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是房遗爱,像不说这小子懒得眼里只有医术,干点别的都要让人逼着才行。
就在早年井野夜三郎等人还在国子监求学时,京城上下任谁都看得出来,房遗爱打心眼里敌视和仇恨扶桑和倭国的人,就连亲近井野夜三郎等人的百济、高句丽等国的学子,也全都被房遗爱等人给整的很惨很惨。
所以,若说房遗爱支持房遗直潜逃往这些小国的话,那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是以,关于坊间流传的房家流言,李世民根本就没相信过,之所以让赵毅去查,也不过是想知道那个散布如此无脑流言,刻意陷害房家人的人是谁罢了。
最后结果查到侯君集的头上,这既在情理之中,又有些在意料之外,对于跟房遗爱结仇的侯君集,李世民倒也没多说什么。
真正让李世民在意的,是那则暗中缓缓流传的,关于侯君集对上有不满之心!
侯君集不满自己关于其高昌行事的处置,还说自己对他的从轻处罚,以及紧跟着的关于战功的丰厚赏赐,在他得知侯赞军随水军出战并获得不菲的军功之后,全数归结到了侯赞军的身上,根本没有体恤到一丁点儿的君主顾惜之情!
这一点,让李世民很是介意!也很是失望!
李世民沉思良久,终是皱着眉头,心烦的将褚遂良打发了出去。自己双手支着脑袋,揉着两侧的太阳穴。
李安阳猫行着转身去了屏风后的侧间,重新为李世民沏了一杯香茶,等水温冷热适中之后,才给李世民端了过来。
时间掌握的很好,在李世民舒缓情绪抬起头时,李安阳正好端着茶盏来到李世民身边,将茶盏送到了李世民的手里。
吹散水面上漂浮的茶叶,李世民轻抿了两口,润了润嗓子,就将茶盏放在了书案上,走神的看着茶盏,把玩了一下茶盏的盖子,这才抬头对李安阳吩咐道,“摆驾御花园。”
完,李世民起身,将手里把玩的茶盏盖子,扔在了茶盏上。
瓷器相撞的清脆响声,撞的李安阳的心跟着一紧,恭敬的应是。
朝着太极殿的大门亮了一嗓子,通知殿外的人打开殿门,李安阳赶紧侧间取来李世民的黑色裘皮披风,跟上李世民的脚步。
出了太极殿书房的大门,一阵冷风吹来,在寒凉的冷风刺激下,李世民沉闷的心情好转了一些,发胀的脑袋也清醒了一些。
任由李安阳帮自己系好披风,李世民伸手扯了扯胸前的披风,抬步带着一行人朝满是枯败之色的御花园走去。
十一月,百花败尽,寒梅未开,飞雪未落,夏季蜂飞蝶舞,花红柳绿,姹紫嫣红的御花园,只剩下了少量长青的植被,其余的全是枯枝干叶,和干巴巴的山石堆砌的巧妙假景,还有满是枯残荷叶的湖泊。
本是打算来御花园散心的,可是看着入目的残败之景,李世民的脸上不由出现了一丝索然。
李世民在拱门处,怅然的看着满园的景色,长长的叹了口气,竟不知还该不该踏进御花园。
“皇上,要不去皇后娘娘哪里?午间的时候,皇后娘娘曾叫香翠姑姑来传信,晋阳公主为皇上绣了一方锦帕,想要亲自献给皇上。”李安阳看出李世民的踌躇,上前半步,小声的提议道。
李世民轻轻摇摇头,负手看着御花园的景致,说道,“晚间吧,让人告知皇后一声,晚上朕与皇后一同用膳,传晋阳公主陪侍。”
完,李世民眉头微皱,终是抬步跨过拱门,走进了满是破败景色的御花园。
李安阳应了一声,吩咐一个小太监赶紧去给长孙皇后传话,看着小太监飞快的跑走之后,李安阳这才招呼众人一声,让人不远不近的跟着皇上,李安阳则跟在李世民身后两步远的地方,准备随时听候李世民的吩咐。
李世民缓步而行,似在赏景,又似在梳理别的东西。至于是具体是什么,李安阳猜测不太准确,也不敢肆意的去揣摩李世民的心思,不过,他有感觉,李世民现在思量的事情,应该跟大将军侯君集脱不了干系。
确如李安阳所猜测,李世民是在梳理和侯君集之间的过往关系。
从少年相识,到热血相随,再到破釜沉舟陪同同上巅峰,一路走来,侯君集的忠君之心他心知肚明,也因为侯君集死心塌地的相随,李世民才会纵容侯君集身上的一些缺点。
知道他贪好财物,李世民就给予他丰厚的赏赐。知道他爱好权势,李世民就按照军功,多有偏颇的给予重权。知道他小心眼,也曾不止一次的偏向于他,斥责得罪他的人,后头在替他找人善后。
李世民从来没想过,有朝一日,自己和侯君集的君臣关系,会像现在的御花园一样,进入无花的枯败之中!
