风烛残年,但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这两个人地威望无人能及,契丹人甚至还放出话“韩琦一人可当十万精兵,有韩琦一日在,契丹铁骑永南下!”。刚才王静辉的话倒是说到了他的痛处——随着这两个老臣慢慢淡出大宋政坛,若是死后朝中还真没有一个像他们两人一样能够了解对手的大臣来,过驸马勉强算上一个,但驸马作为外戚,若是有异动,少了御史台的弹章,这可是他愿意看到的。
“臣以为可用宽夫先生之策,以韩国公和魏国公来分别经略河北与陕西诸路,暂时顶住这次难关。对于后备人才的培养,臣建议朝廷能够成立一个机构,这个机构可以定制的宽松些,由一些熟悉辽国和西夏甚至是我大宋周边任何国家的官员、士子来组成,只有恩遇无实权,专门来研究我大宋对外政策,给朝廷提供可行性建议,当然这也少得由枢密院来提供一些情报支持。日后有事之时可从这个机构中遴选得力人才为国效力!”王静辉上前说道。
王静辉地提议倒是非常让殿中众人感到新奇,但在他自己的眼中,这简直就是后世美国智库的宋朝版。这个机构将是朝廷所倡议成立,有浓厚的官方背景,但却是在大宋官制之内,初期的时候用付给报酬是可以在适合的时机,王静辉可以把这个机构运作成一个真正的商业机构。
“这恐怕是又要增加一批领俸禄的散官,与大局无益处!”司马光说道。
“又是这个抠门儿的家伙!”王静辉在心中哀叹着,他早就知道历史上司马光是著的“节流”派,没有想到他居然这么抠门儿!
“君实先生,朝廷可以用在这个机构上花一文钱!大宋以往所形成的‘冗官’恐怕有上万之数,这些人白领着朝廷的俸禄却甚少做事,这也是朝廷官制结构所造成的,让这些有无实的官员中一些有志者聚集在一起研究大宋对外政策,正好是人尽其才,这样的机构也是一个松散的组织。它只是对朝廷地对外政策有建议权力,却无行使权力。”
皇帝赵顼听后笑着说道:“恐怕这样的机构也没有人会去吧!”
“非也!臣以为朝廷需要各种各样的‘专才’,如韩国公与魏国公能够在外事上有所建树,也是朝廷几十年所培养的结果。这样太耗费时间了,到时候也未免有些大材小用!这个机构中地人都是日夜接触邻国的资料,熟悉邻国的最新状况,久而久之变成专才,到时候可以充任幕僚等职。甚至在与邻国发生纠纷的时候。圣上只需要加以一虚职便可以成为大宋的使者出使邻国,此正是建功立业之机,相信会有很多有长远眼光地人参与进来。君实先生一直认为朝廷选拔人才地途径有限,这正可以是一条进身报效朝廷之路!”
众人听后心中都有着同的想法,过驸马建议成立这样的一个机构从各个方面来说都是一条错的培养人才之路,而原先反对的司马光也认为这确实是一个错的建议,和驸马所办的《大宋明镜报》一般,朝廷用花一文钱,却可以得到数尽的“布衣御史”;也正如驸马所说的那样。这个机构也是进身朝廷地错选择,差的可以成为边疆大吏的幕僚,优秀的可以成为大宋的使节,前者虽然环境是有些差,但总算也是个实差,后者则是前途光明,到时候恐怕这个机构会被人踏破门槛也说定!
“驸马之策倒是可行。过这专门成立来研究邻国的机构难免会给人以口实,尤其可能会遭到契丹和党项对大宋的责问!”文彦博想了一会儿说道。对于这么一个机构,文彦博倒是倾向于开为好,这倒是因为他所说地理由,更是因为有枢密院中的“参谋部”前车之鉴。
大宋参谋部虽然是个错的机构,在战争中也确实发挥了作用,给皇帝和大臣们提供了很好的建议,过这个参谋部可是枢密院的下属机构,在自己的地盘上文彦博自己却说出什么话来。难免有些郁闷。文彦博可以感觉的到,这么一个“对外政策研究机构”很可能会把触角再次伸到自己的地盘上,连参谋部的事情自己都没有搞定,以后地日子可就比较难过了。
王安石从旁说道:“臣以为倒是可行,过要改头换面,朝廷发诏来组建亦可!”
