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米…17MD和米…17V…5相比,虽然同是米…8MTV…5的出口型,却更加偏向于西方国家的设计。由于使用了一些西方的电子设备,飞机的单价大约为500万美元。米…17MD安装了美国霍尼韦尔公司的EDZ…756电子飞行信息系统,普里默斯II型无线电通讯系统,VG…14/DG…14高度表和方向罗盘,P7000彩色雷达和DFZ飞行导引系统。20世纪90年代末,喀山工厂和加拿大的奇洛瓦飞机制造公司联合推出了米…172KF三趾鸥,这种直升机其实和米…17MD没有太大区别,除了缺少新型货物滑道外。这种直升机最终获得了韩国警察部队的订货,2000年和2001年各交付了一架。
价格取胜的河马…H
在河马的大家族中,米…17(米…8MT)可谓是最大的赢家。自从苏联解体以来,喀山和乌兰乌德工厂至少新生产了300架米…17,其中90%以上被其他国家抢购一空。无可否认,价格上的优势是米…17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保持高占有率的法宝之一,当然,飞机本身的高可靠性
和实用性,使得米…17的性价比超过了市场上同类的任何竞争对手。根据俄罗斯军火出口部门的“小册子”,一架全新的米…17系列直升机只要花300到400万美元就可以购得。造成河马价格低廉的原因,主要是俄罗斯廉价的劳动力和落后的制造工艺。2003年,米…17…1V的最新报价为每架350万美元,这大概只有欧洲的AS332L1“美洲狮”售价(1400万美元)的1/4,美国西科斯基公司研制的S…70“黑鹰”直升机的1/3,S…92的1/4。若是购买二手米…17的话,价格就更加便宜。一架已经使用了10—15年的米…17,售价居然只要160万美元。
2000年,喀山工厂一共交付了40架米…17系列直升机,据说2001年和2002年的数字比2000年还要高,2003年则达到了“顶峰”。但根据喀山工厂的生产能力,其每年最多生产26架米…17直升机,因此可以确定其中有半数是“二手货”。乌兰乌德工厂也宣传自己获得了大丰收,从1990年开始,它已经出售了至少170架米…17直升机。2000年,乌兰乌德工厂的业绩是20架(其中13架用于出口)。由于伊朗和斯洛伐克在2000年向其采购一批米…17,乌兰乌德的生产线已经处于全负荷运转状态,产量达到每年30架。
由于市场对河马…H直升机的需求居高不下,“二次出口”的现象十分严重,喀山和乌兰乌德两家工厂纷纷指责一些原先的用户将自己的河马系列直升机出口给下一个用户,瓜分了它们的出口市场。根据联合国的统计,目前至少有100架以上的米…17系列直升机流入了受到联合国武器禁运制裁的国家和地区的手中,这些米…17多半来自于俄罗斯和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二手直升机的市场也出奇的好,1995年,南非只花费了50万美元,就购买到2架米…17直升机,用于在塞拉里昂的维和任务,2000年,阿富汗北方联盟也以70万美元的价格获得了3架米…17直升机。
● 生命不息,改进不止
可能是国际市场巨大利润的诱惑,使得喀山和乌兰乌德公司在出口生意上忙得不亦乐乎,一时把俄罗斯自己对河马家族的改进需求给遗忘了。结果,眼看着其他国家的米…8纷纷换上了米…171乃至更先进的机种,俄罗斯军队自己装备的却是800架老旧的第二代河马——米…8MT和米…8MTV,怎能不着急?两次车臣战争暴露出米…8的一些缺点:首先是缺少夜间条件和恶劣气象环境下的作战能力,只要遇到风雪或是大雾,飞机就如同瞎子走路,跌跌撞撞;其次,飞机上的电子设备和通讯导航系统过于陈旧,无法****现代信息战的需求。于是,应俄罗斯军方的要求,米里设计局组建了一个包括航空电子专家在内的研究小组,承担了对俄罗斯军队中米…8的改进任务。