即便是李靖说他有不臣之心,自己也只是当成笑话,一笑而过。
即便他违背自己的旨意,险些害掉房遗爱的性命,一次次的在松洲将自己替太子挑选的辅佐之臣房遗爱给推向生死的边缘!自己也是在心中为其寻找借口,压下自己心中的疑虑。
第三九一章 疑心
正文 第三九一章 疑心
第三九一章疑心
李世民不知道为什么,曾经默契无比的两君臣,现在的关系竟然会走到这一步
自自己登基之后,这么多跟随自己一路腥风血雨走来的老部下,因为当年刘文静一家是裴寂施计被冤杀之事,李世民从来不敢轻易相信别人妄言自己的手下有不臣之心。
只是,为何没人说别人有不臣之心,偏生是他侯君集,一而再再而三的被人提及有不臣之心?
李世民自认不是一个像越王勾践那样的人,只能共贫贱不能共富贵。在登基之后,他李世民完全可以拍着胸脯说,自己从未亏待自己的下属!
当年侯君集告御状,说李靖不肯将全身的本事尽授予他,李靖解释说侯君集的本事已经够用,在贪多就是不臣。自己可以替他辩解,说他是心系大唐,想要更多的为大唐安定出力,这才想要多学。
当年侯君集不过自己的明示暗示,接连将房遗爱推到了吐蕃军前,有人说他公报私仇,也有人说他心有不臣,弃皇命于不顾。自己可以替他解释,说他是在提携房遗爱,想让大家明白,房遗爱的武状元并非是秦琼等人放水得来。
可他在出兵灭掉高昌之后,阿史那社尔都已经奉旨带着大半西征军返回长安交旨,而他,还是将高昌搞的腥风血雨,天怒人怨,到处大肆收刮财物,还杀戮欺凌百姓,完全破坏了自己和朝臣们商议的用安西都护府来梳拢西北,和平开疆拓土的计划。
之前的事情,自己有的解释,可这是,在国库充裕的情况下,自己给予他的赏赐次次丰厚,为何他还要如此大肆的收刮这么多的财物?这么多的财物,他准备用来干何?
李世民强制自己不要多想,不要想歪,硬狠着心肠将侯君集在刑部大牢不言不语的关了一个半月,费力的说服群臣,让群臣同意待侯君集上交所有财物后,予以轻判。
自己为了堵御史们的嘴,责罚了侯君集三年的俸禄,却不顾群臣的反对,按军功给予的赏赐,价值就不下于他六七年的俸禄!
一片爱护之心,呵呵,竟然被他曲解若斯!
一想到赵毅回报的那些暗中流传的话语,李世民就觉得伤心失望,本以为那些流言是别人污蔑他的,可听到赵毅说探查的结果表明,那些暗中的话语,的的确确是从侯府传出来的!是侯家自己的人传出来的!
初听之下,李世民觉得好笑,再三的询问过赵毅,确定就是侯府的人传出来的!而且是侯君集身边的人无意中醉酒之下传出的!
当时自己是个什么表情,李世民不记得了,只知道赵毅和李安阳两个,当时几乎连气都不敢喘了
最后仍是有些不死心,还是责令赵毅在派人暗中查访,看看到底是有人搞鬼,还是真的是,真是侯君集身边的亲近之人传出来的。
再次从褚遂良这种刚正的人口中,得知房家的事情,着实是侯君集授意闹大的,李世民对侯君集的为人,说不出的失望。
他不信,侯君集会不知道侯赞军和尉迟宝林两个之所以在江南水军中尽快站稳脚跟,还能和武威将军左毅沉一起联手,将水军规整一新,更是顺利的在前些日子大胜百济、扶桑、倭国的三国水军之事,其中会没有房遗爱的帮助?
虽然房遗爱和侯赞军、尉迟宝林这些年往来的书信,他不是每一封都知之甚详,但碍于京官与外臣的关系不得不防的常理,他们之间的一部分书信内容,李世民这个皇帝还是知道的。
除了三人书信中讲述的各自身边的事情之外,有不少是探讨水军建设和船舰营造的相关东西,还有不少是关于海上气候和航海识向之法的东西,这些东西,对侯赞军和尉迟宝林,甚至整个大唐水军来说,可谓是至为宝贵!
这也是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