皇帝赵顼摆摆手对王静辉说道:“这件事爱卿还需再思量一下,写个札子呈送上来,到时候在议论也迟。朕可先写密诏发往韩国公和魏国公处,让他们两人密切注意,一旦有事可为诸路经略使以备测!”
听了皇帝赵顼的话后,王静辉心中算是喘了口气,历史上契丹人可是趁着大宋受灾的时候狠宰了大宋一把,这次自己提前给这些大宋统治高层打了预防针,小心应对应该会有什么问题了。
福宁殿议事之后,王静辉又看到那个年轻的带刀侍卫进来,走到皇帝赵顼的身后跟着出去,王静辉对这个年轻人倒是很好奇——过他没有意识到自己比这个带刀侍卫明显小了几岁,在出宫的路上对走在旁边的文彦博问道:“宽夫先生,刚才的那侍卫倒是眼生的很,知是谁?”
文彦博笑着说道:“此人不彰显,但提及此人的出身驸马必当听闻过!”
“哦?!”王静辉看到文彦博的心情错,便也笑着问道:“此人是何出身?”
“昔日太宗麾下大同军节度杨业太尉,杨令公的后人,崇岳字守义!此乃忠良之后,月前圣上读书之时是某推荐的,此人少时熟读兵法,武艺高超,某见他是个人才,便留心推荐给圣上了!”文彦博放缓了脚步捋着有些花白的胡须笑着对王静辉说道。
听了文彦博的介绍后,王静辉才知道这个杨崇岳还有这样的来头,对于一个后世之人,王静辉当然知道宋朝将的传说,“天波府”、“杨家将”都是他耳熟能详的,没有想到杨崇岳居然是杨家后人!
过王静辉来到这个时空后通过努力熟知宋朝典故,自然知道后世他所知道的“杨家将”事迹多是后人杜撰的,但可否认地是杨家满门忠烈,在当时是颇得人心的,而后世杨家将传奇中专门和杨家作对地潘人美的原型就是太宗时期地大将潘美,过潘美却没有后世书中那么龌龊,当然潘美要对杨业的死付上责任。但真正促使杨业身死的确实当时的监军太监王抌。
杨业出身将门,入宋后任判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加云州观察使。杨业战死后,其子弟多迁补军职。其中长子延昭在宋真宗朝又以河北守将闻,历知保州兼缘边都巡检使及高阳关副都部署等。加莫州防御使。杨延昭子文广。曾追随范仲淹于对夏前线,又“从狄青南征”,治平年间,迁步军都虞候。
“算起来杨崇岳还是杨文广的孙辈了?”
“守义在家排行老四。”文彦博尽管经过了长时间地会议,但精神还错,对于王静辉地问题也是兴致挺高,主要还是杨崇岳是他推荐的。他知道驸马对皇帝赵顼影响甚大,现在正在熙河风光无限的王韶便是搭上了驸马的快车才有今天的,过令他非常爽的是王韶明显就是变法派的头号打手。而自己这边却没有一个能够提气的,驸马今天对杨崇岳这么感兴趣,倒是让文彦博动了心思。
“可惜!宽夫先生荐人有误啊!”
“嗯?杨家自文广之后便无后继之人了,某也觉得忠良之后朝廷
可轻殆,中间可有什么错误?”
“御前四品带刀侍卫虽然身份尊贵,但学生以为还是能够把崇岳放在沙场上磨练的好。学生观崇岳气度凡,他日为将重现其祖上杨老令公风采亦是可能。所以学生才为他平!”王静辉笑着说道。
“是有些可惜了,男儿当在边疆为国拓土,崇岳倒是有些可惜了!”
这话从文彦博这样地保守派口中说出,王静辉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