研制进程异乎寻常的快,第一种改进型——米…8MTKO于1999年4月进行了首次空中飞行试验。米…8MTKO的最大特点在于重新设计了飞机的驾驶舱和增添了和电子设备相融合的夜视仪。并能执行一些老式河马不能执行的任务,诸如:火炮射击校正,夜间武装突袭和全天候电子干扰。座舱内的传统航空仪表被2个15&;#215;20厘米的彩色液晶显示器取代,这些显示器能清晰地显示数字地图,极大地方便了飞行导航与控制。新安装的由乌拉尔机械光学工厂(UOMZ)生产的GOES…321VMI光电扫描与成像吊舱赋予了米…8MTKO极佳的夜战能力,这个吊舱拥有红外线传感器,电视摄像仪和激光发射/接收装置,可全天候工作。据说,实用了这个吊舱后,米…8MTKO能在50米的低高度执行夜间飞行任务并准确地寻找降落点或要搜救的目标。此外,米…8MTKO也安装了卫星导航设备,可以从GPS或俄罗斯自己的GLONASS导航系统的卫星接收导航数据。为了和民用标准的Arinc 429接口相兼容,米…8MTKO更换了一部多功能计算机。2000年初,第一批量产的3架米…8MTKO被部署到车臣前线接收实战考验,效果良好。截止到2002年,陆续有8架米…8M被升级到米…8MTKO的标准。到2003年底,俄罗斯军队和内务部队至少装备了16架米…8MTKO。
在米…8MTKO之后,喀山直升机公司和米里设计局又推出了米…17MTKO的新改进型,供俄罗斯军警部队使用。米…17MTKO也装备GOES…321VMI夜视系统和与其相匹配的玻璃化驾驶舱。此外,它改进了发动机的传动器件和机身的陶瓷装甲,增加了附属的油箱,提高了吊载物品的能力。米…17MTKO可以选择各种先进的机载武器,包括远程反坦克导弹和空空导弹。米里设计局还特别考虑了驾驶员和成员的生理承受能力,提高了乘坐的舒适程度,降低飞行噪音,使得河马变得更加人性化。
由于世界上很多国家都保有相当数量的河马直升机,而这些直升机正急需换代,河马在国外的改装市场看起来大有潜力可挖。俄罗斯自己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未来若干年内,世界各国对老式河马的改装需求至少为300到500架之间。虽然河马是米里设计局一手培养起来的“摇钱树”,西方国家许多实力雄厚的航空工业公司也纷纷介入到米…8和米…17直升机的改进项目中来,和米里设计局同台竞技。一些装备米…8的国家,诸如阿尔及利亚、印度、土耳其、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出于政治上的考虑,更愿意用西方的航空电子设备来改装河马,这也使得像IAI(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和BAe系统公司之类的西方知名公司在河马的改装计划上一掷千金。
IAI是最早涉足对苏联战机进行改造的西方公司。早在1999年,IAI就为印度空军的米…24机群提供了现代化的电子套件,这为其改造诸如米…8和米…17之类的直升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00年底,乌克兰要求IAI改进其空军的米…17直升机,IAI公司只花了短短3个月,就将改造的成果——代号为“山峰…17”的新河马展示在印度班加罗尔的航展上。和米…17MTKO相比,山峰…17的性能似乎更加先进一些,山峰…17具有全天候条件下的飞行作战能力,尤其是其先进的电子系统,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更为诱人。整个改装套件的核心是一台模块化的多任务电脑和HMOSP全天候目标观测系统,这种可以与MIL…STD…1553B数据总线进行连接的计算机和目标观测系统使得米…17脱胎换骨。玻璃化的驾驶舱内安装了4台大型彩色液晶显示器,这些显示器除了可以显示数字地图外,还可以显示武器状态,目标参考数据和各种飞行参数,把飞行员从繁杂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山峰…17可以发射以色列研制的反坦克导弹和红外线干扰设备,当直升机被雷达或导弹锁定时,电子干扰系统能及时报警并根据电脑判断采取干扰措施。
进入21世纪,喀山公司陆续推出了一些新型号的河马直升机。2004年,喀山公司展示了代号为米…17V…7的新型直升机,这种直升机装备了VK…2500涡轮风扇发动机,其起飞时的功率可以达到1800千瓦,每次大修的间隔为600到1500小时。此外,喀山公司还推出了装有低噪音桨叶的米…8MTV…7,由于改进了动力和传动系统,这种飞机的最大起飞重量超过了14吨,有效载荷可以高达5吨,其最大飞行距离增加了300公里。在2003年举行的莫斯科航展上,乌兰乌德和喀山公司的官员兴奋地说:“河马的生产线至少还可以再运转20年。”
米…17的出口现状和前景
购买米…17系列直升机的客户大都是原先有米…8使用经验的国家。印度是乌兰乌德工厂和喀山工厂争相争夺的最大一块肥肉。早在苏联解体的时候,印度